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法兰克福车展
法兰克福车展(IAA),全球规模最大的车展,有“汽车奥运会”之称。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媒体:继小鹏之后 大众与零跑谈合作
上周,德国大众汽车宣布与中国电动车公司小鹏汽车展开战略合作,并投资7亿美元,引发业界关注。本周,有中国财经网站引述知情人士称,大众还在与另一家电动车企谈判,将其技术用于旗下的捷达。
破坏水资源? 特斯拉德国工厂扩建受阻
美国电动车巨头特斯拉在德国柏林近郊的工厂已经在去年初投产,但是该厂过度消耗当地本就紧张的水资源之争议远未平息。现在,勃兰登堡州环境局要求特斯拉工厂修改扩建计划。
德语媒体:西方应联手 不能让习近平得手
德国《世界报》刊发客席评论指出,在打压了香港民主运动后,习近平正想要制伏台湾;如果西方民主国家不想有朝一日遭受相同命运,就必须现在采取行动。《商报》则注意到德国大众与小鹏汽车的合作,认为这家老牌车企在技术研发方面已经彻底输给了中国竞争对手。
电动汽车比传统汽车更容易起火吗?
荷兰阿默兰岛附近一艘运输汽车的货轮发生火灾,这或许和船上一辆起火的电动汽车有关。此事件不禁让人联想到社媒上常见的电动车火灾画面,电动汽车真的比传统内燃机汽车更容易起火吗?
德语媒体:“脱钩”这个恶词,让我们忘记它吧
《法兰克福汇报》认为,比起脱钩,用去风险这个词定义与中国的关系更为恰当。对企业来说,去风险不意味着减少对华业务,而是增加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商报》一篇文章则指出,尽管经济没有摆脱困境,中国仍然有可能在2030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德国电动车:中国和特斯拉的双重压力
经历了新冠和俄乌战争时期的疯狂涨价,如今全球的电动汽车在规模化效应和特斯拉降价的推动下,打起了如火如荼的价格战。德国车商在其中表现不俗,但是需要面临特斯拉和中国市场带来的双重价格压力。
外商投资欧洲国家冠军!法国的秘诀在哪里
外商投资欧洲目的地排名第一的国家不是英国,不是德国,是法国!该国吸引外资的秘诀在哪里?哪些行业爱去法国投资?
德语媒体:从电动汽车价格战看中国经济
《斯图加特新闻报》评论认为,中国的电动汽车价格战还将会延烧到德国。《南德意志报》关注中国国内需求疲弱以及社会各阶层的悲观与不安,出现通缩的风险十分真实。
中国经济:这边风景“独自通缩”
中国经济现正面临一项新的挑战,即日益严重的通缩压力。这与许多西方国家目前克服顽固的高通胀努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何在避免经济过度冷却的同时保持社会稳定,将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大挑战。
机构预测:中国国产汽车品牌将首次占据中国市场过半份额
国际商业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表示,中国国产品牌2023年将占据中国国内市场汽车销量的50%以上,这将是国产品牌首次控制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多数份额。同时中国市场也面临着巨大的产能过剩。
豪掷重金!宝马在美打造的电动车厂长什麽样?
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斥了17亿美元的巨资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生产电动汽车,美国最近新出台的政策鼓励电动车的发展。不过由于客户的需求难以预测,宝马也风险管控地留了一个 “B计划”。
研究:今年第一季度德国汽车对中国出口暴跌26%
据德国经济研究所的一份研究,今年第一季度,德国向中国出口的机动车和部件同比下降26%。
马斯克莫迪相谈甚欢: 特斯拉将尽快在印度建厂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表示,印度总理莫迪希望特斯拉大举投资印度,相关计划将在近期内正式公布。一段时间以来,马斯克一直在为其下一家超级工厂寻找理想地点。
涉新疆强迫劳动 德国车厂遭NGO提起申诉
大众汽车、宝马、奔驰等德国大车厂,其供应链长期遭批有强迫劳动疑虑。随著德国供应链法今年正式生效,非营利组织向德国监管单位提出申诉,要求德国应调查车厂是否确实处理人权的问题。
比亚迪欲在德国市场加速扩张
中国汽车厂商比亚迪已经在本土市场将德国大众挤下了销量第一的宝座。现在,这家主打电动汽车的厂商计划在德国市场占据更大份额。其他中国车企近期也纷纷加大了在欧洲市场耕耘的力度。
德语媒体:中国是否会摧毁德国工业?
《商报》担忧,中国凭借廉价大生产优势,将会威胁到德国产业的根基,德国政界必须尽快采取行动避免去工业化。《新苏黎世报》则刊发客席评论,指出尽管专制中国屡次打击民主运动,但是人类的自由的渴求永远不会被扼杀。
大众公司获准出售在俄资产
俄罗斯官方媒体本周报道称,俄罗斯外资管控委员会已经批准了一家俄罗斯公司以1.25亿英镑价格收购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在俄资产的申请。
中国一季度汽车出口超过日本 俄罗斯成为最大海外市场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出口汽车107万辆,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量最高的国家。按汽车商品出口金额排名,俄罗斯成为中国出口汽车最大的海外市场。
马克龙吸引外资成功 台、中电池厂落户法国
台湾和中国的两家汽车电池厂商将在法国敦刻尔克投资,这是马克龙旨在吸引外资的"选择法国"年度峰会最大的两笔投资。此外,特斯拉总裁马斯克将在爱丽舍宫成为座上宾。
中国对欧投资规模减小 “绿地投资”占比激增
同2021年相比,中国去年在欧投资减少了22%。但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欧洲电池行业的投资却在急剧增高。
大众股东大会: 高管被扔蛋糕 被批赚“不义之财”
在5月10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大众汽车监事会主席、保时捷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珀奇(Hans Dieter Pötsch)被抗议者扔蛋糕。抗议者举着“大众=强迫劳动”的标语、甚至在赤裸的上身写着“Dirty Money”来指责这家车企。
今年三月德国工业产量下滑 全年经济形势仍不乐观
尽管减产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但减幅之大还是超过了经济学家的预期。这也使德国经济复苏的期望被蒙上了阴影。
德语媒体:"非官方使命"--中国"海外警察站"
《南德意志报》报道称,数月来,德国政府要求中国关闭其"海外警察站"。中方否认相关机构是“警察站”。《法兰克福汇报》报道称,大众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
德语媒体:禁止斋戒、拆除巴扎-维吾尔人受压迫持续
《新苏黎世报》关注中国维吾尔人在斋月期间继续被禁止斋戒。德国电视一台关注德国车商虽业绩良好,但因中国市场的竞争而喜忧参半。
上海已成电动之城
上海,这个刚刚举行了大型车展的城市,卖出的大部分汽车都是电动车。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正在改变整个汽车产业。
蔚来CEO: 与其“卷”价格不如“卷”价值
上海车展期间,蔚来汽车NIO创始人李斌接受德国之声专访,谈到中国汽车行业现况、NIO的未来规划,以及在国际形势变化下,如何建立外国消费者的信任。
宝马mini上海车展落入“冰激淋门”惨遭“翻车”
据网民爆料,近日上海车展上宝马mini展台的工作人员在发放免费冰激淋时疑似区别对待中外访客。这一事件在新浪微博上曝光后,大量网民纷纷表示愤怒和不满。MINI中国通过其官方账号对此事表达歉意,声称“管理不细致和工作人员失职”。
特斯拉财报低于预期 马斯克:先拼销量后谈利润
特斯拉周三公布的季度财报数据低于外界预期,马斯克再度提及了去年底由特斯拉掀起的电动车价格战,他表示,在经济疲软的情况下,特斯拉将优先考虑销售增长而非利润。
德语媒体:欧洲要争当“第三极”?别想了!
马克龙结束访华已经多日,但是围绕他有关“欧洲战略自主”言论的争议还在继续。《时代周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指出,成为除了美国和中国之外的“第三极”这个目标对于欧洲来说不仅不值得争取,而且还具有危险性。
欧洲抢占中国车市 上海车展看点有哪些?
为期10天的上海车展18日登场,成为电动车的主场,但特斯拉却意外缺席;此外,欧洲车厂抢占中国市场,宝马高层称中国就像家一样。
德国电动车在中国市场步履蹒跚
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是全球各大厂商的必争之地,他们纷纷开启了价格战。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德国车企的境遇相当不妙。
德国对华经济依赖持续加深 问题出在哪?
德国和中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一直以来相当热络,但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德国政府开始思考:如何降低对单一国家,特别是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然而,目前德国对中国的依赖仍然只增不减,到底问题出在哪?
价格战奏效?特斯拉季度交付量创纪录
特斯拉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其汽车交付量创下纪录。不过,与上季度相比增幅不大。特斯拉今年大幅降价并引发行业激烈竞争。
匈牙利民众抗议中国电池工厂
中国电池厂商宁德时代正在匈牙利德布雷森建设一座生产基地,当地政府希望能够借此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但是,担心环境污染的民众连日来对这座电池工厂发起了抗议。
西方品牌撤走之后,俄罗斯人爱上了中国汽车吗?
西方汽车制造商撤离俄罗斯市场之后,中国品牌销量大增。但是俄罗斯消费者和经销商都认为中国汽车的质量不够好,价格也不低。
中国车市燃起价格战 德国车商面临“大风险”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中国汽车市场掀起汹涌价格战的新闻层出不穷。在这股降价大潮中,德国车商显然也不能幸免。德国知名汽车专家杜登霍夫告诉DW,这对于德国汽车品牌而言是一个大风险。
宁德时代电池市占全球第一 习近平:亦喜亦忧
中国车用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称宁德时代在全球动力电池的份额已经是连续6年全球第一,习近平对此表示亦喜亦忧,并且提到:在人家对我们零和博弈情况下,还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没有她就没有汽车: 奔驰创始人妻子贝尔塔
她是贝尔塔·本茨,奔驰汽车创始人卡尔·本茨的妻子。她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汽车长途旅行的人。没有她就不会有现在的汽车。
德语媒体:已经依赖中国的产业应该怎么办?
《商报》关注了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中国议题上的矛盾立场,注意到这些企业在加大投资中国的同时,也在扩大对替代市场的投入。《北巴伐利亚信使报》则担心,欧洲太阳能发电高度依赖中国制造,将让欧洲能源继续依赖专制国家。
大众中国总裁称新疆厂无强迫劳动 维族学者:说法有问题
大众汽车(中国)总裁贝瑞德亲赴新疆工厂参观后表示,没有发现任何侵犯人权的迹象。维族研究员Yalkun Uluyol对德国之声表示,贝瑞德光凭与工厂人员交谈就得出不存在强迫劳动的结论,这种说法“有问题”。
德国汽车的质量下滑?
德国汽车过去一直以高质量及高性能著称。但如今的德国汽车质量,是否已不符合过去的辉煌声誉?
大众中国CEO:新疆工厂没有"人权侵犯"的迹象
对大众汽车而言,中国西部新疆地区的人权问题是一个敏感话题。许多人要求该集团重新考虑在新疆地区设厂的问题。董事会成员亲自到厂参观。结果如何?
德语媒体:对中国经济不该高兴太早
《南德意志报》评论写道,尽管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但中国经济仍存在许多难题,现在乐观还为时过早。 《商报》提到两家德国汽车部件制造商的经营策略,不仅将中国的重要性列入考虑,也为可能发生的风险做了准备。
中国手机汽车填补俄罗斯市场空白
为制裁俄罗斯发动侵略乌克兰战争,许多西方企业撤离俄国,它们留下的空挡很快被中国产品填补,在手机和汽车领域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中国电动车大军压境 德国怕了没?
2022年中国电动车制造商开始对欧洲市场发起冲击。中国制造的电动车是否很快便会打垮欧洲同行,甚至挑战行业翘楚特斯拉? DW德国之声尝试给出答案。
专访:“发展电动汽车的最大问题不是原材料”
锂、钴、稀土等资源都很丰富,那究竟是哪些问题制约着电动车行业的发展?德国生态研究所的专家布赫特(Matthias Buchert)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发展电动车所遇到的最大瓶颈是汽车行业如何快速转型。
福特欧洲宣布裁员近四千人计划
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计划今后三年内在欧洲裁员3800人,其中包括2300个德国境内集中在科隆和亚琛的工作岗位。
德国萨尔州: 不会阻止比亚迪收购福特工厂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正在进军欧洲市场,而德国舆论正在讨论如何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萨尔州州长雷林格尔近日表示,不会阻止比亚迪作为位于该州福特工厂的潜在收购者。
绿色产业补贴争议:德法经济部长称访美取得进展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和他的法国同行勒梅尔认为此趟华盛顿之行关于《降低通货膨胀法》的磋商有“实质性进展”,但美方的表态却保守得多。
不忧欧中关系 中国电池厂商正式在德国量产
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的首家海外工厂1月26日于德国安施塔特正式进入量产阶段。按计划,该工厂将为多家欧洲车企的电动车型供货。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宁德时代欧洲区总裁强调,围绕中国依赖性的忧虑只是暂时现象。
前一页面
第8 页,共39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