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石油
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重要化工产品的原料。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中国需求大幅上涨,钢材石油价格飙升
今年头五个月,德国钢材生产厂家的订单比去年平均增长了24%,大多数客户扩大订量是担心供应形势紧张。德国金融时报就世界钢材形势写道:
心慌慌,意茫茫,局势动荡油价涨
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原油价格牵动了全球各大商家企业的心。六月份的油价风暴稍事喘息之后,又以新的势头不依不饶地攀升而上。德国之声记者Christian Radler细解个中缘由:
为保障石油供应,中国与海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
近年来,中国与海湾国家贸易增长迅速,自1991年来,双方贸易总额增长了十几倍。本周三, 中国政府与六个海湾国家政府结束了关于加强双方经济合作的会议,就创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达成共识。
未来的能源越来越脏
“能源的未来是绿色的。” 这个在欧洲十分盛行的口号如今处境日益艰难。最新的全球能源消耗趋势数据调查显示,由于受到中国急速经济发展的影响,曾在90年代被预见的能源前景逐渐成为泡影。未来的能源不再是绿色的,而会是越来越“脏”吗?
世界石油价格高企,亚洲国家呼吁能源安全
*
中国向蒙古输出石油管线通道建成使用
*
石油价格与伊拉克形势-八国峰会的主要议题
昨天,七大工业国家和俄罗斯参与的所谓八国经济高峰会议在美国佐治亚州的海岛正式开幕。石油价格,伊拉克减债以及与阿拉伯世界对话等都是本届会议的重要议题。
2007年:中国一半原油可能要靠进口
世界石油价格暴涨,除了沙特遭受恐怖主义威胁这一原因,国际上还普遍认为中国对石油需求的剧增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但是中国并不愿意替石油价格上涨背上黑锅。
背景:恐怖主义、石油、沙特阿拉伯
恐怖组织将打击目标转向了石油,而石油产量最大的国家是沙特阿拉伯。不仅如此,沙特王室同西方尤其同美国之间的特殊关系,使其更成为恐怖分子的眼中钉。但即便在发生了油田袭击案之后,沙特仍然坚持其提高产量以保持世界油价稳定的既定方针。
世界经济发展,石油成为关键
7国集团与俄罗斯财长向石油开采国家发出呼吁,为缓解油价高昂造成的经济紧张局面,建议扩大原油的开采量。中国不断扩大石油进口量,为本次石油价格的大幅上升,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国同哈萨克斯坦共修输油管道
中国同哈萨克斯坦共修输油管道
中国需求大增,石油价格暴涨
欧美各国的石油价格达到了创记录的高峰,德国的汽油价格已超过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的水平。
西伯利亚至中国的油气管道工程前景看好
九十年代以来,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引起了中国和日本的巨大兴趣。为建造一条从西伯利亚通往中国东北地区的油气管道,中俄两国进行了多年的谈判协商,但事情的进展却是一波三折:
取代日本,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今日世界石油消费量再创历史新纪录,去年世界年石油消费量达36亿吨,增长的幅度为2%。2003年,中国的石油年消费量达2.63亿,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石油换食品”,谁是揩油人?
在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中,萨达姆-候赛因将几十亿美元装进了自己的腰包。这一谴责虽说由来已久,但据说最近人们才在巴格达发现了证据。
石油大亨们泪洒中国
经过艰苦的谈判之后,美、荷、俄三家石油大亨终于决定,下周将宣布,它们跟中石油集团关于西气东输工程的合作谈判破裂。这是昨天(3月2日)一家欧洲能源公司驻北京的负责人对德国商报透露的。
石油储备-中国国计民生的新热点
文化革命后期,毛泽东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口号时,中国人的吃饭还是一个大问题。现在,在全球化和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背景下,石油作为工业的重要原料成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多储油”代替了“广积粮”。
第一次石油危机三十周年祭
1973年10月17日,也就是说30年前的今天,石油输出国组织作出了一个决定。后果是:西方工业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弹指一挥三十年,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但危机意识仍然不可或忘。
俄罗斯供应中国石油,输油管道走向未决
*
俄国矿产部推翻俄中输油管项目
中国也向俄中油管项目提供资金
中国驻莫斯科大使本周二对媒体说,中国为在西伯利亚通往中国大庆的石油管道铺设项目已做好了资金援助的准备。而日本在本月早些时候也计划向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进行大笔投资,其前提条件是让俄日石油管道项目得以成行。
朝鲜:给我石油和能源,我就不"导弹"
据美国方面的报道,朝鲜4月首次承认拥有核武器。看来美国是阻止不了,接受了这个事实。布什政府如今最重要的目标是:坚决阻止朝鲜出售或转移其核武器。朝鲜方面这厢开出了价码。
俄罗斯石油将输往中国
中国和日本在俄罗斯石油争夺战上暂胜一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决定修建通往中国的石油管道。
伊拉克恢复石油生产步履维艰
尽管伊拉克的大部分油田还一直弃置着,但恢复生产的工作已经开始,伊拉克南部已经重新开始开采石油。那么,伊拉克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90年代初的石油产量,恢复基础设施和开发新油田又需要多少投资呢?
一吨动物肉骨粉可制造250升原油
原油是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然而,过度的开采和消费已经使这个宝藏日渐稀少。如果能够人工合成原油则将解决很大问题。德国吉森专科大学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方法,从废料中提取所需的原油。这种方法是否具有实际应用的意义?
伊拉克石油开采仍受技术与政治双重限制
伊拉克人被“解放”了,但是他们现在还不能马上享用伊拉克土地下丰富的石油财富。一方面,石油开采与运输的基础设施受到了破坏;另一方面,在是否取消联合国对伊制裁上还存有政治上的争议。另外,美国石油专家是否应该参与恢复伊拉克石油开采能力的工作,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美国需要伊拉克出售石油
萨达姆已被推翻,伊拉克战事临近结束。过去几天里,美国一再与联合国联络,因为美国有关战后秩序的计划面临一个形式上的障碍,那就是联合国对伊拉克的制裁措施。只有当这一制裁取消的时候,伊拉克才能出口石油。美国打算用出口石油的收益来资助伊拉克的重建。
伊拉克会成为超级石油大国
伊拉克是海湾地区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战争过程中,联军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设施。在战后的重建中伊拉克这一经济命脉又将面临怎样的前途,战事及伊拉克政局的变化对世界石油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以下是本台记者发自安曼的报道。
日本和中国在俄罗斯的石油争夺
日本政府十分关注伊拉克战争,因为日本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中东石油,这一地区不稳定,日本也锁定俄罗斯为供油目标。
伊拉克点燃壕沟中石油以对抗空袭
自战争开始以来,美国军队今天第一次白天轰炸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伊拉克政府说,轰炸造成了250人受伤。为了保卫首都,伊拉克军队点燃了巴格达周边壕沟中的石油,黑色的浓烟腾空而起。
德国负责起草石油换食品决议
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德国负责领导“以石油换食品”新一轮决议的起草工作。周六, 国际专家小组已抵达德国在联合国驻地,开始了这项工作的讨论。
伊拉克战争与世界石油市场
欧佩克取消石油开采量的限制促使国际油价回落,但是伊拉克战争的延续时间将直接影响原油价格的发展......
石油开采权的风水轮流转
如今,美英各大石油集团已经虎视眈眈,盯准伊拉克这块“肥油”的开采权。据推测,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几乎与沙特一样多。伊拉克在战后废墟中新生,必须以石油换取美金。那样,可能导致伊拉克未来成为最大的石油输出国,此举将导致油价大幅下跌。
中国计划增加石油储备
伊拉克战争紧锣密鼓,石油价格上扬。北京方面渐渐地不安起来:目前,中国每天进口2百万桶原油。面对上涨的石油价格,就意味着每天损失1千5百万美元。增加大规模的石油储备,专家认为是纸上谈兵。
中国石油短缺与海湾危机
去年12月在莫斯科发生的一件事听起来简直象是侦探小说。俄罗斯第八大石油企业-斯拉夫石油公司即将被拍卖,这原是俄罗斯硕果仅存的最后几家大型国有企业之一。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派代表参加竞标,然而中国代表团尚未离开莫斯科机场,其中一人竟被绑架。
打击伊拉克:美国是否为石油而战?
对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来说,有一点毫无疑问: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之所以积极准备对伊开战,是因为布什作为美国石油康采恩的密友和同盟者,试图将伊拉克的石油工业置于股掌之间。
中石化欲收购俄石油企业
作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原油消费国家,中国计划通过收购石油企业Slawneft进入俄罗斯原油市场。
俄罗斯要向中国和美国供应石油
如果我们相信俄罗斯石油大王乔多尔可夫斯基的说法,那么世界能源贸易的未来将是非俄罗斯莫属。这位俄罗斯企业家迫切要求开发世界上两个最重大的能源消费市场-中国和美国。
石油-伊拉克战争的决定因素
联合国桌子周围几周来争执不下。美国坚决要打,俄法坚决不让。有人认为,这主要是出于对石油的争夺。是这样吗?
海湾战争对中国的不利
中国对伊拉克危机的态度是新苏黎世报的题材之一,该报也同时评论了日本对伊拉克问题的态度。新苏黎世报说,海湾爆发战争将给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带来严重的后果。
沙特是不是美国的敌人?
美国颇有影响的"边缘合作”研究所提交的报告指出沙特对恐怖主义全面支持。而沙特和美国之间60年来一直是一种盟友的关系。尽管美国国务卿表示这不是官方报告,但是观察家认为盟友之间的摩擦可见一斑。
沙特寻求发展非石油工业解决就业危机
沙特阿拉伯因为拥有石油而富国,但是它在过去的几年中财政负债累累,失业问题十分严重。
哈梅内伊:向西方禁运石油
继伊拉克之后,伊朗也建议以石油为“武器”,抗击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占领行径。伊朗宗教领袖哈梅内伊呼吁伊斯兰国家停止向以色列及其友邦提供原油。
世界经济的命运捏在石油手里
中东危机已经把世界市场上的石油价格推到了每桶27美元以上。如果油价继续上涨,世界经济、德国经济的复苏都将受到重大的负面影响。
俄国企业全球出击
在人们的概念中,俄国已经成了一个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是西方企业寻找发财机会的乐园。然而,现在的俄国与两、三年前的俄国已经不一样了,它们不甘心等着被人吃掉,也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去“ 吃人”了。
前一页面
第18 页,共18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