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日关系
中国和日本是近邻,两国是亚洲经济上最强大、政治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两国关系重要又复杂。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政治或科学?中国核废水氚含量被指更胜福岛
日本核废水排海在中国引发强烈反弹,但有科学家指,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核电国”,其核电厂排放废水的氚含量,“比福岛核电厂排放的氚含量还要高”。中方则认为,核灾污水与核电厂正常运行所排放的水有根本区别。
对核电极其保守的德国 如何看福岛废水排海?
在全球多国都在扩建核电的背景下,德国却在今年关停了所有核电站。可以说,德国是全世界在核电问题上最为谨慎保守的国家。面对引发巨大争议的福岛核电站事故污水排放大海,德国的专家们又怎么看?
日本今起排海 邻国愤怒、担忧是科学还是政治
福岛核电站的运营方东电公司8月24日宣布,从今天起的首轮核废水排海。尽管国际原子能组织不久前认可了日本这种作法的安全性,但是业内人士以及东亚各邻国依然有着不小的担忧。中国宣布全面暂停日本水产品进口。
德语媒体:暴风雨即将来临?
上周五在戴维营举行的美日韩首脑会晤,普遍被视为美国"印太战略"的一个重大突破。但在北京看来,这是美国在打造"亚太小北约",激化地区局势的又一个步骤。
日媒:王毅提议今年举行中日韩高层会议
据日本共同社的消息来源,中国向日本释出了中日韩高层磋商的意愿,可能是替三国在今年内举行领袖峰会铺路。不过,中日两国仍存在分歧,特别是福岛核废水排海方案,中国持续表达反对。
时隔4年 中日国防官员恢复实体双边交流
中国和日本的军事交流曾因钓鱼台主权争议及疫情而中断,而近年中国的军事扩张也使日本调整了国防战略。17日,两国国防官员恢复4年来首度面对面交流。究竟他们说了什么?中日双方的态度如何?
日本呼吁中国“科学”看待福岛核废水排海问题
日本外相林芳正表示,日方愿意从科学角度就排水问题与中方进行沟通。王毅则指出,“这既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态度问题。”
客座评论:日本最西端小岛成为台日外交施力点
台湾立法院长游锡堃搭船从台湾直航到日本与那国岛,会晤了多位日本国会议员。他此行除了官方所称、替观光旅游“破冰踩点”之外,背后还具有何种政治意义?
中国籍研究员遭日逮捕 北京严正关切
日本警方日前逮捕了1名中国籍研究员,罪名是涉嫌向一家中国公司泄露数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9日对此发表了回应,她说了什么?这名研究员泄漏了什么数据?
客座评论:东亚格局对北京外交能力的考验
今年对习近平来说又是一个外交多事的一年。 在欧洲胡说八道的卢沙野才刚准备撤回国内,现在又出现了跟韩国和日本的问题。 现在东亚又在看着习近平将如何处理这一桩桩外交“事故”。人们不仅要问,为什么习近平在外交上老是那么事不如愿?
美日韩国家安全顾问共商中国及朝鲜议题
据白宫方面通报,美、日、韩三国的国家安全顾问6月15日讨论了维护台海稳定、协调东海以及南海事务、朝鲜军备发展计划等议题,并确定了下一步加强合作的举措。
中国海军闯入鹿儿岛附近领海 日本强烈抗议
日媒指出,这是近2年来中国军舰第11次闯入日本海域。同日,还有2艘中国海警队船只也进入两国的争议领海。日本防卫省表示已为此向北京表达“严正关切”。
岸田:对日殖时期造成的苦难感到痛心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及韩国总统尹锡悦7日在韩会谈,岸田表示,韩国人民于日本殖民统治期间所受的苦难令他感到“痛心”。日韩睽12年的“穿梭外交”,是否预示两国的历史宿怨或将融冰?
中国修订《反间谍法》 扩大国安执法权力
中国最高立法机构26日宣布通过修订《反间谍法》,将“网络攻击”定义为间谍活动,并扩大了国安单位的执法权力,包含禁止嫌疑人出入境中国。相关修订为何使在中国的海外人士、企业坐立难安?
应对中国措辞强烈 日本外交改变路线
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扩张引发日本忧虑,促使日本改变国安战略;11日,日本新版的外交蓝皮书对中国有更明确的定位,里头说了什么?
就东海争议 中日举行新一轮高级别磋商
中国正在开展“蔡麦会”之后对台湾的大规模军事演习之际,中日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机制在东京举行新一轮会谈。日本方面表示“怀着极大的兴趣”关注中国在台湾周边的军事行动。
日本能否在华盛顿与北京间找到平衡路线?
印太局势持续紧张之际,日本在努力缓和同中国的关系,试图为双边关系奠定一个求同存异的基础。专家们普遍认为,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求得平衡,对日本来说,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德语媒体:对话总是好事
四月二日,日本外相林芳正和中国外长秦刚在北京举行了会谈,这也是中日两国间三年来的首次外长会晤。德语媒体普遍认为,尽管东京和北京间的相互不信任依然存在,但对话总是件好事情。
日本外相林芳正访华 日中关系有望缓和?
日本外相林芳正出访中国,与中国外长秦刚谈及日本国民遭拘留、福岛核废水及台海和平稳定等议题;秦刚则呼吁日方“树立正确对华认知,拿出政治智慧和担当”。另外,林芳正还与总理李强及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会面,详细内容为何?
日外长周末访华 进行“真诚坦率交流”
日本外务大臣林芳正受邀本周末前往北京,进行为期两天的对华访问。双方预计讨论核污水、涉间谍案日本公民等议题。不过,学者认为,林芳正此行很可能只是重复习近平和岸田去年11月达成的协议。
日本药厂员工遭中国拘留 北京证实涉嫌间谍活动
日本药厂的一名日籍员工在中国被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周一证实,该日本公民涉嫌从事间谍活动。据日本共同社所做的统计,自2015年以来,不计入此次案件,至少有16名日本公民因涉嫌参与间谍活动,而被中国政府拘留。
秦刚称美对中认知偏差 白宫:美中关系不变
中国外长秦刚周二在两会外长记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记者会上,秦刚对美国言辞强烈,对日本教训语气十足,谈台湾问题念宪法,谈“战狼外交”引孔子。针对秦刚的言论,白宫回应称美中关系不变,台湾外交部则表示台湾主权属于台湾人民,两岸互不隶属。
秦刚与日本外相通话 吁“谨言慎行”台湾问题
2日晚间,中国外长秦刚首度与日本外相林芳正通电话近1小时,讨论东海争议、中日关系、台海和平等议题,双方交流了哪些意见?对中日关系有何影响?
日中首脑会晤:岸田文雄对地区安全“严正关切”
11月17日,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曼谷举行了面对面的会谈,这是三年以来,两国举行的第一次首脑会晤。会谈当天,朝鲜又进行了一次短程导弹试验。
日媒:中日首脑会晤将于本月中旬举行
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日中两国政府已经开始计划11月中旬举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晤。另据报道,美日韩三边首脑会晤和日韩两国首脑会晤也正在安排之中。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前瞻未来远景何在?
中国跟日本在9月29日迎来邦交正常化50週年,东京与北京分别举办艺文活动。然而,双方的元首皆未与会,仅用信息致意,祝愿两国友谊长存。未来中日关系能否持续发展?对此专家各有不同意见。
邦交正常化50年: 日首相期与中国保持“稳定”关系
中日领导人9月29日就两国邦交正常化50周年互致贺电。在中日关系颇为紧张的背景下,日本政府首脑岸田文雄呼吁与中国建立“有建设性的和稳定的”关系。前首相福田康夫也称,是时候回顾半世纪前双边关系正常化背后的精神了。
“五十而知天命”的中日关系面对重重难题
中国在与西方关系日益紧张的同时,与日本这个邻国之间的气氛也持续紧张。这两个亚洲最大经济体虽然迎来了“邦交正常化”的50周年纪念,但是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新近出现的矛盾分歧,使得双方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庆祝热情。
田中角荣访华实现日中关系正常化曾是一场“外交豪赌”
50年前,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访问北京,日中两国发表《日中联合声明》,宣布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田中角荣的长女田中真纪子回忆当年建交过程时说,她的父亲出于安全考虑不肯带她前往北京。但情况与田中角荣的担忧完全相反,他在中国受到了极为热情的款待。
中日建交50周年将至 研究:仅6%日人对中日关系满意
中日建交将于今年9月29日届满50周年,一份由日本非营利组织“言论NPO”(The Genron NPO) 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仅6.1%的日本人对中日关系感到满意。
日首相岸田文雄确诊 改组内阁救不回民调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週日(21日)宣布确诊新型冠状病毒,将取消月底出访非洲行程,并以视讯方式执行公务。不过就在岸田养病的同时,一项最新的民调结果显示,岸田内阁支持率同创新低,日本民众对于防疫、以及政治人物与统一教之间的关系,都感到相当的不满。
中日对话谈台湾 杨洁篪:日方应树立正确中国观
虽然中国日前宣布取消了中日两国外长会谈,但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秋叶刚男17日仍到访天津,并与负责外交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洁篪举行会谈。双方你来我往,在持续了7小时的会谈后,中日同意继续保持对话,未就台海问题达成共识。
德语媒体:"扰乱公共秩序"的服装
在中国,一名年轻女孩因穿着和服被警方带走,罪名是涉嫌"扰乱公共秩序"。德语报章认为,该事件也是当前中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以及中国同西方关系紧张的一个缩影。
军演引发中日龃龉 台陆委会驳王毅“不肖子孙说”
中国军演进入第四天,美国白宫谴责北京此举“挑衅、不负责”。与此同时,中国驻日使馆谴责日本“以台制华”,中国驻澳使馆也警告澳大利亚不要指手画脚。台湾陆委会则针对中国外长王毅称蔡英文“不肖子孙”的说法,做出强烈回应。
南京寺庙供奉日本战犯案 到底触犯哪条法规?
近日,有网友爆料南京玄奘寺供奉有曾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战犯之牌位,引发了中国舆论的激烈反应。南京官方7月24日公布了调查结果,指出涉案人此举系“产生心理阴影”后的个人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罪,已被刑事拘留。不过法律界人士指出,这一指控非常牵强。
安倍国葬惹议 日本辩论扩军议题
日本内阁22日决定将为遇刺身亡的前首相安倍近三举行国葬,但在野党和市民团体抨击此举缺乏法律依据,同时也不尊重反对者声音。为何安倍的国葬问题牵动著中日关系、日韩关系和日本国内的政治局势?
中媒驻日女记者传轻生 曾落泪同情安倍遭网暴
中日关系现在在中国的网络上一向是敏感话题。一名中国女记者因为报道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落泪,遭到网友霸凌。现在传出她走上轻生之路跟这个事件是否有关系?
德语媒体:安倍之死与中国的网络狂欢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的消息,在中国社交媒体里引发了一场民族主义的“狂欢”。相比之下,中国官方则显得低调温和,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也致函安倍遗孀表示哀悼。
安倍遗体送达东京 嫌犯称刺杀动机无关政治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遇刺身亡后的次日,他的遗体已经被送回东京,葬礼将于下周二举行。各国领导人纷纷表示哀悼。与此同时,对刺杀事件的调查也在进行中,一名41岁的男子已经承认了枪击行为,但自称犯罪动机与政治无关。
杨洁篪同日本国安局长通话:中日关系新老问题交织
中共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秋叶刚男通电话时提出,“当前中日关系新老问题交织凸显,困难和挑战不容忽视”。日本外务省称,上周中国一艘海洋调查船未经许可在日本专属经济区实施科学调查。
为"突发事件"寻求对策 美日韩高官举行会晤
周五,韩美日三国负责朝鲜事务的高级官员在韩国首都就"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举行了磋商。有迹象显示,朝鲜可能正在筹备进行一次新的核武器试验,这将是2017年以来,该国首次进行核武试验。
驻华使馆职员一度遭拘 日本:“绝对无法容忍接受”
日本外务省在22日晚上表示,一名在中国的日本大使馆工作职员,21日遭到北京的中国当局一度被拘留。日本外务省对此表示严重抗议外,并称“要求中方道歉与保证不会再犯”。中方则表示,日本外交人员从事了“与其身份不符的活动”。
RCEP正式生效 中国与亚太多国调低关税
在经历了十余年的谈判后,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东盟十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1月1日正式生效。这也是全球迄今为止覆盖人口最多的一项自贸协定。
中日防长同意明年开设热线
中日防长周一举行视频通话,谈及东海、南海局势,台湾问题等议题。双方一致同意,为避免偶发性冲突,将推进“海空联络机制”,争取在2022年开通“热线”。
安倍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北京约见大使表抗议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日前在通过视讯参加台湾智库会议时表示,如果北京攻台,日美同盟绝不会袖手旁观,请中方领导人不要误判。中国外交部紧急约见了日本驻华大使表示抗议。
日本前防务大臣将出任人权事务首相辅佐官
日本媒体报道称,安倍内阁期间曾担任防务大臣的中谷元即将出任负责人权事务的首相辅佐官。中谷元主张日本在涉及新疆和香港人权的问题上对北京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
北京回应中俄军舰共同穿越日本海峡
中俄联合军演于17日结束后,首次一同穿越日本北部的津轻海峡,引起日本防卫省的高度关注,显示日本与中国及俄罗斯的紧张关系正在升级。中国外交部也对中俄舰队过津轻海峡发出了回应。
传统亲美派领袖将如何应对亚太局势?
日本新首相岸田文雄,在10月4日临时召集的国会被指名为新首相,旋即启动新内阁。被视为自由民主党(以下简称自民党)鸽派人物的他,未来面对中美局势的险恶,会如何应对?
先祝贺再电话:习近平与岸田文雄接连互动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10月8日同新当选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通电话,称愿同日方加强对话合作,两国应“妥善”处理台湾等重大敏感问题。此前,习近平和李克强都在第一时间对岸田当选表示祝贺。
美国气候特使将访中日 如何对中国施压并合作?
中美政府各自宣布,美国气候特使克里将于8月31日至9月3日出访中国,并预计在天津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会晤。各方都聚焦,克里将如何在气候变化议题上,同时向中国施压,又与中国合作。
前一页面
第2 页,共11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