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导人,不无争议的政治家,对当今中国政治、社会仍有深远影响。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China Feiern
在马上到来的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60花甲。这个国家也的确有一些值得庆祝的理由: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和贸易国;中国同邻国保持和平友谊而不是刀光相见;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声望和影响力。在北京举行的庆祝活动当然又将是一幅盛大场景。德国之声记者冯海音发表评论认为,中国在庆贺"十一"一切绚丽繁华背景之后却少了敢于对自我历史进行批评的勇气。
230909 China Wahrnehmung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持续了数十年的内战从此结束。此后中国逐渐返回国际舞台,西方和德国也开始寻找一条同中国保持正常关系的道路。德国之声记者Mathias Böllinger从德国人的角度出发,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去60年走过的道路。
040509 Nepal Krise
Regierungskrise in Nepal - Machtkampf zwischen Militär und Ex-Rebellen
160409 Indien Wahlen Gewalt
本周四,印度开始议会选举投票。当天发生的一系列暴力事件为此次大选蒙上阴影。作案人是印度的毛主义叛军。
chi1703 Nepal Lage
Nepal: ein Jahr nach der Wahl
德宪保局坚持监控左派党-称该党与中国“极端组织”有联系
人大教授毛寿龙谈2009年中国群体事件可能的引发原因
近期,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下属时政类新闻期刊《瞭望新闻周刊》发表题为“2009各类社会矛盾将碰头叠加”的文章。文章指出,2009年,中国“社会风险因素增多,矛盾碰头叠加,治安形势严峻复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任务繁重艰巨”。此前有学者分析认为,中国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就业岗位受到直接影响,农民工和大学生择业就业问题凸现,将成为2009年社会不稳定元素。人大行政管理学系教授毛寿龙认为,2009年中国社会群体性事件仍会以利益冲突为主要起因。
chi0801 int mao huxingdou
今天(1月8日)是周恩来逝世33周年纪念日。除了几篇回忆和评论文章之外,中国媒体对此并没有给予太大的关注。这与中国国内近年来兴起的"毛泽东热"形成了巨大反差。而就在1月5日,中国左翼网站乌有之乡发出了将"纪念毛泽东活动"日常化的倡议。德国之声记者石涛就此对胡星斗教授进行了电话采访。
北京理工大学胡星斗教授谈“毛泽东热”
1月8日是周恩来逝世33周年纪念日。除了几篇回忆和评论文章之外,中国媒体并没有给予太大的关注。这与中国近年来兴起的“毛泽东热”形成巨大反差。就在1月5日,中国左翼网站乌有之乡发出将“纪念毛泽东活动”日常化倡议,内容包括佩戴毛泽东像章,用“毛主席万岁”口号彼此问候,呼吁集资修建毛泽东像,以及向刊登批评毛泽东内容的媒体施加压力等等。这份倡议刊登之后引起了网民巨大反响,支持者并不在少数。中国社会问题专家胡星斗教授认为这是近乎于“邪教”的活动。
毛泽东语录在中国又不胫而走
德国“商报”谈了全球经济危机给中国带来的社会问题。“法兰克福评论报”指出,毛泽东语录“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不能那样雅致”在中国又不胫而走。德国之声记者摘译如下。
司徒雷登回中国
在毛泽东笔下美国人司徒雷登是一个美国文化帝国主义忠实地守护者,在中国民众眼中他是一个能说一口流利杭州话的前美国驻华大使,而司徒雷登评价自己则是一个更甚于美国人的中国人。本周二,在司徒雷登逝世46年之后,他的骨灰在其生前好友的陪伴下被安葬在杭州。
重庆医大竖毛泽东雕像遭谴责
据中国媒体报道,重庆医科大学内最近树立起了一座全国最高最大的毛泽东塑像。该塑像连底座高达37.4米,重46吨,耗资约人民币500万元。这座最大毛泽东塑像建成之后就引起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对"伟人"的纪念方式,而有人则批评这是个人崇拜的回潮。而重庆医大对此的解释是"大学校园建设毛主席塑像是几十年来各大高校的文化传统"。针对这一事件,德国之声记者石涛采访了北京自由学者刘晓波。
作家刘晓波谈重庆医大新建巨型毛泽东塑像
作家刘晓波谈重庆医大新建巨型毛泽东塑像
台湾在德累斯顿:麦当娜遭遇毛泽东
Größtes Mao-Standbild Chinas errichtet
寻找偶像的中国年轻人
中国现在的年轻人追星的狂热和“换星”的频率让上一代人摸不着头脑,但只有一个“明星”在中国是超越代沟的-毛泽东。“蹦迪”的一代的中国年轻一代与跳“忠字舞”的上一代以自己的想象或者回忆为当“毛粉”寻找着理由。
Maos Privatflieger muss für mehr Kundenparkplätze weichen
9月17日读者来信(下)
读者谈论话题《尼泊尔毛派总理谈印度与中国》《一个中国农民工的采矿生涯》等
Nepal's Maoist PM says needs China, but India crucial
尼泊尔毛派总理普拉昌达周一访问印度时说,尼泊尔需要同中国这一邻国发展关系,但是与印度的悠久历史关系仍然很重要。
9月10日读者来信(中)
讨论话题《30年后评毛泽东:往事怎能如烟》、《欧洲对中国“经济民族主义”表示担忧》等等
知名媒体人谈毛泽东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后,中国新华社同日播发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其中写道 “中国人民的一切胜利,都是毛主席领导下取得的,都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将永远照耀着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 32年过去了,人们希望通过纪念毛泽东表达什么样的诉求,毛泽东的地位在中国人心目中有些什么样的变化?德国之声记者采访了知名媒体人凌沧州。
9月5日读者来信(上)
讨论话题《大跃进五十周年:奥地利专家溯源探流》《30年后评毛泽东:往事怎能如烟》等
9月5日读者来信(中)
讨论话题《张戎“一块块拆卸毛泽东神话”》《从德国之声看北京残奥会》等
9月1日读者来信(中)
讨论话题《华国锋淡出人生:毛时代在休止符中消声》《鲍彤访谈录》等
华国锋淡出人生:毛时代在休止符中消声
“毛时代在休止符中消声”这话是中国官方媒体说的。这话有些个嚼头。怎么个消声,接下来是什么时代,并非这几天讨论的话题。8月20日,中共前领导人华国锋去世。8月31日,两个时代的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联袂与他告别。在此,德国之声仅将中国官方、民间媒体和网民,以及德语媒体的报导和反应摘编如下。
天安门广场感受领袖余威
天安门广场上的队伍轻快地向前移动,没有人站着不动——对于大多数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的中国人来说,只要隔着水晶棺瞻仰一下他老人家的遗体,人生的一个很大的愿望就得到了满足。
8月15日读者来信中
“流亡藏人所提要求尚无法成为解决方案”,“北京:抗议场地空空如也,申请抗议后果自负”, “毛泽东的子孙们已不再是红孩子”等文章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德国之声欢迎大家来信探讨。
neue Generation Chinas
2008,中国的奥运年。也许,中国社会自此走向一个新的时代。但是无论如何中国的年轻一代已经走进新时代。他们以令西方人感到惊讶的观念和方式追求着自由。对中国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一族来说,自由意味着“性开放”、“言论自由”、“新闻自由”。但是政治自由或者民主的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还为时过早,西藏独立干脆连提也不用提。德国时代周报驻华记者花久志认识了几位中国的大学生,试图将这一代年轻人看个究竟。
毛泽东属于“敏感话题”被撤出画展
毛泽东“百花齐放”德国百年博物馆
上周日,有着百年历史的莱茵州Gutsav-Lübcke州立博物馆迎来了首位中国艺术家和他的作品—“毛泽东与百花齐放”。与往日带有政治波普的艺术作品不同,中国艺术家任戎通过其作品开启了让世界了解中国政治改革之路的另一扇窗。
地震中卧龙唯一遇难大熊猫毛毛下葬
抗灾体现了透明度和效益
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消息震撼了德国。不少德国报刊赞扬中国政府在灾害发生后及时发布消息和全力组织救灾。日报写道:
尼泊尔选举毛派领先
尼泊尔的制宪会议选举爆出冷门。该国昔日毛派叛军在选举中明显获胜,有可能成为制宪会议中最强大的政党。
H. Schmidt: Wir sehen China ganz falsch (IV-ZF)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日前接受德国“西德意志日报”访谈时说,西方经常错看了中国。年近90高龄的施密特访问中国前后一共15次,最后一次是2005年。他认为,不可以用西方的尺度来衡量中国,这是因为中国文化固有的特殊性,中国的社会变革将遵循自己的道路。
Nepal vor den Wahlen - die Maoisten
尼泊尔本周四将选出制宪会议。这不仅是该国十几年来首次举行制宪会议选举,也标志着尼泊尔民族和解进程取得了胜利。目前在尼泊尔驻扎着大约1000名外国选举观察员,当地局势紧张,本周一,该国南部才发生了一起炸弹袭击,造成多人受伤。但尽管如此,尼泊尔人在政治上已经开始觉醒。下面是德国之声记者发自加德满都的报导。
IV mit Autorin von "Wenn Mao das wüßte..."
许多到中国去学习工作的外国人都有抓起笔,记录这个瞬息万变的庞大国度的冲动。用"China"这样的关键词在全世界最大的网络书店Amazon上查找,就可以找到成千上万种各种语言的外国人看中国的印刷出版物。德国南德意志报经济版驻华记者吴亚尼,花了6年的时间将他在中国撰写的人物采访集结成书,并于今年2月底以《如果毛主席知道》为书名出版发行。他在书中描述了来自中国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幅当今中国社会的众生相。
Das Verhältnis zwischen Mao und heutigem China : IV mit Dr. Wemheuer
正值2008年中国两会召开期间,柏林办了一个关于毛主义与中国的研讨会。主讲人、维也纳大学文浩博士(Dr. Wemheuer)就此向德国之声谈了他对一系列问题的看法:毛泽东的社会理想为何失败?毛主义与今日中国是怎么一种关系?毛泽东和中国与传统及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究竟如何?今日中国有真正的共产党人吗?文浩先生的一些观点也许对中国未来的政治改革和当前的两会也不无参考意义,比如中国是否能让农民和农民工建立自己的协会的问题。
左派党:一个幽灵在欧洲游荡
左派势力在整个欧洲壮大起来了,他们的背景经常是前共产党,或至少有一部分是。德国所有政党都不愿与左派党合作。然而在欧洲一些国家,左派党入阁已是事实。虽然这样的合作并不成功。德国之声记者综述如下。
采访录:左派党立足西部政党地图重新规划
2008年头两个州选在1月27日举行。左派党双双进入德国西部的州议会意味着什么呢?强烈支持科赫的默克尔是否也“破产”了呢?两个州选对今后德国的其它州选和联邦选举将有何影响?德国之声德语网见习记者采访了柏林奥托苏尔研究所(Otto-Suhr-Institut)的迪德里希教授(Prof. Nils Diederich)。
毛泽东和末代皇帝的稿酬
2006年底,超过60岁的中国居民人数已占人口总数的11.3%,而且这一比例在按每年3.2%的速度增长。到2050年,预计中国四分之一人口为60岁以上的老人。南德意志报注意到,中国社会老龄化再次引发了对独生子女政策的争议。世界报则关注了一下毛泽东的巨大稿酬。
中国社会老龄化阻碍发展
2006年底,超过60岁的中国居民人数已占人口总数的11.3%,而且这一比例在按每年3.2%的速度增长。到2050年,预计中国四分之一人口为60岁以上的老人。南德意志报注意到,中国社会老龄化再次引发了对独生子女政策的争议:
北京公园流行合唱红色经典
近几年,北京新兴起一项群众性集会活动。许多市民一到星期天就自发地聚集在大大小小的公园举行群众合唱。规模有大有小,小到几个人,大到成百人上千人。合唱曲目多为前苏联歌曲和文革时期的革命歌曲。中国媒体称赞这种活动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但是合唱参与者们唱歌只是为了“找乐”吗?
达赖喇嘛引用毛泽东言论批评中共
社民党已没有了自己的特色和招牌
本月26至28日,德国社民党在汉堡召开党代会,会议期间,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制定的改革政策中的一个中心议题将得到修正,那便是年长失业者有权在更长的时间里领取失业金。
旅美华人反对派人士胡平谈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党内的地位
中国艺术家砸碎共产主义的神像
为晚年毛泽东的塑像装上乳房,脸上是孩童般傻傻的表情。即使是以艺术的名义,还是不乏对中国文化的亵渎之意。但是对于北京的这两位艺术家高氏兄弟来说,这只是开了一个玩笑。
知识分子与党的关系改善
1949年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经历了无休止的思想改造和政治打击。此后虽获平反,但1989年的“六四”事件又使他们陷入沉默。“法兰克福星期日汇报”在回顾了中国知识分子近六十年的历程后,认为中国的崛起使他们与共产党之间冻结的关系开始融化:
左右夹击中求生存的社民党
德国政治学家托马斯.迈尔教授在接受德国之声中文网采访时认为,社会民主党目前处境困难,受到左翼党和保守的基民盟的双重夹击,在这样一个“三明治”中,社民党到现在还没能成功地积极捍卫自己的立场。迈尔教授还介绍了新的社民党纲领中将提出的“防范性社会国家”概念到底是什么意思。
陷入危机的德国政党
党员老龄化,党员人数锐减,“铁杆”选民大幅流失...... 德国的政党正在陷入空前的困难。有人甚至说,德国的政党国家体制陷入了一场危机。德国的政党到底怎么了?
德国左派党,西行路漫漫
德国左派党的根据地主要是在德国东部,他们希望能赢得德国西部选民中的“穷苦百姓”。至少现在看来,他们“宁要主义真”,也不愿意为了联合执政而放弃自己的主张。
前一页面
第11 页,共13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