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图像来源: Reuters/D. Martinez
香港主权移交27年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立场新闻两名高层被起诉 中联办谴责“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
香港警方周四以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起诉《立场新闻》两名高层人员。《立场新闻》多名高层被拘捕一事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联办表示坚决支持香港警方严正执法,并谴责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
高层被拘捕 资产遭冻结——《立场新闻》宣布停运
港警国安处人员以涉嫌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拘捕香港《立场新闻》多名现任与前任高层,包括知名歌手何韵诗。该网媒随即宣布停止运作,遣散所有员工。专家担忧,这波逮捕可能为香港传媒圈创下危险的先例。
专访:香港政治审判恐成常态
港府连续两日以涉嫌“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来指控香港《苹果日报》与《立场新闻》的现任与前任高层。香港法律专家黎恩灏分析,港府此举其中一个目的是要增加已被关押被告的刑期。
黎智英遭加控“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
批评者认为《香港国安法》扼杀了亚洲金融中心香港的自由。其中首当其冲的壹传媒创办人面临多项指控,包括与外国勾结。现在检方认为他罪应再加一等。
2022年美中关系将走向何方?
美国和中国陷入日益严重的经济和地缘政治之争,这样的竞争关系预期会在明年继续加剧。
大学移除六四艺术品 香港自由剩多少?
香港各大学接连传出移除六四艺术品,有人认为这是学术自由受到侵害,又或是反映六四在香港已经没有讨论的空间,也有人指称这是“一国两制”不存在的证明。德国之声访问香港媒体人曾志豪与六四学运领袖周锋锁,听听他们的看法。
专访:破坏国殇之柱证明中国制度野蛮
丹麦雕塑家高志活 (Jens Galschiøt)用作品国殇之柱纪念1989年北京天安门广场大屠杀的受害者。但这个作品昨天遭到香港大学移除。他告诉德国之声,这种行为只会让六四的叙事更强而有力。
港大连夜拆除国殇之柱 艺术家不排除提告
香港大学连夜拆除纪念六四天安门事件的国殇之柱,并暂存于港大嘉道理中心。这使得矗立港大逾24年的国殇之柱黯然划下句点,其作者、丹麦艺术家高志活对此表示震撼,并不排除对港大提出控告。
港大连夜移除“国殇之柱”作者扬言求偿
香港大学22日深夜派多名工人移除悼念六四事件的艺术品“国殇之柱”,并在23日清晨将艺术品运离校园。该艺术品的作者对事件发展表示震惊,并扬言若作品有毁损,要向港大求偿。
林郑月娥在北京受到习近平充分肯定
林郑月娥在北京述职的最后一天受到习近平的接见,后者对特区政府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可能为林郑明年竞选连任铺平道路。
台立法院首场香港公听会 罗冠聪张昆阳在线出席
台湾政府预计今年赴台居留的香港人数将创新高,台湾立法院人权促进会21日召开首场香港议题在线公听会,与会的流亡香港民运人士罗冠聪及张昆阳望台方进一步完善港人赴台相关措施。
美国宣布依据《香港自治法》制裁中联办5名官员
美国国务院本周一点名香港中联办副主任陈冬、何靖、卢新宁、谭铁牛和尹宗华破坏香港自治。这5人已在今年7月被美国政府列入制裁名单。美国国务院此次还警告说,与这5人开展业务合作的外国金融机构将受到制裁。
G7与欧盟:香港立法会选举破坏“一国两制”原则
香港立法会选举结束后,G7、欧盟及“五眼联盟”皆对香港民主发展和选举制度的变化,表示关切和担忧。
爱国者治港 香港选举投票率创新低
香港周日在修改选制后首次举行立法会选举,投票率仅达三成,创下历史新低。一些未前往投票的香港年轻人表示,无论去不去投票,结果都没有什么区别。
选举争议不止 香港“民主”各自解读
中国国务院在香港立法会选举后一日发表了《"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试图证明治理香港成功,但前一日流亡海外的民主人士罗冠聪才投书《纽约时报》批评北京假民主真独裁。
香港立法会选举结果:投票率创新低、非建制派全落败
在港府全力呼吁市民投票情况下,投票率仍创下了历届换届选举的新低,而无效票比率也是历届最高的一届。另外,非建制派的候选人皆落败,亲政府候选人则几乎全部当选。
“爱国者治港”下的首场立法会选举:投票率明显下降
北京大幅修改选举制度后,香港首次举行立法会换届选举。候选人中民主派的缺席使外界更加关注此次选举的投票率,结果正如外界预期。
新时代的新选举:他们为何参选香港立法会?
香港12月19日举行立法会换届选举,这是国安法生效以及选举改制后的第一次。改革后的选举制度有什么不同?德国之声采访了民主派候选人刘卓裕以及建制派的麦美娟,讲述个人心得及其参选原因。
立法会选举前夕:大力鼓励投票 严惩破坏行为
香港立法会将举行换届选举,投票率或创历史新低。香港特首辩解的同时,港府祭出大招鼓励民众投票,惩罚公开呼吁不投票等“违法”行为。
香港立法会会议厅撤下区徽改挂中国国徽
本周末香港立法会将举行换届选举。今天,香港立法会会议厅过去悬挂在主席座位上方的区徽被更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爱国者”的立法会选举 专家:香港选举“人大化”
“爱国者治港”下的新制香港立法会选举即将于19日登场。在民主派缺席下,民调显示选情低迷,多数民众无投票意愿。专家指香港选举将“人大化”,即“大陆的选举风格,恐将成为香港未来的主旋律”。
8.8万名香港人移居英国 中国警告勿干预香港事务
英国今年1月底开放让符合领取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资格的香港人申请赴英。12月初,英国下议院讨论一项修正案,决定没有BNO身份的人是否可申请BNO签证,该修正案最终不获接受。
黎智英以“煽惑及参与未经批准集结罪”被判入狱13个月
香港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被判“煽惑及参与未经批准集结罪”罪成,入狱13个月。黎智英表示,他为犯有此罪感到自豪。目前累计已有24名泛民派人士因相关罪名被判入狱。
2021年中国监禁记者人数全球居冠
保护记者委员会周四发表最新年度报告,2021年全球被监禁记者人数创下293人的新高,中国依然是关押记者人数最多的国家,被囚的包括《苹果日报》创办人黎智英及公民记者张展。
港府严词警告《华尔街日报》
美媒《华尔街日报》近日发表社论称,港人在12月19日的香港立法会选举中采取抵制或投白票行为,是表达异议的“最后方式之一”。港府方面则去信警告称,社论“制造恐慌”,煽动他人不投票或者投白票的行为是违法的。
香港:中国的打压如何改变着这座城市?
香港人担心,随着北京对批评言论的打压,香港将丧失其特色。面对可能遭遇的法律制裁,许多居民正在自我审查或改用不那么公开或明显的批评方式。
香港新主教上任 称愿协助社会修补撕裂
香港教区12月4日为新任主教周守仁举行晋牧礼仪。周守仁表示,教会愿成为沟通平台,协助社会修补撕裂。
彭博社:《苹果日报》将关闭台湾业务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称,《苹果日报》的台湾业务将在本月关闭。这意味着这个曾经颇具影响力的传媒帝国彻底走向消亡。《苹果日报》此前已经在香港停刊,其创始人黎智英也身在狱中。
上市不到半年 滴滴将从美国下市转赴香港
滴滴6月底才在纽约证交所上市,如今却宣布将准备从美国下市,这是迫于中国政府的压力所做的决定吗?滴滴出行12月2日的股价收在7.8美元,已较6月底的上市发行价大跌逾4成。
香港退学潮:师生倍速流失 多数选择离港
香港最新一份教育界的调研结果显示,2020至2021年学生退学人数较往年上升1.7倍,教师离职人数也上升至近1000人。其中,有6成退学的学生选择离港,离职教师中选择移民或提早退休的比例也上升。
涉煽惑他人投白票 港廉署通缉前立法议员
香港廉政公署周一对香港前立法会议员许智峯和前区议员丘文俊发出通缉令,指两人涉嫌煽惑民众在下月的立法会选举中投白票,不投票,违反《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条例》,一经定罪,最高可判处监禁三年及罚款20万元。两人均已离开香港。
罗冠聪创香港协会 助移英港人建慈善团体
获英国政府政治庇护、前香港立法会议员罗冠聪联同其他移居英国港人创办香港协会(Hong Kong Umbrella Community),协助港人与英国社会互动。协会将成立基金,利用所筹得款项协助英国各地的港人组织注册成为慈善机构。
摩根大通CEO“妄议”中共 改口称后悔
华尔街任职时间最长、最直言不讳的首席执行官戴蒙虽然敢开中国共产党的玩笑,但随后又急于改口补救。在同一场合,戴蒙还针对台湾、言论自由和中国商业环境发表了可能刺激北京的言论。
承认分裂国家 钟翰林判囚三年七个月
前学生动源召集人钟翰林被控违反香港国安法的案件判刑出炉,这位《香港国安法》之下最年轻的罪犯判决过程引发各界关注,承审法官陈广池也自陈受到暴力恐吓。
不愿赴港隔离 香港美国商会会长请辞
香港美国商会长塔拉·约瑟夫周二表示,她因无法面请香港政府放宽严格防疫措施而提请辞职。因为若现在去香港,她将不得不隔离三周。
摩根大通CEO访港免隔离 林郑:风险可控
在香港扩大检疫隔离,对绝大部分行业人员收紧入境限制之际,跨国银行摩根大通的CEO本周到港出差却得以豁免隔离。
国安法下的香港:记者签证遭拒 艺术藏品被筛
又有一名外籍驻港记者的工作签证续签被拒。就在香港新闻媒体自由受到国安法冲击的同时,艺术表达自由也未能幸免。
《立场新闻》总编辞职 香港媒体人:报道难以为继
继香港独立媒体《加山传播》遣散在港成员后,亲泛民主派的香港网媒《立场新闻》上周末也传出总编辑锺沛权辞职的消息。对此,中国官媒《环球时报》报道,“爱国力量在追究反政府媒体的责任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共同犯罪”惹议 港青年对法治没信心
香港终审法院日前裁定“共同犯罪原则”不适用于非法集结及暴动罪,即不在现场的参与者,不能将其视为“主犯”。律政司司长郑若骅则引述终院的判决指出,“参与”一词有各种解释方式。
调查:近半数驻香港记者计划离港
香港言论自由在《香港国安法》通过后不断限缩。根据香港外国记者会(FCC)最新调查显示,近半数记者表示预计要离开香港,并且超过8成都认同,香港新闻业工作环境已“变得更糟”。
澳设“香港渠道” 降低港人移居澳大利亚门槛
澳大利亚发布全新《2021 年移民规例修订(香港)法例》,允许持有毕业生或临时工作签证的港人,在澳居留或持有签证一定年限后,申请永久居留权。
香港颁布新法 收紧电影审查
10月27日,香港立法会通过一项新法,要求从“保护国家安全”角度对影片进行审查。批评者认为,该法进一步收紧了香港的自由空间,并将打击此间影视行业的创作活力。
“香港加油”成禁语 马拉松跑手被拒赛
在周日香港的马拉松比赛上,有选手因身穿印有“香港加油”字样的运动服而被要求换装,否则不得参赛。
受国安法影响 国际特赦组织决定关闭香港办事处
作为对于极具争议的香港《国安法》实施的回应,国际特赦组织(Amnesty International)决定关闭香港办事处。该组织国际委员会主席拜斯表示,2020年6月香港《国安法》颁布执行以来已无法在无需担忧港府报复的情况下自由地工作。
陈同佳送台案:台港政府互批政治操弄
触发香港反修例风波的陈同佳送台案仍无解。陈同佳在香港出狱近两年却仍未赴台。台湾方面表示,入境台湾问题须先由台港政府商谈好,这绝非只单纯批出签证的问题。港府则称,台北要求台港“司法互助”属于政治操弄。
奥林匹亚点燃北京冬季奥运圣火
按照传统,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圣火在古奥林匹亚赫拉神庙遗址点燃。虽然抗议声音犹在,但此次奥运圣火传递不会像2008年那样,直面抗议的尴尬。
流亡港人黄台仰:寄望德国新政府简化港人赴德庇护程序
德国新政府上任在即,自民党与绿党入阁呼声高,在德获得政治庇护的港人黄台仰接受德国之声中文网专访时表示,若两党顺利入阁,看好新政府会有更强硬的对华政策,希望未来能简化港人来德庇护程序。
多名香港民主人士被判刑
本周六(10月16日 ),包括多名立法会议员在内,共有7名香港民主运动人士因曾参与抗议北京出台港版《国家安全法》而被判处最高 12 个月监禁。
美国律所中止代表香港大学移除“国殇之柱”
一家美国的国际律师事务所将不再代表香港大学,退出了将六四纪念雕像“国殇之柱”从港大校园中移除的工作。
“国殇之柱”作者:港大做法犹如“黑社会”
香港大学要求移除校园内的六四纪念雕像“国殇之柱”。这一雕塑的作者、丹麦艺术家高志活(Jens Galschiot)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港大此举形同“黑手党”,同时对代表港大的一家美国律师事务所发出严厉抨击。
前一页面
第10 页,共42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