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香港
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全境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其中香港岛是全港的发展核心;地理环境上则由九龙半岛等大陆土地、以及263个岛屿构成。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布莱尔一周后访问北京上海香港
香港群众抗议不会为内地人民效法
德语媒体继续报道了各界对董建华推迟制定国安法一事的反应。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说,董建华举止傲慢,如果他不犯有这么多错误的话,也许不会有五十万群众上街游行。在列举了董建华执政过程中的错误后,日报继续写道:
香港对台湾的样板作用大大减色
本周,香港政治形势发生戏剧性逆转。周三晚上,香港立法会门前又有五万名香港市民集会,反对二十三条和抒发董建华政府施政的不满。对此,各种不同立场的香港报纸反应各不相同。
北京为港府推迟立法开了绿灯?
新苏黎世报报道了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对国家安全条例草案进行修改的消息。新苏黎世报说,数月来,特首董建华及其团队在制定该条例问题上一直坚持强硬路线,但是在香港近五十万人举行“七一”大游行后,看来北京也十分担心形势失控,港府才决定做出让步。新苏黎世报的文章扼要介绍了董建华宣布的三条修改意见后写道:
关于李安的新片和香港的臭豆腐
周润发在李安执导的影片‘卧虎藏龙’里一展身手之后,两年来有些沉寂。德国‘明镜周刊’的记者却对这位来自香港的亚洲明星念念不忘,最近,对48岁的“发哥”进行了采访。
香港主教批评中国宗教政策和香港安全法
“外交世界”评香港回归六周年
六年前的7月1日,前英国殖民地香港回归中国。外交世界月刊德文版就香港回归六周年发表了长篇评论文章。文章说,六年来,香港既没有发生人们所担心的暴力冲突,也没有出现政治压迫。但是香港仍然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尤其亚洲金融危机和今年的“非典”疫情,使香港经济遭受了两次沉重打击,文章写道:
顺应民意,香港第二十三条立法草案将被修改
香港50万居民的街头抗议基本法引进第二十三条“国家安全条例”的行动显然奏了效。港府特首董建华星期六(7月5日)发表讲话说,“第二十三条”立法提案将得到“软化”和修改。
南华早报:温总理赢得了香港人心
新苏黎世报在详尽地报道了港人大游行的情况下后,也报道了有温家宝参加的官方庆回归纪念活动。该报写道:
香港抗议人头攒动,中国媒体风平浪静
*
香港回归6年,一片愁云惨雾
6年来,香港做为特别行政区享有自治的地位,政治自由度高于大陆。但这种自由度越来越受到限制的威胁,回归6周年之际,香港市民反对23条立法的抗议活动也达到高潮。
香港经济:重新组合,应对挑战
星期日,中国与香港签订了“内地与香港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这项类似自由贸易协议的签署引起了德语媒体的广泛注视,各报都转载了通讯社报道,一些报纸还发表了评论文章。
香港回归庆典之际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本周一继续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访问,并将于周二参加香港回归中国六周年庆典。与此同时,反对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的香港各界人士正加紧组织拟于周二举行的和平示威游行。组织者表示,大约10万人将参加游行示威活动。
香港产品免税进入大陆,机遇并非免费午餐
周日香港和中国大陆签署的“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协定”将有助于“Made-in-Hongkong”香港生产的部分产品免税进入大陆市场。
中港协议能挽救香港经济吗?
国际卫生组织已经解除了对到香港旅行的警告。但长达数月的“非典”疫情给香港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6月30日,中国中央政府将与香港签订一项类似自由贸易协定的经济协议,以帮助香港度过经济难关。法兰克福汇报的一篇文章介绍了这项协议的主要内容:
大陆同香港将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大陆同香港将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香港机场截获中国男子携可卡因入境
*
重庆:7年达到上海水平,17年赶上香港
德国金融时报介绍了重庆。文章说,蓄水后三峡地区将形成一个长达六百公里的人造湖。按照计划,万吨巨轮可以通过水位逐级提升的船闸从长江下游行驶到重庆。七年内,重庆的经济实力将达到今天上海的水平,十七年内赶上香港。文章写道:
香港得到北京的救援物资之后
上周北京支援香港的抗灾物资抵达香港,令香港人在感激之余也发出感叹:曾经是中国发展榜样的香港,现在终于沦到依靠北京救援物资的命运了。
香港机场客运量4月降低68%
香港机场客运量4月降低68%
不忘时尚,顶级非典口罩港币上千
*
又一个新肥皂泡形成了
商报驻北京记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文章。文章一开始介绍了中国国家银行面临的严峻形势:据外国金融分析家估计,中国四大国家银行的不良贷款高达六千亿美元,为国内生产总额的40%。
香港大主教谈天主教在大陆及香港
香港大主教陈日君5月5日在德国圣奥古斯丁向德国天主教新闻社介绍了天主教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的状况。北京与梵蒂冈的关系以及中国的宗教自由程度是这一访谈的重点话题。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南德意志报驻北京记者报道了北京的见闻,描写了北京人在近似戒严状况下的生活。针对北京的气氛,记者写道:
港媒抗议“隔离”,预言高官乌纱难保
上海要对港客实行隔离,这一“土政策”遭到香港媒体的批评。而台湾的隔离政策在香港媒体眼中是有政治背景意义的“封岛”。据港媒透露,至于在非典危机中延误控疫时机的中国官员们,“秋后”乌纱帽怕是保不住了。
因非典北京中小学停课
出于对非典型肺炎传播的恐惧,中国国家教委昨天宣布,首都北京所有中小学校停课。停课将持续至5月7日,推迟期中考试,何时复课,目前尚不能确定。此举涉及到170万中小学生。
俄罗斯可能禁止赴香港及中国旅游
俄罗斯可能禁止赴香港及中国旅游
不卫生可能是传染病的源头
柏林日报的文章说,世界各地的医学研究部门和病毒信息中心在日内瓦召开了有关急性严重呼吸系统感染综合症的一次电视会议,前往广州的世界卫生组织代表团也参加了会议。与会的科学家们不能鉴定这种疾病的病源,也不知道其传播媒介。柏林日报写道:
肺炎诚恐怖,商交价更高
非典型性肺炎当头,瑞士钟表手饰博览会采取令人不快的防护措施:来自中国、香港、新加坡的展商免进。而最近即将在汉诺威举办的全球最大工业博览会却依然向亚洲人招手,戴不戴口罩自便。个中原因且慢说,一个不争的事实:来自中国的展商队伍雄赳赳排名第三。
因非典型肺炎,香港隔离了一居民区
非典型肺炎在香港的迅速传播使人们谈虎色变。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超过1600人感染上这种危险的疾病,59人死亡。在疫情最严重的香港,当局本周已经采取了更为严厉的隔离措施,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蔓延。
香港媒体说世事
在过去的一周里,香港媒体说美伊开战油价未必受影响。另外,江泽民继续手握兵权,令世人对背景费解。《信报》发表文章,言下之意是江泽民留任,还看美国的脸色。而港人脸色最近惶惶,非典型性肺炎肆虐,连港人热爱的赛马场都冷清许多。
香港称致命肺炎元凶现形
据香港威尔斯医院和中文大学医学院称,非典型性肺炎的元凶已经现形。经过调查,导致威尔斯医院数十例非典型性肺炎的过滤性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科。此间,全球受到感染的人数达170人左右,台湾也出现了疫情。
香港媒体:官方报纸头版上的潜台词
胡锦涛与江泽民的关系,一直是香港媒体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香港《苹果日报》本周发表文章,题目是《中国官方传媒扬江抑胡》。从后天起,中国人大将进行新领导层选举。谁会是国务院的大管家?
香港媒体:贾庆林晋升政治局常委是朱熔基反贪的最大讽刺
当国际媒体注意即将离任的朱镕基的功过时,本周香港《苹果日报》也接连两天发表对朱镕基过去五年工作业绩的评论。
蒂森克虏伯买香港公司扩展亚洲电梯市场
香港:购物天堂在衰退
商报的一篇文章谈的是香港经济,标题是:“香港深陷于通货紧缩之中”。文章一开始描写了香港的商业气氛:作为购物天堂的香港不再生意兴隆,减价大甩卖的招牌五光十色,但是并不能吸引顾客。一些商店中,售货员甚至多于顾客。
瑞士钟表业对出口满意-香港、中国成绩骄人
香港居民反对拟订反颠覆法
香港居民抗议香港立法部门制定安全法是法兰克福汇报的中国题材之一。去年十二月份时,就已有六万港人举行抗议示威,反对特区政府准备制定反颠覆法,这是香港回归中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示威。
香港媒体说“第四代”
不久前以《第四代》一书而风靡国际舆论的宗海仁,本周在香港《信报》发表连载文章,透露并分析中国第四代领导层上台前后的内部动向。
香港将失去接触国外政党的自由
香港基本法23条规定:香港在回归中国后,不能再作为反北京中央政府的基地。北京领导人认为,香港的政治组织,未来不可以和国外的政党和其他政治社会组织进行任何接触。北京当权者长期来一直要求香港特区政府对此进行立法,并予以实施。现在此事已经即将成为事实。
香港和欧洲民众抗议“反颠覆法”
近日来香港和欧洲发生一系列抗议活动,反对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认为这将使一国两制名存实亡。
香港也许会丧失自由
香港基本法第23条规定,针对北京政府的叛逆罪、分裂活动、煽动和颠覆罪以及盗取国家机密都将受到严惩。此外香港人与国外政治组织的联系也是禁止的。民权人士担心,香港在北京的压力下会丧失自由。对此,南德意志报评论道:
十一中国国庆日
这一天,英文中国日报照例发表文章表示形势一片大好。举国上下庆国之余北上南下旅游忙。台湾总统阿扁发出自认为善意的信号,副总统吕秀莲发来庆贺言辞,但又要求大陆放弃对台湾统属的诉求。除了来自台北的复杂信号,香港同庆时,示威者焚烧中国国旗,又为这个日子添了另一笔。
国际社会疑惑:香港民主派参选人大
自天安门事件后,香港民主派与北京当局的关系便一直处于紧张状况之中,甚至在九七香港政权移交之后依然没有改变。然而,随着今年香港、澳门地区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工作的展开,这一状况似乎正在得到改善。德国之声驻港记者发来报道:
南华早报主编辞职
在香港回归中国5年后,香港的新闻自由仍然受到关注,其中香港最大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的编辑政策,被认为是新闻自由的晴雨表。
大陆香港人口出现倒流
南德意志报注意到中国大陆与香港关系中的一种新现象,几年前,香港还是许多大陆人的希望所在,他们为了寻求好运,不惜冒险偷渡香港。现在,人群开始反向流动。
香港子公司上市,中银为投资者打气
中国银行向信心不足的投资者保证,它的全资子公司“中银香港”今后走势肯定看好。
中国银行即将在香港上市
中国国立的银行中国银行打算将其在香港的分行推上股市,估计将给该行带来31.7亿美元的收益。这将是两年来香港最大的上市行为。
董建华高兴不起来
世界报的看法与法兰克福汇报的看法不尽相同。该报的一篇文章认为,香港的民主正处于危险之中。文章写道:
一切按北京的计划进行
法兰克福汇报的一篇文章的标题是:一切按北京的计划进行。香港回归五年表明,情况确实如此。文章一开始为这五年做出的总结,第一眼看上去并不错。文章写道:
前一页面
第105 页,共10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