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评论:席利理解以色列修筑隔离墙
2004年9月14日海牙国际法院今年初夏推出了一份法律鉴定,认为以色列为防恐而修筑隔离墙的做法是与国际法相矛盾的,应该立即拆除或至少改变线路。开始时以色列对此非常愤慨,但之后,一支法学家委员会指出,对海牙法官们做出的鉴定不应这样草率地置之不理。
显然,联邦内政部长席利并没有将这样的看法列入考虑范围之内。在特拉维夫举行的一次国际反恐会议期间,席利对以色列修筑隔离墙表示完全理解,并称这种做法已初见成效。隔离墙实际上大部分修建在巴勒斯坦土地上,而且被看作是以色列总理沙龙试图划定的未来以巴边界,因为或许有朝一日真得会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
以色列官方自然是驳斥这样的猜测,并称修筑部分是由水泥砌成的住房一样高的隔离墙完全是出于安全需要,而且已经在阻挡自杀性袭击者方面发挥了功效。不过,迄今却没有任何具体的例证。因此,联邦德国内政部长兼反恐最高负责人不采取以色列看问题的方式,是不是更为理智呢?
这样的看法不仅与国际法院的看法完全矛盾,而且足以让德国法律界人士和德国内部秩序的捍卫者们领会不要采取另外的做法。不仅如此,席利的话同迄今联邦政府的路线也是相互矛盾的。
当然,以色列和其它国家一样拥有保护自己不受暴力和恐怖袭击,并为此修筑隔离墙的权利。但这只能是在本国的土地上。然而,以色列迄今的做法却并不是这样的。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联盟在海牙法院的听证会上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如果以色列出于安全需要修筑隔离墙,其他人是不能剥夺其这样做的权利的。但六日战争前确定的国际分界线不能受到侵犯,以色列也不能以采取安全措施为由继续为本国侵占土地。
现在,柏林政府努力弥补因席利的一番话而造成的损失:诸如这名部长并没有对隔离墙的线路发表看法,德国政府在此问题上的立场并没有改变等。但损失已经造成了,是在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一方,因为一名并非无足轻重的德国部长毫无保留地接受了全世界都反对的以色列的立场。不但如此,在以色列一方也可能造成了损失,因为他们必须看到,席利出人意料的支持态度并不能代表柏林的政策已发生了改变。
(皮特.菲利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