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新化学品法规的环境观
2003年11月2日“小心,不要坐下。这只椅子危害您的健康!”老实说,这样的场面可能是有些扩张。但是,德国环境问题鉴定专家委员会的总秘书长海伊却认为,对化学品实行类似于烟草业那样的,也就是在烟盒上注明“吸烟有害健康”字样的标记义务,完全是可以想像的。他说:“这种做法,肯定是非常令人感兴趣的。其实,真正好的化学品检验体系所能带来的,正是这样的结果。”
而欧洲联盟的这一新法规希望达到的正是这一目的:为消费者着想,实现有效的检验。欧盟的新法规方案要求工业界检验登记大约3万种已经广泛使用的化学品的危害性。这个新法规可能将给欧盟的化工业造成至少23亿欧元的费用。
消费者应当了解,在我们周围美丽的、五彩缤纷的商品世界背后都隐藏着些什么东西,哪些物质会对人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包括隐藏在家具、电器、涂料等日常用品中的物质。海伊介绍说:“不久前,绿色和平组织就在迪斯尼公司生产的T恤衫里,发现了有激素作用的物质。”
涉及面最广的有问题物质主要是聚氯乙烯,也就是所谓的软化剂。人们已知,这种物质具有激素作用。人们日常接触的许多塑料产品,比如说某些塑料地板、塑料布、塑料玩具等等,就都含有聚氯乙烯。太夸张了吗?看上去好像是的,因为化工业今天就必须对所有有害健康的化学品,进行分类,比如说,假如发现它们有致癌作用、或者会损害人体遗传基因、或者会损害胚胎的话。
但是,现有的规定,还远远不够严格。而且,新的法规建议,已经向工业界,做出很大让步了。海伊介绍说:“按照最先的计划,应当对3万种已经进入市场的物质,根据新的法规,测试或者登记它们危害健康的风险。而现在的草案说法,却是首先只对1万种物质,进行测试。”“人们最先寄予新法规的希望,也就是消费者可以由此获得透明度的希望,看来是难以实现了。我们只能在非常苛刻的条件下,才能得到有关产品中所含物质的信息。新法规对生产厂家把产品信息告知继续加工者和使用者的要求规定,已经被修改得特别松了。这其实意味着,非常关键的信息,人们最终是拿不到的。”
海伊特别批评的,是新规定的所谓吨数界限,用来衡量何时需要提交产品安全报告。只有当产量超过10吨时,才需要制订安全报告。而最先的草案,并没有对产量,规定任何的最低值。原因非常正当,因为化学品的危害性,并不一定总是表现在数量上的。
海伊解释说:“我们也都知道,有些化学品产量极大,但是使用它们并不会造成什么健康危害。相反,有些化学品,即使使用的剂量很少时,它们的危害作用,也可以是非常大的。以石棉为例。石棉是在分子层次上产生作用的。一个石棉分子就可以导致肺癌。也就是说,以产量为界的安全方案在健康风险面前提供的保护不够。”
毫无疑问,这一政策,也会给卫生事业,带来后果。众所周知,德国的卫生事业面临严重的资金问题,希望能够大幅度节省费用。德国联邦卫生部长施密特女士还没有对欧盟委员会的化学品政策改革建议发表意见。但可想而知,她对这一新法规,应当是欢迎的。
海伊介绍说:“...我们看到,在欧盟委员会层次上,无论是负责劳工安全与保护事务的委员,还是负责消费者保护的委员,都支持这一改革政策。他们的理由是: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有助于在卫生领域,节省亿万开支,假如人们在和化学品打交道的时候,更加注意预防的话。”
(施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