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柏林电影节
柏林电影节 (Berlinale)是与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齐名的国际影展盛事。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爱”(AI) 拍电影 - 小预算拍大片
曹译文的电影《然后呢》仅使用AI图像,让预算有限的影片制作也成为现实。
柏林电影节为何钟爱华语片?德国竟藏着“欧洲横店”
如果让你说出第一部让华语电影走进西方观众的电影,你会想到哪一部呢?1988年张艺谋凭借《红高粱》拿到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标志着华语电影走向国际。你知道德国有一个“欧洲横店”吗?一部外语电影需要经历怎样的磨难才能进入德国市场呢?
柏林电影节:中国导演霍猛获最佳导演奖
第75届柏林电影节于本周六(2月22日)举行了颁奖典礼,挪威导演豪格鲁德的影片《Drømmer》(梦)获得最佳影片金熊奖。中国导演霍猛执导的电影《生息之地》获得最佳导演奖。
专访范冰冰:柏林是我的“福地” 德国总理也是影迷
本届柏林电影节的评委之一范冰冰接受了德国之声专访。她对柏林有什么印象?评审团如何评选佳片?与德国总理肖尔茨见面都说了什么?与国际团队合作中的感受和最大挑战又是什么?一起走进她的世界。
专访文晏:应该有更多的女导演来拍女孩的故事
柏林电影节评审团的评选标准是什么?疫情对中国电影业带来怎样的冲击?女性导演是否更懂如何拍摄女性?导演文晏接受了德国之声的专访。
专访文晏: 女导演不该被设限
由文晏执导的《想飞的女孩》入围本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这并非是这位女导演首次来柏林。她担任制片的《白日焰火》于2014年斩获奖项,2019年又以评审身份参与最佳长片处女作的评选。柏林电影节评审团的评选标准是什么?疫情如何影响中国电影业?
柏林电影节: 直击红毯!《想飞的女孩》主创亮相
本周一,入围今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华语影片《想飞的女孩》举行首映。导演文晏携主演文淇、刘浩存等主创亮相红毯,现场星光璀璨, 还有哪些明星惊喜现身?今年的电影节还展映了哪些华语影片?
直击柏林电影节!华语片入围主竞赛单元
第75届柏林国际影展上,有哪些华语影片入围主竞赛单元,红毯星光熠熠,范冰冰和谁一起走红毯?首个奖项花落谁家?让我们一起直击柏林电影节。
第75届柏林影节:华语影片入围主竞赛单元 范冰冰任评委
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本周四(2月13日)重磅开幕,今年电影节共展映来自世界各地的两百多部影片,有两部中国电影入围主竞赛单元。此外多部华语影片被选入影展的其它单元。范冰冰受邀担任本届电影节评审之一。
徐悲鸿画动物这么厉害 都是在德国写生练的? 柏林学习背后的秘密
艺术大师徐悲鸿的奔马著称于世,但他画其他动物也是独具特色的绝顶高手。他笔下的动物为何栩栩如生?这和他在柏林的求学经历密不可分。还有哪些中国艺术家曾经在柏林生活?而知名中国高校北京大学的创建又和柏林有什么关系?
记者手记:问问孩子,这到底是个怎样的世界?
令人窒息的中国内卷,深陷穷途的阿富汗难民……无数来自世界不同角落、令人记忆犹新的电影画面,带观众透过少年们的故事,瞥进现实社会的炫惑与纷扰。
归属感与乡愁: “台湾游客奇遇中国移民”
来巴西讨生活的福建男人福安,挤在满是“中国制造”的小商品市场里,在仿佛永无休止的桑巴舞曲中,与太平洋彼岸的故乡渐行渐远。影片《睡觉时眼睛睁开》在柏林获奖。德国之声专访了该片导演妮莉·沃拉兹。
柏林电影节颁奖式爆反以色列言论引波澜
柏林电影节周末落下帷幕。颁奖式上,有获奖者痛斥加沙正在发生“种族屠杀”,领奖台上惊现停战标语和巴勒斯坦头巾。这一被誉为最具政治色彩国际影展的电影节再度成为争议点。
专访导演王小帅: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记忆是非常重要的
知名导演王小帅今年又带着新片《沃土》重登柏林影展。该片透过一个男孩子的梦境,展现中国农村的变迁。借《沃土》正在新生代单元放映之际,王小帅接受了德国之声的专访。
政治与艺术交织:柏林电影节拉开帷幕
为期十天的柏林电影节拉开帷幕。第74届柏林电影节共有来自80个国家的239部电影参展。单是竞赛单元就有20部电影角逐金熊奖。今年的评审团主席是好莱坞黑人女星露琵塔尼咏欧。
2024年柏林电影节前瞻:红地毯上的战争与政治
不少娱乐业领军人物来到寒风凛冽的柏林,参加为期11天的柏林电影节开幕式和各种派对。但是加沙战争、伊朗的文化压制以及德国日渐扩大的极右翼势力有可能破坏本届柏林电影节的欢乐气氛。
专访导演郑保瑞: “两边走路” 的香港影人
本年入围柏林电影节的唯一一部本土港片,郑保瑞执导,杜琪峰监制的《命案》还原了许多影迷记忆中的香港味道。“香港精神”是臣服宿命还是事在人为,是顽强还是机会主义?香江影人为何北上?导演郑保瑞在德国之声的专访中给出了他的答案。
记者手记:2023年,中国电影失意柏林是必然?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主角”。在当下动荡多难的世界局势中,2023年柏林电影节对现实和民生的关注比以往更加强烈。此次中国参展影片脱离当下现实的真空状态,以及影人们显露出的政治麻木或许是空手而归的主要原因。
2023年柏林电影节“熊”落谁家?
19部作品在第73届柏林电影节上角逐奖座,来自法国的一部纪录片获得了最大奖金熊奖。
专访田晓鹏导演:做了一个任性的决定
第73届柏林电影节开幕,导演田晓鹏带着自己的动画电影《深海》来到了柏林。这部颇具视觉震撼力的中国动画在电影节引起了很大反响,展映一票难求。德国之声也在柏林对田晓鹏导演进行了专访。
导演韩帅谈《绿夜》:“没有那么社会性和现实感,它其实是个寓言”
导演韩帅携手“国民女神”范冰冰与韩国演员李珠英(Lee Joo-young)在柏林首映电影《绿夜》。影片虽主打女性与同性题材,但身兼编剧与电影学者的导演韩帅拒认这部以底层女性挣扎为蓝本的故事意在投射现实。
《白塔之光》:北京男文青内心走不出的四九城
北京内城四四方方的"规矩"和年少时遥望的白塔,都是导演张律念念不忘的影像。《白塔之光》是他在2021年归国的隔离途中灵感乍现写成的剧本,它讲述一个中年男人"看不到来路、见不到前方"的疲软。
泽连斯基柏林电影节致辞:“保持沉默就是助纣为虐”
在俄乌战争即将届满一年之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柏林电影节开幕式上表示,在当前的时局,文化可以选边站或保持沉默,但后者实际上是助纣为虐。
第73届柏林电影节:中国电影《艺术学院》与《白塔之光》进入主竞赛单元
第73届柏林电影节将在两周后(2月16日)拉开帷幕。在共400多部参赛影片中,继中国导演张律的剧情片《白塔之光》后,导演兼画家刘健的动画电影《艺术学院》也入选主竞赛名单。此外,多部华语影片被选入影展的其它单元。
专访:《隐入尘烟》导演——目光落在忽视上
出生成长于中国甘肃大西北农村的导演李睿珺的影片《隐入尘烟》,是入围第72届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的唯一华语影片。在中国市场经历了短暂的意外走红后,这部描写中国底层苦难的影片今年9月底已经被全面下架。
期待岁月静好 最终“隐入尘烟”
2022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唯一华语影片的身份,让《隐入尘烟》颇为受人瞩目。聚集柏林的国际影评人如何看待这部中国农村题材的影片?而在中国有机会在公映之前便先睹为快的那些观众又有何看法?
柏林电影节在疫情中开幕
在严格的疫情防范措施之下,第72届柏林电影节以法国导演欧容的新作《彼得·冯·康德》拉开帷幕。这是对电影力量的赞美。
希望的象征:柏林电影节即将拉开帷幕
第72届柏林电影节将于2月10日晚开幕,共有18部影片参加金熊奖和银熊奖的角逐,其中包括一部中国电影、由李睿珺编剧并执导的《隐入尘烟》。
武汉纪录片柏林电影节获奖
中国年轻女导演朱声仄的纪录片《河流,奔跑着,倒映着》获得了柏林电影节独立单位奖卡里加里奖,这是一部关于武汉的作品。
评论:金熊奖获奖电影“不只是黄片”
“罗马尼亚黄片”擒获柏林金熊,这样的标题吸引了无数眼球。但德国之声评论员Elizabeth Grenier认为,拉杜·裘德的作品符合柏林金熊奖无惧探讨政治的传统。
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倒霉性爱,发狂黄片》
一盘自制性爱录像带引发的故事抓住了瘟疫时期的时代精神?除了这部令人“发狂”的金熊奖影片之外,还有更多精彩的故事。
在线打开柏林电影节的七大理由
对专业人士和媒体而言,柏林电影节已经开始——采用纯在线方式。七大原因说明,何以坐在沙发上度过柏林电影节也颇富刺激性。
新冠模式下的柏林电影节
对业界人士而言,柏林电影节于3月1日拉开帷幕,但并非所有电影都会放映,红地毯和若干作品要等到6月份才能和观众见面。
柏林电影节“一分为二” 哪些佳作入围?
欧洲依然笼罩在新冠疫情威胁下,第71届柏林电影节也不得不调整日程安排。参展影片和评委人选日前出炉,入围作品以欧洲和亚洲电影为主,东道主德国风光独占。
2021年柏林电影节的大咖评委
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不设评审团主席。六位导演出任评委,均为曾经的金熊奖得主。
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奖者
拉索罗夫(Mohammad Rasoulof)以“无邪”("There Is No Evil)一片荣膺2020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下面,我们向您介绍本届电影节的各奖项得主。
专访李安: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奥斯卡
第70届柏林电影节,导演李安来柏林“还个人情”。他首次对外讲述了被韩国导演奉俊昊“超车”的感受,以及新冠疫情期间的各种现实是否能拍成电影。
近距离感受 70岁的柏林电影节
第70届柏林电影节如今已经落下帷幕。回味近距离接触后的感受,会发现新领导层带领下的电影节没有大刀阔斧的革新,只有细腻温情的微调。
在柏林 遇见香港“手足”
一群香港年轻人制作完成的电影《手足》,成为此次第70届柏林电影节上唯一关注香港反送中运动的影片。主创人员向电影节观众解释香港人为什么要上街,以及这场运动的最可爱之处。
柏林电影节非官方小白指南
作为一位朝拜柏林电影节的小白,如果你既不是电影届专业人士,也不是媒体记者。就需要一些基本技能才能更好的玩转电影节。德国之声倾情奉献总结多年经验的非官方小白指南。
专访:“不太爱哭”的贾樟柯
从独立电影人到人大代表,贾樟柯作为艺术创作者的经历非常独特。再次来到柏林,来到他梦开始的地方,和中国体制走的越来越近的他,表示自己的初心未变。
柏林电影节创办人曾为纳粹高官 同名奖项被叫停
柏林国际电影节开幕在即。电影节官方紧急叫停银熊奖中一个重要的奖项——阿尔弗莱德·鲍尔奖。起因是德国《时代周报》今年1月底揭露出柏林电影节创办人阿尔弗莱德·鲍尔二战时期曾担任纳粹高阶官员。
第70届柏林电影节:无一中国影片入围
在新的领导团队下举办的柏林电影节即将迎来70岁“大寿”。而素有“成就了一代中国电影大师”之称的柏林电影节,今年未能有任何一部中国大陆作品进入主竞赛单元。电影节组委会解释了其中原因。
艾未未:“取消片子的理由是我的政治身份”
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艾未未在短片集《柏林,我爱你》中的作品被取消。据艾未未自己的分析,这是出于政治考虑,因为展现他参与的电影是一种政治担当。
柏林电影节典礼现场 王景春、咏梅成影帝影后
柏林电影节在本周六举行颁奖典礼。之前被业内人士看好的 《地久天长》 擒得银熊奖。男女主角包揽本届影帝影后,两位演员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忍不住相互拥抱,表达喜悦和激动之情。
《漫游》导演祝新:回到最简单的东西里面去
在此次参与柏林电影节的众多华语电影中,95后导演祝新的长篇处女作《漫游》入围了以先锋著称的论坛单元,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父母支持的两万块钱,让导演祝新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把漫游在“奇迹”里的感觉。
柏林电影节闭幕式 为张艺谋摆上“空座椅”
第69届柏林电影节“熊归何处”已经有所定论。华语电影在张艺谋《一秒钟》缺席的情况下,仍然表现不俗。而评委会主席在闭幕式上,尽最大的可能表现了对这种缺席的不满。
柏林电影节 金熊奖10大热门
谁会拿到今年的金熊奖和银熊奖呢?虽然答案在周六晚上才能揭晓,但这几部电影都是被评委看好的作品,其中两部是中国导演的影片。
王小帅导演的“地久天长”
柏林电影节近尾声,王小帅执导的《地久天长》被看作是大奖热门。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王导谈及他的这部片子以及张艺谋无缘柏林、电影节主题“个人的即政治的”等热门话题。
专访王小帅:地久天长
柏林电影节近尾声,王小帅执导的《地久天长》被看作是大奖热门。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王导谈及他的这部片子以及张艺谋无缘柏林、电影节主题“个人的即政治的”等热门话题。
前一页面
第1 页,共4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