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香港媒体报道和评论摘要
2012年5月6日报道写道:"失明维权人士陈光诚离开中国的诉求露出曙光,中国外交部昨表示,陈光诚若想出国留学,可透过正常途径办理手续。美国政府回应称,一间美国大学已为陈光诚提供奖学金,美方预期中方会'迅速'审批陈的申请,让他携带妻儿到美国。"
报道接着写道:"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表示,中方证实陈光诚可以申请出国,令人鼓舞。她说,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昨日再与陈光诚交谈过,确认他想到美国留学,美方会继续与他接触,寻求一个同时体现其个人选择与美国价值的解决方案……在中国官方表态前数小时,美国国会就陈光诚事件举行听证会,陈光诚在对华援助协会负责人傅希秋安排下,透过电话现声,称很担心家人的安危,尤其是母亲与哥哥的安全,希望希拉里提供更多帮助。主持听证会的共和党众议员史密斯(Chris Smith)回应称,陈光诚与家人'完全有资格'去美国。"
报道还透露:"美国使馆人员昨两度到陈光诚所在的朝阳医院探望,但陈光诚向路透社表示,院方不让美方人员进入病房与他交谈,只能和他妻子袁伟静交谈,而且袁伟静的一举一动也受到监控和限制。陈光诚还表示,获悉一些到医院看他的朋友被打伤。维权律师江天勇的妻子向法新社表示,江天勇前晚在医院外被警方拘捕,拘留期间双耳被打,导致一只耳朵失聪,另一只几乎听不到。他昨日凌晨获释回家,但警方派人在他家门口驻守,变相把他软禁。"
陈光诚的事件也在台湾引起了热议。《明报》写道:"陈光诚连夜脱逃事件在台湾也引发热议风潮,经媒体报道后无不对事件大为惊奇。只是,这件全球瞩目的人权事件似乎并未引起马英九总统的重视。在北京的'大局'观下,喜欢参加各种人权仪式的他选择沉默,谨小慎微的表现,令台湾人觉得非常丢脸。"
《明报》 写道:"虽然台湾认识陈光诚的人不多,但陈的勇气与毅力确实能激发爱好民主自由民众的热情。今次脱逃事件则更富戏剧性,令平常不关心政治的人都当作聊天话题。台湾社运团体与民间组织亦发起声援陈光诚活动,在网上串连或参加国际人权组织到美国在台协会(AIT)门口的声援活动。与民众的热情支持相对照,台湾官方连'口惠'都欠奉,还论有何实质作为。马英九一向高度自诩其人权政策,极喜爱在与人权有关的纪念会、揭碑仪式等场合发表推动人权的演说,但在面对现实的人权议题上,却又是另一套作风。面对台万民众对大陆维权人士的热情支持,他却表现得像个乖巧学生,从去年的艾未未台北个展,到这次陈光诚事件都显得怯懦畏缩。"
《明报》最后写道:"陈光诚是透过法律手段维权而非武装叛乱分子,学法律的马英九应该能分得清楚。台湾既然自诩人权立国,人权就不应只是绑在花瓶上装饰的彩带。如果连陈光诚这样的维权人士都不敢表态支持,参加再多的人权纪念会或揭碑仪式,人权政策吹得再天花乱坠,都只是虚伪的骗人把戏。"
李华摘编
责编: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