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施罗德为土耳其入盟打气
2005年5月4日德土两国总理的会晤没有带来什么惊人的料。一如所料,联邦总理向土耳其呼吁,不要放松改革努力。同样一如所料,他表示认可10月3日开始土耳其入盟谈判这个日程。在此前接受报纸采访时,施罗德总理强调道,土耳其真正入盟还要等很长时间,还要土耳其人在“思维方法转变”方面拿出一些行动来。
但是,欧洲土耳其入盟的反对者们仍然会得出这么一个印象:联邦总理在这个问题上不必要地表态过于超前。然而,土耳其的感觉恰恰相反:近年来,那里产生的印象是,欧洲人不断在想出新的障碍来,以摆脱他们不喜欢的土耳其的纠缠。不是吗:最近又提出要土耳其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对亚美尼亚人的大屠杀认罪。
真正正确的印象实际上是:对土耳其入盟的提倡者们来说,靠拢战略比原本的目的-入盟-更重要。但是,这又有什么不好呢?尽管发生了一些倒退,一些民族主义的情绪回跃,靠拢战略确实已经导致了许多进步,取消死刑承认库尔德语仅仅是两个例子。
虽然土耳其当前的一些民意测验显示,欧洲热已经降温,还有,许多改革至今还只见诸纸上,但是,未来加入欧盟的前景早已被证实是让土耳其更紧密地融入西方社会,让越来越多的欧洲价值在那里扎根的合适杠杆。当然必然明白:在经过长时间的困难的过程后,土耳其应该得到它达到自己目的的公平的机会。这一点,施罗德现在也以令人高兴的清晰度加以了确认。
施罗德的土耳其路线令人高兴地有别于他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在对中俄的政策领域里,他牺牲人权和民主这些题目,以换取经济和市场战略利益。面对安卡拉,施罗德可以明显地多说多做,因为,他在这个领域里可以玩有奖游戏:加入欧盟对安卡拉来说也是一个脸面问题。
施罗德认识到了:事关一个伙伴的稳定和纳入轨道,而这个伙伴不仅仅在军事上是不可放弃的。他知道:安卡拉靠近欧盟,从长期看也将使约250万生活在德国的土耳其穆斯林之融入德国社会变得更容易。假如这番行为能够开发一片额外的选民部落,何乐而不为。(莱纳.索里希)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