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李克强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七位总理。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拉拢东盟领导人 拜登联日澳出招抗中
东南亚成为美中之间的战略战场,在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总理李克强出席的线上东盟峰会,双方没有正面交锋,但烟硝味浓浓。
德语媒体:中东欧向台湾敞开门户
一些中东欧国家明显加强了同台湾的互动,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该地区对北京经济扩张政策的不满和失望。
默克尔周一与李克强举行了告别会谈
本周一,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中国总理李克强举行了告别会谈。德国政府新闻稿指出,由于疫情原因,会谈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举行,双方谈及德中双边合作和经济关系等话题。中方报道指出,北京期待德国新政府延续积极务实的对华政策。
中国十一国庆疯出游 香港八千警力大维稳
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2周年国庆,中国大陆和香港气氛大不相同。另一边的台湾则有港人带头组织抗议活动。习近平前一天则有一项特别行程。
黄色挡板 挡不住郑州洪灾死者迎来“头七”
郑州地铁五号线“7.20事件”的死者迎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头七”,也就是死者亡灵“回家”的日子。地方政府在阻碍民众悼念死者的同时,最高政治层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中国再出重拳稳定大宗商品价格
中国工信部周五表示,将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巩固走,坚决打击恶意炒作、哄抬价格等行为。中国总理李克强也曾在本周“拍桌”要求彻查倒卖大宗商品等违法行为。
李克强出手 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暴跌
中国国务院表示,要保障大宗商品供给,遏制其价格不合理上涨,要求保供稳价。结果相关商品价格与股价狂泻。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德语媒体:双赢互惠的德中关系已经成为历史
周三举行的德中政府磋商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谈及了中国的人权状况,认为伙伴关系中“更应开诚布公地提出批评”,而中国总理李克强则表示“中国内政不容干涉”。
德语媒体:伙伴关系应包含坦诚批评
4月28日,德中第六次政府级磋商以视频会议方式开始举行。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开幕致辞时,呼吁德中双方加强在抗击疫情方面的合作,同时也对中国的人权现状提出了开诚布公的批评。
墙外文摘:香港特色的一国两制
有评论认为,在“新时代”的逻辑下,北京可能会希望彻底让香港“脱胎换骨”,在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消除当前反对派的动员和再生产能力,实现一种“有香港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模式,目前的政制改造充其量是一种“前期准备”。
七张图看一周大事
特朗普暗示会卷土重来。亚裔女性第一次抱得“金球”。两会、疫苗、孟晚舟和缅甸都是这周的关键词。我们用七张图告诉您这一周以来的大事。
人大看点:中国经济增速目标6%以上
就在外界关注世界疫情下,北京会否做出比较保守的经济增速估计,但看起来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依旧有信心能够重振雄风。
李克强:遏制外部干预港澳 坚持独立自主外交
在强调抗疫与经济发展之外,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周五召开的中国人大会议上重申会阻止外国干预港澳事务,并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香港回归后首次破例 北京押后林郑述职
香港特首每年赴北京述职是回归后不成文惯例,今年林郑也排开行程准备上京,却临时被北京通知押后行程,打破香港回归后惯例。
离官宣建成小康只差一步——中国称所有贫困县脱贫
今年是习近平在十八大确定的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中国央视本周一报道,贵州省最后9个贫困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
重庆城区被淹 李克强视察遭官媒冷遇
中国政府总理李克强8月20日前往重庆灾区勘察灾情,主要官媒并未报道他的此次行程。而习近平在安徽视察的消息,得到各大官媒的突出渲染。
欧中视频峰会成果寥寥 触及香港议题
据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透露,周一的欧中领导人“远程峰会”上,双方既谈了经贸话题,也“非常直接地”谈及了香港问题。她表示,欧中投资协议的谈判进度落后于原定计划。中国总理李克强则在峰会上强调,中欧双方“合作远大于竞争”。
泽林视点:地摊经济
为减轻失业压力,中国政府有意重启一度遭打压的地摊买卖。德国之声专栏作者Frank Sieren指出,这一做法有利于经济,但在新冠病毒感染波再现的背景下,亦隐含风险。
七张图看一周大事
中国疫情是否死灰复燃?欧中关系出现了哪些新动向?中澳关系又为何恶化?花3分钟,看7张图,速览一周大事。
默克尔同李克强举行视频会晤
德中总理在视频会晤不仅探讨了投资协议以及双方共赢,他们也谈及了香港现状。有报道称,默克尔仍没有放弃年内举行欧中峰会的计划。
客座评论:"地摊经济"与习李暗斗
“地摊经济”的话题在中国热起来,点“火”者是李克强。不过,没有看到其他中国领导人附和他,鼓吹“地摊经济”。政治时评人邓聿文认为,这一现象体现了习近平和李克强之间的高层权力较量。
“地摊经济救中国”靠谱吗?
新冠疫情之下遭受重创的中国经济,似乎想要抓住“地摊经济”这根“救命稻草”,总理李克强近期多次为其“点赞”。然而,北京市委机关报刊发社评公开反对“地摊经济”。经济学家则指出,当下的这场讨论,暴露了中国经济改革多年来的思维误区。
客座评论:地摊经济的重启与中国改革的宿命
中国政府希望以"地摊经济"缓解就业压力。政治时评人邓聿文指出,"地摊经济"的重启以及市场改革的部署,表明中共也在被危机推动求变。而此事也说明,环境倒逼变革。
地摊经济:中国经济新冠时代救星?
地摊,这个承载着一代中国人记忆的东西几近消失,如今又强势回归。随着中国总理李克强一句它"是人间的烟火",是"是中国的生机"。"地摊经济"如今成为了中国各地政府恢复就业的政策法宝。但一些"伤口"未愈合的民众,却并不买账。
客座评论:习近平重掌病毒疫情斗争主导权
在如何防控疫情以及问责问题上,新冠病毒疫情会引爆中共高层内部的分歧和权力斗争,当局前期的反应迟钝和应对不力,使习近平陷入被动状态,但随着一系列抗疫措施的部署和推进,在2月3日左右,习已摆脱这种被动局面,重新掌控党内斗争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客座评论:疫情暴露北京存在两个司令部?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大范围扩散,有关中共存在两个司令部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说法在中国国内特别是海外也流传开来。
李克强:保六“十分不易”
中国工业生产、零售业及设备投资趋弱超预期,下行压力增加。与美国的贸易冲突会在多大程度上制约中国经济增长?
默克尔谈香港 希望对话能够实现
在与德国总理默克尔联合举行的记者会上,中国总理李克强就香港问题表示,中央政府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止暴制乱,恢复秩序。默克尔则呼吁保障《基本法》赋予香港公民的权力和自由,以对话的形式走出目前的困境。她也提到中美贸易冲突,希望双方尽早结束纷争。
默克尔抵京 经贸与人权议题成主轴
德国总理默克尔周五 抵达北京,除了上午与中国总理李克强会面外,她也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共进晚餐。 外界预测,默克尔本次出访的焦点将放在中德经贸关系,与她是否针对中国境内人权问题向北京施压。
泽林视点:欧盟无法向东欧提供发展蓝图
德国之声专栏作者Frank Sieren认为,尤其是在较贫穷的东欧国家,中国的“新丝绸之路”为人们渴望已久的“腾飞”带来希望,短视的欧盟几乎无法与之抗衡。
16+1峰会:克罗地亚的中国热
参加第八届16+1峰会的欧盟各国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协议。东道主克罗地亚希望能凭借中国的投资给本地经济打上一针强心剂。
欧盟付钱 中国修建
它被预告为“克罗地亚历史上最大规模经济会议”:"16+1"峰会。欧盟11个东欧、东南欧成员国和5个非欧盟成员国期盼着来自中国的大笔投资。
德语媒体:中国对欧盟的“各个击破”战略
四月九日,欧中峰会在布鲁塞尔开始举行。欧盟此前已多次表示,欧洲不会再接受中方的“空头支票”,中国必须在开放市场、公平竞争方面拿出具体的行动。
欧中峰会:欧盟立场渐趋强硬
欧中峰会前夕,一些观察家认为,这次会谈的气氛不会太融洽,而原因很简单,中国人总是不兑现诺言。不过,双方仍在峰会闭幕时发表了联合声明。中方承诺进一步开放市场并为实现公平竞争提供保障。
李克强:中国更愿看到“繁荣的欧洲”
一些观察家认为,北京有意分裂欧盟。欧中布鲁塞尔峰会前夕,李克强总理则作出全然不同的表态。不过,欧盟预算执委厄廷格眼下有着其它的担忧。
专访:中国不会刻意去拉拢欧洲
下周二,中国总理李克强将在布鲁塞尔参加欧中峰会。紧接着,他还将前往克罗地亚参加中国-中东欧峰会,也称16+1峰会。此次峰会前不久,欧盟委员会才出台了讨论文件,将中国称为经济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欧中关系处于微妙阶段。
“强”心针治欧美 中国总理驳监控促外资
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两会闭幕记者会上,除了平反中国在贸易中的立场,也反驳外界对《外商投资法》可能有灰色地带而雷声大雨点小的质疑,保证将确切落实。
泽林视点:山雨欲来风满楼
专栏作者Frank Sieren认为,中国的税率将调低,负债率则提高。
人大前领导层紧张 习近平忧出现不稳
与美国的贸易战和过量债务遏制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失业和社会动荡的害怕情绪在增加;党内出现对习近平集大权于一身的不满。今年人大会议前,中国领导人有些危机感。
联手东盟力抗美国 中国续推南海凖则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副总统彭斯等世界领导人在新加坡会面,就中美贸易战对全球经济,尤其是亚洲经济的连锁反应进行谈判。
中新签11份备忘录 李克强:维护自由贸易
中国总理李克强本周在新加坡参加亚太地区国家领导人的多个会议,再次强调中国对经济开放和自由贸易的积极立场。外界将焦点放在他和李显龙双边会谈的内容。
拉加德:贸易战后果严重
本周二,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与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等机构的负责人会晤。美中贸易关系紧张是与会者关心的一个话题。
会晤安倍 习近平表示会考虑访日
安倍晋三因为这一趟访问,成为七年来首次正式访问中国的日本首相,签订协议更是难得之举。习近平还在会谈中赞赏安倍晋三“近年来改善中日关系的积极意愿”。
携手抱团取暖 中日关系回暖
中日两国的最高领导人,已经连续7年时间未曾进行互访。本周四,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到访北京,并在接下来两天多行程中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克强会晤。这是否标志着两国关系的正式回暖?东亚两大国的互动,又受到了哪些内因和外因的牵制和推动?
报喜也报忧 两岸三地十一怎么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69週年,两岸三地有人高歌爱国,也有人坚持发出忧国的抗议声,官方亦趁机就热门话题放出讯息。
李克强:中国不会搞“竞争性货币贬值”
中美贸易战再度升级之际,中国总理李克强强调,中国不会让人民币贬值。与此同时,中国官媒称,贸易战为发展本国工业提供了契机。
马哈蒂尔:支持一带一路 反新殖民主义
这位马来西亚总理上月才刚叫停一带一路相关工程,这个月就应邀访问中国。外界关注他究竟怎么和中国官员解释他的作为,马来西亚在中国牵头一带一路的角色会否改变?
李克强罕见赴西藏考察
中国总理李克强本周到西藏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在藏传佛教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大昭寺,他强调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欧联合公报欠惊喜?欧盟向三巨头喊话
国际贸易枪林弹雨之际,中欧、美俄巨头分别碰面。中欧签署联合公报,大谈世贸组织改革。特朗普却火上加油,称中、欧、俄为“敌人”,首脑们见面是契机抑或危机?
泽林视点:肩并肩
在柏林举行的德中政府磋商会议中,两国明显更为接近。不过,Frank Sieren指出,双方对众多问题仍有不同看法。
前一页面
第3 页,共11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