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美关系
作为21世纪全球两大强国,中美既是伙伴又是对手。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中国接待马英九提升层级 蔡英文访美转低调
分析认为,中方逐渐提高对台湾前总统马英九访问的接待层级,而相较之下,目前正在美国过境访问的现任台湾总统蔡英文,行程则相对低调,究竟这是为何?
美中台角力下 台湾总统蔡英文抵美
台湾总统蔡英文週三(29日)抵达美国纽约引发中国抗议,台湾则提出反驳。究竟蔡英文会不会与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会面?
德语媒体:不断升级的TikTok之争
美国科技巨头的总裁们被叫到国会参加听证,本来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此次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参加国会听证,关注度及其影响明显不同以往。
消息人士:沙利文与王毅上周通话
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称,上周五(3月24日)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和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通了电话。双方可以通过通话缓解数月来不断加剧的紧张局势。彭博社指出,中美双方都没有对外通报这次通话,显示出两国关系的紧张状态。
马蔡各自出访中美 引爆哪些话题?
台湾总统蔡英文週三出发访问中美洲并过境美国,与已在中国访问的前总统马英九撞期,在海峡两岸引发哪些话题与讨论?
欧盟通过反胁迫措施法 剑指中美
欧盟周二通过“反胁迫措施”(ACI),今后将允许对欧盟成员国经济施压的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过去几年欧盟成员国曾指责中国以及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将贸易作为政治施压的工具。
备战2024 特朗普开始首场选战活动
3月25日,特朗普在德克萨斯州小城韦科举行了首场竞选集会。他在活动上抨击正在调查他的检察官,认为这是“虚假调查”和“政治迫害”。这位前总统还抨击一些共和党内同僚,认为他们对美国的威胁更甚于中国。
德语媒体: 中国在艰难地寻求平衡
刚刚结束的习普会上,有两件事给人印象深刻:其一,中俄两国间经济和战略合作更加紧密。其二,在俄乌战争问题上,中国仍在努力保持中立的表象。
TikTok在美国:禁用之外还有什么替代方案?
虽然尚不清楚参议员提出的授予商务部禁止外国技术权力的法案是否会获得通过,但TikTok的许多网红用户都期待禁用之外的替代方案。
美国公司驻华办事处五名员工被捕
美国经济审核公司Mintz集团宣称,该公司北京办事处有五名员工遭到警方逮捕。Mintz公司主要从事欺诈、腐败和工作场所不当行为的调查。
TikTok是国安威胁?执行长赴美国会说明
TikTok与中国政府的关系让美国忧心,执行长周受资週四(23日)在美国国会回应议员质疑。周受资说了什么?TikTok未来是否会走向全面遭禁命运?
德语媒体:患难见真情
常言道,患难见真情:国际刑事法庭对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出通缉令三天之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访莫斯科,并同普京以老朋友相称。俄乌战争陷入僵局之际,习普之间的"兄弟情谊"是否意味着一场新冷战的开端呢?
中国“强烈反对”美增加在菲律宾驻军基地
正在菲律宾访问的中国副外长孙卫东对马尼拉允许美国在菲律宾更多军事基地驻军表示反对。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则为他的决定进行了辩护,称这对本国领土防御至关重要。
中美关系进入新的恶性循环 北京加强外交攻势
中国指责美国试图“遏制”北京的发展,并且举办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峰会施展外交魅力。但专家表示,中国最近为促进全面关系所做的努力可能效果有限。
美国正在尝试阻止洪都拉斯弃台投中
知情人士称,美国正在尝试阻止洪都拉斯放弃与台湾的外交关系、转而与中国建交的计划,希望尚未达成正式协议的洪都拉斯为改变主意留出余地。
美菲联合军演四月登场 意图为何?
菲律宾官方14日表示,将在4月和美国举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联合军演,届时将动员超过1万7千名军人,专家怎么看?
洪都拉斯为经济靠拢中国 台:勿饮鸩止渴
洪都拉斯因经济考量有意与中国建交,台湾外交部16日告诫洪国:“切勿饮鸩止渴,反而陷入中国债务陷阱。”同日稍晚,中国外交部回应称,这将为洪国创造更多机遇。双方具体说了什么?
核潜艇协议成澳史上最大国防项目
澳大利亚在未来30年内,将斥资超过2000亿美元投入AUKUS核潜艇计划。该计划由美英澳三方共同协议,为因应中国日益增强的军事实力。专家分析,近期逐渐回温的中澳关系或因此进展有限。
两会后 拜登:盼尽快与习近平通话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13日宣布AUKUS潜艇交易时,表示很快将与习近平谈话。针对习近平将与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通话的可能性,美国国安顾问也提供了美方的说法。
德语媒体:中国开启了习近平时代
刚刚结束的中国两会上,习近平以全票当选国家主席,这也使他成为毛泽东之后唯一一位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连续执政三届的中国最高领导人。
墙外文摘:怎样做一个“清白”的中国人?
取消连坐制度为什么遭到大量中国网民反对?有评论认为,今天的出身论甚至不如文革时期的出身论“进步”,后者还尝试对社会秩序进行革命,而今天的“清白”中国人有强烈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底色,他们想维护的是一个和权力高度重叠的公务员阶级。
进入“习核心”集权新时代 中国面临诸多挑战
随着本周“两会”的落幕,专家们表示,中国共产党的举措是为进一步集权做出的努力,但习近平的第三个任期内也将面临巨大挑战。
习近平掌权这10年
2023年3月10日习近平第3次宣誓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0年前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之后,习近平对内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对外推行强硬外交、宣传东升西降,联俄抗美。一起回顾习近平执政这10年为中国带来何种转变。
三度连任中国国家主席 习近平有何打算?
随著习近平开启下一个五年任期,迎面而来的是众多悬而未解的挑战,包含中国经济趋缓、中美关系紧张、台海局势动荡等。专家如何解析中国新局?
拜登预算案拨数十亿美元资金抗中
美国总统拜登9日提出最新预算案,国防支出逾8千亿美元,主力提升印太地区军事部署,包含对太平洋岛国的支持,以联合盟友共同抗中、与北京竞争。
荷兰跟进美国 祭半导体技术出口管制
美中科技战越演越烈,在荷兰决定和美国联手围堵中国后,荷兰政府8日致函国会,打算祭出新的半导体技术出口管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不点名地批评美国“不惜牺牲盟友的利益,胁迫诱拉一些国家对中国采取出口限制措施,终将反噬自身”。
德语媒体:中国不再掩饰
本次中国两会期间,中国高层对中美关系的表述在德语媒体中引起热议。中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公开谴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遏制""围堵"和"打压"。
秦刚称美对中认知偏差 白宫:美中关系不变
中国外长秦刚周二在两会外长记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记者会上,秦刚对美国言辞强烈,对日本教训语气十足,谈台湾问题念宪法,谈“战狼外交”引孔子。针对秦刚的言论,白宫回应称美中关系不变,台湾外交部则表示台湾主权属于台湾人民,两岸互不隶属。
应对西方竞争 中国力推数十年最大机构改革
中国公布了一份中央机构全面改革方案,著眼于金融、科技和数据领域的调整。在中美关系日益紧张、西方竞争加剧之际,该方案表明了习近平哪些执政目标?
德语媒体:习近平亲手挑选的权力核心
正在北京举行的人大会议期间,中国将完成包括国家主席、总理以及人大委员长等重要领导职位的换届。尽管中国人大会议上的选举和投票通常只是走走形式...
互联网大佬缺席两会 半导体成习近平新欢
各界关注中国“两会”议程,注意到在数千名与会的商界代表中,不见多位知名互联网大亨的踪影,而在场的企业领袖,则大多来自芯片、人工智能产业。随著中美科技战白热化,这说明习近平有何打算?
习近平罕见在两会直接批评美国
习近平週一出席中国政协的会议,以表达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和重视,但他罕见地直接点名美国的打压,并称此举给中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德语媒体:中美对抗 代价高昂
由于取消了严苛的疫情限制,中国经济本来有望在今年实现迅猛复苏。但复杂的国际及国内局势,却给中国经济平添了诸多不稳定因素。
媒体:美从俄取得情资 称中国有意军援俄国
据美国NBC独家报道,近期美方说中国有意军援俄罗斯,此情报其实是从俄国官员手中取得。美国中情局长则证实,美国公开相关资讯,是为了吓阻中国,盼能让中国打消援俄念头。美国这样的做法是否有用?
两岸交流破冰?专家:两会料以促融为基调
中国放弃清零,三年新冠疫情解封,台海两岸是否也将迎来“春暖花开”?在中国“两会”登场之际,德国之声采訪多位学者,分析北京如何在中美关系的框架下看待两岸局势,并以此为基础,部署新一届的对台人事。
德语媒体:中国军援俄罗斯的利与弊?
中国是否真的会军援俄罗斯?这样做的利弊得失又是什么?俄乌战争开打一年多,北京如今在这个议题上究竟有着怎样的战略目标?《每日镜报》以及《时代周报》均对此展开了分析。
媒体:美商务部长考虑出访中国
继美财政部官员上週造访北京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2日)和彭博透露,她有可能于今年访中,并提到美国政府正在审查对中国某些产业的境外投资。
美贸易黑名单增37实体 中国基因公司入列
目前已知榜上有名的中国企业,包括华大基因旗下部门,以及服务器供应商浪潮集团。美国商务部指控,这些公司企图协助北京提升军事发展,因此遭列入出口管制名单。但有专家指出,打击力道恐怕有限。
许可上百亿美元出口给黑名单中企 拜登政府挨批
拜登政府因批准价值超过230亿美元的许可证、允许美公司向被列入黑名单的中国公司出口商品和技术,在28日听证会上受到质询。美商务部怎么说?与此同时,美国也正在考虑全面切断对华为的供应。
布林肯:若中国援俄武器 美将祭出惩罚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週二警告,如果中国对俄罗斯提供致命性武器,美国将会对相关中国企业及个人祭出惩罚,让北京付出经济代价,在全世界面臨严重问题。
俄乌、中国纷争未歇 G20将召开外长会议
G20外长会议本週将在新德里举行,虽然主席国印度希望将议程重点转往气候变迁、全球债务等第三世界议题,但俄乌战争、中美关系预计仍将是本次会议的讨论重心。
专访余茂春:中美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战略缓和
中美之间近年来冲突不断,不久前的“间谍气球事件”正是一个最新实例。近日,曾任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顾问、现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及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余茂春接受了德国之声的采访,就中美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表了见解。
白宫曾私下告知中国 若军援俄国将有严重后果
白宫国安顾问26日透露,美方曾私下警告中国,若对俄罗斯提供致命援助,将面臨严重后果。他也对中国提出的“解决乌克兰危机”的12点立场作出评论,并表示预期拜登很快将与习近平对话。
墙外文摘:“祖国母亲”、“中国爸爸”与“习大大”
有评论认为,近年来中国民族主义里对国家和政权的“男性化”想象开始增多。“祖国母亲”是没有主体,也没有实体的想象,而“祖国爸爸”对应有实体的政权,它象徵着警察、军队、外交部、政治局、乃至习近平本人。
中国外交部控美“霸权” 美大使: 不是大国风范
中国外交部连日来以不寻常的形式对美国在国际和国内的种种“劣迹”提出严厉指控。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做出回应,指中国的做法“不是大国应有的风范”。
中国提“乌克兰和平计划”专家:缺乏诱因使俄改变
俄乌战争满一週年之际,中国提出12点声明,呼吁各界尊重各国主权、停火止战并启动和谈。然而,专家却认为,声明内容缺乏能让俄罗斯改变行为的诱因,而外界也很难从文件看出北京真正的立场为何。
台美高官接连会晤 专家:突显美台关系重大进展
过去一週,台湾与美国高级官员进行了几场重要的国安会晤,让外界好奇台美关系是否又有新的突破。专家告诉DW,近期的趋势显示台美关系持续有重大进展,而这个趋势应不会受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影响。
媒体:中国要求国企停用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
彭博社报道,为维护数据安全,中国国企上月被要求不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续约。此举除可能阻碍外资投入中国国企外,也显示中美去年签署的审计监管合作协议,并未让两国的贸易矛盾缓和。
德外长吁中国勿供俄武器 欧盟:等于跨越红线
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担心中国正考虑向俄罗斯提供武器援助”之后,欧盟警告北京不要“越过红线”,否则将面临制裁;德国外长也说,中国有责任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则在周一例行记者会上敦促美国“停止推卸责任和散播虚假信息”。
美军将领警告:中国是太空最大威胁
美军太空行动负责人萨尔茨曼将军指出,中国是未来外太空最具挑战性的威胁,其次是俄罗斯。
前一页面
第16 页,共61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