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基础设施
亦称公共设施或公共建设,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拉美掀起铁路建设热潮 中国影响力处处可见
从墨西哥到哥伦比亚,从巴西到智利,许多拉美国家如今都在大力修建铁路,希望籍此来增强自身的经济竞争力。这其中,既有横跨整片大陆的世纪工程,也有改善区域交通的短途轨道交通项目。
不用中国货了!德国本土厂商接盘北海风电场
去年,德国北海的一个大型海上风电项目拟使用中国制造的风力发电机,引发了欧洲经济界以及政界的质疑,他们担心这会让北京获得对欧洲能源关键基础设施的过大影响力。现在,项目运营商主动宣布,不再采用中国设备,转而由德国本土厂商供货。
德语媒体:被美中夹击的欧洲
媒体看中国
《新苏黎世报》发表评论指出,虽然欧盟喜欢向美中两国强调其拥有4.5亿人口的庞大内部市场,但在“斗争”中,欧盟却缺乏任何可以强化其论点的“棍棒”。《柏林报》关注到中资企业在德国的收购攻势已经开始在大型工业领域展开,甚至波及到关键基础设施。
德国内阁通过2025预算:更多举债 更多投资
在今年3月 “债务刹车”得以放松后,德国内阁最新通过了2025年预算草案。该草案计划发行新债,以支付创纪录的国防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预计到2029年德国国防开支将达到GDP的3.5%。
德国计划投资1万亿欧元——但钱该怎么花?
桥梁老旧、铁路失修、气候危机加剧、国防亟需强化——德国正面临多重挑战。但光靠资金远远不够:还需要高效的规划、有能力的企业和充足的专业人才。
德国联邦议会批准修改基本法 为财政一揽子方案放行
这一决定具有历史性:联邦议会为创纪录的高额贷款放行,用于国防、基建和气候保护。不过,尚须联邦参议院通过。
组阁前已达共识 德国将对基建军费大投资
正在进行组阁谈判的德国联盟党、社民党就联邦财政债务问题达成一致:今后,“债务刹车”将放宽对军费开支的限制,同时还将拨款5000亿欧元特别资金用于翻修德国老旧的基础设施。
实地报导:中国在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的基础设施投资
塞尔维亚正处于一场政治危机之中。引发这场危机的是一起火车站屋顶坍塌事故。而该火车站正位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铁路沿线。中国在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的活动带来何种影响?
特朗普说“中国在运营巴拿马运河” 北京在当地影响力几何?
特朗普在就职演说中表示要收回巴拿马运河时,再次提到中国因素。北京在当地提升影响力的背景下,巴拿马人民怎样看待巴中关系?
台湾海底电缆遭破坏 又疑为中国货船拖锚所致
台湾北部基隆港外的海底通讯电缆上周五(3日)遭到毁损,涉案的船只被指为一艘悬挂喀麦隆国旗的中国货轮。
德语媒体:印度会成为下一个中国吗?
中国经济陷入了低迷状态,中国同西方的政治关系也在渐行渐远。于是,很多人期望,印度能在经济领域取代中国,毕竟这个人口14亿的亚洲大国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
报复乌克兰使用美国导弹 俄罗斯袭击能源设施
据乌克兰媒体报导,俄罗斯对乌克兰多地发动巡航导弹攻击,乌克兰全境发布空袭警报。乌克兰官员表示,该国能源基础设施遭袭。俄罗斯总统普京称,这是对乌军使用美国导弹攻击俄罗斯的回应。
乌克兰更新:俄罗斯迅速推进 发起创纪录无人机袭击
乌克兰军方称,俄罗斯在一夜之间向乌克兰发动了创纪录的无人机袭击。同时德媒引述分析人士称,目前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的推进速度创下战争初发以来的新高。
“从钱凯到上海” 习近平参与秘鲁开港仪式
习近平14日出访秘鲁,以视讯方式参加位于太平洋沿岸的钱凯港开港仪式,并在秘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将实现“从钱凯到上海”的“繁荣之路”。钱凯港是中国在拉丁美洲发展“一带一路”的标志项目,但美国和秘鲁当地居民对此仍充满疑虑。
德国基础设施 做好抵御中国间谍之准备了吗?
一名中国籍女子涉嫌向另一名中国间谍提供莱比锡机场货运信息、尤其是涉及德国军火商的物流情况,已经在本周早些时候被捕。这起案件也引发了各界对德国机场、港口抵御中国间谍渗透能力的担忧。
德语媒体:危机不会消失
中国政府本周推出的刺激经济措施虽然规模可观,但是否能解决最为棘手的问题?德语媒体对此进行了分析。
德国有约5000座桥梁急需修缮
德累斯顿一座大桥突然垮塌的事件,再次将德国桥梁状况亟待改善的迫切性推到人们面前。德国有约4万座重要的桥梁,5000座需要修缮。怎样迅速推进这项事业?应由谁来买单?
德语媒体:习近平的魅力攻势
九月五日,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并发表主旨讲话。他宣布,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
非洲在中国之手?
中国与非洲国家每三年会晤一次:第九届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自2000年以来,中非关系迅猛发展:中国投资数十亿用于基建,成为许多非洲国家最重要伙伴。不过,最蓬勃的时期已过。
德语媒体:中非合作真是互惠互利吗?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FOCAC)即将于9月4日至9月6日于北京举行,主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有53个非洲国家将出席本次论坛。
美国安高官:中国的网络攻击能力和资源领先全球
在美中双边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美国安全部门对中国的“网络战”威胁的警惕度越来越高。华盛顿认为,中国已成为美国在网络安全方面需要应对的头号对手。有官员指出,有中国黑客背景的网络安全案件“几乎不间断”地发生。
“正义与对侵略者施压”--泽连斯基在库尔斯克攻势以来首次表态
乌克兰总统首次就该国军队对库尔斯克地区的攻势表态,称这表明乌克兰有能力确保和平,并向侵略者施加必要的压力。与此同时,乌总统办公室表示,为阻止无辜平民死亡,必须摧毁俄罗斯军事基础设施。
中国风电设备进驻德国沿海
汉堡一家投资公司希望让中国风电企业来为德国一家风力发电场提供设备,但这一计划已经引起了安全问题专家和德国及欧盟政治家的警觉。
老挝从中国大量贷款 陷入债务危机的风险有多大?
中国为老挝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并不便宜的贷款,这些投资尚未带来预期的回报,而老挝的债务问题则日趋严重。目前老挝做东正在举办东盟外长会议。
德语媒体:中国战略一年 去风险成果了了
一年前,德国政府公布了酝酿多时的“中国战略”,希望为政治和经济界与中国打交道提供方向指引。德国《商报》指出,这份战略初衷很好,但实际成果乏善可陈。
德语媒体:禁用华为5G是否明智?
根据德国政府与电信运营最新商达成的协议,华为等中国公司生产的部件将逐步被从德国移动网络中移除。《南德意志报》评论批评这一步已经拖得太久,《法兰克福汇报》则认为此举可谓明智。
足球盛宴 让德国基础设施不堪重负
欧洲各地的球迷涌向德国各大城市的体育场,欧洲杯足球赛事的气氛愈发火爆。然而,德国陈旧的基础设施也遭受了罕见的考验。
德国主办乌克兰重建会议 签署战后重建意向声明
乌总统泽连斯基在柏林召开的乌克兰重建会议上表示,俄罗斯的侵略战争导致该国能源供应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德国总理肖尔茨呼吁各国为乌提供更多防空领域的援助,并且许诺在战后重建方面提供支持。
中国和塞尔维亚“钢铁般的友谊”是怎样炼成的?
塞尔维亚对于中国来说,可以说是它在欧洲最好的“铁哥们儿”。两国的关系不仅体现在无数的大型基建项目上。在军事上,政治上,塞尔维亚和中国的关系从欧洲大陆的层面上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
德国需全面“翻新改造” 但谁来买单?
公路、桥梁、铁路——老旧而破败。没有新的输电线——能源转型就不可能实现。德国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数十亿欧元的投资,但国库已经空空如也。
德语媒体:简单粗暴禁止中国?憾难有效!
来自中国的科技产品充斥日常生活,西方国家应当如何应对?《新苏黎世报》认为,单纯地一禁了之,只会让民主国家变得比中国更中国。《经济周刊》则指出,补贴、禁令等简单粗暴的手段,只会在中国这样的专制国家才会起效,民主国家这样做只会浪费钱。
德语媒体:中国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
德语媒体关注到近日中国广泛报道的贵州女企业家向政府讨工程款、却被控"寻衅滋事"的消息,认为这反映出地方债台高筑的问题。而出现在许多地区的类似案例如同一枚枚小型定时炸弹。
FBI:中国国家黑客"伏特台风"渗透美国基础设施
美国有关部门周三宣布,过去破获了一个名为"伏特台风"的黑客网络,该网络以美国关键公共基础设施为目标,如水处理厂、交通体系等,而该网络的背后是中国。北京予以驳斥。
德语媒体:恒大的骨牌效应
周一的香港法庭对恒大集团发出的清盘令,对股市造成冲击。而这一裁决将会对中国房地产市场、金融行业、乃至经济和社会带来哪些影响,目前显然还无法断言。
中国全面提升与马尔代夫的双边关系
去年9月上任的马尔代夫总统穆伊兹在华访问期间,同中方就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签署了一系列新的协议。双方的关系被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德语媒体:中国式发展模式风光不再
2022年12月初,中国政府叫停历时三年的"清零政策"时,企业界和经济学家们一度曾满怀信心地认为中国经济会快速复苏。然而,事与愿违,过去的一年里,转机并未出现,而2024年的前景也不容乐观。
印尼雅万高铁:中国海外基建如何究责?
中国透过“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投资兴建大型基础建设,印尼雅万高铁成为相对成功的案例。但风光背后,牺牲的是当地环境与居民生活,且难以究责。“一带一路”带来的问题,究竟该如何找到解方?
中国有意打造私人安保公司以保护海外项目安全
根据《南华早报》报道,北京计划逐步发展私人安保公司,以确保中资业务在风险地区的安全。一次由安保企业和中国外交部代表参加的研讨会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投资商在海外面临安全挑战和复杂环境,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量身定制的安保方案。
“新丝绸之路”上的裂痕
中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了超过1万亿欧元的贷款。但越来越多的债务国要求延迟偿还贷款,这也是因为并非所有的投资都能盈利的缘故。
泰国“路桥”项目 德国、中国竞相投资?
泰国正推动“路桥”项目,建设一条连接泰国东西岸的铁路和公路系统。泰国总理曾在中国最新“一带一路”论坛上宣传了这一宏伟愿景。如今,德国驻泰国大使也为该项目游说。德国是否会参与其中?
国际货币基金呼吁德国加强投资
德国陷入财政预算危机之际,国际货币基金认为增加投资是当务之急。国际货币基金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认为,欧洲经济的总体形势令人担忧。
解码中国:中国希望让金砖集团赢得更多影响力
金砖集团扩编后,首次就国际危机召开特别峰会。这一"反殖民联盟"要求在中东冲突问题获得更大的发言权。中国则希望借助金砖重新打造国际秩序。
中国是如何成为全球最大债权国的?
为了促进贸易,中国向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1.3万亿美元贷款。不过,面对这个巨大的数字,中国该如何确保借出去的钱能顺利收回呢?
客座评论:中国财政政策转向扩张
时评人邓聿文指出,放弃过去谨守的稳健财政政策,而转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背后,当然是中国经济的不乐观和解决地方债的需要。
德语媒体:中国经济困境难解 “良药”不再灵验
《慕尼黑信使报》分析认为,中国经济的问题来自深层次的结构弊病,而北京惯用的以基础设施投资来刺激景气的手段,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法兰克福汇报》则关注到,比亚迪正准备在欧洲设厂,选址锁定匈牙利。
德语媒体:“一带一路”是中国的成功
《新苏黎世报》评论认为,“一带一路”对中国而言是一个成功故事,至少在地缘战略层面上。《南德意志报》则分析了十年后这一倡议面对的困境。
习近平: 中国将为“一带一路”再注资千亿美元
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峰会上,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宣布将为这一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倡议注资1000亿美元,并批评了西方针对中国“去风险”的努力。
“一带一路”峰会在北京登场
今年是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 周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0月17日至18日在京举行。据中国媒体报道,有1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报名参加。其中一些国家在中国的全球基础设施布局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一带一路”合同价值超过2万亿美元
中国周二宣布,其“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起已在全球范围内累积了两万亿美元的合同额,并且没有国家因参与‘一带一路’而陷入债务危机。专家则对其中的债务数字存疑,指金额很有可被低估。
拆不拆华为设备?德国跨党派政治家批评德铁
近日,来自德国不同党派的多位政治家齐声批评德铁继续使用华为组件,称这是“短视且致命的”。不过,德铁如果更换全部华为组件,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而且,德铁方面强调,德国政府并未直接发出警告,也没有给出避免使用华为的正式建议。
前一页面
第1 页,共5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