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报称今年将有超过20万港人参加7.1游行
2004年6月17日外交部驻港特派员杨文昌和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陈佐洱的表达似乎体现出强硬与温和之间的差别。对民主派与北京之间的和解究竟如何解读?其前景又如何?本周香港媒体对此有大量的评论。
香港《信报》本周一社论的标题是《沟通各有所图,和解要看时机》。社论说:“我们并不是以阴谋论去推测刘千石议员体提出与中央沟通的建议,但如果对己方没有好处,沟通又有什么作用?如果真的愿意'各让一步',为什么不在人大释法、否决双普选之前提出,争取在政改上达成一个妥协方案?……民主派在回归前乘着港人恐共的心理,处处与北京对抗而取得广泛民意支持,现在政制再往下发展,北京已不能容忍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与中央沟通,最终要解决的如何处理与中央政权的关系,这是民主派无法回避的问题。”
《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曹景行日前在该台王牌节目《时事开讲》中表示:“香港的那些人口口声声提出要和中央政府进行沟通,那你沟通的基础在什么地方……我想香港有些媒体或者有一些人物的解释,一种是炒做的可能性,还有一种是实际上对香港的这些本质的问题自己也弄的比较糊涂,就包括这次我们讲这些反对势力提出要和中央政府和解,我觉得这个提法本身就蛮古怪的。中央政府和地方上一部分的和解,怎么样和解,和解的前提是开战,到底谁跟谁开战,中央政府是不是向你开战,还是你向中央政府开战,所以要有和解的问题,这个现在大家在看的就是说突然出现这样一种讲法,他背后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曹景行接着说:“ 从北京的角度,从中联办的角度加强沟通我觉得确实有必要,但是这个沟通的前提,你不能反对基本法,不能去颠覆,去反对,要去动摇现在中国的宪法沟通的体制,你也不能够去把外国的力量引进来,或者是到外国去用外国的力量来支持自己,当然也不能在两岸问题上,台湾问题上去支持台独,这些前提下面,我觉得都是应该做到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面加强沟通应该势在必行,当然可以在9月12号选完之后,但是到底怎么做,我觉得这里面有两点可能从中方,第一个就是不少人让他们没有回乡证,不能回去的,我觉得有些大部分应该给他们回乡证,应该让他们回去,不回去不知道大陆发生的情况,你脑子不会变,回去过的人多少有共同沟通的基础,第二个,有一些不能够代表北京政策的,但是又特别喜欢讲话的人,能不能少讲一些,甚至不讲。”
另外,离开七一游行只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了。今年的七一游行是九月立法会选举前的最后一次民意爆发,也是对去年七一之后北京对港政策的大检验。香港《明报》报道说:“民阵估计今年七一有30万人游行, (学者)陈健民强调,即使只有30万人上街,其视觉效果已与去年 50万人无异。张炳良指出,今年抗争的对象由就 23条强行立法的特区政府变为否决普选的中央,外国媒体可能会标出“ Hong Kong Says No to China”(香港向中国说不)的标题,故今年七一会带来更大的政治震撼。……陈健民的估计是“由下而上”,以元旦10万人游行作出发点。他指元旦游行在没有动员、没有迫切议题、经济又好转的情况下,仍有7至10万人,但现今中央否决双普选、言论自由又受威胁等,今年七一的人数是元旦的2至3倍不足为奇。虽然人数少了 20万,但视觉效果与去年无异,因为去年 50万人中其实有很多人滞留在维园没有出发,亦有人最终坐地铁前往政府总部,直接走过铜锣湾一带街道的只有20至30万人。 而另一名学者蔡子强的估计则“由上而下”,去年有50万人,但由于游行是对针对特区政府,不少左派团体也有暗中参与,但今年针对的是中央,无意与中央对抗的左派群众不会再出席,港人亦没有去年 SARS过后的郁结,故人数相信会较50万人少,但由于仍有选举不公正及名嘴封咪事件,相信 20至30万人是合理估计。”
邱震海(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