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上海
位于中国东部的沿海特大城市。中国的经济中心。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上海港货物堆积 德国制造商十分着急
严格的“清零”政策导致上海港的货物堆积如山,德国制造商正在为潜在的严重供应链危机做准备。
前有《武汉日记》 后无《上海日记》?
武汉因为新冠疫情封城期间,中国作家方方记录的所见所闻引起极大反响。如今上海已被封控数周,有人不禁要问:为何还没有《上海日记》?
累计40万确诊36死 上海极低死亡率惹质疑
上海週五(4月22日)宣布展开“社会面清零”的九大攻坚行动,与此同时再通报新增11死。过去近一个月,上海累计至少40万人确诊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总计36宗,极低死亡率引发质疑。
“原来以为这样的事发生在乡下,不会在西化的上海”
上海封城后,在那里的德国人亲身感受到不自由的滋味。一名机械公司经理说,“我们都想走”,“认识人当中,没有人愿意再回来”。
疫情下中国经济趋冷 或将拖累全球
中国零售业营业额3月衰退3.5%,房地产销售量暴跌1/4,失业率达到5.8%这一两年来最高值;在东海上,货轮平均要排队等待约一星期才能进入上海港装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中国经济长期趋冷将对全球造成严重影响。
上海移民查询急增 用脚向封控说不?
上海的新增新冠病例,连续第二天维持于二万宗以下。持续多週的全城封控仍未见尽头,但有经济能力的一群,耐性渐渐被消磨殆尽,移民成为他们的下一步。
长平观察: “跑路天后”张爱玲的饥饿故事
这些日子里,据说很多上海人每天都要对着张爱玲的照片拜一拜,称她为“跑路天后”。时评人长平认为,人们也应该读一读她描写“饥饿”的作品《秧歌》——堪称中国版的《1984》。
上海疫情累计17死 2行政区称实现社会面清零
上海週二(4月19日)再添7宗新冠本土确诊死亡病例,本波疫情至今已累计17死;与此同时,同日新增的本土确诊病例为半个月以来首度降至2万以下。上海疫情可能迎转捩点吗?
官方就核酸筛查乱象致歉 网民是否买账?
封控了半个多月,为什么居民小区内仍然会有阳性病例不断出现?许多上海市民怀疑混乱的核酸筛查工作是主要原因。现在,上海市副市长就此道歉,却遭网民讥讽“道歉有用吗”?
飞越德国特斯拉
特斯拉在德国的工厂已经正式投产,以后全世界的特斯拉客户除了美国和上海,又多了一个选择。我们“飞”进去,一探究竟。
专访:习近平拿“动态清零”做“伟大斗争”
一场疫情,两种路线。上海抗疫封城,手段强硬却步调凌乱。中国独立学者吴强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指出,习近平的“动态清零”总方针被赋予了阶级斗争的内涵。上海与中央关于“动态清零”及“与病毒共存”的拉扯背后,体现的其实是一场斗争。
上海疫情再增7死 焦虑激化“新冠羞辱”
上海本轮疫情至今已累计10宗死亡病例,封城还在继续,民众彷佛置身压力锅。染疫、隔离、足不出户的焦虑,正令上海出现邻里对立及排挤的局面——尤其是针对确诊者或疑似阳性者。
传週三有望解封:上海为清零付出了什么代价?
上海週一通报封城以来第一批新冠死亡病例。与此同时传出官方已下达“军令状”,要在週三之前实现“社会面清零”,上海有望迎来解封。德国之声访问专家学者,请他们剖析上海封控松绑的可能性,以及“上海模式”幻灭带来哪些影响?
墙外文摘:念出上海疫情逝者的名字
有媒体指出,中国“清零”政策让上海许多市民无法获得医疗服务,基本的生活需求得不到保障,因防疫强制措施而死亡的案例也层出不穷,我们要一一记录并念出这些逝者的名字或者身份。
上海封城:舆论控制与呼唤自由
上海封城后,社媒上很多尖锐的批评之声只活跃了很短时间便被消音。尽管如此,人们没有停止对言论自由的期盼。
新冠不停 清零不止
在经历了数周的封控后,上海本周六报告了创纪录的新增有症状病例。中国其他一些地区也实施了防疫相关的限制措施。在公众舆论的质疑声此起彼伏之下,中国官方出面解读“动态清零的必要性”。
德语媒体:疫情倒逼中国自由化?白日做梦!
德国《世界报》认为,上海民众对防疫政策的不满,根本就不可能撼动中国的专制体系,上海人民的牢骚在演变成香港人那般的反抗之前,就会遭到专政体系的严厉镇压。《每日镜报》则呼吁尽快对俄罗斯“断气”,不能给普京转投北京的时间。
客座评论:从武汉到上海——中国抗疫的制度优势是什么?
政治安全的考量压倒一切,这是北京制定防疫政策的根本,也是她不惜一切动员“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的前提,而不惜巨大社会代价,包括经济、民生和不可计量的次生灾害。
中国全球贸易顺差3月激增243%
今年3月中国对外出口同比增长15.7%,进口总额则略有下降。一个月间,中国的全球贸易顺差激增243%,达到474亿美元。
坚持“动态清零”还是与病毒“共存”?
入春以来,中国各地新冠疫情陡然升级。上海的疫情在中国全国各地尤为突出。与此同时,包括德国在内的不少欧美国家已经取消了大部分的防疫限制措施,民众似乎已经迎来了“后疫情时代”的自由生活。中国走出疫情究竟应坚持“动态清零”还是选择与病毒“共存”?
上海新冠病例再创新高 疾控官员自杀
上海在持续封城、新病例屡创新高之下,民间和地方官员的压力与日倍增。中央仍然高调下达动态清零的最高指令,愈来愈难防控的也许不止是病毒,还有累积中的社会危机。
德语媒体:奥密克戎毁了习近平的"抗疫战绩"
上海陷入封锁状态已经两周有余,但新增病例的数量并未出现下降趋势。尽管民众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但当局似乎仍没有放松限制的迹象。
封控下的上海
上海的新冠封控措施让许多居民为基本生活问题发愁。严格的“病毒清零”措施让这个2600万人口大都市的供应链受到冲击。这里是德国之声通讯员Fabian Kretschmer带来的报导。
长平观察:上海的饥饿实验
长平
中国政府坚持“清零”防疫政策,丰衣足食的上海出现严重的饥饿现象。时评人长平指出,饥饿是一种政治实验。欧美通过社会来控制疫情,中国利用疫情来控制社会。
德语媒体:中国疫情重创全球经济
乌克兰战争和严重的通货膨胀,已经令各国企业叫苦不迭,而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毒株在中国的迅速蔓延,更是令全球经济雪上加霜,对世界性经济萧条的担忧正在与日俱增。
政协委员回应“夫妻阳性误判案” 美总领馆部分撤离
上海浦东一名政协委员针对引发争议的“上海夫妻误判阳性”录音档事件给出官方解释,但中国网民却不买单。与此同时,美国驻沪总领馆下令部分撤离。
德语媒体:上海民众担心断粮
短短数天时间里,上海 - 这座中国最繁华最国际化的城市已经变成了一座死城。这座人口两千多万的大城市显然没有为封城状态做好充分准备,食品供给正在出现问题。
上海称1.1万新冠患者康复 网传方舱乱象惹议
官方称对上海战胜新一轮疫情充满信心,但相较于官方强调的正能量,中国社群网络近日却爆发多波抱怨方舱医院乱象的发文。
上海疫情持续严峻 中国批美国“无端指责”
虽已采取严格的封控政策,上海的新增确诊病例依旧持续攀升。中国外交部对美方的旅游警告作出回应。面对民众反应的供保难题,当局不断释放解决意愿。
为保金融业运转 上海银行员工留宿办公室
在持续封城的情况下,为了维持金融基础设施的运转,不少上海金融从业者已经多日留守办公室,睡在简易床垫上,吃盒饭和方便面用以饱腹。
德语媒体:上海的遭遇 中国的困境
周六的德语媒体继续关注上海的疫情及其实施的严苛封控措施。有记者不禁问道:如果连高效的上海都无法避免疫情大爆发,那中国其它城市呢?
部分上海老人 为清零政策付出生命代价
随着严格封锁政策的实施,上海东海老年护理医院发生多起死亡事件。有专家认为,因为科学防疫让位于政治运动,清零政策失去了讨论的空间。
上海当局承认工作不足 美国对华发布旅行警告
“上海副市长哽咽发言”见诸多家媒体的同时也登上了新浪微博的热搜榜,但是这番景象似乎并没有博来中国网民的同情。同时,美国国务院就疫情提醒本国公民中国当地“任意执法”。
上海美领馆陆战队员“断粮” 同事送食物解难
上海封城导致民众食品短缺,一名美领馆工作人员在微信平台上发出呼吁,要求同事为驻守领馆的7名海军陆战队队员省下一些食物。随后有好心同事积极相助。
中国小感冒 全球供应链将大病一场?
中国金融中心、世界上最繁忙港口城市之一的上海已经几乎被完全封锁了一个星期。尽管“清零”在过去防止卫生医疗系统免于崩溃,如今却使中国各行各业甚至全世界所付出的经济代价不断增加。
坐困上海的德国米三星厨师:“几天前我们得到了几根黄瓜”
上海封城禁足令,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来说,都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一位来自德国,在上海生活了近20年的米其林三星大厨,与DW德国之声中文网分享了他的感受。
上海封城11天 市民抱怨食品短缺
98%的新感染者并无症状,上海仍然不惜高昂代价坚持动态清零政策。2600万人民的生活供给受到威胁,1.1万名快递成为配合政府保障工作的重要基石。
上海现有本土确诊破10万 网传柯基犬遭扑杀惹众怒
上海确诊数字每日攀升,隔离封控下的防疫乱象正让民众负面情绪高涨。浦东週三(4月6日)晚间传出有宠物柯基犬被以防疫为由用铁锹打死,在社群网络上引发众怒。事实上,这已不是中国防疫首次出现类似事件。
舆论施压奏效:上海家长允许陪护阳性儿童
上海感染了新冠病毒的儿童可以同父母一道在"亲子舱"接受隔离。这一新政策被认为是"人性化管理"的正确方式。
中国单日新冠确诊破二万 传其他病患被拒治疗
中国新冠疫情飙升的同时,各种医疗乱象也在网络上流传,人权观察呼吁中国当局在防疫的同时也要顾及健康权和其他基本人权。
客座评论:习近平输不起的抗疫
上海疫情大爆发,再次引发清零和共存的争论。政论家邓聿文认为,因为习近平将防疫作为体现制度优势和个人成就的工具,坚持“动态清零”便成为必然结果。中国民众为了他的一己之私,恐怕还要在这种严防死守的不自由状态熬上更长的日子。
上海单日飙1.3万确诊 专家:清零机率几近零
单日新增1.3万新冠病例,这不是全中国的确诊数字,而是单单上海一座城市。上海週一(4日)的确诊数字,让中国社群网络炸开了锅。上海疫情对中国“动态清零”防疫政策有何启示?抗疫下一步往哪走?德国之声访问两位专家提供见解。
上海疫情严峻 当局坚持“清零”
一周前,上海因疫情严重开始实施分阶段“封控”措施后,情况并未出现缓解。军队和来自其他省市的医务人员已经进入上海,协助防疫。上海市大约2600万人口均被要求接受新冠检测。
墙外文摘:上海封城对于台湾的冲击
对于台湾而言,除了担忧中国疫情可能造成供应链的断链危机外,台湾银行或租赁业者面对厂商债务违约的风险也可能会增加。
苏州发现新变异株 中国内地新增超1.3万
本周日,中国通报超过1.3万新增新冠阳性,是疫情以来的最高水平。不过大多数病例是无症状感染者。与此同时,在苏州发现奥密克戎新型变异株。针对这轮疫情能否“守得住”、代价几何的质疑声愈加响亮。
中国坚持动态清零 网民抱怨:越清越不灵
中国官方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的态度,收获了拥护与叫好,但也招致了不少质疑和批评。而面对与官方宣传不同的声音,相关部门也采取了“清零”的措施。
上海医疗濒崩溃?封控新措施遭怨慢半拍
上海週五宣布浦东解封、浦西展开封控,并祭出多项新措施,包含离沪须“双阴”证明、要求社区“排摸”居民紧急就医需求等。大量中国网友称“早该如此”,批判上海防疫慢半拍的同时,有外媒引述匿名消息称,上海医统正“濒临崩溃”。
经济下行压力大 李克强:尽快出台政策稳增长
中国约5.5%的经济增长目标恐将更难达成?中国经济面臨内忧外患,李克强週二(29日)在国常会称要“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尽快出台稳定经济的政策,并加大国债发行力度,但上海疫情发展却让专家看法不太乐观。
mRNA疫苗亮绿灯?上海市:支持新冠疫苗进口
中国疫情持续升温,週二(29)单日新增逾8000例本土确诊,再破纪录。疫情重灾区的上海市同日发布公文称“支持新冠病毒疫苗进口”,被认为中国疫苗政策或将转弯、允许引进外国mRNA疫苗?
上海“鸳鸯锅”封城 足不出户定义惹议
过去10天,上海已累计新增近2万例本土感染。该市以黄浦江为界分两区封控,被称是“鸳鸯锅封控”,官方要求居民“足不出户”,连遛狗和扔垃圾也禁止。这次封城会否重创经济?
前一页面
第5 页,共27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