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是由其下辖50个州、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组成的联邦共和国。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德语媒体:中美缓和政策或只是喘息之机
拜习会是否意味着中美两国关系的回暖或是按下“重置键”?《柏林报》对此进行了分析。与此同时,王毅在北京接见阿拉伯和伊斯兰外长联合代表团也吸引了德媒的关注。《日报》指出,王毅和来宾们的合影已经成为中国的一项外交胜利。
避免中美二选一:东盟国家的平衡外交
东南亚国家联盟希望加强其对亚洲的和平与稳定的承诺,呼吁保障南海航行自由。同时,东盟成员国试图在中美之间寻求外交平衡,避免在大国之间选边站。
德语媒体:中美举行峰会本身就是一种突破
上周,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高调访美,并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了峰会。这是中国外交路线的重大转折?抑或只是为了缓和同西方阵营的紧张关系、并为国内经济困境寻找出路的权宜之计?
激进自由派米莱当选总统 阿根廷对华立场转向?
极右翼候选人、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哈维尔·米莱当选阿根廷新一任总统。他在竞选中承诺要推行改善经济的激烈措施,还批评与中国政府发展关系就像和“刺客”在做交易。
客座评论: 拜习会,礼貌握手背后强硬依旧
时评人邓聿文认为,拜习会对于中国而言,比对于美国而言意义大得多,被中国舆论塑造为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一次会晤。同时,拜习会并不像表面呈现的那样“彬彬有礼”,双方表态依旧很强硬,习近平更是“软中见硬”。
墙外文摘:柯文哲是中共介选的一枚棋子?
柯文哲从头到尾都瞧不起侯友宜,为什么还要委屈地接受国民党的“城下之盟”?这其中有什么“难言之隐”? 有评论认为,中共想介入台湾大选举,是一件公开的秘密,种种迹象显示,柯文哲只是其中一枚棋子。
德语媒体:拜习会,让世界多了一点点安全
习近平与拜登的会晤依旧是德语媒体关注的重点。《法兰克福汇报》认为,这场会面让世界多了几分安全。而《南德意志报》的一篇评论则指出,习近平的魅力攻势不过是在拖延时间,他对这次会晤的积极态度表明,美国的管制和制裁正在发挥作用。
台积电创始人:拜习会有助台海稳定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认为,拜习会有助于减少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也能增加台湾海峡的稳定。他透露在APEC峰会期间并未与习近平见面,但与拜登有多次互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则认为,拜习会是世界需要更多合作的一个迫切信号。
本拉登信件视频引争议 TikTok称将禁止
短视频应用程序TikTok周四宣布,将禁止有关本拉登2002年一封信的视频在该平台上传播。这一基地组织头目在信中就向美国发动恐怖袭击作出辩解。
打击芬太尼:中美成立工作组 专家称不足以解决危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表示,对芬太尼对美国年轻人的毒害深表同情。这与今年早些时候中方表态的声调有所不同。美国也解除了对中国相关机构的制裁,以促成与中方达成这项协议。
习拜会后 中美商务部长举行首轮会谈
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周四同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周四举行了会谈。王文涛对美国限制半导体对华出口、制裁中国企业以及对中国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等问题表达了关切。
德语媒体:拜习会后 中美关系风云依旧
时隔一年,中美首脑终于再次举行了面对面的会谈,这对避免双边关系的进一步恶化显然是个积极信号。但在一系列核心问题上,北京和华盛顿依然存在严重的分歧。
拜习会晤谈毒品军事合作 台湾议题各说各话
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周三于旧金山会晤,双方就打击芬太尼、恢复军事直接交流及AI相关合作取得成果,但关于台湾问题仅各自重申立场。此外,拜登在会晤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再度称习近平为“独裁者”。
民调:“阵营划分”思维已过时 各国民众挺务实外交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发布的一项最新问卷调查报告显示,界限分明的“选边站”思维在非西方世界并不得到认同,大多数民众认为自己的国家可以“看菜单点菜”,根据不同的议题和国家利益来选择合作伙伴。
安理会决议:加沙地带立即实施“人道暂停”
联合国安理会呼吁在加沙地带立即实施人道暂停。安理会周三通过的一项决议案中称:"紧急实施有足够天数的长时间人道主义暂停及走廊。"此外,决议案敦促哈马斯必须立即释放全部被劫持的以色列人质。
自制舰艇公开亮相 台湾为战争威胁做准备
北京最近对台湾的威吓力度渐增,而华盛顿则是台湾最主要的武器供应者,在两强角力的情况下,台湾军方上周也向外界展示了他们为自我防御做的准备。
专访:谁是旧金山会晤的赢家?
当地时间周三上午11点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旧金山以南的斐洛里庄园举行会晤。这是一年来美中两国元首首次举行面对面的会谈,也是6年来习近平首次访问美国。美中两国,谁是旧金山会晤的赢家?
中美峰会与夹缝中的德国
中美之间的经济战已经全面展开,而且不断加剧的冷战随时都有可能引爆热战。而中美两大国夹缝中的德国处境也变得更加艰难:一边是最重要的天然盟友,一边是最重要的商贸伙伴。
华为手机很畅销 再问芯片何处来?
美国政府通过国会授权设立的一家机构发布报告称,中国在美国以及荷兰和日本先后发布芯片禁令之间的时间窗内,大幅提高了进口芯片制造设备的金额。另有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华为手机10月销量飙升83%。
研究:中国对投资美元的兴趣丝毫不减
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近期已降至14年来的最低水平。不过,有研究认为,北京并没有失去对美国债券市场的兴趣。
分析:拜登、习近平怎谈台湾“红线”问题?
拜习会倒数,美中欲缓解紧张局势。中国坚持,台湾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拜登与习近平将如何谈论棘手的台海问题?DW请三位来自外交、两岸关系和经济领域的学者做出分析。
拜登拉拢佐科威抗中 印尼促美实现加沙停火
在“拜习会”之前,美国总统拜登先行会晤了印尼总统佐科威,原意是要拉近美国与印尼关系,以强化抗衡中国的阵营,但猝不及防爆发的以哈冲突,让这场会谈的焦点随之变调。
美军再度空袭叙利亚境内亲伊朗民兵组织的设施
美国国防部称,再次对叙利亚境内亲伊朗组织相关的设施实施了空袭。数周来,亲伊朗的民兵组织一直在袭击驻伊拉克和叙利亚的美军,造成数十名美军士兵受伤。
中美关系越发难搞 拜习会值得关注的五大看点
11月15日,习近平与拜登将在全球瞩目之下于旧金山举行会晤,两人当面对谈内容或将左右今后一段时间的中美关系走势。DW整理五大看点,试图梳理中美关系越发难搞之际,两国元首怎么谈?
“拜习会”将促成中美经济关系缓和?
为期一周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在旧金山拉开帷幕。11月15日即将登场的拜习会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期待,华盛顿和北京至少能够在经济领域缓和关系。
墙外文摘: 台湾会成为拜习会的牺牲品吗?
有评论指出,美中双方希望在这次拜习会中寻求的结果各自不同,而“台海和平”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一切高层对话的基础。但若要将美中关系可能的局部缓和解读为“台湾将成为牺牲品”,那实在是太小看台海和平重要性了。
破冰之旅50年后 费城交响乐团“回归”中国
费城交响乐团1973年9月14日首次在中国举办音乐会,开创美国交响乐团访华演出的先河。为纪念访华50周年,费城交响乐团的14名音乐家于11月9日至18日在中国巡演,其中包括50年前参与首次访华的大卫·布斯。
解码中国:习近平和拜登如何找到共同点?
中美两国领导人将于下周在旧金山举行面对面会谈。专家称,这两个敌对大国需要找到共同点,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
记者亲历:中菲公海追逐对峙
一艘菲律宾海岸警卫队橡皮艇飞速奔驰,三艘中国快艇在后面紧追不舍。这样的紧张场面周五在南中国海再次上演。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面对中国的“一再骚扰”,美国与菲律宾“肩并肩站在一起”。
德语媒体:拜习会—两个大国的对决
德语媒体指出,即将登场的拜习会可以被视为拜登和习近平为稍微缓和局势所做的努力,习近平需要与西方的贸易以挽救陷入困境的经济,拜登则希望防止美中竞争演变成真正的战争。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致信北京:愿进行双边会晤
刚上任不久的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朗表示,自己已经向中方发去了一封介绍信函,表示自己对于双边会晤持开放态度。他还表示“不认为习近平一定想要武力夺取台湾”。随着“拜习会”即将举行,有关中美关系缓和的猜测日益增多。
围绕争议岛礁 中菲再起冲突
周五,中菲两国海警船只再度在南中国海发生冲突。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南中国海一处岛礁的主权争议,以使北京和马尼拉的关系变得剑拔弩张。
德语媒体:“中美核谈”标志着关系解冻?
中美在“拜习会”前进行了军控对话,《慕尼黑水星报》指出,这表明双方都希望管理冲突以免擦枪走火,标志着中美关系解冻。《商报》则认为,美中“熊猫外交”时代终结可被视为双边关系的进一步挫折。
“拜习会”倒计时 专家:管控矛盾求稳定
下周将在旧金山APEC峰会期间登场的美中领导人会晤备受瞩目。专家指出,对此次高峰会晤的最大期待限于承诺恢复对话和稳定关系。盼望的双边关系“回暖”可能是一种奢望。
分析:英伟达将发布面向中国市场三款新芯片
在美国政府收紧向中国销售高端人工智能芯片的限制不到一个月后,英伟达(Nvidia)计划面向中国市场发布新的人工智能芯片。这些芯片包含了英伟达最新的人工智能功能,但为了符合美国的新规则,削减了部分计算能力。
以哈战争:激战、逃亡与寻找解决方案的国际努力
L以色列总理内坦尼雅胡强调,哈马斯若不释放人质就不会有停火。以色列军方称,在10小时激战后占领了哈马斯在加沙北部的一个基地。周三,约5万人从加沙北部逃到加沙南部。如何援助加沙平民正是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目前在巴黎讨论的议题。
好莱坞演员与电影公司达成协议,结束罢工
达成的协议将调涨演员的薪资待遇,并在使用人工智能(AI)生成演员形象领域增加了相关协议和补偿条款。
德语媒体:拜习峰会是场"互不相让的对话"
美国总统拜登同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下周将在旧金山APEC峰会期间举行会谈似乎已成定局。在国际局势风云莫测的今天,中美领导人的会晤自然引起了德语媒体非同寻常的关注。
美国共和党初选第三次辩论 谁对华更强势?
共和党五名美国总统大选参选人周三举行辩论,中国等外交议题也是辩论重点。在谈及是否应封禁TikTok时,佛罗里达州长德桑蒂斯指出,TikTok显示出美中的竞争不仅是在军事和经济上,还存在于文化领域。而民调领先的特朗普则再次缺席。
客座评论:人工智能全球同盟能建立起来吗?
政治学者张俊华认为,人工智能(AI)虽然是一个全人类的话题,但在AI安全治理方面,中国和西方世界的合作虽然不是不可能,但绝对不会是全面敞开的。
美国未认定任何主要贸易伙伴操纵汇率
美国财政部周二表示,看起来没有主要贸易伙伴在操纵本国货币。目前,中国、德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位列美国的外汇“监测名单”,同时瑞士和韩国从该名单中除名。
皮尤调查24国:公众对拜登的信心远超习近平
皮尤研究中心的发布一项新研究对比了24个国家的公众对美国和中国的看法。该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地区对美国的总体看法比对中国的看法积极;公众对拜登的信心高出习近平近三倍。
何立峰任中央金融办主任 本周访美会耶伦
媒体报导显示,中国副总理何立峰已出任中央金融办主任以及中央金融工委书记。预计本周他将应美国财长耶伦邀请访问美国,并与耶伦就中美经济贸易进行双边会谈
以哈冲突:解密中国立场
中国希望调解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战争。中国政府谴责双方的暴力行为。但与此同时,不少中国公众对以色列存在敌意。
岸田文雄: 日菲美正合作维护南中国海自由
岸田文雄说,日本同意向菲律宾提供海岸监视雷达,这是日本官方安全援助计划下的全球首个合作项目,旨在帮助提高东京伙伴国的威慑能力。菲律宾和日本是美国的亲密盟友,并与中国有着长达数十年的海洋主权争端。
德语媒体:中东乱局符合北京利益
以哈冲突爆发以来,中国一直拒绝对哈马斯的恐怖暴行予以谴责。但与此同时,在新闻审查最为严格的中国,官媒和网络上反犹主义色彩浓重的论点和文章却急剧增多,这不免令人对中国所谓的中立立场产生质疑。
美议员推"香港制裁法" 港府称"嗤之以鼻"
美国会议员提出一项制裁议案,点名港府律政司司长以及国安法指定法官、检察官共49人,呼吁白宫对其制裁。港府称,美国政客"拙劣政治戏码和卑劣用心昭然若揭",港府对制裁"嗤之以鼻"。
坎贝尔被提名出任美国副国务卿
白宫周三表示,美国总统拜登将提名亚洲事务高级顾问坎贝尔(Kurt Campbell)出任副国务卿。坎贝尔现任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和总统副助理。
以色列空袭加沙难民营 称击毙哈马斯高阶军官
以色列证实31日空袭加沙北部的一座难民营,并表示击毙了哈马斯的高阶军官,称他参与策划执行哈马斯10月7日对以色列的袭击。加沙卫生部称,这场空袭至少导致50人丧命。
新加坡防长呼吁中国带头缓和地区紧张
新加坡国防部长表示,中国作为亚洲的主导力量,应带头缓和地区紧张局势。他表示,类似乌克兰和中东的军事冲突将对整个亚洲及亚洲的未来造成毁灭性后果。
前一页面
第33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