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里“民工好声音”
2013年9月9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举办卡拉ok之夜不需要太多的装备,一个功放器上面叠着一个喇叭,再加上两台笔记本电脑:一个用来播放伴奏,另一台屏幕对着观众,让他们可以跟着上面显示的歌词演唱。
一名刚刚唱完的女士对记者表示:"我职业就是唱歌的,在外面露天唱歌我感觉很舒服,我在这里练练嗓子。"
白天打工,晚上唱歌
在上海襄阳公园里,每晚都有这样的卡拉ok活动,参与者几乎全部是来自农村地区的民工。白天,他们在建筑工地或者饭馆里打工,也有人是做家政服务的,而每当夜晚降临,他们就聚在这里唱歌。所有人都可以参加,就算是没有什么唱歌天赋的人也能拿上麦克风高歌一曲。
传统民歌、流行金曲、革命歌曲,在王菊英(音)的笔记本电脑上应有尽有。60岁的她来自中国东北,介于俄罗斯和朝鲜之间的边境地带。
"我原来是音乐老师,退休了,跑到上海来赚钱。白天上班,晚上我就组织这里的活动。一开始我把歌词都打印在歌本上,现在我有电脑点歌的软件,这些都是我自己弄的,曲子和歌词都是网上下载的。"
草根歌手也有粉丝
在这里唱两首歌的价钱大约是5元人民币,而"包月"则是50块钱左右,随便唱多少首都行。
"都是到公园里来玩的,看到了就留下来唱了。我就收一点点钱,还得交电费,这些设备也都是自己买的。"
卡拉ok之夜渐入高潮,董明扬(音)拿起了麦克风。在襄阳公园的卡拉ok圈子里,嗓音独特的他是个名人。
"有时候我会唱女歌手的歌曲,偶然的机会下我发现自己蛮擅长这个,蛮开心,主要是娱乐……来这里玩的打工的都是我的粉丝,我们都爱唱歌,从小就喜欢。现在我们岁数大了,白天来这里打工,晚上来这里放松一下。"
夜晚的公园周边热闹非凡,汽车来来往往,爱购物的上海人带着大包小包满载而归,旅游者徘徊在大街小巷。而公园里的"民工好声音"则会一直持续到深夜。董明扬说道:
"自己喜欢嘛,这就是一种爱好,唱歌让我们生活更美好,我们也需要一些文化娱乐,我们开心了,大家也开心了。"
作者:ARD 编译:石涛
责编: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