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伊朗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古称波斯。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评论:欧洲人身处特朗普陷阱
欧洲人再度成为特朗普率性而为政策的牺牲品。德国之声评论员Barbara Wesel认为,眼下,欧洲人只能呼吁德黑兰好自为之了。
媒体:美国作梗 伊朗外长赴安理会被拒签
美国以“定点清除”方式击毙伊朗高级将领后,美伊之间的冲突似乎箭在弦上。有媒体报道称,计划赴联合国安理会参加会议的伊朗外长或无法成行,原因是美国拒绝发给他签证。
北约举行大使级紧急会议
鉴于美国和伊朗冲突加剧,北约成员国本周一(1月6日)召开大使级紧急会议。自伊朗精锐部队首领苏莱曼尼上周遭美国"定点清除"以来,德黑兰和华盛顿相互威胁升级。伊拉克被卷入其中。
伊朗百万民众为苏莱曼尼送行
为了哀悼被美军杀害的苏莱曼尼将军,伊朗政府宣布首都德黑兰放假一天。数以百万民众走上街头,为苏莱曼尼送行。他将被安葬在他的家乡。
伊拉克通过决议驱逐美军 特朗普威胁制裁
伊拉克国会投票通过决议,要求外国军队撤出伊拉克,其中包括美国与德国的军队。特朗普也第一时间以制裁回应伊拉克政府。
德黑兰称不再遵守核协议 美伊冲突一触即发
在美国杀害伊朗将军苏莱曼尼(Qassem Soleimani)后,伊朗扬言报复。中国驻美大使馆因此向在美中国公民发出安全警告。欧洲各国领导人则积极介入,希望缓解紧张局势。
美国一政府网站疑似遭伊朗黑客攻击
两周前一名资深美国安全顾问才警告,伊朗可能对美国采取网络攻击。如今第一波的网络攻击可能已经发生。美国政府单位的一个网站已无法开启。
伊朗:华盛顿“没胆”兑现威胁
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出打击伊朗目标的威胁,但在伊朗看来,华盛顿并没有胆量真的这样做。目前,被打死的伊朗将军苏莱曼尼的尸体已送抵伊朗,数日的哀悼活动也已经开始举行。
特朗普放言已瞄准伊朗52处目标
伊朗将军苏莱曼尼被美军无人机炸死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放狠话,在推特上警告德黑兰领导层不要试图报复。
特朗普: 是制止、而不是发动战争
美国总统特朗普将被杀死的伊朗将军苏莱曼尼描述为世界"头号恐怖分子"。他说,美国通过打击行动阻止、而不是开始了一场战争。周六,数千人在巴格达参加了斯莱曼尼等的葬礼。
伊朗将军遭定点清除 中东危局一触即发
美伊关系陷入一触即发的危险边缘:美国在伊拉克境内发射导弹,击毙包括伊朗精锐部队司令在内的多名伊朗高级军官。德黑兰声称将采取“严厉报复措施”。
美国防部: 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首领确认死亡
12月底美国对伊拉克巴格达机场发动的空袭当中,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精锐部队“圣城军”(Quds Force)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Qassim Soleimani)确认死亡。这个消息很可能就此撼动中东的政局。
怼美国:伊朗与中俄举行联合军演
在美国制裁压力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伊朗开始与中国、俄罗斯在印度洋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伊朗方面表示,这次军演旨在确保印度洋北部的安全。
2019:抗议之年
2019年,世界上很多国家、很多地区的民众为了争取民主、消除腐败、实现平等走上街头。从中国到智利,伊朗到瑞典,人们通过参与街头抗议的方式实现自己的诉求。
美伊交换囚犯 华人学者获释
一名被伊朗关押的美籍华裔研究员获释,作为交换,美方释放了一名伊朗的科学家。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感谢伊朗进行了一次“非常公平”的谈判。
专访:中国网民只能靠卫星访问自由网络
IT专家马夸特表示,一个专制政权通常不会全面禁止民众访问互联网,因为很难承受全然舍网的后果。但是它却会密切监控民众在网络上的行为。
矛头对准美国 北京、德黑兰互相撑?
在美国国会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后,伊朗外交部很快发出了严厉谴责,称这种干预他国内政的行为已经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支柱。而不久前,中国央视报道称伊朗人民欢庆油价上涨——在伊朗因为上调油价而爆发示威的背景下。
国际原子能机构证实伊朗重启铀浓缩活动
本周一,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外证实,伊朗在福尔道核设施的铀浓缩活动正在逐步重启,这一做法违反了2015年签署的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
伊朗女性首次踏上男足观众席
遭禁40年后,数千名伊朗女性——在被隔离的座位区——首次得以在体育场观看国家队的一场世界杯资格赛。此举虽可被视为一种进步,但仍招致批评。
伊拉克暴力抗议的背后是什么?
危机不断的伊拉克再次受到暴力抗议的困扰,最新发生的暴力抗议活动已经造成近百人死亡。伊拉克人对国内生活条件的不满引发的愤怒并没有削减的迹象,但是直接导致暴力抗议活动发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伊朗:中石油撤出伊朗天然气项目
伊朗石油部长周日表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撤出了在伊朗外海的价值50亿美元的天然气开发项目。同一天,伊朗外长扎里夫对一个议会委员会抱怨,美国的制裁影响了其它国家对伊朗的投资。
德外长联大发言:赞合作、批单边主义
在纽约联合国大会的一般性辩论中,德国外交部长对许多国家元首的利己主义行为提出批评。他希望与来自50多个国家的代表组成"多边主义联盟"。
沙特油田遭袭事件:德法英齐声谴责伊朗
继美国后,德国、法国和英国也表示,德黑兰应为沙特油田遭袭事件负责。这三个欧洲国家的首脑在联大会议期间做出了该表态。
伊朗释放英国油轮
值联合国大会周之际,伊朗继续发出和解信号。不过,鲁哈尼总统是否能以此争取人心,却值得怀疑。美国方面未做出任何反应。
德语媒体:中国人难道与世隔绝?
遍及全球的气候保护示威运动为什么偏偏没有蔓延到绿色先锋中国?《南德意志报》与《法兰克福汇报》分析了这一现象。愈演愈烈的伊朗危机,背后会不会有中国因素?《每日镜报》评点了这个话题。
沙特展示机体残骸 美国支持沙特“自我防御”
沙特阿拉伯的油田遭到无人机与飞弹攻击之后,美国便采信沙特阿拉伯的指控,认为伊朗参与其中,并谴责其发动“战争行为”。 沙特进一步展示了他们找到的攻击油田的武器残骸,指伊朗难逃责任。
海湾局势激化 地缘格局变迁
沙特油田遭袭击事件进一步激化了海湾局势。该事件的发生时间绝非偶然:伊朗和中国正改变着地区的战略态势。
沙特遭袭油量减半 油价预计飙升
沙特阿拉伯的两处石油设施9月14日遭到无人机袭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指责伊朗应为此负责,德黑兰立刻做出强烈反击。原油主要产地遭到攻击也动摇全球石油市场。
因拒绝退赛遭受压力 伊朗选手赴德寻庇护
柔道运动员莫拉伊必须故意输掉世锦赛的半决赛,因为伊朗当局对他施加压力,禁止他在赛场上与以色列选手对决。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莫拉伊讲述了自己作为伊朗运动员所面临的两难困境。
变装看球赛被抓 伊朗女球迷自焚身亡
因为潜入体育场看球而被判刑,伊朗女子“蓝色女孩”自焚身亡。她的死亡在社交媒体上引发愤怒,一些人呼吁抵制体育场。
香港“反送中”示威延烧到足球场
在周二晚举行的世界杯预选赛上,香港球迷嘘中国国歌,呼喊示威口号。
伊朗不再对核研究设限
预告时间已经很长。现在,伊朗动真格了:该国将全面展开核研发。不过,德黑兰称,仍愿意对话。
美伊双边谈判?德黑兰:我们不约!
伊朗拒绝与美国进行双边会谈。本周二,伊朗总统鲁哈尼表示,无论有什么样的双边谈判邀约,伊朗永远不会与美国单独对话。
特朗普的G7很“完美”?
”团结”、“相处融洽”、“完美无瑕“——特朗普对此次比亚里茨G7峰会不吝赞美之词也许的确发自肺腑。回想起去年G7特朗普提早离会以及德国总理默克尔火爆网络的群雄”围攻“特朗普的照片,此次会议”携手合作“的气氛无疑与去年”剑拔弩张“有天壤之别。
油轮漂流记:伊朗称石油已出售
伊朗油轮“阿德里安·德里亚1号”在遭遇被扣押、改名和重新被放行等一系列波折之后,现在继续在地中海上甚至毫无目的地漂流。伊朗政府声称,船上的原油已被出售。
法国调停出奇招 伊朗外长“快闪式”访G7
就在法国主办G7峰会的期间,伊朗外长突然造访法国,又很快地离开。 在伊朗核协议陷入僵局的现在,美国似乎并不太欣赏法国的这项安排。
伊朗成功试射新型导弹
几天前,伊朗公布了一个新的导弹防御系统。伊朗革命卫队指挥官萨拉米称这是一个成功的导弹防御系统。2016年媒体对该系统就有过报道。
美国下禁令 伊朗油轮地中海无港可停
没收在直布罗陀海峡的伊朗油轮未遂之后,现在美国正在增加压力。根据美国政府的意愿,这艘船不能在地中海的任何地方靠岸,否则会产生严重后果。
革命之颜色:从橙色革命到伊朗的“绿潮”
香港的黑衣示威者、乌克兰的橙色革命旗帜、伊朗的绿色政治示威标志:示威运动的颜色代表着其所处时代的希望。
美国阻止直布罗陀释放伊朗油轮
围绕在直布罗陀被扣一个多月的伊朗油轮“格蕾丝一号”(Grace 1)争议,美国司法部出面干预,在最后时刻阻止了该油轮被放行。
美国安顾问访英 盼压制华为伊朗
英国新首相约翰逊曾经表现出对“一带一路”的高度兴趣,但是他对中国的整体态度却仍有待观察。美国显然期盼此行能拉拢英国,不仅是为了对抗华为,也想要对抗伊朗。
外籍油轮再被伊朗扣押
继七月中旬伊朗扣押一艘英国油轮后,伊朗官方媒体宣布,7月末又在波斯湾扣押了一艘外国油轮。
美国防长考虑在亚洲部署中程导弹
华盛顿正式退出《中导条约》翌日,新任五角大楼负责人马克·埃斯帕周六称,他倾向于在相对较快的时间内在亚洲部署陆基中程导弹。周日,这位美国防长批评中国破坏印太地区稳定。
制裁伊朗外长 美遭批政策前后矛盾
伊朗外长札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针对美国制裁他一事做出回应。 制裁是否会引发美伊间更深层的矛盾?
德国副总理:不赞同参与霍尔木兹海峡护航使命
柏林陷两难境地。德国几乎肯定会对参与霍尔木兹海峡军事护航说不,而这一立场有可能成为美国总统特朗普攻击柏林的新弹药。
伊朗:欧洲联合舰队若进入波斯湾将被视为"挑衅”
德黑兰发出的警告主要是针对英国的,因为此前英国曾发出军事打击的威胁。伊朗扣留一艘英国油轮后,英伊关系日益紧张化。
美国宣布制裁一家中国原油公司
本周一,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宣布,中国国有公司“珠海振戎”将会受到美国制裁,因为该公司违反了伊朗的石油禁运。
经济制裁下伊朗人如何“奢侈”消费
尽管受到美国制裁,但一小部分富裕的伊朗人仍过着奢侈的生活。富家子弟身穿美国名牌服装在社交网站上炫富。而众多向往这种生活的伊朗人只能买假货。
霍尔木兹海峡风云突变 伊朗扣押英国油轮
德黑兰当局扣押悬挂英国旗的油轮“斯坦纳帝国”,并曾一度扣留另一艘驶经霍尔木兹海峡的油轮。“斯坦纳帝国”油轮目前在班达阿巴斯港被扣,23名船员不得离船。英国政府已经要求本国船只避免进入该海域。
特朗普:美军“摧毁”伊朗无人机
美国总统特朗普称,一艘美军战舰采取“防御行动”,击落了一架伊朗无人机。此前,德黑兰宣布,伊朗扣押了一艘在波斯湾走私原油的外国油轮。
前一页面
第8 页,共4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