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香港
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全境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其中香港岛是全港的发展核心;地理环境上则由九龙半岛等大陆土地、以及263个岛屿构成。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港媒看台湾大选对香港的冲击
香港媒体关于台湾大选结果的报道基本上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选结束后对选举结果的评论,尤其是对中美台三方互动的分析;第二阶段是结合香港民主化发展前景,分析台湾大选对香港政治的冲击,以及北京在台湾和香港问题上所犯的本质相同的错误。
香港媒体关注台湾大选
距离台湾大选还有两天。最近几天的香港报纸上到处都是关于这一话题的报道和评论,尤其是关于北京近日高度关注台湾选举的情况,以及台湾选后北京将如何应对。
香港经济走出非典阴影
一年前的香港,正是非典肆虐、百业萧条之时,仅淘大花园居民区就有40人死于瘟疫。法兰克福汇报注意到,今天的香港已走出非典阴影,正在恢复国际经济都市的活力。该报写道:
文革“血统论”在香港死灰复燃?
“谁是爱国者”的争论刚刚趋于平息,本周又有两件事吸引了香港媒体的注意:一是香港民主党前主席、香港立法会议员李柱铭应美国参议院邀请,赴美参加该院举行的香港民主问题听证会;二是一年一度的两会又在北京召开,而今年两会是胡温上台一周年,也是胡温新体制展示成绩单的时候。
原新华社香港分社高官被判无期徒刑
据今天(3月6日)的‘南华早报’报道,周五,广州一法院对原新华社香港分社高官陈瑜林判处无期徒刑,罪名是危害国家安全罪。与陈同时被捕的还有两名原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人员涉嫌间谍罪。
香港媒体:爱国者与治港权
本周,围绕香港政制改革和“谁是爱国者”的争论继续在香港蔓延。而这场争论在香港市民中产生的心理反效用也正在日益显示出来。
北京对香港问题提高声调=政治行动主义?
香港民主党前主席、北京称之为“不爱国”的政界人物李柱铭日前前往美国,并准备在美国参议院发表演说。为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星期二警告美国不得干涉香港事务。几天前,中国也提醒英国,“香港是中国的香港”,“英国无权对香港形势评头评足”。
3月底汉莎增加飞往北京和香港航班
*
香港民主党副主席何俊仁谈”爱国者治港“
在香港,由“爱国者治港”引发的有关爱国者定义的讨论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星期日,新华社发表的一篇文章首次点名批评香港的民主派政党不爱国,引起了民主派人士的不满。他们表示,这类言论是中央向香港市民施压的手段,目的是削弱民主派力量。
香港人担心“爱国者治港”
香港最近的政治形势是德语媒体关注的题材。法兰克福汇报说,中央政府提出“爱国者治港”的口号表明,北京“戴着天鹅绒手套安抚香港”的日子过去了,因为按照“中国日报”香港版的定义,进逼香港特区政府、反对国安法、组织针对中央政府的活动和公开主张台独的人都不是爱国者。对此,法兰克福汇报写道:
香港媒体:“谁是爱国者?”
这一周,可能是香港政权移交近七年来,政治形势最为紧张的一个星期。上周四,中国官方新华社发表了邓小平二十年前关于“爱国者”标准的论述文章,由此在香港掀起了一股“谁是爱国者”的争论。
香港媒体聚焦北京量香港的尺度
北京和香港之间围绕香港政制改革的争论,本周似乎又发展到一个新的关口。昨天,香港媒体大部分都报道了中国官员安民关于“爱国就要爱党”的讲话。在这之前,本周一,北京有意通过香港媒体透出消息,称如果香港民主党一意孤行,那么即便今年九月民主派在香港立法会选举中获得大多数,北京最终也有可能解散立法会,重起炉灶。
采访录:北京不给香港更多的民主
上周,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长曾荫权率领的三人专责小组赴北京,同中央政府就香港政制改革进行商讨。北京表示,香港的政制改革,最终要听取中央的意见,并提出了所谓爱国者治港的原则。对于会谈结果,香港市民普遍表示不满,认为此行是无功而返。德国之声记者就此采访了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教授吴国光。
香港政改:京港理念不同,强硬“清场”是下策
由香港政务司长曾荫权率领的三人专责小组前天从北京返回香港,新华社随即发表声明,将中国中央政府将香港的政制发展原则定性为„管理香港事务的人应是爱祖国、爱香港的香港人“。这一迹象不但引起香港民主派方面的强烈反弹,而且也引起了香港媒体的密切关注。
“香港的商界更认同专制”
中国政府昨天首次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发展正式表态,强调必须听取中央的意见。新华社在香港政务司司长曾荫权结束对北京为期3天访问之后引述北京有关负责人说:在香港的一国两制体制中,“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北京的这一表态实际上是对2007南香港普选的否定。本台记者就此采访了香港自由记者邱震海。
北京向香港民主派伸出橄榄枝
美联社2月7日从香港报道,香港民主派领袖司徒华今天表示,北京已经跟他传达善意,希望进行对话,商讨香港的民主改革问题。
一周香港媒体:贪官外逃新特点
本周,香港媒体报道和评论中国局势时的焦点相对比较分散,其中有中国国内反腐败形势、陈水扁提出和平新建议后的两岸局势,也有对香港政制改革形势的最新分析。
香港媒体评新春政治局势
刚刚度过农历新年的香港,除夕前北京两大“护法”代表中央振振有词教诲港人的声音犹在耳旁,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临广东视察并对香港情况表示高度关注的消息又引发港人新的“痉挛”。香港今年的政治局势,又成为本周香港媒体新年第一周的焦点。
中国强硬人士言论引起香港强烈反响
上周,围绕政制改革的争论在香港继续占据媒体的主要位置。有“四大护法”之称的的北京两名法律专家萧蔚云和夏勇日前抵达香港参加一个研讨会,并再次发表强硬言论,由此在香港引起轰动。而哈尔滨原常务副市长朱胜文突然自杀事件也引起了香港媒体的关注。
香港媒体一周风云
虽然一周后就是中国的传统新年,但香港的政治气氛却依然紧张。继上周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提出将成立三人小组首先就政制改革问题咨询北京之后,这一周香港媒体就此发表了大量评论。另外,随着三月二十日台湾大选的日益临近,以及美国在公投问题上态度日趋强硬,台湾局势也成为本周香港媒体的焦点之一。
德国媒体评元旦港人游行
今年元旦,香港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要求实行民主普选,这是继去年7月1日反国安法大游行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群众示威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一些德语媒体最近先后就香港形势发表了评论文章。法兰克福汇报写道:
吾尔开希被获准到香港参加梅艳芳葬礼
吾尔开希是1989年中国学运中最著名的学生领袖之一,“六四”后被中国政府通缉,逃往国外,后在台湾定居。吾尔开希日前获准进入香港参加演艺明星梅艳芳的葬礼,这是他流亡14年多以来第一次踏上中共治下的土地。
港人收礼不买账,北京欲强势介入香港政改
继上周四香港十万人大游行之后,香港特首董建华昨天下午宣布他上任后的第七份施政报告,其中在政制改革方面宣布成立一个由政务司长曾荫权领衔的三人咨询小组,负责征询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对政改)的意见“。这一现象对香港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香港各不同政治立场的派别和利益团体纷纷对此发表自己的意见,香港媒体也进行了广泛的评论。
香港向内地出口形势看好
中国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议定书自元旦起正式生效。按照双方协议,一系列香港产品出口内地时,可以享受免征关税的优惠待遇。2006年起,香港免税产品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瑞士新苏黎世报介绍了这项议定书的内容和瑞士产品经过香港进入中国内地的前景,该报写道:
元旦香港十万人的民主大游行
新年元旦,香港近十万市民走上街头,参加了由香港民间人权阵线举办的2004年元旦大游行。示威者提出了“还政于民”,“一人一票”等政治口号。这是香港市民继去年七一50万人大游行之后的又一次群众集会。
年末香港关注中国两大人事变动
介于圣诞节和阳历新年之间的这一周,对香港媒体来说可能是一年里最为安静的一周了。虽然如此,两条中国官方人事变动的新闻,还是成为香港媒体的醒目新闻。其中,一条是有关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周明伟的调职之事,另一条则是有关香港中联办的高层变动。
“香港是国际间谍活动的中心”
法新社12月20日香港报道,中国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李刚表示,香港已经成为国际间谍活动的一个焦点地区,他们想通过香港窥测高速发展的中国的秘密。
胡锦涛警告香港不要过度政治改革
香港区议会选举,民建联失利
香港特区第二届区议会选举唱票工作于11月24日凌晨结束。香港亲北京的政党民主建设联盟(民建联)是本次大选的输家。香港选民们更加信赖的是反对党民主党。但是这次民主党的获胜对香港未来的政治前途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香港-深圳:重新点亮“东方之珠”?
自从中国大陆尤其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快速崛起后,香港和珠三角经济区渐渐被外界忽视了。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否还能继续?相比长三角,珠三角的优势还有哪些?11月7日,香港贸发局、深圳市、香港投资推广署和科隆工商协会共同在科隆举办了推介会,主动把香港-深圳的投资优势推到世界前台。
中国屏蔽香港天主教会网站
他曾把香港称为“魔鬼之国”
10月5日,罗马教皇保罗二世追认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到中国传教的奥地利福莱纳德梅茨神甫为圣徒。福莱纳德梅茨是第一位没有死于中国战乱而获得圣徒称号的传教士。南德意志报回忆起三年前,教皇追认被中国义和团杀害的西方传教士为圣徒时,曾激起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该报写道:
国际专家报告批评香港在非典期间工作不力
胡锦涛要香港巨商支持董建华
今天,以霍英东为首的香港巨商代表团受到了胡锦涛的接见。胡锦涛尤其要求巨商们支持特首董建华,遵循基本法。并要求以经济为重心,让香港重新繁荣起来。巨商们在启程前对此已经心领神会。
香港商业巨子集体赴京
香港发生9起非典疑似病例
劳:希望民主与富裕在香港携手并进
本周二,约翰内斯-劳作为首位访问香港的德国总统会见了香港特区最高行政长官董建华及香港立法会代表。
香港撤回反颠覆法草案
9月5日,香港特首董建华宣布收回反颠覆法草案以后,德语媒体都在显著位置报道了这条消息及其背景。这里,我们摘录其中几份德文报纸的有关报道和评论:
跨海大桥:连接港澳和珠海,带动香港重新起飞
法兰克福汇报报道了香港准备造一座29公里长的跨海大桥,把香港与澳门和珠海连接起来,已促进香港与珠江三角洲西部的联系。虽然造价折合20亿欧元,但据说对香港国民经济带来的好处是投入的好几倍。法兰克福汇报在引用了一系列经济数据后写道:
香港的地区优势正在流失
香港的经济前途是近日一些德语媒体关注的题材。新苏黎世报回顾了香港旅游业的大滑坡和房地产业的大缩水后,认为香港正处于结构型危机之中,香港的地区优势在悄然流失。新苏黎世报写道:
香港服装企业为推出纳粹标志服装的行为道歉
香港:人民币的“离岸金融中心”
一个中国银行和财务专家小组将于8月底参观香港,探讨香港成为人民币 “离岸金融中心”的可行性。据估计,在97回归之后,已经有700亿元人民币在香港流通。人民币在香港已经成为继港币之后的第二大货币。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香港在寻找自己的地位
法兰克福汇报一篇文章的题目是“香港在寻找自己的地位”。文章说,香港自回归中国六年以来,经济上先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的打击,加上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新中心的作用日益增强,香港的经济已陷入全面萧条的状况。文章就香港今后的地位写道:
迎接皇马,香港足协破费4百万欧元
*
香港9月就国安法再次公开咨询
香港国安法的立法一波三折。7月初香港市民抗议该法的浩大声势和政府内部的意见分歧使特首董建华不得不宣布,推迟国安法的下一轮咨询。本周三,香港官员宣布,将在9月再次就国安法进行公开咨询,立即引起不满的呼声。
北京:香港的政治不安定应有明确限度
新苏黎世报报道说,北京虽然全力支持香港特首董建华,但对香港形势的发展忧心忡忡。文章写道:
布莱尔:早日通过普选产生特首和立法委员
香港是英国首相布莱尔本次亚洲之行的最后一站。周三布莱尔与香港特首董建华会面。会后布莱尔说,他的印象是,特区和中国政府正在倾听香港民众不满国安立法的呼声,大家都希望香港保持稳定,这对香港的繁荣至关重要。
香港保安局长辞职风波
本周三,香港特首董建华宣布了特区保安局局长刘淑仪辞职的消息。在香港连续不断的抗议潮中,这只是一幕。
李光耀言:香港大游行不可能在大陆重复
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接受‘华盛顿邮报’的书面采访时,陈述了对7月1日在香港发生50万人大游行的看法。
“明镜”杂志采访香港主教
新闻周刊“明镜”发表了香港主教陈日君的答记者问。71岁的陈日君是1996年受罗马教皇任命成为香港主教的。在谈到董建华计划制定的国安法条例时,陈主教说:
前一页面
第104 页,共10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