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香港
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全境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其中香港岛是全港的发展核心;地理环境上则由九龙半岛等大陆土地、以及263个岛屿构成。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香港服刑后学生重返社会受阻
香港因涉反修例运动受到指控并服刑的学生,重返校园时受到"双重惩罚"。这一现象受到各界关注。
香港中大等校推国安教育 院校自主成历史?
香港中文大学预计2022学年推出国家安全课程,且列为必修学分,未通过将不能毕业。中大是继香港理大、浸大、岭大及教大后第五间宣布会推行国安课程的公立大学。
专访吴睿人:“台湾人违反《香港国安法》?荒谬!”
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研究员吴睿人是首位遭到港媒点名违反《香港国安法》的台湾学者。他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表示,报道中,香港法律人附和北京说法足证香港法治精神沦丧。
人权观察年度报告批评中国进一步打压人权
国际人权组织人权观察今天发表《2022世界人权报告》,对全世界近100个国家的人权实践进行检视。报告涉及中国的部分指出,“中国政府对国内加强镇压,对国外则利用‘人质外交’和激化对立的‘战狼外交’,导致其人权纪录遭到国际抵制”。
香港前主教陈日君迎90岁生日
天主教香港教区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今年1月13日度过90岁生日,他一直以来支持社会运动,也数度对中国政府和教廷提出批评。
23条:林郑称须立得好 现届政府任内通过有难度
林郑月娥周三表示基本法第23条本地立法“不能再拖”,将在她本届任期内展开讨论及咨询工作。但她同时表示,23条必须要立得好,“要在本届政府任内通过有难度”。目前,这位香港特首尚未透露,是否会争取连任。
香港小学幼儿园本周起停课 开放5岁幼儿打科兴疫苗
香港政府宣布全港幼儿园及小学最迟于本周五停课直至春节过后,同时也将把科兴疫苗的接种年龄门槛从目前的12岁降至5岁。
“环球梦号”梦碎?云顶的德国造船厂申请破产
亚洲邮轮旅游、休闲和赌场巨头云顶集团在德国的造船厂1月10日申请破产。此前云顶及其造船厂与德国联邦政府、梅前州政府的谈判失败。对于德国方面而言,这意味着就业岗位的流失和高额的违约风险。
香港悼念六四难 王丹筹设纽约纪念馆
香港“六四纪念馆”去年被当局调查后宣布闭馆,如今“六四”领袖王丹等民运人士开始募款,欲建立首个海外“六四纪念馆”,位址选在美国纽约。
中国任命新疆反恐大将接掌驻港部队
中国指派曾任武警新疆总队参谋长的彭京堂接任驻港部队司令员。这是首次由武警将领担任此一职务。有评论称,北京对彭京堂的任命展现出“强力维稳”的意图。
香港"派对门":港府被批搞双标
因为出现确诊案例,港区人大代表洪为民的生日宴会上的逾百宾客全须送检隔离,其中包括数十名高官和议员。鉴于最新的防疫措施,有声音批评港府"只许高官赴宴,不许百姓堂食"。
港记泪别《立场新闻》《众新闻》:记者身份不死
短短一星期内,香港两大网络新闻媒体《立场新闻》及《众新闻》因受压停运,撼动新闻界和香港社会。身处风眼中的一众香港记者经历多次翻天覆地的震荡,如何面对冲击和思索前路?几位记者向德国之声分享了心路历程。
八国航班禁入香港 林郑:第五波疫情一触即发
香港政府与专家直言,香港已爆发第5波新冠疫情。港府宣布8日起禁止8国航班赴港14天,并于7日起禁止大型活动与15个场所营运。林郑月娥表示,香港与中国的通关事宜也会受影响。
香港三家媒体受压停运 林郑: 并非打击新闻自由
香港《众新闻》2日宣布将于1月4日停止营运。总编3日向媒体表示,主要是受到《立场新闻》停运影响,才做出相关决定。香港特首林郑月娥4日称,港府工作不是打击新闻自由,而是依法行事。
煽惑参与六四活动罪成 邹幸彤慷慨陈词引掌声
前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的案件判刑出炉,遭判入狱15个月。除案件结果引人关注外,邹幸彤在法庭上亲自上阵与法官攻防的内容也引起旁听群众拍手叫好。
香港立法会议员就任 首次在中国国徽下宣誓
香港新一届立法会议员3日首次在特首林郑月娥监督下丶在中国国徽下进行宣誓。在“爱国者治港”的原则下,这次的宣誓仪式比起2016年时的上一场要来得安静许多。
橄榄枝递错时间?港媒揭北京失算内幕
位于德国,欧洲最大的中国研究智库墨卡托研究所在2021年3月遭到北京制裁。港媒揭露,本来中国组了代表团在11月前往拜访该智库,讨论撤回制裁,没想到同一时间却爆发了另一件事。
德语媒体:今日香港,明日全世界
《法兰克福汇报》对立场新闻的遭遇发表评论称,中国领导层正让香港迈向“一体化”,并试图决定关于这个国家的所有言论。《日报》则关注新冠疫情对中国带来的根本改变。
中国宣布对5名美国官员实施反制裁
在美国上周依据《香港自治法》制裁香港中联办5名官员后,中国外交部周四宣布采取“对等反制”,对美国前商务部长罗斯等5人实施制裁,并批评美国是“借炒作涉港问题,服务遏制中国的政治图谋”。
《立场新闻》关闭:香港团体从台湾跨海声援
香港《立场新闻》29日高层遭拘捕,并宣布停止营运的隔天,台湾及香港青年组织及人权团体在台北举办声援活动,批评港府摧毁公民自由,并称这是“以言入罪”罗织罪名。
立场新闻两名高层被起诉 中联办谴责“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
香港警方周四以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起诉《立场新闻》两名高层人员。《立场新闻》多名高层被拘捕一事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联办表示坚决支持香港警方严正执法,并谴责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
高层被拘捕 资产遭冻结——《立场新闻》宣布停运
港警国安处人员以涉嫌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拘捕香港《立场新闻》多名现任与前任高层,包括知名歌手何韵诗。该网媒随即宣布停止运作,遣散所有员工。专家担忧,这波逮捕可能为香港传媒圈创下危险的先例。
专访:香港政治审判恐成常态
港府连续两日以涉嫌“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来指控香港《苹果日报》与《立场新闻》的现任与前任高层。香港法律专家黎恩灏分析,港府此举其中一个目的是要增加已被关押被告的刑期。
黎智英遭加控“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
批评者认为《香港国安法》扼杀了亚洲金融中心香港的自由。其中首当其冲的壹传媒创办人面临多项指控,包括与外国勾结。现在检方认为他罪应再加一等。
2022年美中关系将走向何方?
美国和中国陷入日益严重的经济和地缘政治之争,这样的竞争关系预期会在明年继续加剧。
大学移除六四艺术品 香港自由剩多少?
香港各大学接连传出移除六四艺术品,有人认为这是学术自由受到侵害,又或是反映六四在香港已经没有讨论的空间,也有人指称这是“一国两制”不存在的证明。德国之声访问香港媒体人曾志豪与六四学运领袖周锋锁,听听他们的看法。
专访:破坏国殇之柱证明中国制度野蛮
丹麦雕塑家高志活 (Jens Galschiøt)用作品国殇之柱纪念1989年北京天安门广场大屠杀的受害者。但这个作品昨天遭到香港大学移除。他告诉德国之声,这种行为只会让六四的叙事更强而有力。
研究: 三剂科兴疫苗无法抵御奥密克戎变种
根据一份香港的研究报告显示,施打两剂中国科兴疫苗的人应另寻不同的疫苗作为加强剂。若第三针仍是科兴,体内抗体水平将不足以对抗奥密克戎变异株。
客座评论:再见2021和那认识的香港
2021年快到尾声,一个变种病毒便令各国政府再次绷紧起来,收紧防疫及入境措施。以为风浪过去,在喘息的时间却迎来另一个更严峻的波涛,对很多香港人来说不只是用来形容疫情,更是来形容2021年在香港所发生的事。
港大连夜拆除国殇之柱 艺术家不排除提告
香港大学连夜拆除纪念六四天安门事件的国殇之柱,并暂存于港大嘉道理中心。这使得矗立港大逾24年的国殇之柱黯然划下句点,其作者、丹麦艺术家高志活对此表示震撼,并不排除对港大提出控告。
港大连夜移除“国殇之柱”作者扬言求偿
香港大学22日深夜派多名工人移除悼念六四事件的艺术品“国殇之柱”,并在23日清晨将艺术品运离校园。该艺术品的作者对事件发展表示震惊,并扬言若作品有毁损,要向港大求偿。
林郑月娥在北京受到习近平充分肯定
林郑月娥在北京述职的最后一天受到习近平的接见,后者对特区政府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可能为林郑明年竞选连任铺平道路。
台立法院首场香港公听会 罗冠聪张昆阳在线出席
台湾政府预计今年赴台居留的香港人数将创新高,台湾立法院人权促进会21日召开首场香港议题在线公听会,与会的流亡香港民运人士罗冠聪及张昆阳望台方进一步完善港人赴台相关措施。
美国宣布依据《香港自治法》制裁中联办5名官员
美国国务院本周一点名香港中联办副主任陈冬、何靖、卢新宁、谭铁牛和尹宗华破坏香港自治。这5人已在今年7月被美国政府列入制裁名单。美国国务院此次还警告说,与这5人开展业务合作的外国金融机构将受到制裁。
G7与欧盟:香港立法会选举破坏“一国两制”原则
香港立法会选举结束后,G7、欧盟及“五眼联盟”皆对香港民主发展和选举制度的变化,表示关切和担忧。
德语媒体:没有民主选举 只好“躺平”抗议
香港实施国安法以及对选举方式实施改革后,于本周日举行了立法会选举。本次选举中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选民参与了投票,创下了1997年主权回归北京后的参选率最低记录。
爱国者治港 香港选举投票率创新低
香港周日在修改选制后首次举行立法会选举,投票率仅达三成,创下历史新低。一些未前往投票的香港年轻人表示,无论去不去投票,结果都没有什么区别。
媒体看只有“爱国者”参选的香港立法会选举
上周日,香港立法会换届选举结束。 “仅限爱国者”参选的新规则大幅减少了直选席位的数量,并控制了谁可以参选。在这一变化下,香港本届立法会选举投票率创新低,非建制派全部落选。诸多媒体对这场选举可能会产生的后续效应做出展望。
选举争议不止 香港“民主”各自解读
中国国务院在香港立法会选举后一日发表了《"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试图证明治理香港成功,但前一日流亡海外的民主人士罗冠聪才投书《纽约时报》批评北京假民主真独裁。
香港立法会选举结果:投票率创新低、非建制派全落败
在港府全力呼吁市民投票情况下,投票率仍创下了历届换届选举的新低,而无效票比率也是历届最高的一届。另外,非建制派的候选人皆落败,亲政府候选人则几乎全部当选。
“爱国者治港”下的首场立法会选举:投票率明显下降
北京大幅修改选举制度后,香港首次举行立法会换届选举。候选人中民主派的缺席使外界更加关注此次选举的投票率,结果正如外界预期。
墙外文摘: 香港选举能帮助宣传中国式民主吗?
有评论认为,在北京对香港民主运动展开镇压两年后,本周末进行的香港立法会选举投票并非真正的民主选举。与此同时,香港政府需要"成功"的选举帮助北京推进中国式民主叙事。
新时代的新选举:他们为何参选香港立法会?
香港12月19日举行立法会换届选举,这是国安法生效以及选举改制后的第一次。改革后的选举制度有什么不同?德国之声采访了民主派候选人刘卓裕以及建制派的麦美娟,讲述个人心得及其参选原因。
立法会选举前夕:大力鼓励投票 严惩破坏行为
香港立法会将举行换届选举,投票率或创历史新低。香港特首辩解的同时,港府祭出大招鼓励民众投票,惩罚公开呼吁不投票等“违法”行为。
香港立法会会议厅撤下区徽改挂中国国徽
本周末香港立法会将举行换届选举。今天,香港立法会会议厅过去悬挂在主席座位上方的区徽被更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爱国者”的立法会选举 专家:香港选举“人大化”
“爱国者治港”下的新制香港立法会选举即将于19日登场。在民主派缺席下,民调显示选情低迷,多数民众无投票意愿。专家指香港选举将“人大化”,即“大陆的选举风格,恐将成为香港未来的主旋律”。
8.8万名香港人移居英国 中国警告勿干预香港事务
英国今年1月底开放让符合领取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资格的香港人申请赴英。12月初,英国下议院讨论一项修正案,决定没有BNO身份的人是否可申请BNO签证,该修正案最终不获接受。
港人移民英国后遭遇艰辛
在英国向持有BNO护照的港人实施签证优惠政策之后的9个月里,已经有将近9万人从香港移民英国。但是这里的新生活却不如预期,很多人面临着求职、求房的现实问题,还有社会上的敌意。
南京大屠杀片段惊吓小学生 香港教育局惹争议
适逢南京大屠杀84周年纪念日,一香港小学播放香港教育局建议之教学素材,残忍内容片段使小学生受惊吓。对此,教育局及特首林郑月娥皆做出了回应。
黎智英以“煽惑及参与未经批准集结罪”被判入狱13个月
香港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被判“煽惑及参与未经批准集结罪”罪成,入狱13个月。黎智英表示,他为犯有此罪感到自豪。目前累计已有24名泛民派人士因相关罪名被判入狱。
前一页面
第15 页,共10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