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香港
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全境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其中香港岛是全港的发展核心;地理环境上则由九龙半岛等大陆土地、以及263个岛屿构成。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六七暴动纪录片柏林公映 导演冀港人勿忘历史
从档案馆中仅有的21秒影像,制作成1小时59分的纪录片,"消失的档案"导演兼监制罗恩惠花了四年多时间,将香港六七暴动的一段历史还原。这部纪录片即将在柏林首次公映。德国之声访问了罗恩惠,细说制作的经过。
山竹转弱西去 香港满目疮痍
“山竹”台风接连重创菲律宾与香港之后,威力逐渐减弱,已经往西行,人们接着需要展开清理工作,但是政府却没有宣布企业停工,引发舆论批评。
墙外文摘:谷歌听命中国?微信进攻台湾?
有评论认为,谷歌考虑重新接受中国的审查制度值得高度重视。还有评论认为,作为中国政府实现“完美控制”的利器,“微信”正在台湾传播假新闻,当局也应该加以调查,甚至考虑是否予以封锁。
超强台风肆虐菲律宾 中国严阵以待
数百万菲律宾人正在遭受超强台风“山竹”(Mangkhut)的侵扰。而中国已经在为台风来袭做准备。
全球超级富豪最多的城市是哪些?
财富调查研究机构Wealth-X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2017年全球拥有最多"超高净值资产人士"(UHNW)的城市已不再是纽约。
中国在威胁香港的自由吗?听张国钧怎么说
民主人士指责中国在香港禁止异议声音。对此,德国之声“冲突地带”栏目采访了香港最大的亲北京政党民建联的副主席张国钧,问他如何看待中国收紧对香港的控制问题。
墙外文摘:港独或自证预言 台商正快速脱中
评论认为,港独是一国两制被扭曲的产物,总有一日会星火燎原。台商可能正加速其撤离中国的脚步,对台湾振兴经济或维护安全或大有裨益。
英外交部报告忧香港言论自由受压
港独能不能讨论?政府和民间意见南辕北辙。英国外交部发表新一份《香港问题半年报告》,针对香港的言论和学术自由表达忧虑。
墙外文摘:数位威权驾到 制度之恶隐藏
评论认为,中国官媒引导义愤填膺的网民以人性之恶掩盖制度之恶。有鉴于美国国际威信衰退,国际社会能否有效制衡中国的扩张势力企图仍有待观察。
被指“涉黑” 梁振英控告学者“诽谤”
香港学者钟剑华本月在网媒《立场新闻》撰文,提及全国政协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的特首竞选团队曾出席有江湖背景的饭局,引起梁振英不满,控告钟和《立场新闻》诽谤。
香港众志两成员遭国安带走 港府:无法考证
民主派政党香港众志透露,两名成员分别在中国被国安带走,盘问有关党友名单和参与社运的情况,令人关注中国的干预之手是否进一步延伸。
柏林企业助力香港处理电子垃圾
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垃圾产生地之一,许多垃圾最终被运到了东南亚以及非洲国家。来自柏林的垃圾处理企业欧绿保集团将着手处理香港的垃圾问题。
墙外文摘:“禁讲”划新红线 “米兔”破旧话语
评论认为,北京刻划的“红线”越来越多,将香港言论自由的范围越收越窄。中国反性骚扰运动创造了历史,将反父权专制的路越走越宽。
与内地居民享受同等福利!港人怎么看?
中国政府宣布由9月1日起实施《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在内地居住满半年的港澳台居民,将可申领内地居住证,享受与内地城市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这一政策是否如特首林郑月娥所称,将会受到港人的欢迎?德国之声采访了数名居住内地的香港人。
港澳台“居住证”将上路 台警告监控风险
中国国务院协同港澳办、国台办针对即将上路的港澳台居住证召开记者会,到底权利义务上和原本的台胞证、回乡证有什么区别?
陈浩天 : 港独是达成香港民主唯一方法
香港外国记者协会(FCC) 周二(8月14日) 邀请香港民族党召集人陈浩天演讲,受到广泛注意。陈强调港独是达成香港民主唯一方法。他批评中国作为"宗主国",以帝国主义统治香港,内地每天150个单程证名额输入香港,使香港正面临"民族清洗"。
专访陈浩天: 为了自由与尊严 坚持发表演讲
香港外国记者会邀请香港民族党召集人陈浩天本周二(8月14日)演讲,引发激烈反应,先有北京外交部驻港特派公署派人阻拦,继而前特首及现任特首亦连番批评。陈浩天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表示,为了自由与尊严,他仍会坚持接受邀请前往演讲。
墙外文摘:老一代盼明君 新一代懒翻墙
有评论认为,尽管邓小平体制下有各种政治运动和迫害,以及对示威者的血腥镇压,但是还是令中国精英怀念。还有报道显示,新一代年轻人则满足于互联网的高墙深院,并不渴望墙外的自由世界。
北京施压香港外国记协
香港外国记者会(FCCHK)原先计划在8月14日邀请宣扬港独的香港民族党召集人陈浩天发表演讲,但是遭到中国外交部方面施压。外国记协方面则表示,不会取消邀请。这起事件持续发酵,香港特首、前特首、末任总督等纷纷发声。
墙外文摘:北京只要控制,是蓝是绿无妨?
没有“九二共识”的限制,大陆开始走它认为有效的统一路,只要在北京可控制的范围内,就算民进党长期执政又有何妨?
爱喝啤酒?这五个城市全球最贵
全球啤酒最贵的五个城市,了解一下
暂未爆发内地人来港打疫苗潮
中国内地爆发假疫苗丑闻, 可能引发当地家长恐慌,计划涌到香港接种疫苗。香港卫生署强调有足够疫苗为合资格婴幼儿童提供接种服务,呼吁香港家长毋需担心。
墙外文摘:去香港打疫苗 怕台湾办东奥
评论认为,香港的角色在疫苗风波中相当重要,体现了香港的医疗和监督系统都受益一国两制下的“两制”保障。中国恐惧东奥公投正名,因为国家认同将会经由此议题能充分被讨论。
内地疫苗丑闻 香港未雨绸缪
香港医界人士表示,已经加大了对“五合一”疫苗的采购量,为今后几个月大量内地幼儿来港接种做准备。近期中国再次爆出部分批次“百白破”疫苗无效丑闻,动摇了民众对公共疫苗接种体系的信心。
村上春树新书在香港被列“不雅”千人联署抗议
香港活动人士呼吁审查部门重新审视对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新书《刺杀骑士团长》的分级裁定。根据香港官方审查机构的评级,该书为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的“不雅”物品。
墙外文摘:习政权何以露短 台故宫何以见长
评论认为,有关习近平造神运动受挫的中南海传闻未必可信,但是中美贸易战已令北京政权暴露其致命伤。香港结社自由已然不再,台北故宫命将如何?
曾荫权上诉被驳回:定罪不变 刑期减至12个月
香港高等法院驳回前特首曾荫权对定罪的上诉,但其刑期由原判的20个月减至12个月。曾荫权因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须返监继续服刑。
九七后首例 港府倡禁港独政党运作
香港回归后首次有政党面临被政府取缔,主角是倡议港独的香港民族党。有法律界人士形容这是“以言入罪”的危险先例,忧虑基本法23条带来的祸害,正透过另一种手段在香港上演。
墙外文摘:国际压力够大 岂止救出刘霞
评论认为,外国人的“说三道四”救出了刘霞,也为其他中国异议人士带来一丝希望。中美贸易战继续下去,会不会把已无还手之力的中共“打回老家”?
墙外文摘:明枪难挑美国 暗箭总刺台湾
有评论认为,中国没有能力和美国进行真正的贸易战,但从来没有意图维持台湾的"现状"。选秀节目挑战中国大众"白瘦美"审美观,但最终功亏一篑。
香港终审法院判:同志伴侣可获签证
过去在英国具有伴侣身份的同志,在香港却没有办法以该身份申请签证。如今,此判决为香港性别权利立下新里程碑。
专访:回归廿一年 香港法治面对内忧外患?
过去一年香港多宗社运案件判刑多人入狱,引起争议。愈来愈多声音质疑:香港引以为傲的司法独立变质了吗?《德国之声》专访香港大学法律学院前院长陈文敏,在宪法专家眼中,香港法治正受内外夹击。但他更忧虑压倒法治堡垒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许是城里的人。
香港七一游行 反对一党专政
本周日是香港主权移交中国21周年纪念日。在北京当局日益加强对香港全面管控的背景下,今年的七一游行再有5万余人参加。但与往年相比,示威人数比去年少1万。
墙外文摘:中国人上网、香港人上街有多重要?
香港7.1游行为什么重要?党文化的引入让香港发生怎样的变化?在互联网时代,中国再来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如何?
七张图看一周大事
世界杯德国苦涩出局;欧盟收紧难民政策……刚刚过去的一周,哪些新闻最受关注?七张图一览本周要闻。
女特首上任一周年 香港市民幸福吗?
7月1日是香港首位女特首林郑月娥上任一周年。绰号 “好打得” 的林郑,上任时强调要让香港市民抱有希望、感到幸福。一年过去,香港在她管治下是一个怎样的处境 ? 香港市民感到幸福吗 ?
墙外文摘:中国买不了世界杯买港台?
习近平希望2050年前中国赢得世界杯,这事用钱能办到吗?台湾处于大国相争机遇期?香港两大集会可能被取缔?
教宗接见港、澳教区主教
香港和澳门天主教教区的主教周末访问梵蒂冈,并觐见了罗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不久前,台湾总教区主教也曾赴梵蒂冈向教宗述职。
“香港人”身分认同指数创十年新高
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公布最新香港人身份调查, “香港人”的身分认同指数录得显著升幅,创2008年以来新高;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身份的认同指数却最低分,不及“亚洲人”、“中国人”等身份认同。
日航被迫写“中国台湾” 日: 介入企业不可取
日前宣称更正台湾与香港称乎的两家日本航空公司,现在被发现在名称上“因地制宜”,在中国网页上仍然将台湾与香港加上“中国”二字。
墙外文摘:高考姓甚,中兴名谁?
2018年中国高考有了新的面貌,原本随着市场化的深入而淡化的政治性开始回潮?中国惠台三十一条的出台,能否让更多台湾人姓“党”?特朗普是否能够做到为了家族利益解救恶性犯规的中兴公司呢?
香港议会反方失守 一地两检火速三读
在九月通车的压力之下,香港立法会压抑反对声浪,火速三读通过“一地两检”草案,将广深港部份车站、车厢视为中国执法范围。
梁天琦暴动罪成判囚6年
2016年香港旺角骚乱,27岁的本土民主前线前发言人梁天琦因暴动和袭警罪判囚6年,同案另一名被告判入狱7年,是旺角骚乱迄今判刑最重的案例。
“香港不过是权贵蚂蚁搬家的中转站”
拥有贸易和外汇自由的香港,一向是大陆富豪、官员转移财产和移民的热门。不过,外逃贪官一般不会选择香港作为目的地,而是将其作为中转站。
墙外文摘:中兴违规该受罚 六四屠杀岂能容
有评论认为,中国官方虽然罕有地宣传国际市场的契约精神,但契约精神离不开民主、法治。“六四”应从国际大局解读,而非只在于台湾与中国之间。
国际学校弃繁取简:预备2047年的香港
英国着名学府哈罗公学香港分校决定弃繁取简,只教授简体中文,理由却跟“2047年的香港”有关。国际文凭组织也考虑取消繁体中文考试。繁体字会愈来愈被边缘化吗?
专访:不对法庭抱无谓希望及幻想
刚被判非法集结罪成的香港前议员、青年新政梁颂恒接受《德国之声》专访,剖白他对这次审判的感受。他面对亲密战友即时入狱、以及在六四29周年被判刑,感怀当年为争取民主而牺牲的死难者。
八九六四天安门 29周年有烛光有演唱会
本周一是六四事件29周年。香港维园纪念集会的主办方统计,今年有11.5万民众参加,较去年增5000人。台湾总统蔡英文呼吁中国政府正视29年前的这场民主运动。 美国、欧洲也纷纷对此历史事件发表意见。
墙外文摘:历史伤口痛 维园烛火明
有评论认为,放弃令中共恐惧、严厉封锁的悼念六四集会,无异于纵容中共打压民主、纵容香港特区政府媚共。欧美国家近年开始注意与提防着中国“锐实力”的入侵,而台湾应避免沦为下一个牺牲者。
忆六四 义工回顾29年漫漫长路
每年一进五月下旬,不少香港人的心里就开始泛起阵阵涟漪。今年距离1989年6月,足足29个年头。那一年,百万香港人上街游行集会、声援国内民运,这成了一代港人的集体回忆。
前一页面
第56 页,共10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