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香港
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全境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其中香港岛是全港的发展核心;地理环境上则由九龙半岛等大陆土地、以及263个岛屿构成。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墙外文摘:“撤回”无关宏旨 定性或可反复
有评论认为,香港这个血腥夏季的宏旨,乃是政治僵局而揭露的深层次问题;如同中共对待“六四”镇压一样,香港当局对抗议运动的定性乃是掩耳盗铃、自相矛盾,也会根据需要反复。
香港示威遍地开花警民激烈对峙
香港示威者周六发起“机场交通压力测试”行动,但因香港警察严阵以待、防堵拦截,示威者未能在机场大规模集结。从周六下午到入夜后,香港示威者在多处地铁站与警方爆发冲突。
德语媒体:默克尔的批评有没有用?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北京向中国领导人明确地提出了香港问题,德语报刊纷纷就此刊发了评论。有文章赞扬默克尔此举证明了她没有把经济利益置于价值观之上,也有观点认为,默克尔的表态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还有评论则认为,默克尔对中国的批评不够直接。
募资获支持 铜锣湾书店有望在台重启
曾经因为出售“禁书”而成为北京打压对象的香港铜锣湾书店,有望未来在台北重新开业。其创办人林荣基在流亡台湾数月之后,在网上进行募资获得积极响应,20小时内完成筹款280万新台币的目标。
默克尔武汉演讲 谈国际责任 未提香港
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中国的行程进入第二天,她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发表演讲时呼吁,中国必须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不过在演讲中,她没有直接提及香港问题。德国专家认为,面对中国,默克尔“更倾向于搞‘静默外交’”。
示威者再号召瘫痪机场 港铁限运 警方戒备
对于香港来说,这又是一个不平静的周末:“反送中”示威者周六继续发起“机场交通压力测试”行动,当局严阵以待。除了对来往机场的公共交通进行限制之外,警方也加强戒备,提前将疑似参与抗议的人士带离。
七张图看一周大事
林郑月娥正式撤回《逃犯条例》草案、默克尔访华、英国会决定延后脱欧……一周大事,尽在其中。
香港居民如何看惠誉下调评级?
在惠誉评级决定调降香港的评级后,德国之声在香港街头进行采访,问民众对此的看法。
德语媒体:自由不是免费的
《商报》希望,正在访华的默克尔能够在捍卫价值观的同时,赢得中方的尊重。《每日镜报》认为,欧洲企业对中国战战兢兢,只会让欧中关系更加不平等。《南德意志报》则呼吁,德国必须为自由价值观付出一些经济代价,承受短期的阵痛,确保长期的自主。
惠誉降低香港评级 金融重镇前景堪忧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惠誉评级(Fitch Ratings)在周五(9月6日)决定调降香港的评级,理由是机构认为,尽管“一国两制”框架预计保持完好,但香港进一步融入中国治理体系将带来更大挑战。此外,香港几个月的社会动荡仍然没有停止的迹象。
柏林熊猫宝宝的命名争议
一周前,柏林动物园的大熊猫“梦梦”首次成功产仔。此后,双胞胎熊猫幼崽的取名问题引发了关注。即将在下周访问德国的香港民主运动代表人物黄之锋建议,熊猫宝宝应命名为“民主”和“自由”,柏林民众则建议取名“香香”以及“港港”。
默克尔谈香港 希望对话能够实现
在与德国总理默克尔联合举行的记者会上,中国总理李克强就香港问题表示,中央政府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止暴制乱,恢复秩序。默克尔则呼吁保障《基本法》赋予香港公民的权力和自由,以对话的形式走出目前的困境。她也提到中美贸易冲突,希望双方尽早结束纷争。
“反送中”将满三个月 专家:香港已走上不归路
从6月9日百万人上街要求香港政府撤回逃犯条例修正草案至今,香港的“反送中”运动即将于下周届满三个月。 然而,过去几周,示威群众与香港警察之间的暴力冲突却也不断升级。 两名目睹8月31日太子站暴力事件的香港人告诉德国之声,他们对港警的信任已荡
不一样的暑假:香港学生的街头一课
踏入九月,夏天来到尾声,这场抗议运动也要划上句号了吗?德国之声在六月时采訪过一位投入运动的中学生,经过三个月的街头洗礼,他告诉我们这个暑假如何让年轻人蜕变——他们已准备打一场更持久、更艰难的战役。
中国精英藏富香港 “一国”与“两制”难取舍?
自香港抗议运动发生以来,对这个亚洲金融重镇命运的担忧就一直笼罩着城市上空。有学者指出,香港的前途与中国大陆的财富精英的利益息息相关。
德语媒体:面对香港 默克尔会否背叛价值观?
香港特首宣布将正式撤回引发大规模抗议的《逃犯条例》修订案,这能否平息示威民众的怒火?周四启程访问中国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又应当如何在贸易战的背景下为香港发声?德语报刊纷纷对此刊发评论。
各界批让步太少太晚 林郑左支右绌
在林郑月娥宣布撤回修例后,外界质疑未停,有“中央指导说”,也有阴谋论说是为了接下来的《紧急法》铺路。这个动作会是解围奇招还是困兽之斗,端看香港多数市民如何回应。
客座评论:香港抗争是否见“好”就收?
香港特首林郑9月4日回应反对派的"五大"诉求,宣布正式撤回修例,并增加两名监警会成员。港府做出这一妥协后,香港还将如何抗争?
林郑月娥电视讲话:回应五大诉求 提出四项行动
林郑月娥本周三(9月4日)向全港市民发表讲话,除了宣布撤回《逃犯条例》修订草案之外,她如何回应示威者的其他几大诉求?作为香港特首,她又将出台何种措施打破困局呢?
评论:林郑这一步太小、太晚
香港政府完全撤回了备受争议的《逃犯条例》。但对于许多示威者来说,这一步来得太晚了。
报告:香港经济呈10年来最大跌幅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香港经济衰退速度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已经达到了10年来的最严重水平。不仅企业的商业活跃度大幅下滑,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更是饱受冲击。
国泰“地震” 再有高层离职
近期因员工参与示威而受到关注的香港国泰航空又有高层离任。董事局主席史乐山辞任。就在不久前,国泰CEO何杲和顾客与商务部门总裁卢家都递交了辞呈。
林郑月娥:正式撤回《逃犯条例》草案
香港“反送中”运动出现了新的转折。9月4日,特首林郑月娥正式宣布将撤回《逃犯条例》。
德国多个政党在默克尔访华前为香港发声
德国总理默克尔本周访问中国前,议会多个党派的外交政策发言人纷纷呼吁总理,在北京与中共领导人谈论香港危机。而且德国代表团浓重的经济色彩也引起批评。
默克尔访中在即 反建制港人发公开信
德国总理默克尔将在9月6号访问中国。过去她一向不会避谈敏感的人权议题,包括对习近平提起释放刘霞。这次访问她会提到香港议题吗?
德语媒体:令人担忧的香港前途
《慕尼黑信使报》认为,香港已经陷入了各方都无法让步的僵局。《新奥斯纳布吕克报》担心,香港示威的最终结果可能就是玉石俱焚。《法兰克福汇报》则从国泰航空的遭遇联想到了在华德国企业今后的命运。
黄之锋访台争取支持:港台共命运
正在台湾访问的香港众志秘书长黄之峰呼吁台湾民众,在面对中国大陆不断加码的压力之下,也向对岸发出示威的声音,声援香港抗争运动。
林郑闭门会议遭录音泄露
陈秋实:一个不想当记者的演说家不是好律师
一位曾经在中国演说类电视节目中斩获佳绩的年轻法律人——陈秋实看到了大陆媒体在此次香港”反送中“民主运动中的缺席,自己主动承担起了向大陆民众理性解读香港民运的任务。如今他在中国大陆被全面禁声,但人身自由和律师从业资格尚在。
被怀疑支持“反送中” Zara急表态撇清
时装连锁品牌Zara香港部分商店暂停营业一天,引来大陆网民和官媒的讨伐,不得不表态拥护“一国两制”,不支持罢工,成为国际时尚业界被迫“站队”表立场的又一家。
港澳办: 普选需符合香港政治地位
在港澳办记者会的前一天,香港特首林郑月娥被披露曾经说过“若有选择,便会辞职”。 但是港澳办在记者会上仍然坚定表示支持林郑与港府,也对于特首的选举方式做出明确的表示。
港铁站爆发警民冲突
香港民众在周一晚上(9月2日)发起港铁太子站献花示威活动,结果演变成警民冲突。警方喷胡椒喷雾、放催泪弹。示威者则有人中警棍头部流血,多人遭逮捕。
林郑月娥否认向中央提出辞职
根据路透社取得的录音,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与商界人士谈话时表示,她目前别无选择。说自己“如果有选择,便会辞职”,录音内容被曝光后,林郑月娥作出回应。
“尸杀列车”阴影下 “反送中”迎来开学季
经历了又一个不太平的周末,香港的”反送中“运动迎来了开学季。许多学生宣布罢工,不同行业职员宣布罢课。而他们的动力,据称也来自于8月31日晚上在香港地铁中发生的一系列暴力事件。
立陶宛外交部召见中国大使 指责干扰示威
本周一,立陶宛外交部召见了中国驻立陶宛大使。立陶宛方面指责中国使馆工作人员干涉了8月23日在首都维尔纽斯举行的支持香港民主的示威集会。
学子罢课各界罢工 限港府两週回应
继8月之后,香港示威者在9月2日发起第二回“三罢”行动,并且会持续更久。莘莘学子在开学第一天举行罢课集会,跨界别行业一连两天罢工集会。学生们决意把暑假的抗争行动延续至校园,并已做好升级的准备。
德语媒体:香港人的勇气 默克尔的难题
《法兰克福汇报》认为,北京当局很有可能利用香港示威者因绝望而产生的极端倾向,从而为动武提供口实。《南德意志报》呼吁,林郑月娥应当立刻放弃加大施压的做法。《每日镜报》则分析了默克尔总理访华期间谈及香港问题的利弊。
德国企业在香港抗争中站哪边?
面对香港的民主抗争运动,德国企业保持沉默?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德企和企业协会均否认这一说法,并强调没有对员工做出限制。
示威者堵塞机场交通 多个港铁站受损关闭
在周六的“831”五周年大游行之后,有大批示威者周日前往香港国际机场,旨在以扰乱机场运营来吸引国际上对于“反送中”运动的更多关注。德国之声记者在现场看到,大批旅客步行前往机场赶乘班机。
墙外文摘:香港“坦克人”能阻止镇压吗?
有评论认为,“香港中国人”的老说法不再被接受,习近平的政绩之一是毁了“中国人”这个词。与纳粹德国如出一辙,中国小粉红的思维方式正是教育与媒体形塑的结果。
831五週年港人自发上街 警出动水炮卧底
随着港警反对民阵游行、又大举抓捕知名社运人士及议员,许多民众不顾警方警告,仍然自发冒雨上街。警方则出动水炮车,发射掺有蓝色颜料的水柱。这天,警方执法方式引起不少民众非议,有防暴警员闯进地铁列车抓捕打人,卧底也再次出动。
面对示威者 港警迄今使用了哪些武器?
6月以来,香港示威活动持续发酵,“暴力”成为一个关键词。 北京和港府批评示威者诉诸“暴力”,示威者和活动人士也控诉警方过度执法。在这个图集中,我们来关注港警方迄今主要使用的武器。
德语媒体:自由西方何时才能反抗专制中国?
《商报》认为,西方企业反抗中国专制,长远而言也符合自身利益。文章指出,北京正试图用一切手段控制外企,其中也包括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西方“应摒弃以往视而不见、闭口不谈的策略”。
武警集结 官媒声讨 意欲何为?
据中国方面报道,大批特警、武警在周六开进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而官媒也开足火力,高声称要“依法制暴”。在香港示威活动不断发酵、距离中国国庆70周年仅剩一个月之际,这些举动引发外界的关注与猜测。
加密通讯软件Telegram升级 保护香港示威者
Telegram是一款受到全球示威者欢迎的即时通信软件,其加密通讯功能可以防止示威者之间的交流被政府当局窃听。现在,Telegram表示,允许用户隐藏注册手机号,进一步防止用户的身份信息遭泄露。新功能尤其受到香港示威者的欢迎。
德语媒体:欧盟不能再犹豫了
德语媒体继续关注香港局势。《商报》发表前驻华大使史丹泽的客座评论,其中指出,香港危机已经进入紧要关头,面对中国,欧盟应该开始发出立场更鲜明的声音。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北京不准港府让步
港府以及中央政府的匿名高官向路透社披露,林郑月娥曾经提议就“五大诉求”做出部分让步,但是北京方面则要求香港特区政府不得做出任何让步。分析人士指出,若消息属实,则显示香港特区政府在当前的示威浪潮中已经丧失了自主决策权。
一代天娇小粉红和中美教育脱钩
政治评论员白信分析香港抗议中的“舆论战”,认为中国教育部门正在有计划地培养着一种激烈的民族主义和反美主义,从而生产且再生产着小粉红军团。
社运人士被捕 游行上诉遭驳 专家:香港已成零和博弈
在民阵确定收到警方针对831游行集会发出的反对通知书后,两名示威召集人遭不明人士袭击,随后香港民族党前召集人陈浩天、香港众志秘书长黄之锋与香港众志成员周庭也相继被捕。
德语媒体:自酿苦果
奥地利《新闻报》认为,如果有朝一日,香港街头的示威者真的变成了北爱尔兰共和军那样的恐怖分子,也一定是被中共的政策所逼迫的。《新苏黎世报》则指出,中国的威权主义正引发西方国家越来越强烈的怀疑,俄罗斯很有可能因此被西方拉拢。
前一页面
第46 页,共10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