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宣布2008年为跨文化对话年
2008年1月8日在卢布尔雅那没有窗子的文化中心地下二层,来自27个欧盟国家的约500名文化官员跻跻一堂,目的是搞清楚:什么是跨文化对话,它在欧盟的口号年里应该怎么展开。为了避免欧洲的文化中坚们在这个社会主义时代(那时斯洛文尼亚还是南斯拉夫下属的共和国)的混凝土块里集体进入忧郁状态,斯洛文尼亚的波娜文图拉四重奏团演奏起来。
这是唯一的文化内容,其它时间里,舞台归欧盟文化专员扬. 菲格尔所有。他的2008口号是:“我们要告别各文化区域集团在平行的世界里平行生活的那种多元社会。我们必须成为跨文化社会。光有宽容已经不够了。”
据一个特别为此作的调查报告,绝非所有欧盟成员国都作如是想。许多国家不把自己视为多元文化的,而要在欧盟范围里坚持自己所谓传统的或刚争取到的民族的特性。在文化对话里,应该是谁跟谁对话,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文化专员菲格尔反对抹平和归一,但他不否认问题的存在:“我们也看到了各集团之间的紧张状态,它们显示出更深层的宗教的或文化方面的问题。欧盟的答复必须明显地扩展到一系列新的领域中去,比如教育,跨文化对话和国籍。”
欧盟计划年内对200个合作伙伴的700个越境项目给予资助。参与者包括国家间协调者,项目团体,一个演出公司和一大批文化管理部门。而莱茵哈德.奥尔对现状表示不满。他来自南蒂罗尔的德语剧院,那地方属于意大利,但主要居民是说德语的少数民族。他指出,在当地,现实跟美丽的言谈间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也许不要光说,而也要倾听一下。对话艺术也表现在听这个方面。比如在开幕式上,所有人都对开幕词谈了看法,而开幕词其实根本就没人听。也许发言的欲望要大于倾听。”
南蒂罗尔德语剧院的奥尔认为,在欧盟里,有艺术而没有艺术家。但他也认为把今年定为文化对话年是个好主意,“我想,这是应该欢迎的,是不是?欧洲不能仅仅由经济单位和农业促进构成。经过长时间的徘徊,人们终于想起,欧洲也许也是什么别的东西。”
除了表演艺术和造型艺术外,欧盟的文化节目还包含许多教育项目。维斯娜.米科里奇是斯洛文尼亚在尔斯卡大学社会科学系主任,这个大学的课程既用斯洛文尼亚语,也用意大利语教学。维斯娜.米科里奇在教师培训方面有新的点子,“我们在开发让跨文化内容进入各大学语言教师的培训中去的方法。”
位于意大利、奥地利和巴尔干之间的斯洛文尼亚有着各种语言和文化的少数民族。米洛科里奇相信,这个只有200万人口的小国可以成为文化对话的一个活样例。
为了避免仅仅由官员参与的情况,而要让每一个欧洲人都参与,欧盟委员会还宣布举办一个摄影比赛。每个人都可以把他所在街道的相互理解文化拍下来,寄给欧盟。10000欧元的奖金在招手。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