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欧盟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有重要政治、经济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截止2014年共有28个成员国。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德国副外长:气候保护不能没有中国
德国外交部负责欧洲事务的副部长罗特(Michael Roth,社民党)在接受德国之声电视台专访时谈到欧盟有待提升的“可见度”以及德国与中国的关系。
欧盟杠上土耳其 双边分歧扩大
从土耳其的人权状况到圣索菲亚大教堂从博物馆改建成清真寺等几个问题都导致欧盟与土耳其之间的紧张关系升级。欧盟外长博雷尔这次威胁要对土耳其采取实际行动,
欧盟协调香港对策 默克尔:持续与中国沟通
欧盟27个会员国对于香港议题的反应不同,现在欧盟将提出一个统一的回应,个别会员国也能另外提出相应措施。德国总理默克尔及其领导下的政府对于香港议题谨慎表态。
德国总统:无视国际法 中国会面临严重后果
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7月12日对德国电视二台表示,中国新颁布的香港国安法有悖国际法准则,将使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受到持续性影响。
“非法”难民遭“非法”阻挡?
在希腊和土耳其的边境,许多寻求进入欧盟的难民都表示遭到了暴力对待,被强行阻挡回了土耳其。批评人士指出,这种阻挡行为侵犯了难民的人权。
欧盟 "全球监控"地图聚焦疫情期间各国人权自由
欧盟委员会本周推出网络平台"全球监控"( Global Monitor ),反映并汇总新冠疫情期间各国采取的抗疫措施对人权和基本自由构成的负面影响及不良状况。"全球监控"采用国际地图的形式,提供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
评论:大写的尴尬——默克尔的沉默
德国目前正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而德国总理默克尔没有对中国推出港区国安法提出任何尖锐的批评,她目前有其他的优先事项。德国之声评论员Jens Thurau指出,这真是桩憾事。
欧盟要求中国释放人权律师
本周三,欧盟官方就中国“709大抓捕”五周年进行了表态,要求中方立刻无条件释放五年前被捕的律师与维权人士,并且强调将继续批评中国的人权状况。
默克尔:基本权利是欧洲基石
联邦总理默克尔要求维护欧洲的基本权利。她说,言论自由、平等和宗教多元化至关重要,是德国在担任欧盟理事会主席期间关注的焦点。
欧盟经济衰退程度比预期更糟
欧盟正经历其历史上最大经济危机,--这是欧委会今年5月的预估。而根据欧委会的最新预估报告,情况还可能更糟。
德语媒体:默克尔要认清中国的现实
德国媒体注意到,在德国政界历来被认为对中国态度相对更为友好的社民党,对华政策的基调发生了转变,认为默克尔对北京过于绥靖妥协。
专访台湾驻德代表: 国际社会应该制裁中国
台湾驻德代表谢志伟在接受德国之声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港版国安法可能会产生地区性连锁反应。他强调,香港过后,台湾就将是中国的下一个目标。他表示,仅仅是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欧盟对北京发出警告是不够的,国际社会必须采取“集体行动”。
专访:“中国破坏了对一国两制的信任”
德国外交部国务秘书尼尔斯·安南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德国政府“非常关注中国对香港颁布的新法律。”中国此举破坏了他对香港人民享有自治权承诺的信任。
美国政府抢光新冠良药三月库存
英国媒体报道称,美国政府已经几乎买断生产瑞德西韦的美国制药公司吉利德公司未来3个月的全部产量。这有可能造成其它国家3个月内无药可买。瑞德西韦被看作是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药物。世卫组织表示,已开始着手调查此事。
争议重重的以色列吞并计划
从7月1日起,以色列政府可以开始实施对约旦河西岸被占领土的吞并计划。备受争议的吞并计划早已引发批评,甚至因过往纳粹历史而相当忌惮抨击以色列的德国,现在也通过了议会决议,指出吞并计划违反国际法。
“最大挑战”:德国临危受命主政欧盟
默克尔有6个月时间在欧盟内达致妥协。最优先项目是应对新冠大流行瘟疫之后果。现在便很清楚:本届轮值主席绝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届。
全球每日超过16万确诊 美洲疫情最严重
全球新冠肺炎感染人数超过1000万,死亡人数超过50万。世卫近期数据显示,有史以来最高的日新增病例数出现在6月28日,在全球新增超过18.95万例。
香港国安法生效 欧盟无从施压
从5月底至今,欧盟方面对港版国安法的表态始终停留在“谴责”、“反对”这样的口头层面,强硬声音只来自并未掌握实权的人士。专家分析指出,这是由于欧盟在对华议题上受到经贸关系的掣肘,而且欧美在这个问题上也有着不同的战略利益。
欧盟对15国开放边境 美俄不在列
随着新冠疫情的缓和,欧盟计划从7月1日起对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的公民开放边境,但继续保留对美国和其它众多第三国公民的入境限制。对中国而言,必须取消对欧盟公民的入境限制。
忧港人"从此噤声" 欧盟领导人"深表遗憾"
中国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了香港《国安法》,引发多方批评。欧盟和英国都表示将与国际伙伴磋商采取应对措施。香港民运的青年代表人物邝颂晴对德国之声表示,担心港人从此“开始自我审查”。
德国担任轮值主席 欧盟如何调整对华关系?
7月1日,德国就要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按照原有的计划,6个月的任期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构建欧盟内部统一的对华政策。而现在,新冠疫情已经导致莱比锡欧中峰会推迟,欧盟对华关系的基调也似乎变成了被动地“求稳”。
德国外长指安理会"长期自我杯葛"
人们多在关注德国从7月1日开始接棒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然而事实上,德国7月1日起也会接任另一个重要席位: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而外长马斯在此时接受媒体采访,谈到了德国有意在安理会再度作出努力,促成通过新冠疫情相关决议。
德国将出任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
7月1日,德国将出任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任期6个月。欧盟理事会是个什么样的机构,在欧盟机构又充当何种角色?
欧盟即将重开边境 哪国公民可入境?
欧盟针对新冠疫情广泛实施的入境限制将于6月底到期。欧盟目前已经就哪些国家的公民将可以重新入境达成一致。在拟定允许入境的名单时,一个国家的新感染病例数字、防疫措施都是欧盟考量的重点。
默克尔受访提及“对香港未来的忧虑”
德国即将接任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之际,总理默克尔接受媒体采访,其中也提及对华政策。默克尔表示,欧洲应有反映出利益和价值观的共同对华立场。
Wirecard被控高管奔中国 欧盟金融监管机构介入
德国网络支付技术服务商Wirecard因财务造假丑闻陷入困境,股价跳水、公司申请破产、董事长被拘押。欧盟金融监管机构将介入调查。而该公司一名核心高管可能逃往中国。
蓬佩奥:美欧将开展对话以共同抵御中国
“不是美国在对抗中国,而是世界在对抗中国”,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日前明确表示,要和欧盟联合起来,共同抵御中国的威胁。他透露,美欧双方将成立一个对话平台,讨论有关中国的议题,并且将在近期亲自赴欧参与。
德语媒体:北京遇到了难题
《每日镜报》赞扬了欧盟开始对中国采取更为强硬的姿态,认为欧盟早该如此。《商报》则指出,北京试图为华为撑腰,恰恰会让人觉得华为不过是“假私企、真国企”。
欧盟与中国:既是对手也是伙伴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欧美关系不断降温,而与此同时,欧盟同中国的关系则显得愈加重要。然而,北京政权毕竟是一个制度性竞争对手,如何同北京专制政权打交道,对欧盟来说,一直是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那么,在对华关系问题上,德国又可以扮演什么角色呢?
德语媒体:欧洲经济繁荣与中国专制不可分割?
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果的欧中峰会,依然吸引了德语报刊的高度关注。《德国编辑部网络》认为,欧洲必须找到批评中国专制的正确方式。《商报》则问道:德国社会究竟愿不愿意为了价值观而放弃部分的经济富足?
欧中视频峰会成果寥寥 触及香港议题
据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透露,周一的欧中领导人“远程峰会”上,双方既谈了经贸话题,也“非常直接地”谈及了香港问题。她表示,欧中投资协议的谈判进度落后于原定计划。中国总理李克强则在峰会上强调,中欧双方“合作远大于竞争”。
德语媒体:共同抗击中国
中国快速扩展全球影响力的尝试,招致了许多国家的不满和抵制。有地缘政治问题专家指出,目前引发广泛关注的中印冲突,只是全球反击中国浪潮的开端。
德语媒体:恩威并济 “驯服”中国
《新苏黎世报》刊文呼吁欧盟削减对中国的依赖性,从而更强硬地对待中国。《世界报》则刊载北约前高官的客席评论,认为北约不妨与中国建立伙伴关系,从而更智慧地“驯服”中国。
欧盟谴责种族歧视 呼吁“黑人的命很重要”
欧洲议会通过决议,谴责发生在美国及欧盟境内的种族主义及警察暴力,呼吁“黑人的命很重要”。欧盟在决议中形容弗洛伊德之死“骇人听闻”。
欧洲经济如何复苏? 效法中国大建高铁?
6月19日欧盟各国领导人召开视频峰会,其中最重要的话题就是设立至少5000亿欧元的重建基金,促进新冠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不过,在法国、德国、奥地利三国的经济学家眼中,5000亿欧元远远不够。
新疫情阴影下 欧企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中国出现的新一轮疫情会不会让刚刚成功起步的经济复苏功亏一篑?会不会再度威胁到在华外企?在华欧盟商会表示,北京的疫情应不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整体恢复。
吁欧盟对华强硬 黄之锋:尚有自由的最后证词
“港版国安法”立法在即,草案条文突然更改,入罪范围越来越阔。黄之锋在哥本哈根民主高峰会演讲时显得悲观,他呼吁国际社会、尤其是欧盟对北京施压,用实际行动跟香港人站在一起。
德语媒体:面对中国 欧盟不能再温良恭俭让
《法兰克福汇报》和《世界报》发表的评论纷纷建议德国和欧盟在中国面前强硬起来,不要贪图顺从之下可能从北京获得的经济甜头。 “虽然讲得再大声,北京也未必会听。但是嗫嗫嚅嚅一定会让北京更轻易地去惩处那些敢于公开顶撞中国的国家”。
多支付42% 德国需为欧盟预算大笔添钱
欧盟委员会希望德国能增加对欧盟预算的贡献,每年多缴纳130亿欧元。德国总理默克尔将会和其他欧盟领导人在周五进行视频会议,讨论欧盟未来几年的预算。
德语媒体:和谁决裂?美国?还是中国?
美中之间是否真的有一天会“脱钩”呢?如果这一天到来了,德国特别是德国企业能否找到万全之策?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德国到底会选择谁?德国《世界报》和《资本》杂志分别就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究。
边境开放 旅游业能否迎来春天?
6月15日开始,德国重新开放同所有邻国的边境。目前仍保留边防检查的只有德国-奥地利路段,但检查目的不是为了防止新冠病毒输入,而是为了阻止难民申请者从第三国入境。
欧盟难民庇护申请数量骤减
近几个月来,因新冠疫情欧盟关闭边界,暂停了庇护申请的登记工作,许多难民无法再申请庇护。与2月份相比,申请数量下降了86%。
欧盟在华企业:需求锐减、前景暗淡
在华欧盟企业正在多条战线作战:经济增速放缓、全球景气衰退、贸易战争——现在,又加上中国国企咄咄逼人。前景比过去任何都更堪忧。
七张图看一周大事
中国疫情是否死灰复燃?欧中关系出现了哪些新动向?中澳关系又为何恶化?花3分钟,看7张图,速览一周大事。
英国坚决不延长脱欧过渡期
英国政府明确表态不会延长脱欧过渡期,年底将彻底脱离欧洲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若双方无法在年底前就贸易协议达成一致,英国仍将面临“硬脱欧”风险。
德国延长对160国旅行警告 下周起放宽欧盟境内边管
联邦德国针对非欧洲国家的旅行警告将延长至8月31日;另一方面,自6月15日起放宽对欧洲国家的边境管制,旅行者恢复自由往返。
德语媒体:面对中国 欧洲应坚持价值观
德国联邦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对《法兰克福汇报》表示,欧洲必须坚持自由民主等价值观,否则,中国不会予以尊重;《新奥斯纳布吕克报》强调,欧盟不能仅表达对中国的担忧与顾虑,还应将自身分量作为杠杆去制衡中国。
北京:欧盟对中方的指责是假信息
欧盟委员会6月10日发布报告称,中国和俄罗斯自疫情之初就在欧盟国家进行虚假信息传播,在欧盟、邻国及全球有针对性地施加影响并开展虚假信息活动。北京反控这份报告才是假信息。
欧盟指中国曲解战略对话 揭北京散播疫情假信息
欧盟最近发现,中国从政府到媒体都没有详实呈现双方的“对话”。除了欧盟相关“对话”被部份引用来支持北京论点,欧盟官方把中国列为“制度性竞争对手”的说法更是直接被和谐。此外,欧盟除了首次直接点名中国,也说俄罗斯散播疫情假信息。
德国将解除对欧洲31国旅行禁令
发出全球旅行警告还没有多长时间,从6月15日起旅行警告就将逐步取消,至少对于欧洲而言。但是更为遥远的旅游目的地仍遥不可及。
前一页面
第31 页,共134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