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得到北京的救援物资之后
2003年5月16日广告
曾以创办《九十年代》杂志而闻名的专栏作家李怡,本周在《苹果日报》的专栏文章中写道:„“董伯(指董建华-引者注)上周到深圳,接收中央支援香港抗炎首批物资时,致辞表示‘百感交集’,说这些物资‘解决了实际需要’,......笔者看到董伯真情流露的百感交集,也难免产生不同的‘百感交集’。笔者的‘百感’汇集到一点,就如小说《家》中觉新所说:‘我得到的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却得不到’。”
李怡以尖锐的笔锋写道:“什么是中国内地可能给予香港抗疫的‘实际需要’?从防止疫症从内地蔓延香港的角度来看,最实际的需要是建立香港与内地特别是广东省通报机制,相互检疫,甚至在一开始时即两地封关十天半月。......
然而,广东省长黄华华在上周绝口否认广东是疫症发源地,还说广东省的工作很好,非常果断,沉着应战。显然绝不承认世卫组织所指而且也举世皆知:是广东省最先爆发疫情并传入香港,传向世界的。广东省不肯面对事实,不愿承担责任,无疑使香港抗疫增加了仍会受外来带菌者感染的风险。
内地可以给香港的另一个‘实际需要’,是十多个省市能够合理地为港客检疫而不是采取不合理的隔离。”
李怡最后写道:“至于中央支援的医疗物资,香港不仅不那么需要,而且受之不安。内地人均收入只及香港百分之四,许多地方很穷,抗炎物资在内地可说十分缺乏。中央把这些医疗物资支援富裕的香港,只能使人觉得真是太不公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