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习近平
2013年起,习近平任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习近平警告普京勿用核武?俄否认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担心俄罗斯如果在乌克兰动用核武器,可能会破坏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3月,习近平更曾亲自告诉俄国总统普京不要这么做。对此报道,俄方已经否认。
德语媒体:中国管制镓锗出口 到底谁更受伤?
中国管制镓锗出口的消息引起德媒的广泛关注。这一举措被视为对华盛顿的报复行动。《柏林日报》认为,西方恰恰可以利用这一机会进一步减少对中国原材料的依赖。《新苏黎世报》则指出,短期内可能难找到替代中国的供应商。
耶伦中国行 旨在建立中美“新常态”?
继美国国务卿之后,美国财长耶伦7月6日访问中国。外界预计她此行难有重大突破,不过耶伦将推动双方在经济上的沟通。有专家认为,此次访问可能有助于双方建立“新常态”,并确立双边关系的基础。不过也有分析人士不看好这次访问,称之为“一次空洞之旅”。
上合组织添新成员 中俄欲扩大影响力
4日的峰会上,上海合作组织正式纳入伊朗为成员国,并替白俄罗斯未来的加入铺路。在会后的宣言内,该组织强调加强合作、反对集团对抗,但其组织内部仍存在分歧。
上合组织虚拟峰会 习普同框出席
上合组织峰会本周二拉开帷幕,印度是这场虚拟峰会的东道主,这次会议会吸纳更多成员加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言时强调团结。这也是瓦格纳叛乱后俄罗斯总统普京首次出席国际活动。他在发言时都说了什么?
客座评论:对外关系法 中国要对美亮剑?
时评人邓聿文指出,7月1日实施的中国对外关系法其实对外发出了两个明确的信号。一个是积极正面的,一个是威胁性的。如今中国政府宣传部门的任务,是更多的淡化后者。
墙外文摘:习近平武力攻台谁来“清君侧”?
有评论认为,习近平当局一定会鼓噪普京对瓦格纳士兵秋后算帐,严加惩处,留下一段让中共军队里面忠诚不绝对的将领绝对胆寒的借鉴历史。
美国将领:习近平尚未决定2027年前武统台湾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表示,习近平并没说已经做出决定,在2027年以前出兵武统台湾。他认为美国必须加速军队现代化,震慑北京不要轻举妄动。美国一家智库本周发布报告指出,若是台海开战,台湾撑不过90天。
专访:习近平的政策与全球化格格不入
德企高管伍德克前前后后在中国生活了约30年,曾亲手参与组建驻华德国商会以及欧盟商会。不久前,他刚刚卸任欧盟商会主席一职。在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伍德克表示,中国已经不再是邓小平时代的开放国度了。
中国《反间谍法》生效 外企忧心忡忡
中国的《反间谍法》7月1日正式生效,其中扩大了国安单位的执法权力,同时增加了政府搜查和实施出入境禁令的权力。许多在华外企都感到紧张和担忧,因为新法可能给外国企业和个人带来更多法律风险。
五角大楼称中国气球没有收集情报
美国国防部表示,经过情报机构的评估,被击落的中国气球并没有搜集情报。而一天前有美媒报道该气球使用美国技术进行间谍。
反制西方制裁 中国推《对外关系法》
中国28日通过了一部新的外交关系法,规定中国有权对外国的制裁、干涉行为进行反制。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称要不断完善对外斗争的法律“工具箱”,而该法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法治保障;但专家指,此法恐让在中国的外企处境更加艰难。
谈印太局势 布林肯:遏制中国不符美国利益
28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亚太助卿康达分别出席两场智库活动,关切焦点都是印太局势。针对台海两岸议题,布林肯重申美国会协助台湾自卫,康达则提到明年的台湾大选,呼吁各方负责任行事。两人还说了什么?
瓦格纳叛变 如何影响中俄关系?
瓦格纳集团叛乱未遂,给了习近平怎样的警示?这将如何影响未来的中俄关系?从现在开始,北京将如何面对那“无上限”的中俄关系?
德语媒体:中俄友谊的小船,习近平失算了?
随着俄罗斯发生动荡,中国与俄罗斯的友谊会不会出现裂痕?《商报》对此作出了分析。《新苏黎世报》则关注了中国新的安全法规让外资对中国市场望而却步。
新西兰总理会习近平 贸易之外还谈了什么?
新西兰总理希普金斯展开访中之旅,27日会见习近平,两人除讨论深化贸易外,亦谈及气候、俄乌战争等议题。新西兰近年在人权、国际秩序等方面态度较为强硬,双方分别说了什么?
德语媒体:普京岌岌可危 中国很担心
《新苏黎世报》分析认为,虽然瓦格纳集团哗变让中共高层看到,普京在俄罗斯的地位何其脆弱,但北京还是会暗中支持普京。《法兰克福汇报》指出,中国对外政策传递的信号是:中国惹不起。
德语媒体:中国的“智慧城市”有多危险?
《世界报》关注中国的数字监控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给自由开放社会带来的风险。《法兰克福汇报》则设想了瓦格纳兵变会给中国领导人带来哪些思考。
布林肯支持"独裁者"表述:总统替大家说话
拜登总统称习近平为独裁者后,中国政界哗然愤怒。刚刚访华处理中美关系的国务卿布林肯认为,双方都讲对方不喜欢的话,做对方不喜欢的事。
瓦格纳兵变给习近平敲响了警钟?
俄罗斯上周末发生的瓦格纳集团军事哗变虽已迅速收场,但震荡波犹存。作为俄罗斯最重要的盟友,中共领导人从中看到了什么样的警讯?事件可能如何影响攻台的考量?
墙外文摘:乌克兰教训——不打台湾,还是怎样打台湾?
有评论警告说,习近平从乌克兰战争中学到的军事教训可能是:中国将需要以大规模的极具震慑力的打击来对付台湾,会组建一支庞大得多的部队,并可能从一开始就打出核威胁这张牌。
客座评论:中美的“独裁者”风波何时平息?
拜登最近公开称习近平是独裁者,政治学者张俊华指出,这是在任美国总统首次对中国领导人如此毫不掩饰地评论。 拜登如此做的动机是什么?中国在国内媒体一字不提此事的情况下,在外却用威吓语言企图让美国收回此说,又是为什么?
拜登:“独裁者”言论不影响中美关系
美国总统拜登日前间接称习近平为独裁者,据报中方已要求美方采取行动化解此事,拜登22日则表示他拒绝收回该说法。此外,本週有一艘美国海警队船只行经台海,中方如何反应?
美财长: 拜登总统和我都认为保持美中沟通很关键
在拜登称习近平为“独裁者”引发中国政府谴责后,美国财长耶伦周四表示,美中维系关系至关重要,这样两个才能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澳大利亚人如何看待中澳关系、习近平与台海危机?
澳大利亚智库的一项最新民调显示,多数该国民众支持中澳关系解冻,但受访者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信任度仍非常低。该民调还显示,如果中国攻台,大多数澳大利亚人将支持以经济制裁、武器供应等方式回应,但只有不到半数的民众支持直接派兵参与。
拜登称习近平为独裁者 北京:公开的政治挑衅
美国总统拜登间接称习近平为独裁者,北京认为该言论侵犯中方政治尊严,是公开的政治挑衅。在布林肯访华后中美关系刚刚出现积极信号的时候,拜登言论尤其引发关注。
客座评论:布林肯访华结束,考验才刚开始
时评人邓聿文指出,中美都已经感知两国关系现状到了不能无视地步、因此促成了布林肯这次访华之旅,但双方的根本分歧和疑虑在会谈后没有缩小。如果双方在稳定双边关系上没有后续跟近,和缓气氛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专家评布林肯访华:对话是好的 但安全风险并未消失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问题专家蓝普顿教授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布林肯访华的积极方面包括,增加了两国首脑年底会晤的可能性。但双方并未就军事领域建立互信和沟通措施达成一致。
布林肯访华哪些细节吸睛?
因”间谍气球“风波推迟访问4个多月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6月18日至19日终于进行了首次对中国的访问。在中美关系不断恶化的背景下,从布林肯抵达北京首都机场时只有低级别官员接机,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和他会面,所有的细节都在外界的注视下。
布林肯告诉习近平:拜登认为美中有义务处理好关系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週一展开在中国的第2天访问,先与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会晤,并在周一晚些时候与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会面。究竟如何看待布林肯的访问,中方的态度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忧炫富作风惹祸 中国金融业者要员工低调
中国政府近期加大监管金融业的力道,许多业者纷纷开始要求员工注意自身举止,穿戴尽量不要太豪奢,也不要在社交媒体上炫富,避免被北京盯上。
墙外文摘:习近平卖“芒果干” 中共大限不远?
有评论认为,习近平最近表达的亡国感应该不是杞人忧天,清零松绑后房市依旧奄奄一息,进出口双双大幅衰退,青年失业率攀高到20.4%已满足触发颜色革命条件,这些因子放在任何朝代都是大革命的火种。
客座评论:东亚格局对北京外交能力的考验
今年对习近平来说又是一个外交多事的一年。 在欧洲胡说八道的卢沙野才刚准备撤回国内,现在又出现了跟韩国和日本的问题。 现在东亚又在看着习近平将如何处理这一桩桩外交“事故”。人们不仅要问,为什么习近平在外交上老是那么事不如愿?
德语媒体:白宫希望同北京进入对话轨道
《南德意志报》就布林肯本周末访华发表评论认为,美国国务卿的到访会开启中美关系的对话空间;德国《时代周报》也聚焦这一话题,表示这将是一次艰难的外交之旅。中方可能更愿意与美国其他一些部长对话。
习近平会见盖茨 “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五会见美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时说:“你是我今年在北京会见的第一位美国朋友。”盖茨宣布向中国一家药物研发中心捐赠5000万美元,以加强药物研发能力。
习近平70岁生日 为何不愿公开庆祝?
根据网上可以查到的资料,6月15日应该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70岁生日。中国官方对于领导人生日具体是哪一天讳莫如深似乎成为了一个不成文的传统,这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中国央视证实 比尔盖茨16日将会习近平
中国官媒央视16日证实,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将在此次访问中国期间会见习近平,这将是习近平近年来首次会见外国民营企业家。两人曾有过哪些互动?
布林肯访华在即 美不期望双边关系突破
美国国务院14日表示,国务卿布林肯即将于週末展开的访中之行,不太可能为中美关系带来突破与转机,只盼能降低误判风险。两国关系为何难回温?目前已知的行程有哪些?
德语媒体:创纪录的青年失业率令北京头疼
大学毕业即失业的现状,令中国很多年轻人感到沮丧。创纪录的青年失业率也引起了中国政府的警觉,毕竟年轻人的不满情绪有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
客座评论:习近平的“极限思维”是什么意思
时评人邓聿文认为,习现在在高级干部中作“极限思维”的动员,是因为他意识到,终有一天,中美的对决会到来。
德语媒体:习近平何以要让年轻人学会"吃苦"
轰轰烈烈的"清零防疫"刚刚结束半年,中国又迎来了创纪录的高失业率。出口下滑,消费低迷--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北京似乎显得一筹莫展。
德语媒体:中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曾有过增幅4.5%的良好表现,然而好景不长,进入第二季度以来,经济疲软的迹象越来越多。这一局面不仅令中国政府感到头疼,对德国来说,也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
墙外文摘:主张“批量宰杀女人”的网暴者为什么在中国不受审查?
有评论认为,在中国女权博主遭到大量删号和人身攻击的同时,主张“建立一个屠宰场批量宰杀女人”并组织网暴行动的仇女群组却没有遭到审查,因为网络平台审查的标准在于“是否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卡斯特罗访华 正式提出加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周五抵达上海展开国事访问。这是洪都拉斯与中国建交后,卡斯特罗首次访华。她在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行长会晤时,正式提出加入该机构的申请。
德语媒体:被强制的忘记
"六四"三十四周年之际,香港弥漫着肃杀气氛,警方如临大敌,任何零星的悼念活动都会立即遭到制止。而在北京,官方对"六四"讳莫如深,试图将这一事件从民众的集体记忆中抹掉。
德语媒体:中国应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负责任的大国
今年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安全对话变成了中美交锋的"战场":中国指责"某些大国"在亚太拉帮结伙,制造纷争和冲突。而美国则指责中方拒绝中美军方的沟通和会谈,并敦促中国军队停止危险的挑衅。
美国智库:中国没有大规模扩大与俄罗斯的贸易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的一项研究显示,自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中国等一些国家加强了与俄罗斯的贸易,但其幅度远远小于印度、土耳其、希腊等国。此外,有迹象表明,中国在与俄罗斯的经济交往中保持了一定的克制。
百岁基辛格如何评价自己与世界?
基辛格在他百岁生日之际接受了德国《时代周报》采访。这位美国前国务卿谈到了俄乌战争、中美关系、人工智能等多个当下的热门话题,也回应了“是否应该让乌克兰加入北约”、“拜登和习近平是否拥有足够的智慧、解决美中对抗”等问题。
墙外文摘:让种子飘落你家的花园,长出自由花
曾担任香港维园“六四”烛光晚会司仪多年、剧团“六四舞台”创办者列明慧表示,希望让不能在香港存在的《5月35日》,能在其他地方活下来。“等风起时,让争取民主自由的风筝飞得更远,让种子飘落你家的花园,长出自由花”。
客座评论:乌克兰大反攻的可能结果和影响
俄罗斯的侵略战争不仅对乌克兰带来了灾难,而且给整个西方阵营带来了战后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这几个月的发展表明,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在其战争能力上已经达到极限。而乌克兰的大反攻将什么时候到来?对全球的安全格局甚至中国的台湾政策有何影响?
前一页面
第18 页,共8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