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图像来源: Reuters/D. Martinez
香港主权移交27年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驻港部队会出动吗?
中国官方表示,中央政府的权威不容挑战,如果香港政府发出请求,驻港部队会协助维持秩序。
港府内部分歧 多部门发声明批港警与林郑
7月21日在香港元朗地铁站发生白衣人士暴力袭击乘客的事件,后续效应延烧至今。 除了民间在地铁站发起不合作运动外,多个港府部门也发布联合声明,质疑港警的执法能力跟手法,也对上级响应民间诉求的态度深表遗憾。
德国自民党议员:中国越来越自负
《明镜周刊》本周一报道,德国自民党主席林德纳不久前访问北京期间,因之前与香港泛民派议员的会晤而遭中方冷遇。一同访华的自民党议员基尔-萨莱对德国之声表示,近年来,中国方面在此类会谈中的姿态明显变得强硬。
元朗袭击:"白衣人"是谁?猜疑不止
元朗车站袭击事件成为香港今夏抗议活动令人震惊的转点。警方逮捕的袭击嫌疑人中部分有黑社会背景。上周日(7月21日)夜间突如其来的袭击发生在日间的大规模抗议之后,激起对袭击者背景、动机以及是否有政治纽带联系的怀疑。
“白色恐怖”下的劫后元朗
元朗白衣人无差别袭击市民事件,令居民人心惶惶。德国之声记者走访劫后元朗——有人回归正常生活,但更多人犹有余悸。这夜,元朗人勇敢地在袭击现场外築起“连侬墙”,誓言不向暴力低头。
元朗黑夜:香港警察声誉受重创?
在港片当中,“香港警察”呈现着公道正义的一面。 但是在“反送中”浪潮中,一连串的警民冲突却显示出警民关系已经大不如前。 香港人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警察失去信心的?多年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大陆网军"帝吧"出征香港 声援何君尧被叫停
“帝吧”发起“海外出征行动”,周一前往香港民主阵营的Facebook专页刷屏,号称“出征港毒”。该中国内地网军原计划周二晚继续行动,声援与元朗白衣人握手的香港建制派立法会议员何君尧。然而该行动被临时叫停,似乎是接到了“有关部门”的指示。
香港“最黑暗的一夜”
元朗爆发暴力攻击事件。白衣人不但锁定黑衣示威者,也暴打一般市民。警方被质疑救援不利,甚至与黑道勾结。这也是港人“反送中”抗争至今最黑暗的一夜。
元朗暴袭震惊各界 港人质疑“警黑勾结”
多次警民冲突让港警处理抗争方式备受质疑。现在又爆发“警黑合谋”的元朗事件。虽然港警强调警方与黑社会“势不两立”,将全力追查,但是香港市民对警察还有信心吗?
港府港警挨批 中国隔海演习
香港元朗车站发生暴力袭击民众事件后,香港警方被指责第一时间反应不力,甚至还出现“警黑合作”的质疑。同时,在香港社会持续紧张的背景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湛江举行了反恐演习。
从金融之都到示威之城
“反送中”争议在港府说《逃犯条例》“寿终正寝”后仍然不休。这好像变成了恶性循环。香港“反送中”的下一步是什么?
北京人看香港抗争
香港“反送中”抗争不断升级,警民冲突也不断上演。最近一次香港示威者还包围了中联办并涂污国徽。北京市民如何看这个事件?
回应元朗暴力事件 港府: 将犯案者绳之于法
香港721游行之后,有疑似黑道人士身穿白衣聚集,并在西铁元朗站持械追打民众。 不论男女、议员还是记者,通通照打不误。 月台上不仅遗留血迹,还遗留着打断了的球棒。 一名在现场受攻击的民众与德国之声分享了受袭击的过程。
香港721游行后爆冲突 警方发射橡胶子弹
7月21日这天,成千上万的港人又在炎热的天气下聚集在闹区参与大规模“反送中”抗议活动,组织方称有43万人参加,警方则称13.8万。游行后不但再次爆发警民冲突,还有白衣人暴力攻击黑衣示威者和市民。这个国际金融中心一夜乌烟瘴气。
建制派举行大规模集会:挺警察 反暴力
香港建制派周六举行主题为"守护香港"的集会。多家当地媒体报道,一些参加游行的民众举着"反暴力"、"支持警察"等标语,参加这次活动的不乏明星政要。周日,民间人权阵线将再次发起示威,要求全面撤回修例,设独立委员会调查警员"滥暴"。
七张图看一周大事
德国防长冯·德莱恩当选欧委会主席、特朗普攻击少数族裔女议员、日本京都动画纵火案……花几分钟,看七张图,速览一周大事。
反送中的年轻人:是走,还是留?
香港主权移交22周年之日,立法会议事厅第一次遭到占领。传媒报道部分抗争者避走台湾,打算寻求庇护;不过也有人选择留在香港,并做好失去自由的准备。两名分别18岁和19岁的参与者接受德国之声专访,述说冲击行动前后的心路历程。
专访何韵诗:香港和台湾面临中国的日益渗透
自从6月份香港发生“反送中”抗议运动以来,歌手何韵诗成为不多见的运动代言人。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她指出支持这场运动发展的几个关键因素,并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渗透对香港和台湾构成威胁。
香港示威者寻求庇护 台湾人是否欢迎?
新闻报道,有10多名香港“反送中”示威者在7月1日冲击立法会之后,来台寻求「政治庇护”。但台湾没有「难民法”, 哪来「政治庇护”?
港人寻求庇护 台NGO吁政府建立机制
香港“反送中”运动至今未歇。现在传出为了防止港府秋后算帐,已有10多名衝进立法会的示威者逃到了台湾寻求政治庇护。面对可能有更多港人来台求援,台湾政府准备好了吗?
欧洲议员:“香港的自治并非单纯中国内政”
本周四,欧洲议会通过了一项有关香港的决议案。议案强调,中国具有恪守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的国际法义务,呼吁香港特区政府正式撤销争议重重的《逃犯条例》,还呼吁欧盟当局禁止向香港警方出口防暴装备。
香港英籍警察被起底 妻子儿女同遭殃
香港的抗议活动中,警察的角色不好扮演,尤其身居高位的英籍警官不仅遭到谴责,他们当中有人还被"起底",个人家庭资料被公开晒到网上。
香港“银发族”游行 力挺年轻人
数千名年长的港民周三上街游行,对数周以来站在“反送中”运动第一线的年轻人表示支持。而持续不断的抗议浪潮,对香港经济的初步影响已经有所体现。
打击网络交友诈骗 台北寻求与中港合作
台湾警方希望同中国大陆和香港合作,联手调查通过社交媒体进行的交友投资诈骗犯罪。鉴于目前香港局势不稳、两岸关系低迷,这一呼吁或难奏效。
反送中抗议未止 集会管制难治本?
“反送中”运动冲突不断,流血场面愈来愈多,但示威者喊出的几大诉求始终未获港府正面回应。 面对接续的一连串抗议行动,林郑月娥昨天没有改变口风,更传出港府研究限制集会的消息。
风雨飘摇中的香港特首林郑月娥
因“逃犯条例”争议引发“反送中”运动,成为自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以来,最严峻的一场危机。
商场变战场 流血冲突不改林郑立场
刚过去的週末,香港沙田和上水举行"反送中"游行,双双演变为激烈警民冲突。週日的沙田冲突中,多达28人受伤,有警员被咬断手指,也有示威者流血送医。
林郑请辞?港府辟谣
有媒体报道称,过去几周香港特首林政月娥曾数次请辞,但遭北京拒绝。今天,香港特首办及中国外交部均对相关报道予以否认。
沙田游行后警民冲突 商场一夜变战场
香港周末连续两天的游行都演变为严重警民冲突:有市民周六被警方追捕期间险些堕桥,警察当天的执法力度也引起民众不满,促使更多人周日上街。 周日沙田游行结束后警民再度对峙,示威者用杂物攻击警察、警察冲向示威者并施放胡椒喷雾,两败俱伤。
香港:从“反送中”到“反水客”
香港”反送中“运动已经逐渐演变为一场反对“大陆水客”的运动。在部分示威民众周六暴力袭击当地商户,并与警方发生冲突后。本周日,新一轮“反水客”的“光复”系列抗议又在香港登场。
香港示威再现 抗议水货客
本周六,香港再次出现大规模集会活动,这次示威旨在抗议水货客和走私现象。示威民众一度和警方发生冲突。
香港高铁通新线 旅游业又见春天?
香港西九龙站开通直达重庆、天津等地的长途列车,业界人士认为,香港本土和内地的旅游业都将得到拉动。不过,也有网友对"早上吃重庆小面,下午在香港喝茶"的直达高铁并不买帐。
香港:示威者要输出“革命”
香港的“送中条例”虽然已被官方宣布“寿终正寝”,但由此引发的抗议运动仍在继续。抗议者们现在又在酝酿更为大胆的,足以令北京头疼的斗争策略:活跃人士们希望能向中国大陆输出香港的“革命”。
“连侬墙”2.0 香港遍地开花
雨伞革命期间诞生的香港“列侬墙”随着6月反对修订《逃犯条例》抗议活动的展开在香港各地设立起来。“连侬墙”成为香港一道新风景。而最近,这里还发生了一起冲突。
港人追思“反送中”轻生者 绝食老翁劝勿牺牲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周二(7月9日)宣布《逃犯条例》“寿终正寝”之后,香港民众的示威力道仍未褪去。此时,新加坡的一份问卷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新加坡人中有超过7成支持“反送中”示威民众诉求。专家对于问卷结果各自提出不同的诠释。
社会信用评级将于香港实行?港府:绝对不会!
就在香港特首林郑月娥9日宣布《逃犯条例》“寿终正寝”,政府修订工作“完全失败”的前不久,从中国广东省政府传出的另一个消息,引起了部分港台舆论的警惕。
谁才“爱港”? 从“反送中”到夺回掌控权
自6月9日以来,数以万计的香港人走上街头反《逃犯条例》修正草案。香港目睹了数场大规模街头抗争。专家认为,整个运动的焦点已逐渐从反《逃犯条例》修正草案,转变成捍卫香港的未来。他们也预见了街头运动的下一步。
林郑誓言改善施政作风 抗议团体批伪善
林郑称 《逃犯条例》寿终正寝,政府修订工作完全失败。她还说,从5年前的“占中”到今日的“反逃犯条例”,都反映社会根本问题,不能再视而不见。中国官媒主编称,该结果“合乎香港另一种政治制度逻辑的结果”。不过,反对团体和学生对林郑的说法都不埋单。
不顾北京反对 何韵诗现身联合国批中国专制
香港艺人何韵诗到联合国“反送中”,还呼吁人权理事会除名中国。她在中国被长期封杀。在“商人无祖国”的逻辑中,为什么何韵诗敢置广大的中国市场于不顾?
当抗议和警民冲突变成常态
香港示威者选择中国内地游客最多的九龙举办游行。除了“反送中”诉求,也要求香港实施普选。晚上不愿散去的示威者占据旺角和防暴警察发生冲突。
九龙游行再爆冲突 防暴警未戴证惹议
示威者入夜不散沿弥敦道前行。警民再次爆发冲突。防暴警驱散并拘捕多人,有示威者头部受伤,有人当场被捕。其中有警员称“执行职务毋须戴委任证”,引发民众挞伐。
中国驻英大使就香港问题再发话 斥“冷战思维”
在英国多名政要表态声援香港“反送中”抗议之后,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周日强调,北京不想和伦敦打“外交战”,但是反对某些政治人物的“冷战思维”和对香港事务的干预。他还谈到华为一事,称愿担保该公司不会将敏感信息交给中国政府。
七张图看一周大事
“七一”纪念日香港示威者冲击立法会;美国独立日,今年不一样;德国女船长带难民硬闯意大利海港被捕后重获自由;中美贸易谈判波折不断……以图片形式回顾一周要闻。
“他们不是暴徒”:香港妈妈集会声援年轻人
香港政治对立局面仍无缓和迹象:特首林郑月娥提出与大学生进行闭门会谈的建议被拒绝,周五晚上数千名学生家长举行集会,声援此前冲击立法会的年轻人,呼吁政府接纳香港民众的诉求,同时也勉励年轻人坚持下去,不要轻生。
学生坚持5大诉求 拒绝同林郑闭门谈判
香港特首与大学生作闭门沟通的提议,很快遭到香港科技大学学生会的拒绝。与此同时,香港出现同"反送中"有关的第4宗自杀案。
香港年轻人为何投入“反送中”行列
过去一个月内,大量的香港年轻人走上街头,加入了“反送中”的行列。 但究竟是哪些原因迫使他们一再走上街头,以行动表达对香港政府与社会现状的不满呢?
亨特再表支持香港 不排除制裁中国
中方除了透过外交部重申中国内政不得干预的立场,还罕见的由中国驻英大使召开记者会重述同一观点,谴责英国的“殖民者思维”。英国外交部因此传召该大使,表达不赞同他的发言。
监警调查进行中 港府逮捕十多名示威者
“反送中”示威开始至今,警民冲突频繁,就算是周末的“撑警”活动,也传出暴力事件。周三晚上,香港警方宣布针对诸多事件逮捕多名犯事者,总数约21人。
香港示威者:“反送中”示威是人民积怨已久的体现
在周一晚间香港示威者冲击香港立法会后,香港政坛各界与中国政府都各自对该事件作出表态,但在其他参与了“反送中”示威游行的香港人眼中,周一的事件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暴力事件,而是反映了香港年轻一代对未来的绝望,也是香港社会积怨已久的一种表现。
立法会冲击后续: 央视痛批、新华谴责
在香港示威民众冲击立法会后,香港各界人士相继表态。 北京方面也打破沉默,罕见地让香港的抗争画面纳入官媒的新闻版面。 这是在香港开始反修例示威以来,难得在中国媒体上看到的景象。
前一页面
第35 页,共42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