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报导:两年半后印巴重新坐下
2004年2月16日2001年7月16日,印巴首脑峰会在印度的阿格拉举行,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遗憾的是,此次会谈以失败而告终,从此以后,印巴两国关系再度进入低谷。5个月之后,新德里议会大楼遭到炸弹袭击,印度认为,此次袭击事件的制造者是来自克什米尔的恐怖分子,并受到巴方指使。
印度政府随即陈兵印巴边境,而且是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巴基斯坦自然不甘示弱,印巴关系于是再度剑拔弩张。后来,迫于美国的强大压力,印巴两国在边境地带的紧张关系才有所缓解。
在以后的日子里,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和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多次在国际会议上相逢,比如在加德满都、阿拉木图,以及2003年2月在吉隆坡等。尽管印巴双方领导人均一再显示自己的不妥协立场,但在此期间,印巴双方已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2002年6月,新德里向巴基斯坦发出了试图接近的信号,条件是一旦巴方针对具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的恐怖分子采取有效措施,印度将取消对巴方民航的禁飞令。2003年7月,新德里与巴基斯坦拉合尔间的巴士交通得以恢复。自今年初以来,印巴两国人民得以乘坐飞机飞越边境,数天来,两国间的铁路交通也恢复正常。印巴两国居民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蜂拥至邻国。
东南亚人常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三件最重要的事情:电影、板球和加了调味料的佳肴。上述人道措施的出台似乎活跃了印巴两国的民间往来。在此期间,若干著名的印度电影明星亲自前往巴基斯坦,看望自己的影迷。受人喜爱的印巴板球赛也将在巴基斯坦举行。两国媒体均纷纷对上述事件进行了善意的报导。
在一月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峰会召开期间,印巴两国就解决双边棘手难题,包括克什米尔问题展开全面对话达成一致。
在1999年发表的“拉合尔宣言”中,印巴两国政府均表示要“寻求快速、积极的解决方案”,然而事与愿违,在拉合尔宣言发表之后出现的却是双方的军事对峙。今年一月达成的伊斯兰堡声明中则表示,印巴双方将就所有争执议题展开“持久的和建设性的对话”。
然而不曾料到的是,印巴各自的内政问题又为两国间喜人的发展态势蒙上了阴影。印度核弹之父及其它科学家向伊朗、利比亚和朝鲜扩散核机密事件的曝光在巴基斯坦引起了强烈的反应。许多巴基斯坦居民将巴方总统穆沙拉夫在此问题上面对国际压力采取的妥协立场视为国家的耻辱。
以往,印巴两国对对方的任意指责往往导致两国关系的紧张。为了使两国关系得到理性发展,印巴两国均必须先解决各自的问题:无论印度还是巴基斯坦,都有极端的民族主义组织在活动,他们主张重新书写本民族的历史,反对在平等的基础上达成不同文化和宗教间的谅解。最迟当印巴双方的谈判代表提交了针对具有争执议题的妥协方案之后,人们就会知道这些组织的真实反应了。
(德国之声亚洲部主任施兰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