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航天
航天指与研究和探索外层空间有关的领域,航天器在太空的航行活动。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德语媒体:北京尚未动真格!
中国出手了,北京宣布对美国进口的一些产品加征关税。有德语媒体认为,涉及关税仅30亿美元的规模表明,中国并没有真与美国打贸易战的意思。此外,"天宫一号"重返大气层也是德媒关注的一个话题。
天宫重返大气层 落地前烧毁
“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一如预测,在4月2日再入大气层烧毁。也符合航天专家预测,大多数器件再入大气层过程中已烧毁。
天宫即将坠地球,各国专家不担心
据中国航天局以及欧洲空间局的最新预测,“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将在4月2日再入大气层烧毁。由于中国航天部门两年前就失去了与该航天器的联系,因此无法准确控制其落点与再入时间。航天专家表示,残骸导致地面人员伤亡的概率极低。
百年大计:“锤”击“不死鸟”
根据最新测算,2135年9月25日,一枚叫做“不死鸟”的小行星将“危险接近”地球。美国宇航局估计,这枚直径500米、7900万吨重的天体将有1/2700的概率撞上地球。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在为一个多世纪后的潜在危险制订预案。
美国打算停资国际空间站 ISS要私有化?
国际空间站(ISS)预计将服役至2024年,之后它的“所属”问题或有变化。
大火箭载着马斯克的超跑车奔火星
当地时间周二下午,航天科技公司SpaceX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发射了当今全球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公司创始人马斯克(Elon Musk)由此将他的特斯拉电动跑车射入了太空、送进了前往火星的轨道。
欧洲航天局:天宫一号料两个月后重返大气层
退役的中国太空实验室“天宫一号”从2016年秋起脱离运行轨道。欧洲航天局专家周一表示,预计该飞行器可能在3月中旬到4月中旬之间返回地球大气层。不过,其中无法烧毁的残骸在坠落地面时造成危险的几率很低。
时隔45年,美国将重返月球?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计划让美国宇航员重新登月,甚至也为日后登陆火星做准备。不过,这位美国总统并没有透露,将如何解决财政预算、时间表等棘手问题。
“嫦娥”十年 “奔月”不止
十年前,中国发射了首颗探月卫星,该国野心勃勃的探月工程开始。同样对月球感兴趣的还有美国、俄罗斯和欧洲。不过在探月这件事上,中国似乎更爱“单打独斗”,而美、俄、欧则选择合作建设。
“天宫”何时坠地球?航天局自己也说不准
中国2011年发射的“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早已完成了其科研使命。按照国际惯例,这一8.5吨重的航天器应该逐渐脱离轨道,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再入大气层烧毁。不过,中国国家航天局承认,暂时无法精确地预测坠落的时间及地点。
人类探索太空60年
1957年“斯普特尼克”号卫星的发射升空震惊了全世界。从此不断有更多的卫星发射升空。
长征5发射失败 嫦娥5是否有变?
中国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周日遭遇挫折。在海南文昌进行的一次发射中,这款被视为将在中国太空计划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火箭出现“飞行异常”,任务宣告失败。
从太空看中国
从太空看到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呢?科学家们试图用这些图像分析山川河流、地理面貌的变化。
巴黎航展哪家强?
第52届巴黎国家航空航天展会归根到底是一场“秀”和一个“展”。展会上不仅展出上百架全球顶尖飞机,还会有客户签下巨额订单。
从太空回望地球
跟随欧洲航天局提供的卫星图片回望地球。
“嫦娥”雄心勃勃 中欧探讨建设“月球村”
中国媒体报道,中方正与欧洲航天局等机构探讨建设“月球国际村”。欧洲航天局证实相关消息,称“月球村”未来可作为火星使命的发射台。
女宇航员打破美国人太空记录
美国女宇航员Peggy Whitson已在太空生活了535天,成为在太空停留时间最长的美国人。为此她收到了来自家乡的问候。
她或她 向太空梦又近了一步!
两位德国女性过关斩将,最终在德国女宇航员的筛选中胜出。但是两人当中只有一人能够有幸在2020年作为首位德国女性进入太空。
太空中的“定时炸弹”
太空垃圾围绕着我们的星球。这些垃圾小到人造卫星的碎片、漆片或粉尘,大到如一颗废弃的卫星、发射器等无用的人造物体。如不及时清理,它们可能对人类的太空飞行造成持续影响。
太空中的“定时炸弹”
太空垃圾围绕着我们的星球。这些垃圾小到人造卫星的碎片、漆片或粉尘,大到如一颗废弃的卫星、发射器等无用的人造物体。如不及时清理,它们可能对人类的太空飞行造成持续影响。
运载火箭也能回收利用?请看!
美国亿万富翁马斯克已经多次成功发射运载火箭,但这一次他的SpaceX公司在火箭发射技术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因为这是一枚回收式火箭。
哨兵2号B:太空中的新卫士
欧洲环境卫星哨兵2号B(Sentinel-2B)在法属圭亚那的库鲁发射中心升空。1200公斤重的卫星将传送有关地球表面的重要数据。
有钱真的可以上天!SpaceX欲送两游客游月球
航天公司SpaceX宣布,在未来两年会将会送两名游客进入太空,体验"环月之旅",两人已支付了一笔巨额定金。一些国营航空机构也准备推出这种服务。
迄今最慢食黑洞:十年吃一星
据一个美国科研小组观察,一个黑洞用了十多年时间才吞噬一颗恒星,而大部分黑洞对此只需1年时间。
向往之地——超级月亮
月亮,是令很多人向往的地方,德国之声专栏作者Gero Schließ也不例外。柏林一家研究月亮的新创企业唤起了他对童年的回忆,启发他幻想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中国航天的"五年计划"
12月27日,中国国务院发表了《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回顾了过去5年取得的成就,并对未来5年进行展望。其中透露中国计划在2018年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2020年发射首枚火星探测器。
中国、印度争“上天”
顶尖航天俱乐部进一步扩大:中国和印度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不仅仅是在科研和技术领域,而且也包括被用作未来的战争军事领域。
德语媒体:太空雄心和抗霾"神器"
《焦点在线》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印迈向太空的快速脚步,指出两国太空计划的背后也存在强烈的军事目的。《柏林日报》则聚焦一位为抗霾"操心"的老外。
谁将成为德国首位女宇航员
截至目前已经有11位德国人登上国际空间站,他们都是男宇航员。现在德国准备将首位女宇航员送入太空,经过第一轮预选,从400位报名者中挑出86人进行下一轮的角逐,其中就有一名女战机飞行员和外科医生。
NASA悬赏“太空如厕”好点子
如何在太空中上厕所,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因此,美国航空航天局在网络上就“宇航员怎么解决内急”寻求帮助和建议。
神舟11成功返航 NASA:同志仍须努力!
在经历了30天的太空站生活后,中国宇航员景海鹏、陈冬顺利返回地球。这是中国迄今最长的载人航天任务。美国航空航天局表示,中国正在实现其构建轨道空间站的近期目标。
中国最气派的航空展闪亮登场
中国不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本身也有意跻身重量级生产商的行列。行业内对珠海航空航天展趋之若鹜的情形,这一背景下也就不足为怪了。
德语媒体:更大更远的脚步
中国载人飞船神舟十一号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引发了德语报刊对中国航天的持续关注。而一名多年驻华的德国新闻记者,又对中国的服务业有了全新的感触。
七张图看一周大事
刚刚过去的这一周,有哪些重要新闻最受关注?七张图一览本周要闻。
成功合体!神舟十一宇航员进入"天宫"
神舟十一号本周三顺利与"天宫二号"完成对接。两名宇航员进入"天宫二号",展开一系列的空间科学实验。
德语媒体:金砖国家组织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周一的德语报刊,关注了刚刚结束的金砖国家峰会,以及中国雄心勃勃的航天规划。
宇航员:勤拍照、做实验、定位核潜艇?
中国的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工作往往安排的相当紧凑。有香港媒体报道,中国宇航员未来有可能多了一个任务:从太空定位追踪核潜艇。对此,德国专家有何看法呢?
神舟十一发射成功 宇航员将驻留太空数周
中国本周一发射了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按照计划,两名宇航员将在太空生活工作1个月左右后返回地面。这将是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载人航天飞行。
为空间站铺路 神舟将发射并同天宫对接
中国将于周一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它将与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对接。两名宇航员将在太空生活工作1个月后返回地面。
大家都盯上了火星
火星上究竟是否有或者有过生命迹象一直是人类至今的未解之谜,欧空局派出的“斯基帕雷利”登陆器预计将于19日着陆在火星表面。
那些圆梦的太空游客
作为游客体验失重的感觉:10年前,埃努舍·安萨里(Anousheh Ansari)成为首位圆梦的女性。15年前,丹尼斯·蒂托(Dennis Tito)成为首位太空游客。
“天宫二号”升空 为空间站打前哨
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2号”于周四发射升空。作为在太空建立永久性空间站的前身,这一项目不仅对中国的航天计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同行也报以期待。
美国宇航员逗留太空534天
美国宇航员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在太空逗留总计534天,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宇航员的最佳纪录,不过,这并不是世界纪录。
美国火箭地面爆炸 中国卫星发射失败
本周四,全球发生两起航天事故。私营航天公司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中心进行地面测试时发生爆炸,所幸没有发生人员伤亡。同一天,中国长征4号乙火箭搭载军方的“高分十号”侦察卫星升空,但最终发射失败,坠落在陕西山阳县的山区
泽林视点:宇宙中的独行侠
宇宙空间属于所有人?中国人似乎越发我行我素。中国计划在4年后就将火星探测器送入太空。德国之声专栏作家泽林认为,这一目标已变得越来越现实可及。
中国火星探测器设计图亮相 计划2020年升空
本周二,中国航天部门发布了火星探测器以及火星车的设计构型图,并在全球范围内为探测器征集名称。按照计划,中国火星探测器将在2020年升空,一步到位实现火星表面着陆。
美联社:朝鲜想把国旗插上月球
一名朝鲜宇航局高官称,该国将要发射更多、更先进的卫星。此外,还将目光投向月球。而外界专家认为,这并非异想天开。
太空新发现!地球不再是唯一可能?
这是值得期待的重大发现:3颗可能适宜居住的星球。不过,现在计划移民外星球还太早了些。毕竟,这些行星上的具体情况目前还没人知道。
世界各地的航天发射中心
俄罗斯开始正式启用东方港航天发射场。目前全球范围内总共有20多个航天发射场。美国、俄罗斯、中国和法国等国都拥有自己的航天发射场。
太空里的电力驱动
一家来自不来梅的中型企业不仅在争夺伽利略项目订单的过程中击败了欧洲巨头,而且还计划凭借在太空推广电力驱动而继续充当市场的先驱者。德国之声记者走访了这一家族企业。
前一页面
第5 页,共9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