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W. Hong
专题报道:中国经济何处去?
中国经济告别两位数增长,而产能过剩、出口不振、汇率波动、股市地产震荡等诸多问题也一一浮上台面。“全球经济火车头”是否动力不再?“世界工厂”如何实现转型?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美参院多数党领袖敦促中国支持以色列
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向中方高层表达了不满。一是针对中国在最新巴以冲突中的态度。二是有关美国公司在中国的经商环境。
世界银行: 中国困境威胁东亚经济
作为世界主要经济引擎之一的中国经济萎靡不振,这对整个东亚造成了沉重的压力。但世界银行表示,只要一个行业的改革就可能会带来复苏。
德语媒体:中国经济政策或开始重返实用主义
中国国家网信办近日发布的有关数据跨境流动的法规征求意见稿明显放宽了先前拟将收紧的数据跨境流动法规。《商报》文章认为,这可能是中国经济政策重返实用主义的一个信号。“金融市场世界”关注了十一黄金周表现出的新趋势。
联合国贸发会议:中国增长放缓 但不会出现严重危机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周三表示,对中国经济困境的忧虑是被夸大的,北京还有相当大的财政手段空间。
德国8月出口连续第二个月下降
因全球市场需求疲软,德国8月份出口连续第二个月出现下滑,进口也意外出现下降。德国8月对中国的出口环比增长1.2%。
欧中关系:欧洲制定新制裁工具
欧盟议会周二的主要议题基本上是围绕中国。议员们为制定一项新的贸易工具扫清了道路。
德语媒体:台海战争是显而易见的危险
《商报》指出,北京可能担心随着时间推移,对台动武的成功机率会下降,或许会想抓住当前时机发动进攻。《时代在线》认为,中国电动车在价格、性能和软件上还未优于德国竞争对手,但若忽视其潜力就太傻太天真。
IMF主席支持改革扩大中国投票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对可能赋予中国更多投票权的改革表示支持。她同时警告,若该组织仍没有足够财政支援来援助陷入困境的国家,将造成“毁灭性”后果。
中国黄金周提振经济信心?学者:影响有限
中国自9月29日开始到10月6日迎来今年最长假期“黄金周”,官方估计国内旅游人次上看近9亿人次,可望创造超过780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不过,中国正努力摆脱经济困境,学者认为,这次长假带出的经济效益有限。
德国财长:德中双方应进一步开放市场
受疫情影响中断四年的德中高级别财金对话本周日得以恢复。双方出席对话的最高代表分别是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和中国副总理何立峰。何立峰表示,双方都应鼓励到对方国家去投资,并减少投资障碍。
提振措施收效不佳 中国经济依旧低迷
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当局出台了一系列提振措施,但中国经济整体局势仍不容乐观。内需疲软,工作难找的问题依然广泛存在。
中国经济疲软,大兴土木告一段落?
曾几何时,基本设施建设一度成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现如今,随处可见的空置住宅楼以及人迹罕至的桥梁公路却凸显出了中国过度建设的严重后果。
德语媒体:“我们需要有态度有支点的政策”
围绕贝尔博克称习近平为“独裁者”的争论还在继续。德国汉学家撰写评论指出,这位德国外长的言论表达了态度,而德国需要有态度、又能站得住脚的政策。这样德国在为维护人类尊严而发声的时候,才具有可信度。
中国制造业PMI止跌回升 触底反弹有望?
中国官方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的中国制造业活动出现了近半年来的首次扩张。有经济学家认为,一系列指标表明中国经济已开始触底反弹。
人气不再 外企对中国信心难拾
中国去年年底取消了严格的清零政策,重新打开国门。然而,难以预测的新政、与政府部门沟通不畅等等, 中国对于外资企业的吸引力已今非昔比。
客座评论: 许家印为什么会走到今天的结局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话用在恒大集团的老板许家印身上,也很恰当。时评人邓聿文指出,许家印或许曾幻想着他的地产帝国“大到不能倒”,出了麻烦中国政府会来救。可他没赌对习近平,习偏不吃这套。
恒大困境加剧中国房市动荡 习近平能救吗?
陷入债务危机的恒大集团本週负面消息不断,创始人许家印遭警方监视居住并控罪。专家分析,习近平出手打击产业大老,可能为业界带来“深远影响”;而持续恶化的房市困境,恐使北京面臨严重的经济衰退。
要中国还是要印度?寻求平衡的尼泊尔
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访问中国一周的时间里,双方承诺将增进贸易,促进旅游,但他表示,尼泊尔不会加入任何安全联盟。目前,印度是该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中国黄金周旅游:国内热境外冷
中国即将迎来中秋节和国庆长假,经过数年疫情受限,旅游市场热度高涨。尽管价格翻倍,热门城市的酒店依然客满。但与国内游的火爆相比,出境游依然惨淡。
欧盟贸易专员结束访华 实质性成果有哪些?
欧盟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已经结束的访华之旅,到底能带来多大的成效?他和中国副总理何立峰的交谈,达成了哪些协议?总的来说,他此次访华谈及棘手问题的语态,能让中方明白欧盟的立场和关切吗?
德国与中国:摇摆在搞贸易和“去风险”之间
今年德国经济界在中国的投资仍然势头不减,其中缘由既来自中国,也在于德国自身。而这种发展与所谓的“去风险”政策却是背道而驰。
海外债权人考虑申请清盘 恒大的时间不多了?
最近恒大可谓是坏消息不断,在恒大地产被立案调查、债务重组计划面临失败之际,据知情人士透露,一些海外债权人还在计划,如果恒大方面在10月30日之前不能拿出新的债务重组计划,就要对其发起清盘申请。
传言和《孤注一掷》令泰国旅游业倍受打击
长期以来,充满异域情调的泰国一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国游客。然而社媒上耸人听闻的传言,以及新进走红的一部大片,却使泰国俨然变成了犯罪和诈骗的深渊,也吓走了大批中国游客。
德语媒体:中国经济内忧外患
《法兰克福汇报》关注了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访华,认为中叙双方都需要对方成为反抗西方的盟友。《商报》则指出,在中国经济因为地缘政治冲突而受到重重阻力的当下,国内的房地产危机将进一步加剧北京的困境。
习近平协助阿萨德重返世界舞台?
由于在内战中的所作所为,叙利亚领导人阿萨德在国际上遭到孤立。现在他访问中国。习近平希望与叙利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德语媒体:三年内德国移动网将同中国脱钩?
在保障移动网络安全的问题上,德国内政部显然正在加快步伐:三年内,德国移动网络将基本实现无中国组件的目标。但德国电信等运营商称内政部的计划"与现实脱节"。
德语媒体:中国人的忍耐也是有极限的
进出口数据急剧恶化、失业率居高不下、一些企业和机构开始降薪和拖延工资。中国经济陷入了过去几十年从未有关的艰难境地,当前的局势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想必也是一场严峻的挑战。
欧盟担忧对中国锂电池依赖性日增
中国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包括关键产业链中的优势,让处在能源转型之中的欧盟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欧盟专家对此提出了警告。
就业市场低迷 催生中国新一代“全职子女”
今年六月,中国16至24岁年龄段的年轻人当中,失业率高达创纪录的21.3%。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由于很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回家啃老做“全职子女”的人也越来越多。
德国经济研究所:德国汽车生产日益受到中国威胁
一份德国经济研究所(IW)的报告说,今年上半年,德国进口的中国汽车和零部件猛增75%,而其他方面的双边贸易贸易却出现下滑。从这些数据中得出关于德国去风险化的明确结论还为时过早。
欧盟:欧洲经济有能力应对中国的报复措施
布鲁塞尔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展反补贴调查的计划之后,中国警告此举将严重损害中欧贸易关系。周五欧盟做出回应,坚称欧洲经济足够强大,可以应对任何来自中国的报复措施。
中国最新经济数据:希望曙光初现?
中国官方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表明,政府的一套刺激经济的“组合拳”打出后,见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房地产市场和青年失业率,仍然是令中国政策层头疼的问题。
忧国家安全 柏林阻止中资收购德国卫星企业
法新社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德国政府近期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了中国资本全资收购一家德国初创卫星企业。由于担心对中国经济的过度依赖,柏林近期一直在推动“去风险”措施,德国对华立场也越发强硬。
电动车不能重蹈光伏覆辙?欧中光伏产业的“恩怨情仇”
欧盟担心本土汽车制造商被有价格优势的中国竞争对手抢占市场,就像当年本土光伏产业被中国太阳能产业击败一样。如今,欧洲已对中国光伏产品形成了巨大的依赖。
罚款没商量!中国再出手整顿教培行业
自两年前中国推出“双减”政策,打击私营教育机构之后,中国教育部再出手,宣布下月实施《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变相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最高可面临10万元罚款。
天津公交被指拖欠员工工资 民众担心生计
天津公交被指欠工薪的消息受到网民的高度关注,相关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民众感慨生活艰辛的同时,也担心经济形势下行的背景之下,各行各业都会出现危机。
北京楼市现生机 但房地产恐难摆脱困境
“认房不认贷”规定实施后,北京楼市出现热销,房地产有回暖迹象,不过有专家担心,这个举措难以广泛阻止房地产市场的下行走势。
路透:碧桂园六只债券获准延长还款期
遭遇债券兑付危机的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碧桂园周一获债权人投票批准,将六只境内债券还款期延长三年,消息传出后碧桂园股价小幅上涨。
失业率高怨气大 ?李佳琦言论惹众怒
中国电商网红李佳琦在直播间回怼一位吐槽化妆品价格太贵的网友,要其从自身找原因,有没有在认真工作?李佳琦的回应立即引发公愤和海量评论,有网民认为他忘了百姓疾苦:“年轻人躺平摆烂不是因为不想努力不想挣钱,而是没有机会”。
德语媒体:慕尼黑车展上的中国旋风
德国是传统的汽车工业大国,但今年的慕尼黑车展上,中国汽车制造商却让德国汽车工业的尴尬境地暴露无遗,燃油汽车已经没有了未来,但德国的电动车技术却还在起步阶段徘徊不前。
中国8月进出口继续双降 但幅度好于预期
根据官方数据,中国8月份进出口同比下降幅度好于预期。就总体经济而言,分析师认为,中国有可能无法实现政府定下的约5%的年度增长目标。
中国金融界危机不断 信托业巨头陷财务困境
中国最大私人信托公司中融信托传出财务危机,无法完成信托产品的兑付,影响范圍可能达到人民币3500亿元。中国金融圈人士担心,房地产和信托业的危机,是否可能引爆更大的中国经济危机?
墙外文摘:眼看着习近平毁党,红二代“竟无一人是男儿”?
有评论认为,习近平统治无能,民心全失,外部压力空前,然而红二代红三代未能形成气候,明知习近平会毁了党,但又找不到足以挽狂澜于既倒的治乱世之枭雄,各自忧心忡忡,而又无所作为。
客座评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破产
习近平强行获得中共总书记第三任后,为了树立伟大形象, 努力把自己打扮成无所不知的万能领导。并要人们学习他的思想尤其是所谓的经济思想。 最近在南非的金砖峰会期间,新华社专门给那里参会的人特别是非洲政客们,召开了一个习近平经济思想报告会。
“认房不认贷”官宣 中国一线城市出大招救楼市?
最近几天,北上广等中国一线城市前后宣布执行“认房不认贷”。低迷已久的楼市是否会因为新政策出现新的生机?
拯救股市 中国证监会宣布阶段性收紧IPO
中国证监会8月底宣布将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事实上,从今年7月至今沪深交易所就处于IPO事项“零受理”状态。但专家并不看好这样的措施,为什么?
德语媒体:习近平在瓦解中国崛起的基础
失业率居高不下,房地产企业纷纷暴雷,外来投资急剧下滑,中国经济将如何走出低迷状态,目前还很难定论,不过多数专家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并带动全球的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
德语媒体:中国不是第二个日本
中国经济是否面临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的困境?《新苏黎世报》分析认为,中国政府应有决心和手段扭转局面。《南德意志报》注意到,碧桂园的债务危机也涉及到外国投资。
德语媒体:中国经济危机带给西方的教训
曾几何时,中国经济的迅猛腾飞曾令一些西方人对专制政权的超高效率羡慕不已。然而现如今,中国经济又突然开始在多个层面陷入困境,西方是否能从中可以得到一些教训呢?
入境中国旅客不再要求核酸或抗原检测
从本周三(8月30日)开始,中国将不再要求入境旅客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本月发布的由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清零”政策的突然取消可能导致随后两个月内近200万人超额死亡。
前一页面
第10 页,共41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