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李克强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七位总理。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和评论摘要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和评论摘要关注2012年全球重要选举等议题。
德媒看2012年的中国政治经济
德媒展望2012年的中国认为,中国新领导人将面临经济增长减弱。
中国副总理李克强出访朝鲜
李克强周六开始朝鲜韩国访问之行
乌鲁木齐事件两周年 中国大陆媒体遭整肃
本周,香港媒体报道和评论中国大陆新闻时关注的焦点主要有:李克强访港引起的政治风波说明了什么?乌鲁木齐流血事件两周年,但当地阴影仍在;中国大陆自由媒体又遭到整肃。德国之声摘编如下:
李克强访港风波:折射两地政治文化差异
中国副总理李克强访问香港引起了相当大的一场风波。仔细分析这场风波却可发现,这实在是源于大陆和香港两地完全不同的政治文化。只要两地的政治文化无法接近,不但这样的事情显得十分正常,而且今后还会继续发生这样的尴尬之事。
克强访港余波未平;中国首艘航母命名
本周,香港媒体主要关注以下几个焦点:李克强访港后续风波仍在蔓延之中,他是否已经忘记了北大的传统?中国首艘航母将被命名为“旅顺号”。
李克强访港风波:折射香港政治文化变质?
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这几天成了里外不是人的"夹心饼干",原因是在中国副总理李克强上周出席港大百年校庆仪式的时候,港大抗议学生被警察推倒,而且学生抗议活动受到警方的严格限制。
李克强访港令港人失望
本周,香港媒体主要关注以下焦点:中国副总理李克强访港,在香港引起不同反响;中国前领导人华国锋的儿子在香港引起关注。
李克强在抗议声中结束香港之行
8月18日,中国副总理分别到香港大学出席百年庆典和为香港新政府大楼主持落成典礼,港大学生和多个香港社会团体发起抗议示威活动,在抗议声中,李克强结束了香港之行。
李克强访港,港人表示拒绝大陆化
8月16日,中国副总理李克强开始访问香港,早前香港社会团体对外界表示要在李克强访港期间,举行各种示威活动,港府今日出动大量安保力量,警察也于今日带走李克强到访的丽港城一位居民,因其身穿"平反六四"上衣。
李克强访港树亲民形象
中国副总理李克强周二抵达香港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分析家认为,此次访问将巩固李克强成为下届政府总理的地位。
香港社会团体要给李克强"好看"
据香港媒体消息,中国副总理李克强将于下周访港,香港社会团体"人民力量"昨日表示,将发起多个示威活动,要求李克强释放在押维权人士、促落实"双普选"、公开温州动车事故真相等
港媒:国务办的矛能攻中宣部的盾?
本周,香港媒体继续关注以下焦点:中宣部关于温州动车事件报道的禁令与北京高层关于政务公开的方针严重违背;新疆恐怖袭击后,当地游客数量大减;李克强将访问香港,进一步奠定"十八大"担任总理的地位。
中国希望欧洲放宽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
正值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对英国进行访问之际,主题为“携手共创经济增长”的中英经贸论坛1月11日在伦敦举行。中国在论坛上呼吁欧盟放宽对华高科技出口的限制。
稀土供应不足对德国的影响并不严重
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稀土出口国,稀土提炼的多种金属是高科技产品的重要原料。中国商务部宣布,今年稀土出口量将比去年减少11%。李克强副总理会见德国企业家时称,中国在稀土问题上将更为注重环保规定、制止非法开采。《世界报》注意到,许多德国企业对稀土紧缺"极为忧虑":
李克强继续欧洲三国“采购之旅”
在马德里许诺购买西班牙国债,在柏林签署87亿欧元订单。现在轮到英国人带着期待的眼神迎接中国副总理李克强的来访。
中国副总理李克强访问英国
Li Keqiang EU
Altruistic economic aid? - China's help brings political price for the EU
李克强访德:分发订单、争取好感
用《南德意志报》的话说,中国副总理李克强此次访问德国的目的是为了"分发订单","争取德国企业界和政界的好感"。
李克强即将访英
中国副总理李克强访问柏林
默克尔与李克强举行首次会晤
中国未来的总理带着钱袋子来欧洲
中国副总理李克强开始对德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德国金融时报》把李称为"当天的首要人物",称赞他的"友好笑容完美无缺"、他"控制自己性情的能力,令人难以置信。"文章在介绍了李的政治升迁史后写道:
默克尔会晤李克强
周五(1月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中国副总理李克强在柏林总理府举行了首次会晤。双边经贸合作、2011年德中政府磋商以及人权议题都是会谈的内容。
李克强访德,德国企业获大宗订单
李克强周四开始访德
040111 China Li Keqiang Europareise
中国副总理李克强本周二访问西班牙,这是2011年首位中国高层政治家访问欧洲。周四到周日李克强将访问德国,之后前往英国完成本次为期一周的欧洲之行。
李克强曾怀疑官方统计数据
中国副总理李克强与瑞士联邦主席会谈
中国副总理李克强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利用论坛开幕前的时间,李克强于周二在瑞士首都伯尔尼会晤了该国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会谈之后,双方举行了大约10分钟的记者会。据报道,李克强和洛伊特哈德女士各自讲述了5分钟,在场的记者不能提问。人们猜测,建立中瑞自由贸易区以及瑞士接收维族关塔纳摩囚犯事宜会是他们会谈的内容。
德国财长北京会面李克强后称赞中方诚意
周一,正在中国进行访问的德国财政部长佩尔-施泰因布吕克在北京中南海会见了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并就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等议题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会谈。中国领导人的开诚布公和合作诚意,给施泰因布吕克留下了深刻印象。
9月2日读者来信(上)
讨论话题《德国财长北京会李克强后称赞中方诚意》《9月1日读者来信》等
一周港媒:奥运封网与习李较量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日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多家境外媒体联合采访,就北京奥运、中国发展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对此,香港媒体有大幅报道和评论;另外,对于习近平和李克强在奥运筹备期间的暗中较量,香港媒体也有评论。
PORTRÄT-Chinas Vize-Präsident Xi auf dem Weg zum höchsten Amt
作为中国政坛新年开局的两会周二闭幕,新一届国务院领导班子成员水落石出。去岁末的十七大常委安排已经让胡温之后的接班人问题有了大致脉络,而两会上习近平和李克强将被赋予什么角色,被认为是五年后中国最高核心权力布局的风向表。
李克强上演北大复仇记?
本周,香港媒体在关注中国大陆新闻时关注到以下焦点:一、李克强在中共政治局内强势低调;二、北京近日举行会议,对宗教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高调表彰,颇为不同寻常。
温家宝李克强吃力不讨好
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焦点有以下几个:日本在美国要求下,取消原订三十日上午让中国海军人员参观配备“神盾”雷达系统的驱逐舰“雾岛号”;中国省级官员换届,团派可能看高一线;温家宝、李克强落实调控和行政体制改革,可能吃力不讨好。
自由派知识分子王军涛谈他昔日的北大校友李克强
在昨天闭幕的中共十七大上,现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当选政治局常委,成为领导核心成员之一。具有“团派背景”的李克强还被外界普遍认为是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五代领导核心的政治人物。1978年3月,文革后恢复高考,李克强进入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而同年10月,王军涛也进入了北大,两人在学生活动中有过不少接触。此后李克强进入团中央,并成为地方大员,而王军涛则因为六四事件而被判刑。目前他在新西兰进行研究工作。德国之声记者石涛通过电话对王军涛进行了采访。
李克强校友谈他眼中的中共未来领袖
在昨天闭幕的中共十七大上,现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当选政治局常委,成为领导核心成员之一。1978年3月,文革后恢复高考,李克强进入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而同年10月,王军涛也进入了北大,两人在学生活动中有过不少接触。此后李克强进入团中央,并进一步成为地方大员,而王军涛则因为六四事件而被判刑,此后以保外就医的名义前往美国,目前他在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进行研究工作。德国之声记者石涛通过电话对王军涛进行了采访:
习、李当选淡化高层“技术官僚”色彩
中共17大周日落下了帷幕。周一,新一届中共中央委员会选举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如人们事先所料,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和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成为政治局新常委,二人被视为接替胡温的热门人选。
十七大闭幕:陈规俗矩下的依稀曙光
中共第十七届党代会于周日结束。周一,新当选的中央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选出中共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常委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和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胡锦涛也不出所料地当选连任。表面看来,与以往党代会没有什么区别。与会者将政治局5年来制定的政策合法化。但仔细观察,十七大发出了一些鼓舞人心的信号。
谁是中国新一代掌舵人?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10月1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本届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是预示未来的人事安排。谁将进入政治局常委,谁就有可能在5年、6年之后成为胡锦涛、温家宝的接班人。谁是第五代领导人,谁最有可能在5年后成为中国的掌舵人?德国之声记者张丹红采访了华盛顿布鲁金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成。
解析十七大:为何说习近平或李克强谁接班都不是关键?
“常人政治”虽然比“强人政治”是一个进步,但是它依然面临在非民主政体前提下属于无解的合法性问题。德国之声记者潇阳认为,无论五年后是习近平抑或是李克强从胡锦涛手中接棒,都不能改变中共面临的根本问题,也不能带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新解。后胡锦涛时代,除了推动实质的公民权,中共最高层领导精英的政治选择与个人发挥空间已经很小。
前一页面
第11 页,共11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