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
2007年4月29日针对叶利钦的功过,香港《太阳报》日前发表评论指出:“叶利钦作为俄罗斯民主运动的关键人物,其作用相信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是历史学家争论的焦点。但一九九一年八月政变时,戈尔巴乔夫被软禁,是叶利钦登高一呼,一方面继续推进了民主进程,另一方面则使八月政变以和平结果收场。叶利钦的胆识和手腕由此可见一斑。但另一方面,一九九二年苏联解体后,叶利钦作为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对俄罗斯经济实行“休克疗法”,不但在当时引起社会巨大震荡,而且其后遗症也一直留到今天。……叶利钦跨越了从共产党苏联到所谓民主俄罗斯的急剧演变过程,而且在他担任总统的八年时间里,也直接担负了俄罗斯过渡期的重要责任。关于叶利钦在这一过渡时期的功过,相信历史学家未来一定也会有巨大的争论,一如对于叶利钦对苏联解体的功过之争一样。”
评论写道:“叶利钦执政后期做的最好的一件事情,就是钦点了普京出任总统。实际上,叶利钦执政后期,就已开始注意培养普京,但一九九九年除夕晚上叶利钦忽然宣布由普京接任总统,并从此从政坛上几乎销声匿迹,则充分显示了叶利钦作为政治人物的远见、胆识和魄力,一如他九九年八月政变时的表现。当然,在中俄关系上,叶利钦在苏联解体后与中国建立了较为良好的关系,而且两国的边界谈判也走上良性轨道。因此,对中国来说,叶利钦到底是“社会主义的叛徒”还是中俄友好关系的推手,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就在叶利钦举行葬礼的当天,朝鲜为纪念建军七十五周年举行阅兵式。香港《东方日报》一篇专栏文章以讽刺的口吻写道:“所谓核武是北韩勉强拿得出手的王牌。哪怕是去年十月不成功的核试验,也向全国大事宣传伟大祖国已成为“核大国”,自称因此能同美国平起平坐了。其实,北韩那点不成气候的核武,对美国有甚么威胁?最受威胁的应该是二千万北韩军民。研发核武的巨亿美元要是拿来买粮食,还用饿死千百万人民吗?核武也是独裁者最有效的统治工具,是对付朝野反对力量的撒手锏。”
评论接着写道:““造核容易毁核难”,苏俄早就明白这道理,金正日也开始感同身受了。不是自称核大国吗?怎么4种导弹方阵中不见有“大浦洞2号”导弹拿出来检阅?有亲北韩媒体把“劳动型”弹道导弹称作战术核导弹,且不说北韩核试验失败,就算引爆了个核装置,离造成核弹、再小型化装到中程导弹上,也要漫长的研制过程,更不要说受世界制裁和禁运造成的困难了。如果对抗联合国1718号决议亮出核导弹,在国际上会犯众怒;不亮呢?何以稳定军心民心?检阅台上的金正日没有笑容,只有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