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环境保护
环保,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中国环保意识仍落后
元月11日至13日,本年度中德环境论坛专业会议在海滨城市青岛举行。持续性能源政策、再生能源以及循环式经济是主要议题-
2005德国环保奖得主之一:生物学家海德曼
德国环保奖是欧洲范围内环保领域的最高奖项,奖金额高达50万欧元,获得该奖项的都是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士。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里,有三个人分享了德国环保奖这一殊荣。专门拍摄有关大自然电影的希尔曼获得了终生成就奖,来自弗莱堡的太阳能科学家鲁特和生物学家海德曼也榜上有名。下面我们就来为您介绍一下得奖者之一的生物学家海德曼。
德国北部横向交通大动脉开通
德国统一后,联邦政府为重建东部地区公路、铁路及水路交通,投资近250亿欧元,相当于1991年通过的有关预算案的65%。波罗地海沿岸的20号高速公路是预算案中的交通工程项目之一。12月7日,联邦总理默克尔夫人主持了这一工程最后路段的完工及通车仪式。
全球气候保护,中印是关键
德国环境部长加布里埃尔称,有关气候影响,中国和印度比美国重要。
中国环保高官首次解职前因后果
11月13日中国吉林市一家石油化工厂爆炸造成的化学污染悲剧依旧在继续着。第一批相关政府官员已为此丢失了乌纱帽。中德意志电台记者发自上海的报道特别强调,这是中国环保总局高官第一次丢失乌纱帽。
环境事故成抗争导火索
最近几天,德语媒体在报道松花江环境灾难的同时,批评了中国地方当局多日来遮掩真相的做法。法兰克福汇报把目光转向中国的环境现状后指出,环境问题已成了导致中国城乡群众抗争活动的导火索之一:
中国解读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的首届全球气候大会本周一在蒙特利尔召开。中国作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第二大国,已经决定在议定书的延长协议上签字,但出于妨碍经济增长率的担心,不打算以具体减排量为目标承担实际责任。
梅克尔会晤胡锦涛:只谈能源环保
11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柏林同德国即将成为新总理的梅克尔夫人进行了45分钟的会晤。德中两国领导人在会谈中主要谈论了能源和环保议题。
怒江水电工程在愤怒中悄悄进行
中国环保人士抵制了上周末由中国政府方面组织的一次怒江水利工程会议,以抗议这一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决策过程中缺乏透明度。一个名为中国河流网络的非政府组织呼吁政府依法公布怒江水电开发环保评估报告,并交由公众作出评议。但项目开发者不顾抗议,依然开始了怒江水电工程。
中国成为非法采伐木材集散地
绿色和平组织最近公布了2005年上半年的贸易统计报告,指责中国是非法采伐木材的主要集散地。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进口木材的一半以上来自于存在过度采伐、天然林毁坏以及非法砍伐等问题的国家,如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
中国发改委丁元竹:“中国进入了不稳定时期”
星期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北京闭幕。会议提出的社会和经济平衡发展问题引起了德语媒体的广泛关注。
“另类诺贝尔奖”花落谁家?
优质民生奖,素有“另类诺贝尔奖”的美誉。 今年12月9日,也是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礼前一天,优质民生奖将把价值21.3万欧元的赞助奖金颁给加拿大、马来西亚、波兹瓦那为人权和环保勇敢奔走的人士。
托普费尔:消除贫困靠什么?靠环保!
联合国环境署主任克劳斯.托普费尔在德国可持续性发展理事会年会上发表演讲说,消除世界范围内的贫困只能靠各国加强环保政策,“不保护生态系统就等于是剥夺了穷人的发展机会”。
一条牛仔裤,耗水八千升
8月21日至27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15届世界水资源周讨论会上,来自世界100个国家的1300位专家就与水资源利用相关的饥饿,疾病,环保以及歧视等问题展开讨论。
北京戒备环保组织?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将对所有民间环保组织的现状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组织的数量、规模、经费来源等。这是否显示北京担心环保人士自发凝聚成一股政治势力?
尤利希研究中心加强三峡环保项目合作
北京备奥运:环保、交通、财政问题不少
2008年奥运之前,北京的面貌要“焕然一新”。最近,连三里屯外交公寓区沿街房屋也写上了大大的“拆”字。商报驻京记者说,两万多个杂乱无章的建筑工地、飞扬的灰尘和拥挤的交通几乎使北京陷入窒息的境地。此外,更大的问题是:
科隆举办环保型世界青年大会
8月16至21日,第20届世界青年大会将在德国的科隆市举行。届时,40万青年基督徒,600名主教以及4000名记者将聚会莱茵河畔的科隆。
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德国环保设备厂商受益
由于中国电力和能源紧张,中国为扩大新能源应用制定了宏伟目标。2010年之前,可再生能源将从目前占耗电总量的3.5%上升到10%,2020年,进一步达到12%。中国日益增加的此类投资已经让外国厂商赚得盆满钵满。
波恩联合国环保会议特里廷部长发呼吁
德国联邦环境部长特里廷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环保会议上呼吁全世界采取行动,继续环境保护的努力。这位绿党政治家在会议上要求国际社会在2012年《京度议定书》到期之后仍然能够继续环保进程。中国代表也发了言。
太空垃圾怎么办?
人类不仅在地球上,而且也在太空生成越来越多的垃圾。最近,二百多名航天专家会聚德国的达姆施塔特市,就将来如何在近地空间避免生成更多垃圾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Green Goal”启动为环保 记者免费乘车乐逍遥
在距离2006年世界杯开幕还有424天的时候,德国世界杯组委会宣布了一项在世界杯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Green Goal”计划正式开始启动。而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约15000名媒体记者无疑将成为本次活动的最大受益者:在世界杯期间,他们可以免费乘坐火车穿行于各个比赛城市之间。
可吸入颗粒物超标,德国吃环保罚单
德国一向自视为坚定的“环保标兵”,绿化、净水、减污、控排,在世界环保方面样样争先。没想到这一回却在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指标上面栽了个跟斗,连慕尼黑这样的村庄城市竟也遭到警告和追究法律责任的威胁。小小的粉尘,丢了个大脸面。
潘岳:中国环境恶化即将吞没经济奇迹
中国经济以其每年9%左右的增长率令世人瞩目,但却为此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每生产价值为一万美元的商品,中国所消耗的原材料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甚至比印度还要高2倍。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最近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采访时谈到了这一并非广为人知的事实。
只是一些小问题吗?
今年元旦后,中国国家环保总局指令停建数十个环保方面有争议的大型项目。现在春节刚过,一些不符合环保规定的能源项目只需交纳54万元人民币的罚款,又可以继续上马了。这些项目真像环保总局所说,只有“一些小问题”吗?南德意志报写道:
北京:经济增长不能以环保为代价
为保护环境,中国环保总局指令三十个大型能源项目下马。新德意志报认为,这是针对地方当局一意孤行、胡乱开发自然资源而做出的决定:
飞机为何少交税? 德国环保组织抗议
这确实有些滑稽:在德国,交通工具中造成污染环境最严重的飞机却要缴纳最少的税。飞机票价中不包括能源税,生态税。国际机票中甚至不包括增值税。火车票中却包括了所有三项税款,但它对气候所造成的危害仅为飞机的十分之一。目前环保组织及德国铁路正对这一不公平待遇提出抗议。
政府报告:德国森林死亡率破历史纪录
德国国土面积的1/3被森林覆盖,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日前,在柏林发布的政府报告中描述了严重的林木受损现状,它甚至于突破了上世纪90年代的记录。
当代德国人忧虑社会问题甚于环保
德国知名的阿伦斯巴特民意调查研究所最近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和90年代相比,德国人目前的忧虑和所关心的话题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社会问题成为了民意的焦点。
“绿色进球”打进“环保世界杯”
当达姆斯塔特研究院的哈特穆特.斯塔尔博士提出把2006年世界杯办成一届“干净的世界杯”的时候,千万不要误以为他是在建议消灭药物丑闻和恶意的犯规,他的目的是为了把2006年世界杯办成一次“环保的绿色世界杯”,该建议已经得到了以贝肯鲍尔为首的世界杯组委会的首肯。
中国近一半人口没有清洁饮用水
新苏黎世报同一天的一篇文章谈的是中国的另一个问题:环境污染。中国13亿人口中已有近一半人口没有清洁的饮用水,世界银行估计,中国每年有四十万人死于环境污染引发的疾病:
南极开发旅游得失纵横谈
在旅游业日益发展的今天,南极也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环保人士对此忧心忡忡,但旅游行业则在其中看到了积极的一面。
用绿化工程解决环境问题:中国城市的变化
你可以想象花费8000万美元、五年时间、和足以环绕地球五圈的树苗建成一条城市绿化带吗?中国西北的重工业城市兰州,就是通过这样庞大的绿化工程,改变了黄河的不断侵蚀,原先极度污浊的空气也开始变得清新起来。
油价暴涨,有利于环保?
国际石油价格暴涨,每桶原油已涨到四十美元。奥地利的旗帜报分析说,造成石油市场这一形势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恐怖主义威胁,另一个是中国需求剧增。
中国公众的环保民主意识不断增长
日报在报道温家宝总理决定停建怒江水电站工程后,又发表评论称赞中国政府的决定。
环保与经济难兼顾,红绿政府平息争端
2005年起,欧洲范围内将引入温室气体排放许可证交易制度。到今年3月31日之前,各国应将2005年至2007年之间本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计划指标上报布鲁塞尔。但是,这一制度在公认的“环保模范学生”德国引起了各种利益冲突,执政的红绿联盟也争吵到了要分手的地步。
经济发展优先于环保?绿党责难社民党
红绿执政联盟这两天来为两桩事争吵到了快要分家的地步:一个是已经吵了好久的哈瑙核设施出口中国问题,一个是温室气体排放指标许可证的交易问题。绿党觉得已经为了联合执政而放弃了许多环保理想,而社民党则为了重振德国经济而对企业一再让步。
反对核设施卖中国,环保组织致公开信
哈瑙核设施事件在德国仍然争议不止。本周三,联邦公民环保联合会与黑森州环保联合会共同发表了一封致德国总理施罗德和外长菲舍尔的公开信,试图制止德国向中国出售哈瑙核设施…
环保组织要求施罗德不向中国出售钚工厂
可再生能源:利于环保及和平
1月19日,为期三天的“欧盟能源政策前景展望大会”在柏林开幕。与会代表来自欧盟新旧成员国,在欧盟能源事务专员洛约拉.德.帕拉西奥和德国环境部长于尔根.特里廷的主持下,大家就欧洲未来的能源政策展开了讨论,并为今年6月1至4日将在波恩召开的“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预做铺垫。
德国为“押罐费”叫屈
“押罐费”在德国境内的施行是致力于环保事业的绿党的杰作,但是这一举措却遭到欧盟委员会的指责。10月21日,欧委会以违反欧盟法规为由决定对德实行制裁,处罚条款将在两个月后生效。现在,警示灯由黄转红,德国政府开始施展浑身辩术。
中国政府和人民的环保意识开始觉醒
致力环境保护的“绿色和平”组织负责人莱波尔特最近访问北京。为此,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和一篇莱波尔特的答记者问,谈的是中国、尤其北京的环保问题。
德国环保型能源供应仍然是个问题
11月14日,德国施塔德核电站停止运营,这是红绿联合政府做出逐步停止使用核能发电的决定后关闭的首座核电站。
欧中携手,保护环境
欧盟与中国已经就部长阶层的环保对话达成一致。欧盟环保委员瓦尔斯托摩(Margot.Wallstroem)于11月12日在北京发表媒体讲话时指出:“中国因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被全世界所瞩目,中国的一举一动都深具影响力。”
尼泊尔:环保与发展同步进行
喜马拉雅山中的安那普尔纳峰离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二百公里,在印度教信徒眼中,这座高8091米的山峰是丰收和富庶之神。它吸引了大批游客,从中获取的旅游收入又促进了地区的环保与发展。
专家呼吁国际社会支持中国环保政策
*
托普弗: 来自德国的环保大使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人托普弗决心制止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侵犯。托普佛无法容忍工业国家使气候变暖,却让贫穷国家为其承担主要后果的现象。因为气温上升导致的干旱和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非洲和亚洲地区。
白宫对环保科研报告也实行检查
美国环保局的一篇内部报告表明,美国白宫删去了美国环保报告中所有有关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带来危险的字样。
自比“康梁”遭冷落,潘岳改行管环保
*
经济腾飞的环境代价
生活水平的提高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这可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科学研究的结果。汽车数量的提高、饮食结构中肉类比重的加大,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环境。
前一页面
第19 页,共2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