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习近平
2013年起,习近平任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中乌外长热线谈“领土完整”重要性
中国外交部长秦刚与乌克兰外交部长16日通话,就促进俄乌和谈、北京早前提出的俄乌和平12点声明,进行讨论。
中国两会讨论度高 哪些新词被审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10日在两会上以2952票“全票当选”引发正反讨论,会中许多发言也备受关注,就在中国网友热烈讨论时,他们发现有关敏感词条已经遭到过滤。
沙特官员:习近平亲自斡旋促成了沙伊协定
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上周宣布将恢复外交关系,全球舆论哗然。中国在其中的斡旋作用不容小觑。一位沙特官员最新表示,习近平去年12月与沙特王储接触,商讨让北京作为沙特和伊朗之间的“桥梁”,从而启动会谈、促成了上周外交和解。
德语媒体:中国打破美国在中东的垄断势力
《明镜周刊》撰文分析沙特和伊朗在北京的帮助下解决两国间长期存在的恩怨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后果。《法兰克福汇报》发表文章,评论习近平的“新长城”存在潜在的危险。
客座评论:一个平庸的寡头集团出现了
在经历了十年的动荡清洗之后,在经历了将近半年的权力过渡期之后,刚刚结束的人大会议产生出了一个怎样的权力体系,将对未来中国政治有着如何影响,是最近几天各界都关心的问题。
专访:习近平不会向普京施压
沙特与伊朗在中国斡旋下达成和解协议被视为北京的外交成功。接着又传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可能下周出访俄罗斯的消息。中国可能在乌克兰战争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吗?德国之声就此采访了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MS)亚洲部的资深研究员马安洲(Andrew
客座评论:中国以实力主动构建全球秩序,挑战美国
在丢掉对美幻想后,习近平第三任期的中国外交发生了明显转变,即从过去对美遏制和围堵的被动回应和反击,变成主动的对美斗争。
德语媒体:中国开启了习近平时代
刚刚结束的中国两会上,习近平以全票当选国家主席,这也使他成为毛泽东之后唯一一位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连续执政三届的中国最高领导人。
路透社独家:习近平下周就将出访莫斯科
路透社引述熟悉内幕的消息人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下周计划出访俄罗斯,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举行会晤。《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结束对莫斯科的访问之后,习近平可能会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进行通话。
路透:台湾今年国防预算将为“全面封锁”做准备
台湾国防部提交的一份预算报告显示:今年度国防开支以“预计台湾海峡将被全面封锁”为前提,准备充足的武器和军机零组件库存。
国际媒体如何评价中国新组建的“习李”政府?
中国两会落下帷幕。新上任的政府总理是前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他与前任李克强的名字虽只一字之差,但两人之间却无甚关联。国际媒体如何看待和评价新组成的新“习李”政府?
德语媒体:习近平终身执政让中国走上歧途
正在召开的中国全国人大会议确认了习近平的第三届国家主席任期,新一届的领导班子也几乎全由习近平的亲信组成。《法兰克福汇报》指出,这将让习近平更加难以了解真实情况,《每日镜报》则认为,中国将因此丧失竞争优势。
进入“习核心”集权新时代 中国面临诸多挑战
随着本周“两会”的落幕,专家们表示,中国共产党的举措是为进一步集权做出的努力,但习近平的第三个任期内也将面临巨大挑战。
习近平的新副手——李强
在目前正在召开的中国人大会议上,李强被确认为新一任国务院总理,取代将退休的李克强。路透社报道援引观察人士称,李强与习近平的亲密关系是一把双刃剑。
习近平亲信李强出任国务院总理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自己的亲信李强推上了最高领导层第二把手的位置。这位没有任副总理经验,被“破格”提升的总理,有着怎样的背景和做事风格呢?
长平观察:袁世凯妄图恢复帝制,他是大汉奸吗?
美国华裔学者余茂春被中国“艺术家”塑造跪姿铜像,成为当代中国“汉奸第一人”。但是,今天(3月10日),很多中国网民关注历史上另外一个“大汉奸”袁世凯。时评作家长平通过政治笑话解读“习近平为什么是伟大领袖”。
王沪宁当选政协主席 港澳台事务由他接管?
本周五举行的中国政协14届一次会议举行第3次全体会议,王沪宁不出意料的当选新一届政协主席。外界纷纷猜测他担任此职的同时,是否也会一并接管港澳台事务。
政治强人习近平步入第三个国家主席任期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本周五迎来他的第三个五年任期。分析人士认为,对于这位中国政治强人而言,目前是一个关键时期,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中美关系等方面北京现在都面临挑战。
习近平掌权这10年
2023年3月10日习近平第3次宣誓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0年前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之后,习近平对内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对外推行强硬外交、宣传东升西降,联俄抗美。一起回顾习近平执政这10年为中国带来何种转变。
客座评论:中国外交的再转折与习近平的心态
二十大以后,习近平一切为了复兴经济的基调一定,战狼外交似乎也有松弛。但习近平似乎又对他制定的政策作了调整,形成了一个“硬-软-硬”的循环,这里的原因值得探讨。
三度连任中国国家主席 习近平有何打算?
随著习近平开启下一个五年任期,迎面而来的是众多悬而未解的挑战,包含中国经济趋缓、中美关系紧张、台海局势动荡等。专家如何解析中国新局?
荷兰跟进美国 祭半导体技术出口管制
美中科技战越演越烈,在荷兰决定和美国联手围堵中国后,荷兰政府8日致函国会,打算祭出新的半导体技术出口管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不点名地批评美国“不惜牺牲盟友的利益,胁迫诱拉一些国家对中国采取出口限制措施,终将反噬自身”。
报告:习近平拟续施压台湾 弱化美影响力
美国情报单位8日发布一份年度威胁评估报告,阐述习近平持续著眼于统一台湾,并将以网络战削弱美国影响力。报告还指,TikTok也可能引导公众舆论,成为中国侵台的统战利器。
德语媒体:中国不再掩饰
本次中国两会期间,中国高层对中美关系的表述在德语媒体中引起热议。中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公开谴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遏制""围堵"和"打压"。
应对西方竞争 中国力推数十年最大机构改革
中国公布了一份中央机构全面改革方案,著眼于金融、科技和数据领域的调整。在中美关系日益紧张、西方竞争加剧之际,该方案表明了习近平哪些执政目标?
德语媒体:习近平亲手挑选的权力核心
正在北京举行的人大会议期间,中国将完成包括国家主席、总理以及人大委员长等重要领导职位的换届。尽管中国人大会议上的选举和投票通常只是走走形式...
宁德时代电池市占全球第一 习近平:亦喜亦忧
中国车用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称宁德时代在全球动力电池的份额已经是连续6年全球第一,习近平对此表示亦喜亦忧,并且提到:在人家对我们零和博弈情况下,还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客座评论:两会年度“台湾蜜糖”的一厢情愿
北京人大政协两会正热烈召开,其中“台湾省人大代表”口中的“惠台”措施不见得能够讨好台湾民众,反而可能令中国百姓产生被剥夺的感觉。
习近平罕见在两会直接批评美国
习近平週一出席中国政协的会议,以表达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和重视,但他罕见地直接点名美国的打压,并称此举给中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德语媒体:中美对抗 代价高昂
由于取消了严苛的疫情限制,中国经济本来有望在今年实现迅猛复苏。但复杂的国际及国内局势,却给中国经济平添了诸多不稳定因素。
李克强最后报告 提“稳定”超过30次
即将卸任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他最后一次人大工作报告中,强调中国今年发展“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北京将著重维稳经济。这次报告中哪些关键字频繁出现,又有哪些被提起的次数减少?
墙外文摘:新冠实验室泄漏说,怎样关注才正确?
有评论认为,在安全缺少保障的情况下做病毒试验本身就是错的,不过还不算大错;泄漏才是大错;泄漏的错也不算太大,隐瞒和掩盖才是最大的错。
人大今开幕 10日将选国家主席
本届中国全国人大4日公布议程,中国总理李克强将于5日发表卸任前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则将先后于10日、11日出炉。
德语媒体:中国担心俄罗斯战败
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微妙立场,依旧是德语报刊关注的焦点。“德国编辑部网络”担心,中国可能会借道白俄罗斯向俄军提供军火。《焦点杂志》则指出,在对抗自由民主阵营的斗争中,习近平迫切需要俄罗斯的协同,因此他不可能坐视普京战败。
“两会”将让中共权力更加集中
随着中国“橡皮图章”人大会议周末在北京召开,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将正式开始第三次任期。与此同时,中共正准备进行更多机构改革。分析师们如何看待今年的“两会”?
中国的二号人物李强是如何推动废除“清零”的?
去年12月7日,中国政府发布“新十条”,放松疫情管控,标志着中国大陆放弃了习近平长期推行的动态清零政策。围绕这一突然的政策大转弯,路透社从消息人士那里了解到当时的一些决策细节。
原香港晨钟书局出版人姚文田刑满获释
在入狱近十年后,83岁的原香港晨钟书局出版人姚文田近日刑满出狱,并回到香港与家人团聚。2013年10月被捕前,姚文田计划出版余杰的作品《中国教父习近平》,他获刑10年的罪名是"走私普通货物罪"和"涉嫌携带违禁物品"。
长平观察:正在消失的民间脱口秀表演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中国民间的政治“脱口秀”反而失去舞台。时评作家长平认为,原因之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不再需要否定毛泽东来获得掌权的正当性。
两会将召开 中国打击金融业的享乐主义
今年“两会”的一大看点,除了金融机构的改革之外,中纪委宣布要打击中国金融界的享乐主义、西方看齐论等错误思想,以清除党内政治隐患。
两会前瞻:习近平第三任、新内阁将登场
备受关注的两会将于本週上路,究竟在习近平连任的大环境下,还有哪些看点?德国之声综合了台港媒体的说法,推出两会前瞻。
国际媒体看“两会”: 集权力、稳经济
对本周末将召开的中国政协、人大“两会”,国际媒体的看点包括经济发展目标、党政机构改组、决策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习近平手中以及政府高层人事变更。
中国为何打击知名企业家?
中国银行家包凡的失踪,再次引起人们对中国政府打压企业家的担忧。专家表示,这将导致投资者对中国失去信心。
卢卡申科:“完全支持中国的乌克兰和平计划”
作为中国的“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明斯克称“完全赞成和支持中方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和主张”。正在访华的卢卡申科还表示,在明斯克与北京合作时,“我们从来没有把自己设定第三方的朋友或者第三方的敌人”。
客座评论: 习近平为何要推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
中共当局宣布又要进行机构改革,而且是习近平亲自动员部署。政治学者邓聿文指出,中国党政系统确实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但习近平有个“心病”,他要把党统领一切在机构设置中予以体现,这就使得机构改革变味。
卢卡申科访华 北京与西方嫌隙加深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周二开始对中国为期三天的访问。卢卡申科被视为普京的坚定盟友,中国尽管仍在试图表现中立姿态,但是北京近期的外交互动所传达的立场却与西方渐行渐远。
中共二十届二中全会:审慎发展经济 迎接惊涛骇浪
虽然中国取消了持续3年的清零政策,但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在国际领域,中共二十届二中全会公报称,中国正在迎接“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德语媒体:中国站在了侵略者一边
《世界报》指出,光是从标题就能看出来习近平根本不在乎乌克兰的和平,这份立场声明只是用来取悦普京的。 《南德意志报》提到,虽然十二点计划文件的内容非常模糊,但其中对美国和西方的批评尤其具体。
接棒李克强?李强如何重振中国经济
中国两会即将登场,届时,包括国务院总理等中国新一届政府高层人选将会正式出炉。外界预料,中共政治局常委李强将会接替李克强,担任总理一职。被视为习近平心腹的他,将会如何主政经济,引发关注。
“两会”看点有哪些?
中国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简称两会,将分别于2023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两会正值中央政府换届,会上将“流程式”地投票表决国家机构和政协领导人员的一系列重要人事任命。两会还将释放新的政治经济政策信号。
专访余茂春:中美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战略缓和
中美之间近年来冲突不断,不久前的“间谍气球事件”正是一个最新实例。近日,曾任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顾问、现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及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余茂春接受了德国之声的采访,就中美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表了见解。
前一页面
第21 页,共8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