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香港
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全境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其中香港岛是全港的发展核心;地理环境上则由九龙半岛等大陆土地、以及263个岛屿构成。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香港媒体继续关注新疆局势
本周,新疆局势的深层背景和走向继续引起香港媒体的关注。与此同时,不久前曾会见达赖喇嘛的四川的一名研究生回国后遭到迫害;另外香港报刊还注意到,不久前中央电视台失火的责任追查依然进展缓慢。德国之声摘编如下:
香港Now TV记者黄嘉瑜谈乌鲁木齐当地情况
在经过了几天的动荡局势之后,乌鲁木齐局势似乎渐趋平稳。但是,本次七五事件依然有众多疑点尚未揭开。正因如此,我们的许多媒体同行也依然在乌鲁木齐进行报道工作。通过他们,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当地的现场情况。昨天本台记者石涛通过电话与香港宽频电视Now TV的记者黄嘉瑜进行了采访。
chi0807 HKTV Xinjiang
在乌鲁木齐市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上百人丧生之后。昨天(7月7日),中共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发表电视讲话,将七五事件定性为"境外敌对势力的一个巨大阴谋",要求恢复社会秩序,劝阻汉人群众上街,并且宣布实行交通管制。据来自乌鲁木齐方面的消息称,当地局势有所缓和。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
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焦点主要有以下几个:广州500名防暴警察和城管人员强行拆除"钉子户",与住户发生严重冲突;刘晓波被逮捕折射的中国管治思维困境。
Chi0107 Hongkong Demo
今天是香港回归中国大陆12周年。一方面,官方每年这个时候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纪念香港回归;另一方面,尤其是从2003年起,每年都会有一批民众响应香港民主派的号召,走上街头,要求民主和自由。今年也不例外,而且由于涉及敏感纪念日,加上经济危机的影响,游行示威的规模也相当大。据德新社报道,初步统计的参加人数大约在不到8万左右。
chi2706 HK Presse
本周,香港媒体报道和评论中国新闻时的焦点有以下几个:中国大陆异议人士刘晓波被正式逮捕,其中国际社会的迁就和姑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官方对民众纪念毛泽东感到紧张,担心就此动摇政权基础。德国之声香港特约记者李华摘编如下: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计划在香港和上海上市
香港媒体继续关注广东政坛地震
本周香港媒体在报道中国新闻时关注的焦点主要有:广东政坛地震效应继续发酵;郑州一名副局长"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的言论集中折射中共执政的现实和困境;朝鲜核试验体现中国外交重大失误。
一周香港媒体报纸摘要
本周,香港媒体关注中国新闻时的焦点有以下几个:深圳市长继任人选王荣的背景;广东官场地震对现任省委书记汪洋有利;中国官方要求大陆出售电脑安装防色情软件的真正目的何在?
chi0506 Hongkong 64
"六四"事件20周年纪念日,香港15万人举行烛光晚会,参与人数创造了历史纪录。而远在大洋彼岸的当年学运领导人王丹、柴玲等人,也齐聚美国首都华盛顿,在纪念碑前,用音乐、烛光和照片,追思当年的死难者。
香港十万人烛光晚会纪念“六四”
“六四”事件20年周年纪念日,北京从6月3日晚上开始对天安门广场实行戒严,而在中国大陆唯一能够为六四公开举行悼念活动的香港,则将举行十多年来规模最大的烛光晚会。据香港警方估计,参与者人数将达到十万。在六四烛光晚会开始前,德国之声记者与驻香港特约记者李华南连线了解相关情况。
香港当局阻止海外人士入境参加六四纪念活动
香港当局阻止海外人士入境参加六四纪念活动
Chi0306 int He Hongkong
1989年民主运动2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香港舆论对六四事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关于"为六四平反"的呼声也十分强烈。多年以来,每到六月四日那天,香港都会举行哀悼死难者、纪念六四的活动。香港民主党创始人之一、副主席何俊仁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香港民众从来没有忘记六四,也从来没有放弃对民主的诉求。他预计,在今年纪念六四20周年的"烛光之夜",参与的香港民众会比往年更多。
Chi0206 Hong Kong 4. Juni
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20周年纪念日临近,虽然中国大陆舆论对此始终保持沉默,但是言论相对自由的香港地区举行了各种形式的纪念和抗议活动。与此同时,天主教香港教区前主教陈日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呼吁中国政府承认20年前犯下的"罪行",承担历史责任。
香港连续第二天空气严重污染
香港人没有忘记六四是非 北韩战略屏障作用已大大虚化
"六四"二十周年纪念日日益临近,素来关心"六四"的香港媒体,最近每天都有这方面的报道和评论,但近日最为香港媒体关注的还是"六四"事件议案连续第十一年在香港立法会被否决。
六成港人支持平反六四提案
距离"六四"20周年纪念日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本周四,香港的一项最新民意测试结果显示,2009年,每10名港人中就有6人支持香港民主派议员提出的"平反六四"提案。
香港议员要求中国政府为"六四"道歉
香港议员要求中国政府为"六四"道歉
chi2305 HK Presse
本周,香港媒体关心的焦点主要有:五月二十日是台湾总统马英九上任一周年,两岸关系未来到底是继续“先易后难,先经后政”,还是需要开始触及政治议题?北京与台湾民进党的对话,是否应该被提上议事日程?
在香港酒店的外国游客被解除隔离
郑宇硕教授谈北京驻港官员提出的“京港共治”观点和香港的新闻自由状况
北京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研究部部长曹二宝在一份党内参考刊物上发表文章时提到,有“两支管治队伍”管理香港,一是香港特区行政政府,二是中央、内地负责香港工作的干部队伍。这番言论在文章发表了一段时间后被香港媒体公开,引起了各界不小的反响。“港人治港”的模式是否正在向“京港共治”转变?香港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郑宇硕教授认为,曹二宝的言论仅属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香港的现状,但值得警惕的倒是香港的新闻自由状况有所倒退的现实。
chi0505 int. josef cheng
mit Prof. Josef Cheng Ein Land, zwei Systeme oder Ein Hong Kong, zwei Regierungen?
香港发现首例猪流感染病者,患者为一名墨西哥游客
港媒:中国防疫机制能否应对危机,是谁帮助朝鲜绑架中国?
本周,曾被称为猪流感的A型流感病毒从墨西哥开始蔓延到美国、欧洲和亚洲等地,引起全球的恐慌。到发稿时为止,香港已经发现一例由上海飞往香港的墨西哥病人。此次流感疫情也成为香港媒体大幅报道和评论的焦点;另外,朝鲜本周再向联合国发难,使中国再陷为难境地,香港媒体对此也有评论。德国之声摘编如下:
郑宇硕:中国年轻一代对"六四"不理解
最近在香港大学所展开的一项学生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调查的2000个学生当中有93 %的人认为,在对待镇压1989年" 六四 "学生运动事件上,北京政府应该"修正"其立场。本月初,在香港就读的内地大学生与香港的大学生曾就"六四"的事实进行争论。就以上问题,德国之声实习记者萧凌采访了香港城市大学教授郑宇硕:
郑宇硕谈香港大学六四民意调查
最近在香港大学所展开的一项学生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调查的2000个学生当中有93 %的人认为,在对待镇压1989年“ 六四 ”学生运动事件上,北京政府应该“修正”其立场。本月初,在香港就读的内地大学生与香港的大学生曾就“六四”的事实进行争论。就以上问题,本台记者采访了香港城市大学的郑宇硕教授。
香港有多少青年准确了解“六四”?
香港大学学生上周正式启动罢免学生会会长机制,于上周三至周五举行三天公投;公投结果是,曾在一次公众论坛上为"六四"事件辩护的香港大学学生会会长陈一谔遭到罢免。这是香港大学历史上继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罢免当时学生会会长后的又一次罢免事件,但由于事件乃本世纪以来第一次,尤其是涉及临近二十年纪念日的"六四"事件,因此特别引人注目。
港媒关注多个敏感议题
本周,香港媒体在关注大陆新闻的焦点主要有:四川再传军警开枪镇压示威藏人;《零八宪章》海内外签署人数破8500;广东省腐败案牵出电视台美女主播;中国军队依然是官方依靠的力量;关于"六四"处理方式的反思。
成龙称中国人要被管,大陆香港反应各异
Qiu Jackie Chan
港大内地生香港生激辩“六四”
“六四”20周年正在临近。但就在这个时候,在二十年来坚定纪念"六四"的香港,却围绕"六四"问题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而且风波的主角是素有民主自由传统的香港大学,参与这场风波的不但有来自香港的大学生,更有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
一周港媒报摘:"六四"讨论在香港升温
本周,香港媒体在报道和评论中国大陆新闻时,最引人注目的焦点是:"六四"二十周年临近,有关"六四"的讨论开始在香港升温;同时,面对今天中国腐败日益猖獗,政治体制改革却步履维艰的的情况,人们也更为怀念当年开明、清廉的胡耀邦。德国之声摘编如下:
香港影星成龙相信“中国人需要监控”
香港影星成龙相信“中国人需要监控”
香港大学生决议谴责"六四"镇压
香港大学生决议谴责"六四"镇压
中信泰富香港办公室受警方检查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
本周,香港媒体在报道和评论中国大陆新闻时的焦点主要有以下几个:四川南充数千市民抗议城管暴力执法;胡锦涛与萨科齐会面;中国改革逐渐缺少外部压力,可能有灾难性后果;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去年访华,其电话可能遭中国间谍入侵。德国之声特约记者摘编如下:
020409 中国短讯
香港记者撰文涉嫌种族歧视遭到菲律宾抗议
港府高官访台 预示港台关系回暖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
本周,香港媒体关注中国媒体的焦点主要有以下几个:中国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成立超主权货币储备的背景是什么,用意何在?有污点的中国官员为何接连复出?中国封杀YouTube说明了什么?德国之声驻香港特约记者摘编如下:
chi2103 hk presse
本周,香港媒体关注中国新闻的焦点有:中国商务部禁止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新加坡公民揭露中国军医欺诈行骗。
香港城市大学郑宇硕谈中国农民工就业问题
今年2月,中国外贸出口额下降了四分之一。加工装配贸易占其中近一半的比例。而在该行业就业的大量农民工则首当其冲受到冲击。除了失业之外,有报道称,一些企业还出现故意压低工人工资的情况。本台记者围绕与农民工就业有关的问题采访了香港城市大学郑宇硕教授。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
本周香港媒体主要聚焦以下中国新闻:"3.14"西藏事件周年和西藏起义50周年之际,西藏和中国大陆的最新局势;中国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在南海主权问题上的争议等。德国之声驻香港特约记者摘编如下:
Chi0903 China politische Reform
NVK-Vorsitzender Chinas schließt "Demokratie im westlichen Sinne" aus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
本周,香港媒体在关注中国新闻时的焦点主要有:每年例行的"两会"召开,保增长、保就业成为重点;今年中国军费依然增长,但海上边界却接连受到挑战;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到底有什么良策才能取回?德国之声驻香港特约记者采编如下。
台专家:温家宝避对台湾谈一国两制很聪明
本周四,中国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自从马英九在台湾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未来要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维持两岸和平。他还表示中国政府愿意通过协商对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探讨两岸政治、军事问题。德国之声采访了台湾淡江大学国际事务和战略研究所的林中斌教授。
德企该是向香港迈进一步的时候
根据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2月底向香港立法会提交的《2009年财政预算报告》,今年香港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呈现2%到3%的负增长趋势。这也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香港首次出现的经济负增长。而正是在这样一个经济困难时期,香港特区政府更希望通过国外企业帮助香港经济复苏。3月2日,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的代表就在杜塞尔多夫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媒体见面会"。
一周港媒报道:俄海军炮击中国货船疑点太多
本周,除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中国之外,香港媒体关注中国新闻时的焦点主要有:俄罗斯海军炮击中国货船疑点太多,中国对俄是否太软弱?中俄之间的石油换贷款协议的背景和双方的战略需求到底是什么?德国之声驻香港特约记者编发如下:
中越战争三十周年再访香港专家杨达
30 Jahre China Vietnam, Interview mit Yang Da, Experte aus Hongkong
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越南问题专家杨达谈中越关系
1979年2月17日,中国军队动用20万兵力攻入越南北部边境,开始了中越战争。在双方都付出重大人员伤亡的代价后,中国在1个月内撤出了越南。时隔30年,国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改变,中国与越南这两个迄今仍然挂着社会主义标签的邻邦也在继续致力于克服障碍,发展友好的双边关系。本台记者傅悦就中越关系采访了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越南问题专家杨达。
香港大学传媒学者班志远谈中国加强对外宣传
2008年,中国经历了雪灾,西藏事件,奥运,毒奶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政府诚信和国家形象受到严重挑战。据海外媒体报道,中国政府最近决定动用巨资,加强对外宣传工作,以扭转被动局面。本台记者冯海音就这一话题采访了香港大学传媒学者班志远(David Bandurski),请听以下采访录音。
前一页面
第94 页,共10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