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日关系
中国和日本是近邻,两国是亚洲经济上最强大、政治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两国关系重要又复杂。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中日关系紧张,谁之过?
十月份的法国外交世界月刊发表了数篇有关中国内政外交的系列文章。该刊德文版发表的中日关系篇从今年亚洲足球锦标赛中日对阵引发的两国政治对立谈起,回顾了中日关系史。文章认为,中国的反日情绪是中国民族主义教育的结果:
中国球迷嘘日本: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德国媒体继续报道评论了亚洲杯中日足球决赛前后出现的风波。“法兰克福汇报”在一篇题为“爱国者阿里汉与中国人一起痛苦”的文章中写道:
德国媒体报道亚洲杯中日决赛
上周六,亚洲杯足球锦标赛以日本和东道主中国之间进行的决赛宣告结束。鉴于日中球迷围绕比赛所显示出来的强烈民族情绪,以及两国政界的相关表态,使这场比赛平添上几分政治色彩。“科隆评论报”报道说:
与邻国海上冲突,能源安全成中国外交重头戏
香港廉政公署上周六为了媒体透露一个受保护证人的名字,而出动上百人大肆搜查香港八家报馆。这一事件引起了香港舆论的极大愤慨,也折射出在新闻自由和法治之间的灰色区域。这一事件目前还在发展中。但除这一事件外,由中日东海能源争端而引起的中国能源问题,以及随着立法会选举临近而日益凸现的香港民主化问题,也是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焦点。
李显龙访台,显示新加坡更重美国
新加坡下任总理李显龙访问台湾,本周继续成为香港媒体热烈讨论的话题。在香港局势方面,驻港中联办“七一”游行之后地位不稳,似乎也引起香港媒体的关注。而在中国国内政局方面,本周香港媒体则比较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江泽民今后去向,以及上海帮与中央的角力上。另外,中日如何妥善处理最近发生的东海大陆架能源之争,也成为香港媒体关心的问题。
中日领海问题争议又起
俄罗斯远东与中日间的经济关系
地广人稀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俄罗斯经济最薄弱的一环。近年来,那里的俄罗斯人对莫斯科的政策越来越失望,纷纷把目光转向中国和日本,希望以此在经济上获得新生。德国时代周报的一篇署名文章报道了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商务活动:
中日将共建化学武器处理系统
中日关系:经济与政治各行其道
商报驻北京记者发表文章说,中日两国经济上日益紧密、但政治上并不和谐。
中日荆篱,如何修缮?
受中国外长李肇星邀请,日本外相川口顺子于今天(4月3日)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短期访问。外界认为,日本外相此行目的是修缮中日两国间的关系。近期以来,中日间的各种纷争不断,其中包括十天前七名中国人在钓鱼岛被捕事件。
中日韩周六北京高峰谈Linux
钓鱼岛事件使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中国七名保钓人士在被日本海岸巡逻队拘留两天后于上周周末获释返回上海,德国各大报刊都报道了这起影响中日两国关系的事件。
风波不断的中日关系
西安西北大学发生的反日动乱引起了柏林日报的重视,该报的一篇文章报道说,在西北大学共青团组织的一次文娱晚会上,三名日本男留学生和一名教师把文胸套在短袖衫上,把纸制水杯夹在两腿之间,表演一个据说是反映日中友谊的舞蹈。中国学生认为,这是以下流的方式侮辱中国人民。他们用石块和椅子砸了留学生楼,打伤了日本学生,然后从学校游行至西安市内。文章接着追溯了“日本鬼子”的侵华历史和最近中日关系中出现的一系列不愉快事件,最后写道:
新“九一八”嫖娼事件激化中日矛盾
七十二年前的侵华,七十二年后的嫖娼,被凌辱的总是中国人吗?
法兰克福汇报再看中日韩货币
法兰克福汇报注意到,日本和韩国等国为了支持本国的出口业,对其货币进行了大幅度干预。由于美国要求实行更为浮动的汇率,亚洲金融市场上星期出现了浮躁不安。法兰克福汇报写道:
中日韩联手-以Linux取代Windows
使全球上百万台计算机瘫痪的冲击波病毒,再次暴露了目前垄断市场的微软公司的缺陷和不足。中国、日本和韩国政府正在联手开发可以替代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开放性源代码软件产品Linux。中日韩三国能够战胜微软吗?
且看美财长如何攻打中日汇率
美国财政部长斯诺今天到达东京,开始他对日本和中国的访问。此行,他身负美国经济界的重托:压中国和日本调整汇率。
民工死于日本二战毒气,中日友好蒙阴影
*
中国支持朝核问题多边会谈推动了中日关系
新苏黎世报报道说,为纪念中日友好条约签订25周年,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率团访问中国,福田康夫是1978年与中国签订和约的日本前首相福田纠夫的儿子,是现任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亲信。新苏黎世报认为,福田康夫在北京受到高规格接待,说明中日关系有了一些松动,中国促成朝鲜同意举行六国多边谈判是主要的原因:
历史阴影笼罩下的中日关系
在中日友好条约签订25周年之际,法兰克福评论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中日两国关系一直笼罩在历史阴影之下。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以及最近在齐齐哈尔发生的当年侵华日军掩埋的化学武器导致32名当地居民严重中毒的事件,更加深了中国对日本的历史宿怨。法兰克福评论报写道:
中日友好条约签署25周年
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堪称亚洲东部最重要的国度,很重视他们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宏观地看,这一关系近年来得到不断地扩充和加强,但这一发展并不是任何时期都很稳定。中日友好条约签署于1978年8月12日。25年来,两国间的关系时而偏向合作,时而向猜忌和不信任的方向摇摆。
中日竞相向俄罗斯“求婚”
新苏黎世报的一篇文章说的是中国与日本的能源需求。文章说,由于中国与日本都没有军事能力保障自己的海上石油运输通道,所以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石油资源就成了中日两国的争夺对象。
对小泉内阁的失望和恼火
“世界报”在关心中国发生的各种灾害的同时,以相当大的版面刊载了该报驻京记者发回的有关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的报道。这位西方新闻观察家首先指出:
中日领馆事件紧张关系加剧
中日两国之间因逮捕闯入沈阳日本领事馆北朝鲜难民一事引发的外交紧张关系加剧。
前一页面
第11 页,共11 页
下一页面