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导人,不无争议的政治家,对当今中国政治、社会仍有深远影响。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与毛比肩 “习思想”入党章
毛泽东缔造了共产党一党专制下的中国,邓小平为中国带来了经济的发展,而习近平则推出了旨在使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中国梦”。中共十九大的闭幕宣示着习近平“新时代”的开始。
德语媒体:当"梦想"让人惧怕
中共最重要的会议十九大仍在进行中,会议中释放哪些信号?习近平对党内哪些事物的优先事项进行重组?《南德意志报》和《法兰克福汇报》试图找到答案。
十九大"剧本"重头戏 习思想入党章难猜结局
独立学者吴强认为十九大这两天一直按照"剧本"进行。那么,剧中重头戏"习思想列入党章"会不会按部就班的上演?三名政治局常委近日的表现似乎透露出习思想入党章的信号。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习近平三个字是否也会加到党章,尚难定论。
专访:习近平要当21世纪的毛泽东
在中共十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作了长达3个小时的会议报告,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作了全面的规划展望。香港资深中国时政评论员林和立就此接受了德国之声专访。
中国"红村"成热门观光景点
河南中部一个并不起眼的小村每年却能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南街村被视作中国最后一个毛式主义村落,踏入这个"红色村庄",仿佛进入时光隧道,回到了几十年前的中国。
"德国007"逃税罪名成立 被判缓刑两年
他的人生故事听起来就像一部谍战小说,有人称他是德国的"邦德"。但有一点不同的是:邦德从来没有涉嫌逃税,而他却因为这一罪名而被判刑。
军方十九大代表:第一自己人,其次是干将
中共十九大召开前夕,《解放军报》本周三公布了出席十九大的解放军和武警代表名单,其中解放军代表253名,武警部队代表50名。引人注目的是,被传“出事”的两位中央军委委员——房峰辉和张阳以及毛泽东嫡孙、少将毛新宇都没有出现在代表名单上。
冯客:中国人民从什么解放?
有一则笑话这样说:马克思主义者可以告诉你未来,但无法预知过去。对荷兰历史学家冯客(Frank Dikötter)来说,这句话用在描述中国也很贴切,因为在一党专制底下,官方的历史论述只是为了维护统治的正当性。
北京:承认一中才能重返世卫大会
因未获世界卫生大会的邀请,今年台湾无法以观察员身份出席该会议。中国卫生部长级官员在日内瓦放话,只要不承认"一中"原则,台湾就无法参与世界卫生大会。
德语媒体:小小朝鲜半岛 大国较量舞台
周五的德语报刊,纷纷将目光投向暗流涌动的朝鲜半岛,指出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半岛危机中的真正主角从来不是朝鲜或是韩国,而是外来的大国势力。
全球新闻自由恶化 中国排名倒数第五
“记者无疆界”公布的全球新闻自由度排名报告称,俄罗斯、中国和墨西哥等国家均拥有大规模“宣传艺术家军”,导控网上讨论。美国、波兰及英国政界人士公开表达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蔑视。新闻自由在德国也受到压力
德语媒体:西边不亮东边亮?
周二的德语报刊,继续关注上海车展所昭示的电动汽车新潮流。此外,《世界报》一则书评言辞激烈地抨击了一位德国知名汉学家最新出版的毛泽东传记。
十年来首获入境 梁国雄赴内地考察
绰号“长毛”的社民连议员梁国雄参加香港立法会考察团,持一次性回乡证入境内地。据悉边防人员曾一度要求他摘掉胸前佩戴的黄丝带,但在他坚持之下未加阻挠,予以放行。
毛泽东画像拍出千万美元高价
本周日,一幅由著名艺术家安迪·沃荷于1973年创作的毛泽东画像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拍出了1270万美元的高价。拍卖行称,原先对这幅画的估价还要更高。
讽刺资本主义?“共产巨头”齐聚香港
金融危机、恐怖袭击、民粹主义,西方世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少人再次开始思考:资本主义究竟是不是无可替代的选项?恰逢此时,共产世界的一些重要人物在一次艺术展上进行了一次特殊的“会晤”。
像毛、像邓、又像习
“中国出了个习大大,多大的老虎也敢打……”几年前中国流行的这首歌让不少人将习近平与毛泽东时代的个人崇拜联系在一起。不过,“习近平模式”究竟更类似于“毛泽东模式”还是“邓小平模式”,不同的专家看法不同。
长平观察:习近平@特朗普-纵君虐我千百遍
英美学者将特朗普与毛泽东进行比较。时评人长平认为,这未免舍近求远,比较特朗普和习近平更有意义。
专访:毛泽东的继承人是特朗普?
英国学者布朗在《外交家》杂志发文称,“毛泽东思想精髓的继承人不在北京,而在华盛顿”,特朗普才是真正的毛派。针对这个观点,德国之声对布朗进行了采访。
“辱骂毛主席” 河北一副局长被免职
石家庄市文广新局官微发文,该局原副局长左春和因微博“发表错误言论、严重违法政治纪律”被免职。左派网站指责左春和“网络上诋毁辱骂毛泽东主席”。
中国民族主义势强?
学者邓相超因为转发批毛言论而被停职处分,声援他的作家鲁扬遭到“毛粉”殴打、电视台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美媒分析,近来一系列事件令人担心,民粹势力在中国不断壮大,言论自由空间收缩。
长平观察:“毛粉”的力量有多强大?
学者邓相超因为批评毛泽东而受惩罚。时评人长平认为,“毛粉”赢得的所谓“胜利”,不过是又一次充任了当局的打手而已。
完美独裁者的诞生:2016年中国政局回顾
当世界人民听到特朗普在竞选演说时各种出位言论伴随着“要让美国更伟大”,大概很难想象他最终当选美国下任总统,一定没有想到中国也在静悄悄地诞生着一位政治强人。
德语媒体:自行车与红宝书
《法兰克福汇报》周六发文,关注了自行车在中国的“新生”;《南德意志报》则聚焦《毛主席语录》,讲述了毛泽东是如何影响着中国的过往与当今。
“洗脑之书” — “红宝书”问世50周年
这本“小红书”在全世界的发行量仅次于《圣经》。50年前,“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语录》开始了胜利进军。今天,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又接上了这一“红色”传统。
《炎黄春秋》沦陷是对人心的最后一击
《炎黄春秋》和共识网的先后沦陷,引起人们对于中国言论自由状况继续恶化的担忧。笑蜀为德国之声撰写评论指出,温和改革派就此彻底溃败,极左派已经控制了中国言论界。
小剧院迎来大人物 - 粤剧毛泽东
由香港著名风水大师李居明编撰、号称“粤剧新浪潮”崭新史诗式粤剧《毛泽东》, 把一向较为冷清的北角新光戏院变得热闹非常。《毛泽东》除了演绎年青至建国时毛泽东生平事迹, 还掀开起了一场社会舆论的风波。
小剧院迎来大人物 - 粤剧毛泽东
为毛泽东画肖像的男人
每年,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画像的更换工作都在9月底的夜间进行。一些身穿工作服的男子利用大型吊车更换在中国算得上是最为重要的画像。
闲话德国:带女儿参观毛主席纪念堂
专栏作者张丹红酷爱历史。这使她的女儿们颇为苦恼和无奈,因为每一次休假都要跟着妈妈上历史课,这次在中国也不例外。
专访:毛泽东的影响与地位
即便在毛泽东逝世40年后,中国共产党仍然需要他来肯定并维护自身的合法性。德国之声记者就毛泽东的历史和现今地位采访了德国汉学家文浩(Felix Wemheuer)。
如何纪念毛泽东?
本周五是毛泽东逝世40周年纪念日。接近北京高层的人士透露,有关纪念活动可能规格较低,至少在北京如此。而中国的毛派们仍致力于捍卫毛泽东的地位。
悉尼取消纪念毛泽东音乐会
澳大利亚最大城市悉尼市表示,出于安全考虑,将取消一场毛泽东逝世周年纪念音乐会。之前,澳大利亚华人和包括澳大利亚民主中国阵线在内的一些组织联名请愿,呼吁悉尼和墨尔本取消该活动。
“纪念毛泽东逝世”活动在澳华人社会持续发酵
近来,在澳大利亚,两场关于纪念毛泽东逝世40周年的音乐会正在悉尼和墨尔本的华人社区中引发了不小的“地震”,也使得澳大利亚主流媒体纷纷报道这个倍感争议的辩论话题。
德语媒体:杭州的G20和澳大利亚的“毛粉儿”
杭州G20峰会召开之际,德语媒体似乎已经了解到了峰会宣言的草案内容,并就此报道了德国政界在峰会前期的态度。另外,澳大利亚华人对歌颂毛泽东的“红歌会”态度截然不同,也成为德语媒体关注的对象。
“林中人”红毛猩猩
8月19日是“世界红毛猩猩日”。红毛猩猩多生活在印尼苏门答腊岛,其在印尼语中的原意是“森林中的人”。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近亲”。
专访:历史总是在循环上演
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首次站在天安门城楼接见红卫兵。一直到当年11月,毛泽东曾先后8次接见红卫兵,人数超过1100万。红卫兵在文革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且这一现象对之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中国政治和历史学者章立凡就此
德语媒体:“堪比毛时代”
周五的德语报刊,依旧持续关注周世锋等人权律师、维权人士被中国当局判刑的消息。此外,还有一些媒体则展望了即将在9月举行的香港立法会改选。
“长毛”涉嫌公职人员行为失当遭港廉署起诉
本周四,香港廉政公署对泛民主派立法会议员梁国雄提出普通法下的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的指控。梁国雄在立法会回应称,指“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佩戴党徽运动"钩起毛像章的记忆?
为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中共新一轮"红色旋风"已从江苏、广东、四川等地的基层党委,延伸至中国权力最高地。数月来,多地党政机关相继发出党员"佩戴党徽运动"引网民吐槽。
美学者剖析“五毛党”运作方式
一个美国研究团队首次对中国当局利用社交媒体攻势来控制网络言论的内部运作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宣传审查机构对舆论的控制手段不止是删除和对骂,还有转移关注点、适当允许宣泄等等。
德语媒体:"中国的命运转折"
《新德意志报》5月16日发表一篇署名文章,回顾文革50年。该文篇幅虽小,但多少反映出西方国家现今对"文革事件"的看法。
德语媒体:历史的重现与明日科技
文革五十周年纪念之际,《新苏黎世报》分析了习近平上任以来全面的监控、媒体的工具化以及决策权力的集中,认为与发动文革的毛泽东有惊人相似。
评论:当西方几乎变成红色
如果考虑到受害者人数之多,人们就会意识到,“文化大革命”这一说法是非常避重就轻的。而德国之声主编Alexander Kudascheff认为,毛的所做所为也在西方世界的左派阵营中也引发一波狂热幻想。
专访: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与西方的新左派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是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摧残,但在50年前,文革在西方也有很多热衷的追随者。德国汉学家文浩(Felix Wemheuer)介绍了其原委。
德语媒体:昔日灾难 今日沉默
中国文革五十周年纪念之际,德语媒体关注了中共今天对于文革的集体沉默,回顾了十年浩劫给中国造成的破坏,还探讨了毛泽东思想对西方左派思潮的影响。
文革五十年 - 充满煽动力的毛语言
五十年前,毛泽东为了巩固权力而发起了文化大革命。毛以充满暴力色彩的语言挑起民众、尤其年轻人,反对那些所谓的敌人。
一位德国“老68”如是说
毛泽东在中国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呼声,也被柏林积极活跃的左派大学生听到了,戈特弗里德·施密特便是其中之一。今天,他对许多东西持批评态度,但对有些东西依然坚信不疑。
专访:红卫兵——破坏秩序还是挑战权威?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青年一代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既是“红卫兵”的主要构成力量,对文革灾难负有重要责任;同时在文化教育受到严重破坏的十年中,他们也是受害者。德国之声采访了北京大学教授、文革研究学者印红标。
德语媒体:权力欲与大清洗
《明镜周刊》刊文说,世界需要一个具有远见的中国,而不是一个充满权力欲的偏执政权;《南德意志报》则称,当今中国一切上纲上线,开放政策行将就木。
泰迪熊的身世
泰迪熊为何叫泰迪,她同德国又有怎样的渊源呢?
前一页面
第4 页,共13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