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香港
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全境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其中香港岛是全港的发展核心;地理环境上则由九龙半岛等大陆土地、以及263个岛屿构成。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香港声援第四波“中国茉莉花革命”
13日下午,香港部分民主人士到中联办外举行示威活动,声援第四波"中国茉莉花革命",立法会议员梁国雄谴责当局对民主、维权人士的抓捕,同时呼吁香港最大的民运组织支联会支持"茉莉花革命"。
一周香港媒体摘要(2011年3月12日)
本周,香港媒体在报道和评论中国大陆新闻时关注的焦点主要有:吴邦国人大报告陈腔出新意;北京当局何以恐惧茉莉花革命?中国大陆公共事件增多,维稳成为焦点。
香港百万富翁急增 贫富差距扩大
花旗银行周二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去年香港持有超过100万港元流动资产的成年人,比前年急增四成,达至超过55万人,创8年来的新高。换言之,在这个拥有7百万人口的城市里,每12名港人中有一名是百万富翁。
香港民主党:特首遇击,政府应先反思
香港特首曾荫权在出席辛亥革命展览活动时,被一名示威人士猛烈碰撞胸部,导致软骨组织红肿。这是曾荫权上任五年来遭遇到的最严重的暴力事件。民主党主席何俊仁认为,特首高调地去报警是一种政治施压的行为。
香港吴光正家族入股意大利菲拉格慕集团
香港维权组织呼吁释放中国茉莉花集会民众
以散步的方式、在市中心等地点集会,这样一种被发起者称为"微笑革命"和"散步运动"的茉莉花行动已经连续两个周末在中国多个城市出现。政府派出大批警力,多名民众被带走。中国维权律师观察组呼吁释放集会民众。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和评论摘要
本周,香港媒体将较大篇幅用于关注埃及和北非发生的动荡,同时也关注这一动荡在中国大陆引起的微妙反应。另外,北京市规定外地人在北京购房必须连续五年在当地交税,成为迄今大陆抑制房价最为严厉的措施。德国之声摘编如下:
中大深圳学院2013年招生
去年年底北京大学在香港招生。近年来在港生北上升学的同时,不少院校也有北上发展的趋势。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市政府于去年二月签署合作协议,在深圳市龙岗区设立中大深圳学院,最快在2013年招生。
不少香港年轻毕业生为找工作而整容
一周港媒摘要(2011年2月12日)
本周,香港媒体主要关注以下焦点:台湾军方调查前陆军通资处长罗贤哲少将涉嫌当大陆间谍案;大陆游客为何在港台频频惹祸?德国之声摘编如下:
“脸书”在香港设办事处
全球最大社交网站“脸书”在香港设立办事处,争取亚洲蓬勃发展的网络市场,虽然该网站在中国仍被禁止。这是继新加坡之后,“脸书”在亚洲地区另开设的一个销售总部。
"最差春晚"和"埃及禁忌"的背后
过去一周,在欢庆春节的同时,中国大陆却似乎有几件事情让人感到"不爽":一是今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被称为"历年最差的春晚";二是埃及危机却在中国大陆的媒体上被严重缩小,一些关键内容甚至还被屏蔽。
香港一成人频道烹饪节目以半裸女主持人吸引男性
内地游客与香港导游打架一案判决
为购物问题而争执打斗的香港导游林如蓉和安徽旅客张氏夫妇,涉嫌在公共场所打架,周一(2月7日)在九龙城裁判法院应讯。裁判官判各人罚1000元,签守行为一年,期间不得犯与暴力及威胁有关的罪行。
香港神父韩大辉获梵蒂冈重要职位
香港玩具出口量锐减
洋奶粉供不应求 水货客扫香港货架
2010年,中国进口奶粉估计约达40万吨,比前一年增长一倍。在香港的货架上,品牌奶粉也常常被来自大陆的顾客和"水货客"抢购一空。
港府驻柏林经贸办事处3月开幕
香港在欧洲设立的代表处——“香港特区政府驻柏林经济贸易办事处”, 将于今年3月21日在柏林正式揭幕。
港媒:王丹赴港受阻有违基本法
本周六,香港支联会主席司徒华葬礼在香港举行。此前天安门学运领袖王丹申请到香港出席司徒华悼念仪式,被香港政府正式拒绝,引起香港媒体的密切关注。
香港支联会主席司徒华葬礼举行
香港支联会主席司徒华葬礼周六在香港一家教堂举行。数百人前往悼念。享年79岁的司徒华曾在天安门事件后帮助民主人士逃离中国大陆。
王丹:一国两制是骗人的谎言
大陆民运人士王丹与吾尔开希日前申请入境香港,打算参加香港支联会主席司徒华的追悼活动,但被港府拒绝入境。王丹与吾尔开希在台北召开记者会,表达遗憾、愤怒与不满,批评香港的"一国两制"是骗人的谎言。
chi2201 HK Presse
本周,香港媒体在报道中国新闻时关注的焦点主要有:胡锦涛访美,中美大国互动关系成型,但联合声明中仍存在严重分歧;中国劳工的集体谈判已提上议事日程。
香港商人出巨资竞购英国退役航母
chi1401 int Wang Dan
最近,围绕是否允许六四学运领袖王丹入境香港参加民运前辈司徒华追思会的话题,港府的说法模棱两可。而与此同时,香港《文汇报》连续刊登文章,以台独、同性恋等话题指责王丹。德国之声就此专访王丹。
香港连续17年排名世界最自由经济体
香港新民党成立
由前保安局局长、现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牵头的新民党正式成立。成立典礼冠盖云集,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及多名主要政党代表亦亲临祝贺。
香港传媒公信力整体下跌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去年就香港媒体公信力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香港媒体公信力全面下降,不但跌幅明显,而且所有新闻机构无一幸免。
"一个时代的结束"香港民运元老司徒华病逝
香港民主运动界最具影响力的一位元老级人物司徒华于当地时间2011年1月2日午间病逝,享年79岁。司徒华曾被中国政府委任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后因六四事件爆发与中国政府决裂。
香港民主党元老司徒华患癌症病逝
香港机场禁播"过度性感"宣传片
北风微博遭封杀
12月20日,德国之声就"中国GFW网之父方滨兴开微博"事采访中国知名媒体人北风。次日,中国当局以北风接受海外媒体采访为由,强令三大门户网站注销北风的微博帐号。
2010年:香港的妥协、进步和迷茫
2010年对中国而言是相对平常的一年,然而,香港的一些观察家们却用“内政大幅倒退,外交一筹莫展”来形容这一年中国的内政外交。对香港而言,这一年却意味着妥协、进步、迷茫乃至迷失的多重含义。
刘晓波被判监禁一周年:香港再爆抗议游行
香港牧师获中国人在罗马教廷迄今最高职位
香港主教汤汉期望中国异议人士获释
香港法院判“非法集会案”支联会成员无罪
chi1812 HKPresse
本周,香港媒体在报道和评论中国大陆新闻时关注的焦点主要有:在刘晓波获奖问题上,香港媒体为何还没有某些大陆媒体勇敢?马英九称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扮演关键角色;政改分歧导致香港民主党分裂,30人退党。德国之声摘编如下:
北大在港招生活动规模创纪录
为迎合香港学生北上升学的趋势,北京大学从周三(12月15日)起在香港举办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招生活动。 第一期的招生活动在香港大学举行,随后第二期以及第三期分别在香港两所著名的精英学校举行。
香港记者在北京采访被袭
大批驻京媒体记者在上周五(12月10日)前往"结石宝宝之家"的创办者赵连海居所采访,香港记者遭殴打。
香港记者抗议同行在京被打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
港媒焦点:中国外交官胁迫瑞典华侨参加反诺贝尔和平奖活动;中国建跨国高铁反美日韩围堵;中国国内以妓女为题的政治讽刺,竟出于一15岁少年。
香港禽流感级别由严重降为戒备
“只有香港代表中国出席奥斯陆庆典”
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在即,刘晓波和他在中国的支持者无法前往奥斯陆,香港的反对党领袖将作为中国的唯一政治家出席。随着民主化的逐步扩大,香港将作为民主的橱窗,对大陆起到示范效应。
香港民主派议员将前往奥斯陆参加诺奖颁奖
本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引起的争议前所未有。获奖者刘晓波仍在狱中服刑,迄今中国政府阻挠他的家人和朋友出国代为领奖。在中国特别行政区香港,有4位民主派议员将前往奥斯陆参加颁奖典礼。
香港举行"争取释放刘晓波"游行
在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颁奖日期前的周末,全球多个地方举行声援行动,要求中国释放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狱中作家刘晓波。香港多个团体也配合全球声援行动,周日下午举行了游行示威。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
本周,香港媒体主要聚焦以下几个问题:中国大陆学者何光沪投书香港《明报》,抗议被禁止离境;香港政改方面通过,各大政党希冀扩大影响力;陶杰讽刺中国大陆愤青的盲目抵制日货。德国之声摘编如下:
大陆客涌向香港扫“便宜”货
毕加索名画将在香港拍卖
香港禽流感女患者病情好转
香港媒体一周要闻
本周,香港媒体在报道和评论中国大陆新闻时关注的焦点主要有:《炎黄春秋》再次遭到当局整肃;刘晓波家人未能出席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和平奖证书押后颁发;昂山素季的美丽体现在哪里?德国之声摘编如下:
前一页面
第90 页,共10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