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是由其下辖50个州、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组成的联邦共和国。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荷兰官员将赴美 讨论对中国半导体的新限制
拥有全球最重要半导体设备制造商ASML的荷兰,是否会加入美国对中国的芯片禁令,引发外界关注。目前传出,荷兰官员将于本週五赴美讨论,且有望达成协议。
日本驻美大使:中国侵台非迫在眉睫
台海局势升温之际,日驻美大使23日表示,台湾遭中国入侵的可能性“不一定迫在眉睫”。同时,一名友台的美国共和党参议员说,他对部分美国盟国军援台湾的意愿感到质疑。
加州两起枪击案后 亚裔美国人悲痛欲绝
美国加州两起枪击案的凶嫌动机目前还在调查,但分析指出,亚裔且高龄的枪击犯凶嫌相当稀少,这也让美国亚裔社群感到震惊和难过。
耶伦促中国解决非洲债务 中使馆:无端施压
中美两国就非洲债务问题互指矛头。继美财长呼吁中国解决非洲债务之后,中方24日尖锐反击,称美国“没资格”对他国进行无端指责与施压,且应该先解决自家的债务问题。
美国又一大学禁抖音 参议员提议全国禁止
在美国又一所大学推动禁止TikTok之际,知名共和党参议员更是表明,未来将提案在美国全国范圍内禁止TikTok的使用。
消息人士:拜登政府掌握证据中国国企与俄罗斯暗通款曲
彭博社报道称,据消息人士透露,拜登政府已经掌握中国一些国企向俄罗斯提供援助的证据。报道指出,如果拜登政府确定中国政府参与或默许这些国有企业的行动,华盛顿方面将被迫决定在多大程度上进行反击。
中国即将告别“战狼外交”?
一些政治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外交部长易人也许是中国软化其对外政策,改善同西方关系的一种尝试。不过,也有人认为,驻美大使升任外交部长恰恰说明中国是要更好地应对来自美国的竞争。
麦卡锡传今春访台 美国准备好应对台海冲突?
美媒报道指出,美众院新任议长麦卡锡今年春季将访问台湾,外界担心恐引发北京报复,加剧台海紧张局势。此外,美国智库最新一份报告指出,俄乌战争突显美国防工业基础缺陷,若台海爆发冲突,恐怕很快就会耗尽弹药库存。
联美操作核潜艇抗中? 澳反核武立场遭质疑
澳大利亚向英美采购核潜艇的计画,将于3月公布更多细节和采购项目。现在有美国议员呼吁,应该让美澳联合操作核潜艇,以对抗中国。
客座评论:两岸战争风险高,但今年不会有事
多数观察家将台海可能的军事冲突列为2023年最值得警惕的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从两岸新年前后的军事部署和动作来看,确实给人一种风高浪急的印象。不过,政治学者邓聿文认为,两岸在2023年应该会相安无事。
台湾的芯片超级霸主地位意味着什么?
台湾在最先进的芯片研发和生产领域全球领先。专家们认为,这是台湾抗衡大陆的战略王牌,不会很快失效。
拜登总统私宅再度发现秘密文件
美国司法部工作人员搜查了拜登总统私宅,并发现了更多被标识为"机密"的文件。在拜登总统私人住宅中发现秘密文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不过,迄今为止,拜登总统仍显得相当淡定。
客座评论:中美关系的融冰的开始?
本周,中国副总理刘鹤同美国财长耶伦在瑞士苏黎世进行了三小时会谈,据外界报道二人交谈融洽。本文作者认为,此次会晤象徵着中美关系开始有一点微妙的变化。
德国失去作为经济热点的吸引力
德国在具吸引力商业地点的排名中再次下滑,难以赶上北美、西欧和北欧国家等热门地点。这些佼佼者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
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台湾从乌战争中吸取经验
台湾驻美国代表萧美琴表示,台湾领导人正从乌克兰反击俄罗斯入侵的战争中吸取经验,以抵御来自中国的任何攻击。
乌克兰继续呼请主战坦克 德国身处舆论焦点
本周五的拉姆施泰因峰会最终未能就向乌克兰提供主战坦克达成决议,德国处于话题讨论的焦点。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表示,德国仍将是“可靠的盟友”。
美国斥资数千万揭露朝鲜政权真相
美国政府正试图利用广播和“互联网自由工具”,向朝鲜人民揭露金正恩独裁政权的真相,并鼓励他们“提出更多问题”。
拉姆施泰因峰会:援乌作战坦克未定,但希望尚存
周五(1月20日)在德国拉姆施泰因美军基地举行的北约国防部长会议讨论了对乌克兰反击俄罗斯的进一步援助。泽连斯基通过视频发言说:“时间必须成为我们的武器。”
德语媒体:大众汽车和中国市场的“致命婚姻”
德国《经济周刊》发表评论指出,与中国市场陷入“婚姻牢笼”的大众公司必须解放自我,“和自己的危险的伴侣保持距离”。德国《商报》主编发表文章谈论自己对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印象和感受。他认为,欧洲在越来越激化的美中争霸中该扮演何种角色之类的问题上
T-Mobile称3700万美国客户的隐私数据被泄露
在支付3.5亿美元来处理因数据泄露而引发的集体诉讼之后不到一年,德国电信公司T-Mobile报告说,其3700万客户的详细资料遭到黑客侵袭。
藏裔警官“中国间谍案” 法官批准检方撤诉
周四,纽约一家联邦法庭批准撤销针对一名藏裔前警官“中国间谍”的控罪。此前,检察机构宣布,由于掌握了新的证据和信息,因此决定撤回诉讼。
美国触及债务上限 两党对峙引发经济担忧
美国联邦政府触及约31.4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财政部开始部署非常措施,以继续支付政府的账单。共和党和民主党就取消债务上限的问题僵持不下,这有可能在几个月后引发美国政府的财政危机。
美财政部团队传2月赴中 媒体:为耶伦访华铺路
有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释出消息表示,在美财长耶伦访华之前,将有一批美国财政部官员先行前往中国,为后续的高层会面铺路。而耶伦出访的确切日期,有望在该访团行程之后定调公布。
堪萨斯法院判决:华裔教授陶丰获释
在美国司法部“中国行动计划”中被捕的华裔教授陶丰,在最新判决下获释。他被控隐瞒在中国的工作关系,但法官认为此案不涉及间谍或剽窃。
乌克兰有望获得德制主战坦克
经过了几个月的"纠结",德国总理肖尔茨终于表示同意将豹2型坦克提供给乌克兰--不过,他还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
耶伦刘鹤会晤后同意加强两国间的沟通与交流
美国财长耶伦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周三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了被双方称之为“坦诚的”会谈。双方都承诺要处理好美中之间的分歧,并共同寻找应对全球挑战的方法。
拉夫罗夫将美国比作希特勒、拿破仑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责任归咎于美国。他作出了离奇的比喻:如今他们的行为方式与过去的希特勒和拿破仑相似。
乌克兰内政部长坠机身亡
一架直升机在基辅附近坠毁,内政部长莫纳斯特尔斯基和他的副手遇难。
印度眼中的安全威胁:中国第一美国第二
作为存在边界争议的邻国,中国被印度视为最大安全威胁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不过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不少受访者将美国视为第二大安全威胁,认为北约对于乌克兰战争难辞其咎,并且支持本国从俄罗斯购买更多石油和武器。
北京欢迎布林肯访华:中美关系应重回轨道
中国政府证实美国国务卿布林肯2月初将访华。去年11月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巴厘岛会晤后,两国关系是否能确实走向改善,此次访问或许是一次测试。
博明谈中国威胁 称日本提升国防有助避免台海开战
前美国副国安顾问博明17日表示,美国持续与印太地区盟国针对台海局势进行对话,而日本近期一系列提升其军事能力的决策,对遏制台海爆发冲突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台美深化半导体领域的合作,他说此举能迫使中国在入侵台湾的决策过程中谨慎评估。
耶伦将与刘鹤会面 试图缓和美中经贸关系
在中美关系紧张之际,美国财长耶伦18日将和中国高级官员刘鹤在瑞士见面,一同讨论全球经济并寻求加深双边沟通。两人首次的实体会谈,为何备受关注?
台美贸易倡议进入尾声 媒体:为FTA铺路
“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进入谈判尾声,关注贸易便捷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交流、法规和反贪污四大焦点,能否成为台美自由贸易协定基石?
民调:中国人对欧洲好感远胜美国
一项问卷显示,中国人对欧洲国家的好感大大超过对美国。研究者指出,在中美关系紧张的环境下,两国民众间相互反感也在升级。而中欧民众互相的观感则相当不对称。
日印举行首次联合空演
周一,日本和印度在东京附近开始了两国间首次联合空中演习。为了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日印两国计划提升双边的防务及安全合作。
德国汽车工业担心失去本土竞争优势
经历了过去一年的低迷之后,德国汽车工业总体对新的一年保持谨慎乐观态度,但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以及美国出台的补贴措施,也令他们忧心忡忡。
美国专家指责德国学者助力中国军事科技
美国“科研安全与诚信中心”日前发布报告称,不少德国学者正在和与中国军方具有密切联系的研究机构开展学术合作,德国科学界对中国的警惕水平非常低。报告还指责德国现行法规根本不足以杜绝德中科技合作成果被运用于军事目的。
发现机密文件 拜登面临司法调查
美国总统拜登的法律团队先后在他过去的办公室和住宅里发现“少量”机密文件,并“立即”报告给司法部。司法部长加兰任命赫尔担任准独立的特别检察官对此事件进行调查。
美日扩大安全联盟 应对中国威胁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任内首度访美并将会晤美国总统拜登。日美安全联盟中新的角色分配将是两人讨论聚焦的重点。两国在周三的2+2会谈后指出,中国对国际秩序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
滴滴出行有望重新上架 整治行动接近尾声?
路透社独家报道称,完成了从美国退市、缴纳天价罚金之后,中国网约车服务平台“滴滴出行”有望在近期内重新上架。两年前,滴滴出行违背当局意愿,执意在美国上市后,中国政府对该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整治行动。
美国加强打击中国海外警务站 FBI投入搜查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日前搜查了纽约唐人街的一栋大楼,让这个疑似由中国警方设置的海外警务站曝光。中国驻美大使馆则试图淡化此一事件。
美众议院过新法 拟禁止向中国出售战备石油
美国众议院以压倒性票数通过,将禁止美国出售战备石油给中国,并有113位民主党众议员加入支持共和党的行列。
媒体: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或接任驻美大使
《华尔街日报》引述消息人士称,拥有丰富对美工作经验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或接任驻美大使,此举被认为是中国想要逐步淡化“战狼外交”风格。
美日2+2会谈 加强军事合作抗中
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问白宫前,美日防长与外长的2+2会谈,达成了加强军事合作以应对中国的共识,双方谈了些什么?
美智库兵推惨胜 在大国夹缝中的台湾如何生存?
美国智库CSIS周一公布2026年台海战争的兵推报告,指出中国若侵台会以失败收场,美日台则将惨胜。周三,台湾国防部宣布与美国签署高达台币451亿的最新军售案。德国之声整理了台湾媒体和专家对于兵推和美国对台军售的看法。
第80届金球奖揭晓 杨紫琼封后
第80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本周二(1月10日)举行了颁奖典礼。杨紫琼凭借在科幻冒险喜剧《瞬息全宇宙》中的精彩表演斩获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还有哪些影人大放异彩?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美国将在日本增加部署反舰导弹数量
路透社报道,美国将大幅增加其在日本的反舰导弹能力。新的部署可能是今年在亚洲发布的一系列军事消息中的第一个。这些举措旨在让北京在发起任何冲突之前三思而后行。
2023经济恐衰退 世银下修增长预测
世界银行下修2023年的经济增长预测,警告全球经济正在下一次衰退边缘。中国的增长率预测亦因清零政策等限制,进一步调降。
两党共识下 美国众议院成立中国委员会
在共和党籍的麦卡锡就任美国众议院议长后,两党罕见达成共识,週二同意在参议院成立中国委员会,以应对中国对美国的威胁。
拿日韩开刀 中国暂停签发2国公民赴华签证
随着多国对来自中国的旅客采取入境限制,中国拿日本、韩国开刀动手反击。中国驻韩国使馆及中国驻日本使领馆周二(1月10日)宣布暂停签发2国公民赴华的多种签证。韩国学者指出,北京的决定在韩国引发愤怒。
前一页面
第52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