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能否奏效?
2006年1月9日据中国政府新年公布的数字,2005年国内发生的自然灾害造成了2475人死亡,1500多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达250亿美元。除了天灾,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更是十分严重。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令世界瞩目。与此同时,经济繁荣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负面效应。报纸上几乎每天都有关于中国煤矿事故、建筑事故、瓦斯爆炸或者化学污染的报道。这是因为多年来中国为了发展经济不惜一切代价,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问题则被置于很次要的地位。
中国的腐败问题严重是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原因之一。只要钱到位了,有关负责人就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令人痛心的后果是:中国许多城市由于大气污染而很难看到蓝天,三分之一的地区降酸雨,50个湖泊由于污染而干涸, 70%的河流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妇女讲述道:“环境保护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现在很多事故发生后只是用钱打发了事,却没有听到对相关负责人的处置以及今后发生同类事故的应对方法。”
在短短的几周内,中国连续发生了三起化学毒物污染河流的事件。第一起在中国北方城市哈尔滨。由于工厂发生爆炸而致使100吨苯流入松花江,导致该地区的居民因此而断水好几天。接着中国南部的北江又遭受金属镉的污染。污染源是河边的一个冶炼厂。而现在,一个湖南的冶炼厂又将受到镉污染的污水排入湘江。而湘江是600多万人的饮用水源。北京妇女认为,这显然是政府的工作失误:“我觉得这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如果政府不负起这些职责,那么他们每天在做什么工作呢?”
中国政府上周末宣布,要制定一项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并成立一个危机应变办公室,以便能够尽早识别自然灾害,并更好地应对危机。一位王姓先生对政府常常掩盖灾害真象的做法感到十分恼火:“但现在算比以前强多了。现在出了事故还能报道一下,要是60,70年代肯定就不报道了。”
他怀疑政府的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是否真能有用。在隐瞒真象和腐败面前,这项国家应急计划会很快表现出它的无能为力。至2020年,中国还要新建30座核电站。人们只能希望,中国政府能够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证核电站的安全性能,避免再次发生受国际社会谴责的大型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