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图像来源: Ann Wang/REUTERS
台湾
台湾是位于中国海岸之外的一个自治岛屿。北京将该地区视为中国的一个省份,但许多台湾人希望被承认为一个独立国家。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谈印太局势 布林肯:遏制中国不符美国利益
28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亚太助卿康达分别出席两场智库活动,关切焦点都是印太局势。针对台海两岸议题,布林肯重申美国会协助台湾自卫,康达则提到明年的台湾大选,呼吁各方负责任行事。两人还说了什么?
共和党竞选人黑利:特朗普对华太友好 共产中国是敌人
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黑利周二批评前总统特朗普在任期间对中国太过友好。她同时警告对乌克兰提供支持不足只会鼓励中国侵略台湾。
近年最大国会访团 美众院军委会主席赴台
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跨党派议员27日抵达台湾,28日下午会见台湾总统蔡英文。访团此行正值中美关系的敏感时刻,将与台湾谈哪些议题?台美官员今年频繁互动,又代表什么意义?
BBC调查:曾有中国气球飞越日本台湾
据英国媒体同人工智能公司的联合调查,疑似来自中国的气球过去曾飞经台湾和日本。东京和台北军方都表示,已做好击落气球的准备。
瓦格纳兵变给习近平敲响了警钟?
俄罗斯上周末发生的瓦格纳集团军事哗变虽已迅速收场,但震荡波犹存。作为俄罗斯最重要的盟友,中共领导人从中看到了什么样的警讯?事件可能如何影响攻台的考量?
墙外文摘:乌克兰教训——不打台湾,还是怎样打台湾?
有评论警告说,习近平从乌克兰战争中学到的军事教训可能是:中国将需要以大规模的极具震慑力的打击来对付台湾,会组建一支庞大得多的部队,并可能从一开始就打出核威胁这张牌。
竞争力排名 德国不及中国?
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每年推出世界竞争力排名,今年的榜单上,德国排名22位,下滑了7位,排在中国之后。
中国军机越台海中线 美航母停靠越南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结束北京之行后,中美两国又开始“秀肌肉”,台军方周六侦测到8架解放军军机逾越台海中线;美军航母则预计在本周日停靠越南岘港。此外,媒体报导称中美两方船舰在本周稍早曾同时通过台湾海峡。
MeToo从台湾延烧 多名中国人权律师被控性侵
Me Too议题在台湾社会持续引发关注,受到指控的对象已经从演艺圈、政界人士扩展到其他领域。近日,多名女性指称在与中国维权律师圈的接触中,遭遇过性侵。
德语媒体:制裁中国等于"俄罗斯再乘以10"
《南德意志报》介绍了一份智库研究制裁中国的场景报告,指出因制裁将让世界经济蒙受的巨大影响,不确定七国集团会为这种规模的制裁达成一致。《法兰克福评论报》关注莫迪访美,指出中国是不在场的主角。
专访吴钊燮:欧美在香港、克里米亚问题上不够强硬
在接受德国之声电视台采访时,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表示,如果一场战争爆发,那么承担防御责任的将是台湾自己,但其它国家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予以阻吓,不让这场战争发生。
德国总理发表政府声明 反对中国在台海诉诸武力
德国总理肖尔茨警告中国领导层不要在南中国海和台湾海峡动用武力。同时他还强调,德国无意阻止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不会寻求同中国脱钩。
美台贸易倡议生效 拜登:部分恐违宪
拜登7日签署“美台21世纪贸易倡议首批协定实施法案”,盡管内容有部分条款或被视为不具约束力,此法案的生效料将推动、强化台美双边的经济往来。中国则认为,此举是掏空“一个中国原则”的例子。
路透:台湾锁定中共干预明年大选的途径
台湾政府内部文件显示,民进党政府担心中国试图向对其有利的候选人提供支持,以影响明年的台湾大选。其中数字通讯和金融工具为输送献金提供了便利。
民调: 将中国视为威胁的新西兰人比例下降
根据“亚洲新西兰基金会”周三发布的一项问卷调查报告,在新西兰民众当中,将中国视为威胁的人有所减少,不过仍然只有三成受访者认为中国对自己的国家“友好”。
澳大利亚人如何看待中澳关系、习近平与台海危机?
澳大利亚智库的一项最新民调显示,多数该国民众支持中澳关系解冻,但受访者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信任度仍非常低。该民调还显示,如果中国攻台,大多数澳大利亚人将支持以经济制裁、武器供应等方式回应,但只有不到半数的民众支持直接派兵参与。
中美未能重启军事对话 布林肯访华失利?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週一结束任内首次访华行程,并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见面。盡管美国总统拜登高度赞许此行成果,但双方并未恢复军事联系,不少专家也认为两国之间的关系仍然脆弱。
台湾将首度参与美日“台海危机”兵推
台湾军事专家透露,日本智库将于7月再次举行台海危机的兵推模拟,并首度邀请台方参与,究竟这次的兵推与过去有何不同?
专家评布林肯访华:对话是好的 但安全风险并未消失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问题专家蓝普顿教授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布林肯访华的积极方面包括,增加了两国首脑年底会晤的可能性。但双方并未就军事领域建立互信和沟通措施达成一致。
德语媒体:恢复对话总是件好事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到访北京,这是五年以来,访问北京的最高级别美国官员。中国总理李强访问柏林,并开启第七届德中政府磋商。种种迹象显示,中国和西方的对话渠道正在逐步恢复。
德国对华政策:在自我反思和不信任之间
第七轮德中政府磋商本周在柏林召开,这也是五年以来该会议机制首次在线下举行。而到访的中国总理李强将会面对一个与默克尔时代截然不同的德国政府对华政策。
中国会被美国的芯片制裁“卡脖子”吗?
美国主导的西方针对中国的芯片技术出口管制对中国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中国会发生“芯片荒”吗?民主治理的台湾有在其中又扮演怎样的角色?
当德国遇到台湾:两国动物交流篇
莱比锡动物园里两只台湾穿山甲长的像极了松果,令人莞尔;来自伍珀塔尔动物园的云豹Suki,满足了台湾人对传说中神秘动物的想像。台、德两国动物交流越来越密切。
美资安公司:黑客替北京网攻全球政商机构
美国谷歌旗下一间子公司15日报告,全球数百个政府、企业及学术单位的网络系统,正受到中国支持的黑客组织大举入侵。有关指控为何?黑客集团如何透过电子邮件装置钻漏洞?
美国有望在巴新“不受阻碍”运营军事基地
美国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不久前签署的一项安全协议,允许美军在该太平洋岛国的军事基地开发和运作。这是华盛顿试图抑制中国在太平洋地区影响力的努力的一部分。该协议本周在巴新议会审议。
台湾外长到访捷克 呼吁欧洲盟友共促台海和平
正在出访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台湾外长吴钊燮周三表示,台湾希望同中国共享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并希望获得欧洲各国的支持。
中美外长通话 秦刚暗指双边关系困难责任在美方
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预计很快访华之际,两国外长通了电话。秦刚呼吁美国“停止以竞争为名损害中方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而布林肯则强调了双方保持沟通渠道畅通,以避免发生误判和冲突的重要性。
客座评论:习近平的“极限思维”是什么意思
时评人邓聿文认为,习现在在高级干部中作“极限思维”的动员,是因为他意识到,终有一天,中美的对决会到来。
中国在台湾以北东海地区举行实弹演习
浙江海事局昨天发布航行警告,周二(13日)中午11点半到下午3点在东海海域开展舰载武器及轻武器对海射击训练,禁止驶入。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法国目前正在菲律宾海举行联合军演。
台湾MeToo延烧 下一步是什么?
“我们不要就这样算了。”台剧《人选之人》这句台词,引发台湾网络上一连串有关性骚扰与性侵的指控陈述。MeToo运动一时之间在台湾风起云涌,不过社会的集体义愤却让专家忧心,宛如公审的氛围并无助于对话。DW访问专家,深入探讨创伤的疗愈与究责。
中韩交恶继续加剧:北京召见韩国大使
由中国驻韩大使邢海明一番“赌美国赢、中国输显然是误判”言论引发的外交摩擦还在继续:在韩国外交部召见邢海明并表示对其“挑衅行为”表示抗议之后,中国外交部紧接着也约见了韩国驻华大使,对首尔方面的“不当反应”表示不满。
台湾数位部长唐凤出访英国
这类台湾部长级官员正式出访英国的行程以往较为罕见。台湾官方称,数码部长唐凤访英期间,将同英国政府官员及企业届代表举行会谈。
台国防部:十架中国军机飞越台海中线
台湾国防部称,十艘中国战机飞越台海中线后,台湾空军采取了应急行动。据称,四艘中国军舰也参与了本次联合巡航行动。
卡斯特罗访华 正式提出加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周五抵达上海展开国事访问。这是洪都拉斯与中国建交后,卡斯特罗首次访华。她在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行长会晤时,正式提出加入该机构的申请。
德语媒体:德国企业为北京“武统”未雨绸缪
在中国的德国商会最新做出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华德国企业的乐观情绪正在消退。德国媒体关注,在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的背景下,很多德国企业已经开始为应对北京“武统”台湾的极端场景做准备,未雨绸缪。
中国“反战文”引热议 台湾学者: 爱国主义不敌对现状不满
中国网络上日前出现“不愿为国而战”的帖子称,绝不上战场也不让孩子去,引发中国网民热议。台湾学者王信贤撰文指出,中国的“爱国主义”已不敌民众的生计考量及对现状的不满。
台湾外长据报将访欧 或与捷克总统同台
路透社引述匿名消息独家报道,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下週将赴欧访问,并突破性地与捷克总统同台出席外交活动,若成真料将再次引发中国不满。捷克外交部则强调,捷克官员不会偏离既有的对台政策。
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被“敲骨吸髓”还是经贸转骨?
台美签订首批“21世纪贸易倡议”,遭北京批为不平等的“幌子”协议。这份台美断交以来最完整全面的贸易协定,是让台湾摆脱对中依赖?还是如北京所说反被“敲骨吸髓”?DW采訪专家请他们提出观点。
德语媒体:欧洲不应介入中美冲突
一段时间以来,中美关系变得越来越具有火药味:两国军机和军舰连续发生两起"险些"相撞事件后,中国国防部长又拒绝了美国防长奥斯汀开展对话的邀请。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谈美中关系:“心诚则灵”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周三在履新的欢迎会上表示,中方对话的大门始终敞开。他也暗批美国称,中国有句老话叫“心诚则灵”,一边把对方放在制裁名单,一边要求对话合作,是不可接受的。
欧盟出台反制工具 对外来经济胁迫说"不"
为了阻遏中国等国家以经济胁迫手段,干预欧盟成员国的政治决策,欧盟即将推出反制工具。此前,因立陶宛同意台湾在该国设立代表处,北京曾对立陶宛实施大规模经济制裁。
专访:美国是时候表明有对话的意愿
中美基辛格研究所所长戴博(Robert Daly)接受DW采访时表示,美中军方开启对话很重要,为形成这一局面,美国应取消对中国防长李尚福的制裁。
中俄第六次联合巡航 日韩派战机紧急起飞
中国和俄罗斯周二、周三在日本海、东海和太平洋西部空域进行了自2019年以来的第六次联合巡航,韩国和日本因此紧急出动战斗机。
中美紧张下 欧盟将如何参与印太安全?
在中美因台湾等系列问题陷入外交紧张之际,欧盟派出了一个高规格的代表团参加亚洲顶级安全论坛香格里拉对话,承诺更多参与印太安全,以维护地区稳定。
美中高层外交官北京会晤 时机敏感惹议
六四纪念日期间,美国一批高级外交官员抵达北京,并于这週一会晤中国官员,遭民运人士批为“在伤口上撒盐”。此行被视为是美方试图缓和双边关系的另一举措,双方谈了什么?
台湾六四晚会意义渐增 港人聚集悼念
台北在6月4日这天大雨不断,自由广场上的六四34週年纪念晚会吸引了近千人参与,虽然规模不比香港维园往年的纪念人潮,但在中国政府不断文攻武吓下,仍有不少台湾各年龄层的民众到场响应,德国之声记者也在现场看到几位不断拭泪的香港参与者。
墙外文摘:香港“六四”——个人记忆不灭,集体记忆堪忧
有评论认为,要完全100%抹走香港的六四记忆,其实是极其困难的事。然而,过去两三年,国家高压达到相当程度,妨碍了六四论述,影响了集体记忆。
中国:中美激烈冲突对抗是“世界不可承受之痛”
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在香格里拉对话上表示,如果中美发生激烈冲突对抗,将是世界不可承受之痛,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才是中美相处之道。但他强调,在台湾问题上,中国不会容忍任何挑衅行为。
六四週年之际 王丹陷性骚风暴
中国六四学运领导人王丹日前遭一名台湾男子指控性骚扰,包含强吻与强暴未遂。指控者在六四34週年这天召开记者会,要求道歉否则提告。随后,王丹回应:欢迎提告,支持用法律的方式寻找事情的真相。
客座评论:台湾人为甚么要知道六四?
2023年6月4日是“六四事件”34週年,这个发生在1989年的中国民运最后以血腥镇压收场。曾经这在台湾引起争取自由民主的共鸣,不过多年过去,两岸走向不同发展道路。即便如此,旅居在台的香港媒体人曾志豪疾呼,台湾人不能不关注六四。
前一页面
第15 页,共10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